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丹溪曰因火动胎逆上作喘急者,用条芩香附为末,水调服。

(笺疏)此节以胎前言之,喘是气逆而上奔,寻常治法皆宜开泄抑降,然在有娠则重坠之药皆有堕胎之虑,不可不防,故丹溪止以条芩香附治胎火,则反是以思,如有寒饮泛溢之喘逆,自常举一反三,不能仅以黄芩为定喘之主药亦自可悟,但喘逆甚者,开肺肃降亦不必忌,正以有病则病当之,适可而止,未必开泄皆致堕胎,观上文尧封用青铅一条,胎元乍结之时,尚不为害,其故可思,但不可大剂,金石只止镇压耳。

吕沧洲曰,有妇胎死腹中,病喘不得卧,医以风药治肺,诊其脉气口盛,人迎一倍,左关弦动而疾,两尺俱短而离经,因曰病盖得之毒药动血,以致胎死不下,奔迫而上冲,非外感也,人剂芎归汤加催生药,服之下死胎,其夫曰,病妾有怀室人见嫉效药去之,众不知也。

(笺疏)此胎死而气迫土冲,非下死胎必不可救,然亦有子悬重症,母命危在旦夕,苟再顾护胎元势且母子莫保,则急用大剂镇逆,不遑保胎,亦是两害相权,处其轻者而已,下文子悬条有旋覆代赭汤胎堕得生一节,正合此旨,颐十年前荆人两度子肿寒水土溢喘急危极,皆投真式汤合旋覆代赭,俱胎堕而后即安,实迫于事势之无可奈何,如其为他人处方,似不常为此背城借一之计,即使幸而得安,容或有以胎堕为口实者,设或元气不支俱伤两败,则悠悠之口更当如何,然为医家事实上思之,但求吾心之所安,以败听之天命,则当危急存亡之秋亦不妨用此法,盖舍此必无可以两全之策,无宁放胆图之,尚有一线生机,惟必以此中理由先为病家说明,听其自主可耳。

沈尧封曰,外感作喘,仍照男子治,故不录他病,仿此,王海藏医垒元戎曰,胎前病唯常顺气,若外感四气内伤七情以成他病,治法与男子同,当于各证类中求之,惟动胎之药切不可犯。

白話文:

標題:[呼吸困難]

內容:丹溪先生說,因體內熱火引發胎兒不安,胎氣上逆導致呼吸困難,可用山梗菜根和黃芩磨成粉末,用水調勻後服用。

(註釋)這一段從孕婦的角度描述,呼吸困難是因爲氣流逆向上升所造成的。一般治療方法通常會採取開放或抑制下降的策略,但在懷孕期間,使用可能造成流產的藥物都有風險,不得不防。因此,丹溪先生只推薦使用黃芩和山梗菜根來處理胎兒的熱火,這需要深入思考。如果是因爲寒冷或水分過多引起的呼吸困難,我們應能推斷出其他治療方法,不能僅僅將黃芩作爲固定的主要藥物,這也需要理解。但是,對於極度嚴重的呼吸困難,開放肺部和促進下降並不一定需要避免,因爲疾病本身才是主要的問題,適度的治療並不會必然導致流產,我們可以從上面提到的沈堯封使用青鉛的例子看出,即使在胎兒剛形成時,也不會造成傷害,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但也不能大量使用,金屬礦物只能起到鎮靜作用。

呂滄洲先生說,有一位女性,胎兒在腹中死亡,她呼吸困難到無法躺下。醫生用風藥治療肺部,但發現她的脈象氣口旺盛,人迎脈比正常強一倍,左關脈絃動而快,兩尺脈短而偏離正常脈象。於是他說,病源可能來自有毒藥物引起血液流動異常,導致胎兒死亡並無法排出,壓力迫使血液向上湧動,這不是外感疾病。他給病人開了芎歸湯加催生藥,病人服藥後,死胎被排出,病人的丈夫說,他的妻子懷孕後,家中其他人嫉妒,偷偷給她吃藥想讓她流產,大家都不知道這件事。

