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小引

女科之有專書自陳良甫《大全良方》而以後王氏《準繩》最為詳富,武之望叔卿氏又依據《準繩》別為《濟陰綱目》,門分類別,非不粲然可觀,而讀之輒覺陳陳相因,腐氣滿紙者,以袁集古人空泛議論,絕少切要發明,則通套之詞未免隔膜而搔不著癢處,如是而求臨證之時,必收捷效,蓋亦僅矣。

竊謂宋、金、元、明諸家醫籍,皆未能脫此痼習,固不必專以為女科書之病,惟堯封沈氏《女科輯要》,寥寥數十葉,精當處勘透隱微,切中肯繁多,發前人所未發,實驗彰彰,始覺軒爽豁目。頤早歲習醫,治婦女病,即從是書入手,臨證以來,獲益不少,而盂英按語,更能刻進一層,洞見癥結,皆是此道之金針,雖僅小小兩冊,大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之妙。

白話文:

古代婦科專書,從陳良甫的《大全良方》到王氏的《準繩》,內容豐富詳盡。武之望叔卿氏又根據《準繩》寫了《濟陰綱目》,門類分明,看起來很不錯。但讀起來總覺得內容重複,空泛無味,像是堆砌古人的空洞議論,缺乏精要的闡述,讓人感覺隔膜,搔不到癢處。這樣想當然爾地套用古法,要治病見效,實在難以期望。

我認為宋、金、元、明時期的醫書,都未能擺脫這種陳舊的習氣,不只是婦科書的毛病。直到堯封沈氏的《女科輯要》,雖然篇幅短小,卻精闢透徹,切中要害,發掘前人未曾提及的精髓,驗證結果明顯,讓人耳目一新。我年輕時學醫,治療婦科疾病,就是從這本書開始,臨床經驗中獲益良多。而盂英的按語,更能深入一層,洞悉病症的關鍵所在,堪稱婦科醫術的精華。這兩本小冊子,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妙知識。

近來舊刻極不易得,滬上新有石印本,在《潛齋醫藥叢書》十四種內,繕寫不精,錯落處至不可讀,爰議重綠一過,少少引申其餘義,以徵經驗,適本校授課,有以分科之說進者,乃即用是編,以示女科之涯略,附以二十餘年閱厯所得,作為箋註,姑以自識心得,是耶非耶,請讀者於臨狀治療時自證之。何加壬戌仲春張壽頤記,時寓浙蘭江之中醫專校。

白話文:

近來舊版的醫書非常難得,上海最近出現石印本,收錄在《潛齋醫藥叢書》十四種之中。但這石印本繕寫不精,錯字漏字多到幾乎無法閱讀,因此我決定重新校對一遍,並稍作引申其他意義,以求經驗之談。適逢本校授課,有學生提出分科教學的建議,我便以此為基礎編撰此書,以展示婦科的概貌。書中附上我二十多年行醫閱歷所得,作為箋註,僅供自己記錄心得,是否正確,請讀者在臨床上治療時自行驗證。

何加壬戌年仲春,張壽頤記,時寓浙江蘭江中醫專校。

2. 經水

(素問)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沈曰:天癸是女精,由任脈而來;月事是經血,由太衝而來。經言二十而天癸至,緣任脈通,斯時大沖脈盛,月事亦以時下,一順言,之一逆言之耳。故月事不來,不調及崩,是血病,咎在衝脈;衝脈隸陽明;帶下是精病,咎在任脈;任脈隸少陰。蓋身前中央一條是任脈,背後脊裡一條是督脈,皆起於前後兩陰之交,會陰穴。

難經明晰,靈素傳誤。帶脈起於季脅,似束帶狀。人精藏於腎,腎繫於腰背,精欲下泄,必由帶脈而前,然後從任脈而下。故經言任脈為病,女子帶下。

白話文:

【(素問)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沈曰:「天癸」指的是女性的生殖能量,它通過「任脈」產生和流動;「月事」是指女性的經期,它來自「太衝脈」。經典提到在二十歲時,「天癸」會開始出現,這是因為「任脈」已經通暢,此時「太衝脈」也變得強盛,因此女性的經期會準時來臨。這是一個順序的描述,實際上是在講述一個循環的過程。如果女性的經期沒有按時來或者出現不調、崩漏的情況,這通常被認為是血液系統的問題,責任可能在於「衝脈」,因為它與陽明經相關。相反,「帶下」,即分泌物,被視為是與精液有關的問題,責任可能在於「任脈」,因為它與少陰經有關。身體前面中央的那條線是「任脈」,背後脊椎內的那條線是「督脈」,這兩條脈都起自兩側陰部交匯的地方,也就是會陰穴。

