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2)
卷一 (2)
1. 附方
調中益氣湯,治氣血俱虛而頭痛。
芍藥(三分),升麻(二分),黃耆(一錢),甘草(五分),五味子(七粒),當歸,白朮,人參(各三分),柴胡,橘皮(各二分)
上水煎。
半夏白朮天麻湯
半夏(一錢半),白朮,神麯(炒,各一錢),天麻黃耆,人參,蒼朮,陳皮,澤瀉,茯苓(各五分),大麥糵(一錢半),乾薑(三分),黃柏(酒製,二分)
上每服半兩,水煎。
羌活附子湯
麻黃,黑附子(炮),白芷,白殭蠶,黃柏(各三分),羌活,蒼朮(各五分),防風,甘草,升麻(各五分),黃耆(五分)
上水煎服。
選奇湯,治風熱上壅,眉稜骨痛,或頭目眩暈。
羌活,防風(各三錢),甘草(二錢,夏生冬炒),黃芩(酒製,冬去之)
上每服三錢,水煎,時時服。
吳茱萸湯
升麻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三方見六卷第十二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四論)
逍遙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配方】:調中益氣湯,適用於氣血雙虛導致的頭痛。
藥材包含:芍藥(約0.3公克),升麻(約0.2公克),黃耆(約3公克),甘草(約1.5公克),五味子(7粒),當歸、白朮、人參(各約0.3公克),柴胡、橘皮(各約0.2公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配方】:半夏白朮天麻湯
藥材包含:半夏(約4.5公克),白朮、神麯(炒過,各約3公克),天麻、黃耆、人參、蒼朮、陳皮、澤瀉、茯苓(各約1.5公克),大麥糵(約4.5公克),乾薑(約0.9公克),黃柏(用酒處理過,約0.6公克)。以上藥材每次取半兩,用水煎煮服用。
【配方】:羌活附子湯
藥材包含:麻黃,黑附子(炮製過),白芷,白殭蠶,黃柏(各約0.9公克),羌活,蒼朮(各約1.5公克),防風,甘草,升麻(各約1.5公克),黃耆(約1.5公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配方】:選奇湯,適用於風熱上壅,眉稜骨痛,或頭目眩暈。
藥材包含:羌活,防風(各約9公克),甘草(約6公克,夏季生用冬季炒用),黃芩(用酒處理過,冬季不用)。以上藥材每次取9公克,用水煎煮,隨時服用。
【配方】:吳茱萸湯,升麻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以上三個配方可參考第六卷第十二論)
【配方】:補中益氣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論)
【配方】:六味丸(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十四論)
【配方】:逍遙散(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