(註釋)這是胎兒死亡後,氣流壓力導致土氣上衝,除非將死胎排出,否則無法救治。但也有可能出現嚴重胎位不正的情況,母親的生命可能在旦夕之間,如果繼續保護胎兒,可能會導致母子雙方都無法保住,此時,應該立即使用大量藥物來鎮定逆氣,不考慮保護胎兒,這也是在兩種可能的傷害中選擇較輕的一種。下面的胎位不正條目中,有旋覆代赭湯使胎兒墮落後得以生存的一節,正好符合這個原則。十年前,我治療過兩次嚴重的子腫,患者因寒水和土氣溢出,呼吸困難,生命危在旦夕,我都使用了真式湯和旋覆代赭湯,最終都是胎兒墮落後,患者才得以平安,實在是因爲情況緊急,別無他法。如果我是爲別人開藥方,似乎不會經常使用這種孤注一擲的策略,即使幸運地讓病人平安,也可能有人會以此爲藉口指責我讓胎兒流產。但如果病人元氣無法支撐,可能會導致雙方都受傷,那麼社會輿論又會怎樣看待呢?然而,作爲醫生,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只求內心安寧,把失敗交給天命決定,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因爲除了這個方法,沒有其他可以同時保護雙方的策略,不如大膽嘗試,至少還有一線生機,但必須事先向病人解釋清楚其中的道理,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沈堯封先生說,由外部感染引起的呼吸困難,治療方法與男性相同,所以這裏不再贅述其他病症。王海藏先生在《醫壘元戎》中說,孕婦患病,通常只需調理氣機。如果是因爲外部感染、內部損傷或情緒波動導致其他疾病,治療方法與男性相同,可以在各種病症中尋找相應的治療方法,只是絕對不能使用可能導致流產的藥物。

2. 惡陰

金匱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於法六十日,常有此證。設有醫者治逆,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沈堯封曰:婁全善云,惡阻謂嘔吐噁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絕之者,謂絕止餘自安。

(箋疏)惡阻是胎元乍結,真陰凝聚不得上承而虛陽上越,故為嘔吐噁心頭眩惡食等證。但陰結於下,陰脈當沈實而不當小弱。素問謂少陰動甚,亦是有力搏擊之狀。即證以閱歷所得,必尺部有神而後敢信為妊兆。如其兩尺微弱,即未必是妊。而金匱乃謂陰脈小弱者為妊娠,殊不可嘵。即謂六十日當有此證,亦覺太泥。凡惡阻早者,珠胎乍結,才十餘日而即有見症;其遲者,亦有發見於兩三月後者;亦有連舉數胎而不知不覺者。大率強壯之體,皆無此症。其惡食擇食嘔吐泛惡者,皆柔脆者也。而治之應否,又各各不同。其應手者,三五劑即有大效;其不應者,雖竭盡智能,變盡方法,而嘔不可止,則又本乎其人之性質,非藥石所能為力。醫有必不能自恃寸力,可操勝算停藥一說,雖似有理,其實停藥而不能安者,亦正不少。

朱丹溪曰:有妊二月嘔吐眩暈,脈之左弦而弱,此惡阻因怒氣所激,肝氣傷,又挾胎氣上逆,以茯芩半夏湯下,抑青丸。

(箋疏)一嘔吐,皆肝氣之上逆,縱無怒氣激動,其病亦本於肝,是方主治所以多效。

千金半夏茯芩湯治妊娠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眩體重,四肢百節疼煩沉重,臥臥少起,惡寒汗出,疲極黃瘦。

半夏、生薑各三十銖,乾地黃、茯芩各十八銖,橘皮、旋覆花、細辛、人參、芍藥、芎藭、桔梗、甘草各十二銖。

右十二味,哎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陰積月日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失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銖。若變冷下痢者,去乾地黃,入桂心十二銖。若食少胃中虛生熱,大便閉塞,小便赤少者,宜加大黃十八銖,去地黃,加黃芩六銖。餘依方服。一劑得下後,消息看氣力冷熱增損,方更服一劑。湯便急,使茯芩丸,命能食,便弦健也。忌生冷酷滑油膩。

(箋疏)一是方開泄降氣,化痰定逆,而以旋覆花、乾薑運參地黃,固護真陰;又加細辛以通中州陽氣,則脾之消化健而痰濁自退,嘔吐可定。但芎藭太升,甘草太膩,是可減之。或謂細辛氣味俱雄,古人謂其直透巔頂,是升騰之勢,較之川芎殆將倍。荇蓰謂眩暈嘔吐,不宜於升,似當先除細辛而後再藏芎藭。頤則謂細辛質堅而細,氣雖升而質則降,用以開中州郁窒而化痰濁,尚無不可。惟川芎形質氣味無一不升,嘔惡必非所宜,是有至理,非臆說也。千金茯芩圓,服前湯兩劑後服此,即效。

茯苓、人參、桂心(熬)、乾薑、半夏、橘皮各一兩,白朮、葛根、甘草、枳實各(二兩)。

右十味,蜜丸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次。

徐曰:肘後不用乾薑、半夏、橘皮、白朮、葛根,只用五物。又云妊……

白話文:

標題:[孕吐]

