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八 (5)
卷八 (5)
1. 附方
通神散,治大便實熱不通,其證心腹脹痛,手不得近,心胸悶,而欲飲食者。
大黃(炒),芒硝,檳榔,桃仁(杵),郁李仁(湯浸,去皮,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
大麻仁丸,治腸胃風結,大便常秘,而欲飲食者。
大麻仁(別研如膏),大黃(炒,各二兩),檳榔,木香,枳殼(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通神散用來治療大便乾燥、排便困難,伴隨心腹脹痛、手碰不到腹部、胸悶,但仍想吃東西的症狀。配方包括炒大黃、芒硝、檳榔、搗碎的桃仁、以及用湯浸泡、去皮、酒炒的郁李仁,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粥湯調服。
大麻仁丸用來治療腸胃風寒積聚導致的大便常秘,但仍想吃東西的症狀。配方包括研磨成膏狀的大麻仁、炒大黃,各二兩,以及檳榔、木香、麩炒枳殼各一兩。
上為末,入麻仁,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
皂角丸,治大腸經有風,大便秘結而不堅實者。
皂角(炙,去子),枳殼(麩炒,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蘇麻粥,順氣滑腸,用紫蘇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潤腸丸,治伏火風熱,大腸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腎虛,當滋腎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另研為末,煉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如直腸乾澀,用豬膽汁導之,亦忌前藥。
白話文:
將皂角和枳殼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溫水送服。此方可治療大腸經有風,大便秘結而不堅實的情況。
將皂角(炙,去子)和枳殼(麩炒,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紫蘇子和麻仁用水研磨取汁,煮粥食用,可以順氣滑腸。
將麻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白湯送服。此方可治療伏火風熱,大腸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腎虛,當滋腎水,最忌使用此丸。如果直腸乾澀,可以用豬膽汁導之,亦忌使用前藥。
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
四君子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竹葉石膏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清胃散(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瘡科竹葉黃耆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八珍湯(這兩種藥方見於《傷寒論》二十四卷第四論)、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四君子湯(這三種藥方見於《傷寒論》二十四卷第六論)、竹葉石膏湯(方見《傷寒論》二十四卷第三論)、小柴胡湯(方見《傷寒論》二十四卷第三論)、清胃散(方見《傷寒論》二十四卷第二論)、瘡科竹葉黃耆湯(方見《傷寒論》二十四卷第四論)。
2. 婦人老弱風人便秘戒用利藥方論第七
初虞世云:肺主氣,肺氣不降,則大腸不能傳送。宜用杏仁、枳殼、訶子等藥。若老弱風人,津液短少,大便秘澀,用胡麻、杏仁、麻仁、阿膠、皂角之類。每見用駃利之藥,大便雖通,精血復傷,反致他病。一男子,病風淫未疾,或用駃藥利之,患肺痿,咯膿血,至大便不通而死,惜哉。
愚按:前症若胃強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若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用潤腸丸。此丸若用之於熱甚氣實與西北稟厚者,無有不效。若用於東南及虛熱而氣血不足者,則脾愈弱而腸愈燥,反致虛痞矣。此東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風順氣丸,中貴及西北人用之多效,東南人用之無不致害。
白話文:
古代醫書上說,肺主呼吸,肺氣不能下降,就會導致大腸無法傳輸食物。這時可以用杏仁、枳殼、訶子等藥物來治療。如果病人年老體弱,體內津液不足,大便乾結,則可用胡麻、杏仁、麻仁、阿膠、皂角等藥物。但很多醫生都喜歡用瀉藥通便,雖然能讓大便通暢,卻會傷及精血,反而導致其他疾病。曾經有一位男子,患了風邪入侵的疾病,醫生用瀉藥來治療,結果導致肺痿,咳出膿血,最終因大便不通而死,真是令人惋惜。
