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1)

1. 婦人陰冷方論第十八

婦人陰冷,因勞傷子臟,風冷客之,用五加皮、乾薑、丹參、蛇床子、熟地黃、杜仲各三兩,鍾乳粉四兩,天門冬一兩,地骨皮二兩,酒十五升,漬二宿,每服一盞,空心食前飲之。

愚按:前症屬肝經內有濕熱,外乘風冷所致。若小便澀滯,或小腹痞痛,用龍膽瀉肝湯。若內熱寒熱,或經候不調,用加味逍遙散。若寒熱體倦,飲食少思,用加味四君子。若鬱怒發熱,少寐懶食,用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婦女陰部冰冷的治療方法】

婦女陰部冰冷,多是由於過度勞累損傷了子宮,加上風寒侵襲所導致。治療上可以使用五加皮、乾薑、丹參、蛇牀子、熟地黃、杜仲各90克,鍾乳粉120克,天門冬30克,地骨皮60克,用15公升的酒浸泡兩晚。每次服用一小杯,最好在空腹或是飯前飲用。

我認為,這種症狀主要是因為肝經脈中有濕熱,加上外來的風寒所引發。如果伴有小便不暢,或是小腹有脹痛感,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如果感到內熱寒熱交錯,或是月經週期紊亂,可用加味逍遙散。如果出現寒熱交替,身體疲倦,食慾不佳,則用加味四君子湯。若是情緒鬱悶生氣後發熱,睡眠不足且食慾減退,則適用加味歸脾湯。

2. 附治驗

一婦人陰中寒冷,小便黃澀,內熱寒熱,口苦脅脹。此因肝經濕熱,用龍膽湯祛利濕熱,用加味逍遙散調血氣而安。

一婦人所患同前,更寒熱嘔吐,兩股腫痛,先用小柴胡加山梔一劑,寒熱嘔吐頓止,次用龍膽瀉肝湯一劑,腫痛頓消。

一婦人陰中寒冷,小便澄清,腹中亦冷,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下元虛寒,治以八味丸,月餘,飲食漸加,大便漸實。又月餘,諸症悉愈。

八味丸,治血弱不能榮養臟腑,津液枯澀,風寒客於子臟,以致陰冷。

愚按:此丸果系肝脾腎虛,殊有神效。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個婦女感覺私處冰冷,小便顏色黃且排尿困難,身體內部有熱感並伴有寒熱交錯,口中有苦味且脅肋部位有脹痛感。這是因為肝臟通道有濕熱所致,使用了龍膽湯來祛除體內的濕熱,再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血氣,病情得以平穩。

另一名婦女也有類似的症狀,還加上了寒熱交替和嘔吐的問題,雙腿腫痛。先用了一劑小柴胡加山梔,寒熱及嘔吐的症狀馬上就得到了緩解,接著再服用一劑龍膽瀉肝湯,腫痛也迅速消退。

還有一個婦女私處冰冷,小便清亮,腹部也感到寒冷,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這都是下元虛寒的表現。治療上使用了八味丸,一個月後,她的食慾逐漸增加,大便也逐漸成型。再過一個月,所有症狀都完全消失了。

「八味丸」能治療血液虛弱無法滋養臟腑,導致體內津液乾涸,風寒侵入子宮,造成私處冰冷的情況。

我個人認為:這藥丸確實對於肝、脾、腎虛有神奇的效果。

3. 附方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龍膽瀉肝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加味四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白話文:

[附方]

小柴胡湯:這個處方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二篇討論中找到。

龍膽瀉肝湯:這個處方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八篇討論中可以找到。

加味逍遙散:這是一個添加了特殊成分的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這是一個添加了特殊成分的歸脾湯。此處方同樣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四篇討論中找到。

加味四君子湯:這是一個添加了特殊成分的四君子湯。你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六篇討論中找到這個處方。

4. 婦人陰挺下脫方論第十九

婦人陰挺下脫,或因胞絡傷損,或因子臟虛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

愚按:前症當升補元氣為主。若肝脾鬱結,氣虛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若肝火濕熱,小便澀滯,用龍膽瀉肝湯。

白話文:

【婦女子宮脫垂討論第十九】

婦女發生子宮脫垂的情況,可能是因為生產時對子宮頸及相關組織造成傷害,或者是子宮虛弱、體內寒冷導致,也可能是在分娩過程中過度用力所引起的。

我認為,對於這種情況,主要應該提升並補充身體的基本元氣。如果肝脾有鬱結,出現氣虛和身體機能下降,可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如果因為肝火旺盛,濕熱過重,小便排泄不暢,則應使用龍膽瀉肝湯來治療。

5. 附治驗

一婦人陰中突出如菌,四圍腫痛,小便頻數,內熱晡熱,似癢似痛,小便重墜。此肝脾鬱結。蓋肝火濕熱而腫痛,脾虛下陷而重墜也。先以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車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氣,更以加味歸脾湯調理脾郁,外以生豬脂和藜蘆末,塗之而收。

一婦人陰中挺出五寸許,悶痛重墜,水出淋漓,小便澀滯。夕與龍膽瀉肝湯,分利濕熱;朝與補中益氣湯,升補脾氣,諸症漸愈。再與歸脾湯加山梔、茯苓、川芎、黃柏,間服調理而愈。後因勞役,或怒氣,下部濕癢,小水不利,仍用前藥即愈。

