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卷一 (1)
1. 附治驗
一妊婦每因恚,其胎上逼,左關脈弦洪。乃肝火內動,用小柴胡加茯苓、枳殼、山梔而愈。但體倦不食,用六君子調養脾土,加柴胡、枳殼調和肝氣乃瘥。
一妊婦胎上逼,胸滿噯氣,飲食少思,此脾氣鬱滯,用紫蘇飲頓安,又用四君子加枳殼、柴胡、山梔而瘥。
紫蘇飲,治子懸腹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或大小便不利。
當歸,甘草(炒),大腹皮(黑豆浸水泡),人參,川芎,橘皮,白芍藥(炒,各五分),紫蘇(一錢)
上薑蔥水煎。
一孕婦累日不產,催藥不驗,此坐草太早。心懷畏懼,氣結而血不行也,用前飲一服便產。
一婦人孕七月,上衝腹痛,面不赤,舌不青,乃子懸也,亦用前飲而胎母俱安。
當歸湯,治胎動煩躁,或生理不順,唇口青黑,手足厥冷。
當歸,人參,阿膠(炒),甘草(炒,各一錢),連根蔥白(一握)
上水四碗,煎四味,至半去滓,下蔥,煎至一碗,分二服。
大聖散,治妊娠忪悸夢驚,心腹脹滿,連臍急痛。
白茯苓,川芎,麥門冬(去心),黃耆(炒),當歸(各一錢),人參,甘草(炙),木香(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又方,治胎上逼,熱痛下血,或煩悶困篤,用蔥二十莖,水濃煮飲,胎未死即安,胎已死即下,未效再服。若唇口青黑,手足厥冷,須佐以當歸湯。
白朮湯,治遍身痛,或衝心痛欲死。(方見後)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位孕婦常因生氣導致胎兒在腹部的位置偏高,左側的脈象顯得弦且強大。這顯示肝火內動,於是使用了小柴胡湯加上茯苓、枳殼、山梔進行治療,病情有了改善。然而,她仍有疲憊及食慾不振的問題,於是使用了六君子湯來調理脾胃,再加入柴胡、枳殼調節肝氣,最終康復。
另有一位孕婦胎兒位置偏高,胸腔感到飽脹且易打嗝,對飲食興趣缺缺,這是脾氣鬱滯的症狀,使用紫蘇飲後立即舒緩,後續再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枳殼、柴胡、山梔,病情得以控制。
紫蘇飲能治療胎兒位置過高導致的腹部疼痛,或是產前因驚嚇恐懼導致氣血凝滯,以及大小便不暢通的問題。配方包括當歸、炒甘草、以黑豆浸泡的大腹皮、人參、川芎、橘皮、炒白芍藥與紫蘇,以上材料用水與薑、蔥一起煎煮。
一位孕婦多日未能分娩,即使使用催生藥也無效,這是因為過早坐月子,心中害怕,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服用紫蘇飲後,成功順利生產。
一位懷孕七個月的婦女,上衝腹部疼痛,面色未紅,舌頭未青,這是胎兒位置過高的問題,服用紫蘇飲後,母胎皆安。
當歸湯能治療胎動不安,或是月經不調,嘴脣與口腔顏色青黑,手腳冰冷的問題。配方包含當歸、人參、炒阿膠、炒甘草與連根蔥白,以上材料加水煎煮,最後加入蔥白,分成兩次服用。
大聖散適用於孕期心悸、做惡夢、心腹脹滿、連著肚臍急痛的情況。配方包括白茯苓、川芎、去心麥門冬、炒黃耆、當歸、人參、炙甘草與木香,以上材料以薑水煎煮服用。
另一個方子適用於胎兒位置過高、熱痛出血,或是煩悶困頓的情況,使用20根蔥,濃煮飲用。如果胎兒還活著就會安穩,如果已經死亡就會排出,若無效可再次服用。如果嘴脣與口腔顏色青黑,手腳冰冷,需輔以當歸湯。
白朮湯能治療全身疼痛,或是心臟劇痛到想要死去的情況。詳細方子請參考後續內容。
2. 附方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逍遙散
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白話文:
-「四君子湯」與「六君子湯」:這兩種藥方詳情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的第六篇討論。
-「逍遙散」:此為一種傳統中藥方。
-「歸脾湯」:這個藥方同樣可以在第二十四卷的第四篇討論中找到。
-「小柴胡湯」:這種藥方的詳細資訊,請參閱第二十四卷的第二篇討論。
以上皆是中醫的經典藥方,具體的藥材和用法需要進一步查閱相關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