【難經明晰,靈素傳誤。帶脈起於季脅,似束帶狀。人精藏於腎,腎繫於腰背,精欲下洩,必由帶脈而前,然後從任脈而下。故經言任脈為病,女子帶下。】

難經的解讀更加清晰,而靈素的傳承可能存在誤解。「帶脈」起於腰部,其形狀類似束帶。人的精液存於腎臟,腎臟位於腰背處,當精液想要流出時,必須先經過「帶脈」向前,然後再通過「任脈」向下。因此,經典中提到當「任脈」發生問題時,女性可能會有「帶下」的情況。

孟英曰:俞東扶云:經言男子二八而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若天癸即月水,丈夫有之乎?蓋男女皆有精,易謂男女構精,可據燃指。天癸為糖,亦不妥。天癸為精,不當。又云:精氣溢瀉矣。後賢誹受孕之道,有陽精陰血先至後沖等說,亦謬。夫男女交接,會見女人有血出耶?交接出血,是病,豈能募精,及為精所里哉?大約兩情酣暢,百脈齊到,天癸與男女之精偕至,斯入任脈而成胎耳。男胎女胎,則由夫婦之天癸有強弱盈虛之不同也。

吾友徐亞枝曰:如沈氏說一。若天癸即精者,加俞氏說一。若血與精之外,別有一物,所謂天癸者。竊謂天癸者,指腎水本體而言。癸者,水也。腎為水藏。天一生水,故謂腎水為天癸。至謂至極也。猶言足也。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腎氣始盛,而腎水乃足。蓋人生五藏,惟腎生最先。

白話文:

孟英說:俞東認為:經典中提到,男性在二八之年,腎氣旺盛,天癸出現,精氣充盈。如果天癸就是月經,男性也有這樣的現象嗎?大體上來說,男女都有精液,這可以作為根據。然而,將天癸比作糖或精液都是不準確的。天癸應當是指精液。又有人說,精氣充盈並排出。後代的學者對懷孕的原理有不同的解讀,如認為是陽精和陰血先到達然後衝擊等說法,這些都存在誤解。實際上,在男女接觸時,可以看到女性有血液流出嗎?接觸過程中出血是疾病狀態,怎麼可能引發精液的生成或者被精液吸收呢?大致上,當雙方情慾達到高峯,身體各處脈絡同時活躍,天癸和男女的精液同時到達,這時進入任脈,形成胎兒。男胎和女胎,則是由於夫婦之間的天癸有強弱和盈虧的不同所致。

我的朋友徐亞枝說:像沈氏的說法一樣。如果天癸就是精液,加上俞氏的說法。如果除了血液和精液之外,還有一種物質,也就是我們稱為天癸的東西。我認為,天癸指的是腎水的基本體質。癸,代表的是水。腎是藏水的器官。按照五行理論,生命之初的元素是水,所以稱腎水為天癸。至於「天癸」的「癸」字,可以理解為極限、足夠的意思。女子在二七之年,男性在二八之年,腎氣開始旺盛,腎水也就充足了。人體的五臟中,腎的生成是最先的。

腎氣之充足,最遲而衰,獨早。故孩提能悲,能喜,能怒,能思,而絕無欲念。其有情竇早開者,亦在腎氣將盛,天癸將至之年。可見腎氣未盛,癸水未足,則不生欲念也。迨腎氣衰,癸水絕,則欲念自泯矣。解此段經文者,當云女子必二七而腎水之本體充足,任脈乃通太衝之脈,始盛,月事因而時下矣。夫前陰二竅,溺之由水竅者,無論矣。

其由精竅者,皆原於天癸者也。月水雖從衝脈下,謂為天癸之常可也。泄精成孕,是任脈施受,謂為天癸之能可也。帶下乃任脈之失其擔任,謂為天癸之病可也。然則稱月水為天癸,亦無不可。前賢解此,皆重讀上二字,而略下一字,惟將至字當作來字看,遂至議論紛紜耳。

白話文:

腎氣的充盈,最晚衰減,卻在孩子時期就表現出來。因此,孩子能夠表現出悲傷、喜悅、怒氣以及思考的能力,但完全沒有性慾的想法。如果有較早展現情慾的孩子,那通常是在腎氣開始強盛,性徵將要出現的年齡。這顯示,腎氣未充分發展,癸水(一種與生育相關的物質)未夠豐富,所以不會產生性慾。等到腎氣衰退,癸水消失,性慾自然消逝。

理解這些經文的人應該知道,女性在二七(約14歲)時,腎水的本質已充盈,任脈(一種重要的經絡)開始流通,太衝脈(另一種經絡)開始強盛,於是月經開始按時來臨。前陰的兩個孔道,由尿液流出的是理所當然的。

由精液流出的,則源自天癸(一種與生育能力相關的物質)。月經雖然從衝脈流出,可以認為是天癸的正常現象。排精受孕,是任脈的運轉,也是天癸的特點。帶下(一種婦科疾病)是任脈失去應有的功能,可視為天癸的問題。因此,將月經稱為天癸,並無不可。以前的學者在解讀時,大多強調「天癸」二字,而忽略了「將至」或「來」的意思,將「將至」誤解為「來」,導致了許多討論和爭議。

(箋疏)吾國醫學之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原是西學解剖家所無治。新學者恆誚舊籍為鑿空。然以人身內外各部分之病狀而言,某處是某經所過,若發現某症,即是某藏某府之虛實,寒熱為病,則固確然可信。投藥得當,而效如影響,證據章章不可誣也。蓋經脈之循行,即西學之所謂血管,而血管之周流,莫不與藏府息息相通。

則某藏某府,自必各有一定血管循行之道路。吾國醫學發源最早,古之神聖倡此學說,自必神而明之,洞矚其互相

白話文:

(箋疏)我國醫學的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原本是西方解剖學家所沒有的學說。新學者常常批評舊籍為空洞無稽。然而,從人體內外各部位的病狀來看,某個部位是某條經絡經過的地方,如果發現某種症狀,就說明某個臟器或某個腑的虛實情況,寒熱為病,則確實可以信賴。用藥得當,效果就像影隨形,證據明確無誤。因為經脈的循行,就是西方醫學所謂的血管,而血管的周流,無不與臟腑息息相通。

那麼某個臟器或某個腑,必然各自有特定的血管循行道路。我國醫學起源最早,古代的神聖倡導此學說,必然神明洞察,清楚地認識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3. 月事不調

素問: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

(箋疏)泣讀為澀。素問此節本以脈象而言。人之脈道譬於地之水道,人在氣交之中,脈道流行本與天地之氣默相感應,故天地之氣和調則脈亦應之而安靜。寒則澀滯,熱則沸騰,皆理之所必然者。而猝然風起雲湧,斯脈亦為之洶湧泛溢。此言脈隨氣化為變遷則疾病作而脈狀應之亦事之所必至而理之所宜然者。

然此節經水並不指婦女月事,經文彰彰可據。堯封竟以經水二字輯入月事條中,頗似誤會。惟月事為病,其理本亦如是,斷章取義固無不可耳。

白話文:

天地溫和時,經脈中的血液流通順暢;天氣寒冷時,經脈中的血液流動緩慢;天氣炎熱時,經脈中的血液奔涌沸騰;突然颳起大風,經脈中的血液也會隨之波動起伏。

楮澄曰:女子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

盂英曰:此不盡然。惟產乳眾而枯至死者頗多。然吾鄉吳醞香大令夫人,半產三次不計外,凡生十男四女,並已長成,而夫人年逾五旬,精力不衰,猶能操家政而撫馭群下也。

(箋疏)楮氏遺書原是贗本。四庫全書提要已詳紀文達所論,洵不誣。也就中論婦女體質,雖未嘗無精當語,然皆以理想推測言之,不盡可信。此節十年二句尤為臆斷。至謂不調為舊血不出,措詞更欠圓相。須知不調二字所賅者廣,有血於者,有血枯者,亦有固攝無權而崩漏者,安得以不比二字概括之。

白話文:

楮澄說:女子月經來潮後,超過十年沒有與男子結合就會身體失調,還沒超過十年就想要與男子結合也會失調。失調就會導致舊血積留在體內,新血運行失常,可能沉積在骨頭裡,或變成腫瘤,或即使結合也很難生育。性交次數太多會耗損精血,導致身體虛弱,哺乳次數過多會消耗血液,甚至危及生命。

