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附方

海藏愈風湯,治產後一切失血過多,及汗後中風搐搦。(方見十九卷第十二論)

交加散,治瘈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當歸,荊芥穗(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

增損柴胡湯,治產後或經適斷,致手足牽搐,咬牙昏冒異症。

柴胡(八錢),黃芩(炒,四錢),半夏(泡,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黃耆(炒,五錢),甘草(炙,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姜五片,棗四枚,水煎溫服。

《本事》青鹽丸,治肝腎虛損,腰膝無力,顫振軃曳。

茴香(末,三兩),菟絲子(末,四兩),乾山藥(末,二兩),青鹽(一兩)

上先將菟絲子洗淨,無灰酒浸,曬七日,冬天近火煨炙乾,另為細末,和勻,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或鹽湯下。常服壯筋力,進飲食。一婦人素患足軃曳,久服此藥,履地如故。

《本事》星附散,治中風能言,而手足軃曳,脈虛浮而數。

天南星,半夏(二味薄切片,薑汁浸透),黑附子,白附子(炮),川烏(炮),白殭蠶(炒),沒藥,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酒水各一盞,同煎至八分,去滓,熱進三二服,汗出即瘥。在桐廬有患此症,用前藥三服得汗,手足即能舉物。

《三因》獨活散,治氣虛感風,或驚恐相乘,肝膽受邪,使上氣不守正位,致頭招搖,手足顫掉,漸成目昏。

獨活,地骨皮,細辛,芎藭,菊花(甘味者),防風(去叉),甘草(炙,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煎取清汁六分,入竹瀝少許,再煎一二沸,食後溫飲,日二服。

《世傳》茯苓丸,治手臂抽牽,或戰掉不能舉物,服此藥立愈。又治臂痛如神。方見後,並注兼治之法。

白話文:

[附方]

海藏愈風湯:適用於產後因出血過量或大量出汗後,導致中風抽搐的情況。(此方詳見於第十九卷的第十二篇討論)

交加散:專治瘈瘲、顫抖、或產後失去意識、口吐痰涎的情況。

所需藥材:當歸,荊芥穗(等量)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與少量酒,煎煮至剩七分,灌服,即有生機。

增損柴胡湯:針對產後或月經剛結束,導致手腳抽搐、咬牙、昏迷等異常症狀。

所需藥材:柴胡(八錢),黃芩(炒,四錢),半夏(泡,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黃耆(炒,五錢),甘草(炙,二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加入五片薑、四枚棗,用水煎煮後溫服。

《本事》青鹽丸:針對肝腎虛弱、腰膝無力、顫抖的情況。

所需藥材:茴香(末,三兩),菟絲子(末,四兩),乾山藥(末,二兩),青鹽(一兩)

使用方法:首先將菟絲子洗淨,用無灰酒浸泡,曬七天,冬季需靠近火源烘烤乾燥,另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酒糊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用溫酒或鹽水吞服。長期服用可強壯筋骨,促進食慾。有一婦女一直患有腳部無力的問題,長期服用此藥後,行走能力恢復正常。

《本事》星附散:適用於中風後能說話,但手腳無力,脈搏虛弱且頻率快的情況。

所需藥材:天南星,半夏(切成薄片,薑汁浸泡透),黑附子,白附子(炮),川烏(炮),白殭蠶(炒),沒藥,人參,白茯苓(各等量)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酒和一盞水,煎煮至剩八分,去掉渣滓,熱服兩三劑,出汗即見效。在桐廬有一人患有此病,服用此藥三次後出汗,手腳即能活動自如。

《三因》獨活散:適用於氣虛感受風寒,或因驚恐導致肝膽受邪,使上氣不能保持正位,導致頭部搖晃,手腳顫抖,逐漸造成視力模糊的情況。

所需藥材:獨活,地骨皮,細辛,芎藭,菊花(甘味者),防風(去叉),甘草(炙,等量)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半盞水,煎煮至剩一盞,去掉渣滓,煎取六分清汁,加入少量竹瀝,再煎煮一二沸,飯後溫飲,每日服用兩次。

《世傳》茯苓丸:適用於手臂抽搐或顫抖,無法舉起物品的情況,服用此藥立即見效。此外,還能有效治療手臂疼痛。具體方法詳見後續,並附上兼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