內容:《金匱要略》提到,婦女在懷孕初期,可能會出現脈象平和,陰脈較弱的情況,並伴隨口渴、食慾不佳,但無寒熱現象,這通常被診斷為懷孕。一般來說,在懷孕約60天左右會出現這些症狀。假如有醫生在此時誤診,使用催吐或瀉下法治療,可能導致胚胎受到傷害。沈堯封引述婁全善的觀點,認為孕吐、噁心、頭暈、食慾不佳或挑食,就是懷孕初期常見的「惡阻」現象。胚胎受到傷害,指的是因為誤診誤治,使得原本正常的孕期反應變得嚴重。

惡阻現象是因為受精卵剛開始形成,身體的陰氣凝集,無法向上滋養,導致虛火上升,從而產生噁心、頭暈、食慾不佳等症狀。然而,如果懷孕初期陰脈過弱,就未必是正常現象。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假如少陰脈搏強勁,這纔是懷孕的徵兆。根據實際經驗,只有當脈象在手腕下方有足夠的力量,才能確診懷孕。假如脈象在雙手手腕下方過於微弱,就不能確定是否懷孕。然而,《金匱要略》卻認為陰脈小弱就是懷孕,這有點難以接受。即使說60天左右會出現這些症狀,也未免太武斷。有些婦女在受孕後十多天就出現孕吐等早期懷孕徵兆,有些則在兩個月後纔出現,甚至有些人在多次懷孕過程中都沒有任何感覺。一般來說,身體強壯的婦女較不會出現孕吐等早期懷孕徵兆。那些會挑食、噁心、嘔吐的婦女,通常身體較柔弱。然而,對於如何治療這些症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只需服用幾劑藥就能明顯改善,有些人即使耗盡所有方法,仍無法止住嘔吐,這可能跟個人的體質有關,而非藥物的效力。

朱丹溪指出,有些婦女在懷孕兩個月時,會出現噁心、頭暈等症狀,脈象顯示左側弦而弱,這可能是因為怒氣影響肝氣,導致胎氣上逆,可以使用茯苓半夏湯和抑青丸來治療。

(註釋)一般而言,孕吐都是因為肝氣上逆所致,即使沒有怒氣影響,其根本原因也是肝氣問題。因此,這個處方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抑制肝氣上逆。

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提到,孕婦在懷孕初期可能會出現噁心、煩躁、嘔吐、對食物氣味敏感、頭暈、身體沉重、四肢痠痛、容易疲倦、皮膚黃瘦等症狀。其治療方式是使用半夏茯苓湯,主要成分包括半夏、生薑、乾地黃、茯苓、橘皮、旋覆花、細辛、人參、芍藥、芎藭、桔梗、甘草。這些藥材需按照一定比例煎煮,每日分三次服用。如果病情持續時間長,且服藥時未能控制好藥物溫度,導致病情轉為客熱、口渴、口腔潰瘍,需去除橘皮和細辛,添加前胡和知母;如果病情轉為冷下痢,需去除乾地黃,加入桂心;如果胃口差、胃虛、大便閉塞、小便赤少,可考慮加入大黃,並減少地黃的用量,同時添加黃芩。此處方需依照具體情況調整藥量,每服用一次,需觀察病情變化,再決定是否繼續服用。如果服用後大便通暢,則應停止服用,以免過度使用藥物。此處方禁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註釋)此處方的主要作用是宣肺降氣、化痰定逆,同時使用旋覆花、乾薑、人參、地黃等藥材來保護真陰,並添加細辛以通中州陽氣。這樣可以幫助脾胃消化,排出痰濁,緩解孕吐。然而,芎藭和甘草可能需要減少使用。有人認為,細辛的氣味濃烈,古人認為它可以直達頭頂,具有升騰的作用,比芎藭更強。但是,對於孕吐和頭暈的患者,細辛可能不適合使用,應先去掉細辛,再考慮是否使用芎藭。然而,細辛的質量堅硬而細緻,雖然氣味升騰,但質量卻向下沉,可以用來開中州鬱窒,化痰濁,對於緩解孕吐有一定效果。然而,芎藭的形質和氣味都偏向升騰,對於孕吐患者來說,可能不太適合。因此,有理論依據支持這種觀點,而非單純的臆測。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還提到了茯苓圓,可以在服用半夏茯苓湯兩劑後再服用,效果更佳。

茯苓圓的成分包括茯苓、人參、桂心、乾薑、半夏、橘皮、白朮、葛根、甘草、枳實。這些藥材需按照一定比例製成蜜丸,每次服用20粒,逐漸增加到30粒,每日分三次服用。

肘後補注:《肘後救卒方》中提到,除了上述五種藥材外,還可以使用茯苓圓來治療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