又方,治前症用麻子仁研塗頂中,自吸入,即洗去。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個婦女,她的私處像蘑菇一樣突出,周圍又腫又痛,頻繁地小便,身體內部發熱,尤其是傍晚時份熱度更高,感覺像癢又像痛,小便時感覺沉重且往下墜。這是因為肝脾鬱結所致。肝臟火氣加上濕熱導致腫痛,脾氣虛弱向下陷落導致下墜感。首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山梔、茯苓、車前子、青皮來清除肝火並提升脾氣,再使用加味歸脾湯來調理脾臟鬱結,外用方面,將生豬油和藜蘆末混合,塗抹在患處,然後收斂。

另一個婦女,私處突出約五寸,感到悶痛和下墜感,分泌物多且小便不暢。晚上服用龍膽瀉肝湯,以利尿和排除濕熱;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提升和補充脾氣,各症狀逐漸改善。之後再服用歸脾湯加入山梔、茯苓、川芎、黃柏,間歇性地服用進行調理,最終痊癒。後來,因為過度勞累或生氣,下部再次濕癢,小便不順,再度服用之前的藥物即痊癒。

另外一個方法,針對前述症狀,可以使用麻子仁磨碎後塗抹在頭頂中心,讓其自然吸入,然後洗掉。

6. 附方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龍膽瀉肝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歸脾湯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方]

補中益氣湯:這個藥方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六篇討論中找到。

龍膽瀉肝湯:這個藥方同樣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八篇討論中找到。

歸脾湯:這是另一個藥方。

加味歸脾湯:這兩個藥方(包括歸脾湯)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四篇討論中找到。

換句話說,這段文字在說明四種藥方,其中"補中益氣湯"和"龍膽瀉肝湯"的詳細配方可在書籍第二十四卷的不同部分找到,而"歸脾湯"和"加味歸脾湯"的配方則可在同一卷的第四篇討論中找到。

7. 婦人陰中生瘡方論第二十

竊謂前症乃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濕熱下注。其外症陰中出如蛇如菌,或如雞冠狀,或生蟲濕癢,或潰爛出水,或腫悶墜痛。其內症體倦內熱,經候不調,或飲食無味,晡熱發熱,或胸脅不利,小便痞脹,或赤白帶下,小水淋澀。其治法,腫痛者,四物湯加柴。梔。丹皮。

膽草;濕癢者,歸脾湯加柴、梔、丹皮;淋澀者,龍膽瀉肝湯、白朮、丹皮;潰腐者,逍遙散、山梔、川芎;腫悶墜痛者,補中益氣湯、山梔、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一婦人潰腐,膿水淋漓,腫痛寒熱,小便赤澀,內熱作渴,肢體倦怠,胸脅不利,飲食少思。余以為肝脾虧損,用補中益氣內柴胡、升麻各用一錢,加茯苓一錢,山梔二錢,數劑少愈。又與歸脾湯加山梔、川芎、茯苓,三十餘劑,諸症悉退。惟內熱尚在,再與逍遙散,倍用山梔而愈。

一婦人素性急,陰內痛,小便赤澀,怒而益甚,或發熱,或寒熱。此肝經濕熱所致,用芎、歸、炒梔、柴胡、苓、朮、丹皮、澤瀉、炒芍、車前、炒連、生草,數劑漸愈。又去黃連、澤瀉,又數劑全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大意如下:

[婦女私處長瘡的治療討論]

我認為這種病症主要是因情緒壓力導致體內火氣過旺,進而傷害到肝臟和脾臟,使得濕熱之氣向下流注。從外表看,私處可能出現類似蛇、菇類或雞冠狀的異常突起,也可能出現如蟲咬般的濕疹及瘙癢,或是破潰腐爛並滲出液體,甚至腫脹壓迫感到疼痛。從內部來看,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倦乏力,體溫偏高,月經週期紊亂,食慾不佳,傍晚時分體溫升高,胸部或側腹部位不適,小便頻繁且排尿困難,或有白帶或血帶等症狀。

對於這些症狀的治療,如果私處腫脹疼痛,可在四物湯基礎上添加柴胡、梔子、牡丹皮和膽草;若是濕疹瘙癢,可在歸脾湯基礎上加入柴胡、梔子和牡丹皮;若排尿困難,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加上白朮和牡丹皮;若破潰腐爛,可用逍遙散加上山梔和川芎;若腫脹壓迫感到疼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和牡丹皮。同時配合外用藥物治療。

一位女性患者,私處潰爛,分泌物多且伴有腫痛、發燒,小便呈紅色且排尿困難,體內發熱口渴,身體疲倦無力,胸部或側腹部位不適,食慾不佳。我認為這是肝臟和脾臟功能損耗所致,於是開了補中益氣湯,其中柴胡和升麻各一錢,加上茯苓一錢,山梔二錢,幾劑後病情有所好轉。後續又使用歸脾湯加上山梔、川芎和茯苓,連續服用了三十多劑,所有症狀都逐漸消失。但體內發熱的情況仍存在,因此再次使用逍遙散,加倍使用山梔,最終痊癒。

另一位女性患者,性格急躁,私處疼痛,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困難,憤怒時病情加重,偶爾發燒,或冷熱交替。這是肝經濕熱所導致的,於是使用芎、歸、炒梔、柴胡、苓、朮、丹皮、澤瀉、炒芍、車前、炒連、生草,幾劑後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去掉黃連和澤瀉,再服用幾劑後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