盂英說:這話不完全正確。確實,哺乳次數過多而導致死亡的例子很多。但是,我們鄉下吳醞香大人的夫人,除了生育三次之外,總共生了十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現在他們都已經長大了,而夫人已經五十多歲了,精力依然充沛,還能掌管家務,指揮下人。

(箋疏)楮氏遺書原本就是偽造的。四庫全書提要中已經詳細記載了文達的論證,的確沒有錯。雖然書中論述婦女體質,也有一些精闢的言論,但都是憑藉理想化的推測,不可完全相信。其中關於十年的說法更是臆斷。至於說失調是因為舊血不出,用詞更是欠妥。要知道,失調這個詞包含的範圍很廣,有血虛的,有血枯的,也有因為血氣不足而導致月經失調的,怎麼能用不調兩個字概括呢?

若謂新血誤行者皆因於舊血之不出,豈漬而入骨,變而為腫,皆於血為患乎?且漬入骨一句,更是故為奇僻,駭人聽聞,絕非病理所應有。惟謂合多則瀝枯,產乳眾則血枯二句,確是不刊之論。但以瀝枯興血枯相對言之,詞近於鄙,殊非高尚文字。即此可為唐以後人偽託之證。

且產乳二字,古人必不並稱。乳即是產。說文謂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廣雅釋詁乳生也,屍子胎生曰乳。月令季冬雉沁雞乳注卵也,皆非以乳汁飼兒之謂。而此節產乳則必以乳汁飼兒言之。惟其飼乳太多,故血易枯,尤為唐後文字之確證。蓋嘗見有力之家,生育極多,惟不自乳則為之母者,年逾大衍而形色不衰。

白話文:

如果說新血誤入經脈,皆因舊血無法排出,難道浸潤骨骼,化為腫瘤,都是因為血的毛病嗎?而且「漬入骨」這句話,實在是故意造出奇特怪異的說法,令人驚恐,根本不是病理應該出現的。唯獨「合多則瀝枯,產乳眾則血枯」這兩句話,確實是正確無誤的論點。但將「瀝枯」和「血枯」相對比來講,用詞過於粗俗,不夠高尚。由此可見,這段文字是唐朝以後的人偽造的證據。

而且「產乳」兩個字,古人絕不會並稱。乳就是產。說文解字說:「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廣雅釋詁說:「乳,生也。」屍子說:「胎生曰乳。」月令中寫道:「季冬雉沁雞乳注卵也」,這些都是指動物生孩子,並非指用乳汁餵養孩子。而這段文字中的「產乳」必然是指用乳汁餵養孩子。正是因為餵養乳汁過多,才會導致血氣容易枯竭,這更能證明是唐朝以後的文字。我曾經見過一些富裕人家,生養的孩子很多,但他們並沒有親自餵奶,而是請其他人當奶媽,結果這些母親年紀很大了,身體依然健壯,容顏不衰。

孟英所稱吳大令室人,必非自乳其子可知。方約之曰:婦人不得自專,每多忿怒,氣結則血亦枯。孟英曰:此至言也。氣為血帥,故調經必先理氣。然理氣不可徒以香燥也。鬱怒為情志之火,頻服香燥則營陰愈耗矣。

(箋疏)婦女見聞不廣,故性多卡急。其始也,以心褊而生鬱怒。迨基繼則愈郁愈怒而性愈偏。此非藥餌所能療者,豈獨不得自專者為然。恆有得向專而更以長其偏心者。總之吾國婦女多不學,所識者小,斯為氣結之真源耳。孟英謂調經必先理氣,

白話文:

孟英提到的吳大令的妻子,顯然並不是自己哺乳自己的孩子。方約指出,婦女不能單獨決定事情,往往容易產生憤怒情緒,情緒凝結會導致血液枯竭。孟英認為,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氣血相輔相成,所以調理經期必須先調理氣機。然而,調理氣機不能僅僅依靠香燥類食物。長期情緒低落和憤怒會像火一樣燒掉內在的陰氣,使得陰液更加耗損。

(注釋)婦女因為知識和見聞的限制,所以性格常常比較急躁。起初,由於心胸狹窄而產生憤怒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越來越沈重,性格也變得更加偏激。這種情況並不是單純通過藥物就能治癒的,不僅是那些不能自己做決定的婦女,還包括那些本來可以做決定卻讓自己的偏執心態進一步滋長的人。總的來說,我國的婦女大多數沒有接受過教育,所瞭解的東西有限,這是導致情緒凝結的真正原因。孟英認為調理經期必須先調理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