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三 (1)
卷三 (1)
1. 附治驗方藥
一產婦腹中似有一塊,或時作痛而轉動,按之不痛,面色萎黃,痛則皎白,脈浮而澀。余謂此肝氣虛而血弱也。不信,乃行破血行氣,痛益甚,轉動無常。又認以為血鱉,專用破血祛逐之藥,痛攻兩脅,肚腹尤甚。益信為鱉確。服下蟲等藥,去血甚多,形氣愈虛。肢節間各結小核,隱於肉裡,以為鱉子畏藥,而走於外。
余云:肝藏血而養諸筋,此因肝血復損,筋涸而攣結耳。蓋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金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遂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調治而愈。
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殊類瘵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逍遙散
八珍湯
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治驗方藥]
有一位產婦感覺腹部內有硬塊,時不時會移動並引起疼痛,但按壓腹部卻不會感到痛楚。她的臉色呈現出一種萎黃,每當疼痛時,臉色會變得更蒼白,脈搏呈現浮澀的狀態。我認為這是因為肝氣虛弱和血液不足所導致的。但她不相信,於是使用了一些破血和行氣的藥物,結果疼痛反而加重,腹部硬塊的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後來她又認為那是血癥,專門使用破血和驅除的藥物,疼痛感擴散到兩側肋骨,腹部的疼痛更甚。她因此更確信那是血癥。她服用了一些打蟲的藥物,流失了很多血液,身體變得更虛弱。四肢關節處開始出現許多小硬塊,隱藏在肌肉之下,她以為是血癥畏懼藥物,轉移到了身體外部。
我說,肝臟負責儲存血液,滋養全身的筋腱,這情況是因為肝血再度受損,筋腱乾燥而產生攣縮結塊。要知道,四肢關節、胸部和頸部都屬於肝膽的範疇,只要養好脾胃,補充肺和腎的精華,以滋潤肝血,筋腱自然就會放鬆。於是,我使用了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等藥物,根據病情進行加減調配,最終治好了她的病。
另有一位婦女月經不調,兩腿腫脹,小便困難,腹部有一硬塊,時不時會疼痛,有時會向上攻至脅腹,有時則向下攻至小腹,伴有發熱、下午潮熱、惡寒、身體消瘦、食慾不振等症狀,非常像消耗性疾病,長久未能痊癒。我認為這是肝脾的血氣損失,使用了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根據症狀交替服用,最終治好了她的病。
逍遙散、八珍湯、歸脾湯(以上三種藥方詳見第二十四卷第四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