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

1. 附方藥

消風散,治風寒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頭皮腫癢。

荊芥穗,甘草(炙),陳皮,人參,茯苓,白姜蠶(炒),防風,芎藭,藿香,羌活,蟬蛻(各一錢),厚朴(薑製,五分)

上水煎服。

大連翹飲,治風熱熱毒,或赤白遊風,表裡皆受患者。

連翹,瞿麥,荊芥,木香,赤芍藥,蟬蛻,甘草,防風,柴胡,滑石,山梔(炒),黃芩(炒),當歸(各一錢)

上水煎服。

當歸飲,治風熱赤白遊風作癢,或搔破膿水淋漓等症。

四物湯,治赤白遊風,血虛發熱,或晡熱,頭目不清,或煩躁不寐,或胸脅作痛等症。

六君子湯,治脾氣虧損,皮膚瘙癢,或癮疹不消。(三方見本卷第六論。)

加味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怒火,赤白遊風,或寒熱往來,晡熱潮熱身熱,或口苦耳聾等症。(方見本卷第二論)

加味逍遙散,治血虛有熱,遍身瘙癢,赤白遊風,發熱晡熱等症。

逍遙散,即前方去丹皮、山梔。

歸脾湯,治脾經血虛,瘙癢發熱,少寐盜汗等症。(三方見本卷第四論)

荊防敗毒散(方見本卷第十論)

婦人𤵄痃方論第八(一名便癰,一名便毒,俗名㾦子)

婦人𤵄痃,或肝經濕熱下注,或鬱怒傷損脾肝。其外症或兩拗小腹腫痛,或玉門焮腫作痛,或寒熱往來,憎寒壯熱。其內症或小便澀滯,或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或上攻兩脅,或晡熱重墜。若兩拗小腹腫痛,肝經濕熱壅滯也,用龍膽瀉肝湯。玉門腫脹,肝火血虛也,用加味逍遙散及龍膽瀉肝湯加木香。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劑,則誤甚矣。

白話文:

【附方藥】

消風散:可用於治療因風寒引發的皮膚疹癢疼痛,或是膿水持續流出,頭皮腫脹發癢的情況。配方包括荊芥穗、炙甘草、陳皮、人參、茯苓、炒白姜蠶、防風、芎藭、藿香、羌活和蟬蛻(各一錢),以及薑製厚朴(五分)。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大連翹飲:適用於治療風熱或熱毒所導致的疾病,如赤白遊風,身體內外都受到影響的情況。配方包括連翹、瞿麥、荊芥、木香、赤芍藥、蟬蛻、甘草、防風、柴胡、滑石、炒山梔、炒黃芩、當歸(各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飲:可用於治療風熱或赤白遊風所導致的皮膚癢感,或是搔抓後膿水持續流出等症狀。

四物湯:適用於治療赤白遊風、血虛發熱,或是傍晚時分發熱,頭腦不清醒,或心煩意亂無法入眠,或是胸部和側腹疼痛等情況。

六君子湯:可用於治療脾氣損失所導致的皮膚瘙癢,或是皮膚疹子不消退的情況。

加味小柴胡湯:可用於治療肝膽經絡的風熱怒火,或是赤白遊風,或是寒熱交替,傍晚時分發熱,或是口苦耳鳴等症狀。

加味逍遙散:適用於治療血虛伴隨的熱感,全身瘙癢,赤白遊風,或是傍晚時分發熱等情況。

逍遙散:即為上述配方去掉丹皮和山梔。

歸脾湯:可用於治療脾經血虛,皮膚瘙癢發熱,睡眠不足和盜汗等症狀。

荊防敗毒散:具體配方可參考本書第十章。

婦人𤵄痃的相關療法與討論(又稱為便癰、便毒,民間稱之為廝子)

婦人𤵄痃可能是因為肝經濕熱下注,或是鬱怒傷損脾肝所致。外部症狀可能包含兩側小腹腫脹疼痛,或是私處紅腫疼痛,或是寒熱交替,畏寒高熱。內部症狀可能包含排尿困難,或是腹部劇烈疼痛,或是小腹憋悶,或是胸部和側腹疼痛,或是傍晚時分感到沉重下墜。若是兩側小腹腫脹疼痛,可能是肝經濕熱阻滯,可使用龍膽瀉肝湯。若是私處腫脹,可能是肝火血虛,可使用加味逍遙散和加入木香的龍膽瀉肝湯。如果盲目使用散血攻毒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更大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