《醫方論》~ 卷一 (13)
卷一 (13)
1. 參蘆散
人參蘆(研為末)
水調下一、二錢。或加竹瀝和服。
化痰清火,頗為平穩,但用以湧吐,恐力尚不逮也。
白話文:
將人參蘆研磨成粉末。
用水調和服用,一次一到二錢。也可以加入竹瀝一起服用。
這個藥方可以化痰、清除火氣,效果頗為平和穩妥,但如果用來催吐,恐怕藥力還是不夠。
2. 梔子豉湯
梔子十四枚,淡豉四合
服令微吐。
注中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眠,懊憹身熱等症。「汗吐下後」一語,宜善體會,蓋言或汗後,肌表雖解而裡熱未除;或吐後,痰氣雖平,而陽邪未去;或下後,里滯雖退而表邪未清。乃指一節而言,並非謂三法並用之後也。
今人死煞句下,往往誤認三法並施,雖有壯夫,豈能堪此?且三法並用之後,豈尚有餘邪未清者乎?不參活句,謬以千里矣!仲景用梔子,令上焦之熱邪委宛而下;用豆豉以開解肌理。真超凡入聖之方,其各種加減之法,亦俱有精義,不得草草讀過。
白話文:
梔子十四枚,淡豆豉四合。
服用後,使病人稍微嘔吐。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傷寒經過發汗、催吐、或瀉下後,出現虛煩而難以入睡,心中煩悶不安、身體發熱等症狀。「汗吐下後」這句話,應該仔細理解,是指有時發汗後,雖然體表已經解熱,但內在的熱邪還沒有去除;有時催吐後,痰氣雖然平息,但陽熱的邪氣還沒有消散;有時瀉下後,腸胃的阻塞雖然消退,但體表的邪氣還沒有清除。這只是針對其中一種情況來說,並不是指三種方法同時使用之後的情形。
現在的人死守字面意思,常常誤以為是三種方法同時使用,即使是壯漢,又怎麼能承受得了?況且,三種方法都用過之後,哪裡還會有剩餘的邪氣沒有清除呢?不理解這句話的靈活運用,就會產生極大的謬誤!張仲景使用梔子,是為了使上焦的熱邪溫和地下降;使用豆豉,是為了疏通肌膚的紋理。這個方子真是超凡入聖的妙方,它各種加減的方法,也都有精深的意義,不可以隨隨便便地讀過去。
3. 稀涎散
皂角四挺(去皮弦炙),白礬一兩
共為末,溫水調下五分,或加藜蘆。
治上焦用湧吐之法,此義本之《內經》,而方則出於仲景。古人體氣壯實,不妨用之,後世機心日開,嗜欲日甚,元氣大傷,稟受甚薄,一經湧吐,汗而且喘,百變叢生。後人不敢輕用,蓋亦慎重之道。即如稀涎散,性最猛烈,用以救猝急痰症,方足以斬關奪門,然尚有醒後緩投藥餌,痰不可盡攻之戒!可知虛人及尋常之症不可輕用吐法也。
白話文:
將皂角四條(去除外皮和筋絡後炙烤),白礬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服用五分,也可以加入藜蘆。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上焦(指人體上部)疾病,使用催吐的方法。這個道理是根據《黃帝內經》而來,而這個方子則是出自張仲景。古人身體強壯,使用這種方法沒有關係,但後世的人心機越來越多,慾望越來越大,導致元氣大傷,身體素質變差,如果一使用催吐的方法,就會出現出汗和喘氣的狀況,引發各種問題。後世的人不敢輕易使用這個方法,也是一種謹慎的做法。就像稀涎散,藥性非常強烈,用來治療突然發作的痰症,才能夠像破門一樣迅速見效,但是還是要注意在病人清醒後要慢慢投藥,並且告誡痰不可完全攻盡!由此可知,身體虛弱的人和一般的疾病,不可以輕易使用催吐的方法。
4. 乾霍亂吐方
燒鹽,熱童便
三飲而三吐之。
痧症至元而始著。元以前,但有霍亂之名,無所謂「痧症」也。欲吐不得,欲瀉不得,陰陽顛倒,氣閉血凝,症極危險,故不可進藥餌穀食。燒鹽、童便以吐之是也。然必須外用針刺人中、少商、委中、舌尖等處,再用手揉其穴,令血能多出,則毛竅方開,而氣始得漸達。或用香附末、廣艾炒溫,熨臍之四旁亦佳。
白話文:
將鹽燒熱,用熱的童子小便沖服,喝三次就會吐三次。