我認為,如果病人是胃氣旺盛,脾氣虛弱,導致津液無法輸送到全身,只能送到膀胱,小便頻繁而大便難解,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如果病人陰血枯竭,內火旺盛,脾肺失去傳輸功能,大便乾結,小便頻繁,則可以用潤腸丸來治療。潤腸丸適合熱證嚴重、氣血充盈的西北人,療效顯著。但如果用在東南地區的人,或虛熱體質,氣血不足的人,就會導致脾氣更加虛弱,腸道更加乾燥,反而會導致虛痞。這是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他的搜風順氣丸,西北人服用療效很好,但東南人服用就會造成傷害。
3. 附治驗
一老婦大便欲去而難去,又不堅實,腹內或如故,或作脹,兩關尺脈浮大。余以為腸胃氣血虛弱,每服十全大補湯加肉蓯蓉,去後始快。若間二三日不服,腹內仍脹,大便仍難。
搜風順氣丸,治痔漏腸風,風熱閉結,元氣充實者。
車前子(一兩五錢),大麻子(微炒),大黃(五錢,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枳殼(麩炒),菟絲子(酒浸,蒸曬,為末),山藥(二錢)
白話文:
一位老婦人,大便想解卻解不出來,而且排泄物並不堅實,腹部時而如常,時而脹痛,兩側尺脈浮大。我判斷她是腸胃氣血虛弱,便處方十全大補湯,加上肉蓯蓉,服用之後,大便才順暢。但若間隔兩三天不服用,腹部又會脹痛,大便也仍然難解。
搜風順氣丸,專治痔漏、腸風、風熱閉結,適合元氣充實者服用。
此方藥材包括:車前子(一兩五錢)、大麻子(微炒)、大黃(五錢,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枳殼(麩炒)、菟絲子(酒浸,蒸曬,研成粉末)、山藥(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子和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殼(麩炒),厚朴(薑製),芍藥(各一兩),大黃(四兩,蒸),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上為末,入杏仁膏,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滾湯送下。內杏仁研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每個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麻仁、枳殼(麩炒)、厚朴(薑製)、芍藥(各一兩)、大黃(四兩,蒸)、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杏仁膏,煉成蜜丸,每個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空腹用滾水送服。杏仁要研磨成糊狀。
4. 婦人泄痢秘結方論第八
經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蓋木刑土也,土不能滲泄,則木氣勝,故津液燥而秘,不可專以風治。張氏母,年七十,患痢頻數,腰腳拘攣,百方不愈,用蒺藜、酸棗仁治之即愈。黃魯直苦秘結,亦用前藥而愈。故受症有不同也。
愚按:前症若因足三陰虧損發熱作渴,胸膈不利,飲食善消,面帶陽色,脈洪而虛,肢體倦怠者,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脾肺氣虛,補中益氣湯。脾經鬱結,用加味歸脾湯。氣血俱虛者,八珍加肉蓯蓉。腎經津液不足者,六味地黃丸,胃火消鑠津液,竹葉黃耆湯。肝木侮脾土,小柴胡加山梔、郁李仁、枳殼。
白話文:
古書記載,春季受風寒,夏季就容易腹瀉。這是因為木克土,土無法正常運作,就會導致木氣過盛,導致津液乾燥便秘,所以不能只用治療風寒的方法。張氏母親七十歲,患有頻繁腹瀉,腰腿僵硬,各種方法都無效,後來用蒺藜和酸棗仁治療就痊癒了。黃魯直也因便秘而苦惱,用同樣的藥物也治好了。所以,相同病症也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
我認為,如果症狀是由足三陰經虧損引起的,表現為發熱口渴、胸悶不暢、飲食消化良好、面色紅潤、脈搏洪大而虛、肢體乏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療。如果是脾肺氣虛,則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脾經鬱結,則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氣血兩虛,則用八珍湯加肉蓯蓉。如果是腎經津液不足,則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是胃火灼傷津液,則用竹葉黃耆湯。如果是肝木克脾土,則用小柴胡湯加山梔、郁李仁、枳殼。
膏粱積熱,清胃散加山梔、郁李仁、枳殼。若燥在直腸,用豬膽導之。
白話文:
如果吃太多精緻食物造成身體過度熱燥,可以使用「清胃散」加上山梔子、郁李仁和枳殼來治療。若是乾燥的情況出現在直腸部位,可以用「豬膽」進行灌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