痧症這種病到了元朝才開始被明確記載。在元朝以前,只有霍亂這個名稱,沒有所謂的「痧症」。病人想吐卻吐不出來,想拉肚子也拉不出來,體內陰陽失調,氣機閉塞,血液凝滯,病情非常危急,所以不可以服用藥物或吃東西。用燒過的鹽和童子小便來催吐是正確的方法。然而,必須配合針灸,針刺人中穴、少商穴、委中穴、舌尖等部位,再用手揉按這些穴位,讓血能多流出一些,這樣毛孔才會打開,氣機才能慢慢暢通。也可以用香附粉和廣艾炒熱後,溫敷在肚臍四周,效果也不錯。
5. 攻裡之劑
6. 大承氣湯
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枳實五枚,厚朴半斤
先煎樸、實,將熟內大黃,煮二、三沸,傾碗內和芒硝服。
攻下之法,原因實症俱備,危在旦夕,失此不下,不可復救。故用斬關奪門之法,定難於俄頃之間,仲景所以有急下存陰之訓也。乃後人不明此義,有謂於攻下藥中,兼行生津潤導之法,則存陰之力更強,殊不知一用生津滋潤之藥,則互相牽制,而盪滌之力輕矣!此譬如寇盜當前,恣其焚掠,所過為墟,一旦聚而殲之,然後人得安居,而元氣可以漸復。是去實可以保陰,乃相因之理,方得「存」字真解。
並非謂攻實即是補陰,並可於攻下中寓養陰法也。仲景制大承氣湯,用枳實開上焦,用厚朴通中焦,芒硝理下焦,而以大黃之善走者統率之,以盪滌三焦之堅實,正聚寇盡殲之大法。而又恐藥力太猛,非可輕投,故又有欲用大承氣,先與小承氣之訓。夫以仲景之神靈,豈尚待於先試,實恐後人審症未確,藉口成法,孟浪輕投,不得不諄諄告誡,此實慎重民命之婆心也。
至於三陰多可下之症,三陽惟正陽明可下,少陽必不可下,而陽明中夾有太陽、少陽症者,亦斷不可下。惟太陽症脈緊、惡寒、無汗、腹痛者,乃陰氣凝結營分,亦可用溫、用下。細看方書,宜下忌下之條,慎重斟酌,始為得之。
白話文:
大承氣湯
用大黃四兩(用酒洗過),芒硝三合,枳實五枚,厚朴半斤。
先將厚朴和枳實煎煮,快要煮好的時候再放入大黃,煮個兩三次沸騰,然後倒入碗中,和芒硝一起服用。
這是攻下法,適用於實證全部具備,病情危急,已經到了旦夕之間,如果錯過這個時機不及時攻下,就無法挽救的情況。所以必須使用像打開城門、攻入敵方一樣的強烈手段,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仲景(張仲景)之所以有「急下存陰」的教訓,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後人卻不明白這個意義,有人認為在攻下藥中同時使用生津潤燥的藥物,就能夠更好地保存陰液,殊不知一旦使用生津滋潤的藥物,就會互相牽制,使得攻下清除的力量減弱了!這就像面對強盜,任由他們燒殺搶掠,把經過的地方都變成廢墟,一旦聚集起來,把他們全部殲滅,人們才能夠安居樂業,元氣才能夠慢慢恢復。所以去除實邪可以保護陰液,這是相互影響的道理,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存」字的含義。
並不是說攻下實邪就等於補養陰液,也不是說可以在攻下藥中同時使用養陰的方法。仲景制定大承氣湯,用枳實來疏通上焦,用厚朴來疏通中焦,用芒硝來疏通下焦,並且用善於走竄的大黃來統帥,以此來盪滌三焦的堅硬實邪,這正是聚集敵人,全部殲滅的方法。又因為擔心藥力太猛,不能輕易使用,所以又有了「要用大承氣湯,先用小承氣湯」的教訓。憑藉仲景的神奇醫術,難道還需要先試藥嗎?其實是擔心後人診斷病情不夠準確,以遵循古法為藉口,魯莽輕率地使用大承氣湯,所以不得不諄諄告誡,這實在是為了慎重對待人命的苦心。
至於三陰經的病症大多可以用攻下法治療,三陽經只有正陽明經的病症可以攻下,少陽經絕對不可以攻下。而陽明經中夾雜有太陽經、少陽經的病症,也絕對不可以攻下。只有太陽經病症出現脈搏緊,怕冷,沒有汗,腹痛等情況,這是因為陰氣凝結在營分,也可以用溫法或者下法。仔細研讀醫書,關於哪些情況應該攻下,哪些情況忌諱攻下的條文,慎重考慮,才能夠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