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2)
卷一 (2)
1. 附方
通神散,治大便實熱不通,其證心腹脹痛,手不得近,心胸悶,而欲飲食者。
大黃(炒),芒硝,檳榔,桃仁(杵),郁李仁(湯浸,去皮,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
大麻仁丸,治腸胃風結,大便常秘,而欲飲食者。
大麻仁(別研如膏),大黃(炒,各二兩),檳榔,木香,枳殼(麩炒,各一兩)
上為末,入麻仁,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
皂角丸,治大腸經有風,大便秘結而不堅實者。
皂角(炙,去子),枳殼(麩炒,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蘇麻粥,順氣滑腸,用紫蘇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潤腸丸,治伏火風熱,大腸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腎虛,當滋腎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另研為末,煉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如直腸乾澀,用豬膽汁導之,亦忌前藥。
白話文:
[附方]
通神散,適用於大便實熱導致無法排便的情況,其症狀包含腹部脹痛,甚至無法用手觸碰,心胸感到悶悶的,但仍有飲食慾望。
所需材料:炒過的大黃、芒硝、檳榔、搗碎的桃仁、湯浸泡去皮後再用酒炒的郁李仁,各一兩。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粥湯調和服用。
大麻仁丸,適用於腸胃功能不佳導致的大便經常祕結,但仍有飲食慾望的情況。
所需材料:磨成膏狀的大麻仁、炒過的大黃,各二兩;檳榔、木香、麩炒的枳殼,各一兩。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加入麻仁,用煉製的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顆,用溫水吞服。
皁角丸,適用於大腸經絡有風邪,大便雖然祕結但不堅硬的情況。
所需材料:炙燒去籽的皁角、麩炒的枳殼,等量。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時服用七十顆,用米湯送下。
蘇麻粥,能順氣滑腸,將紫蘇子和麻子仁用水研磨成汁,煮成粥食用。
潤腸丸,適用於潛藏的火熱風邪導致大腸乾燥的情況。若因失血,或是腎虛引起,應滋補腎臟,極度避免使用此丸。
所需材料:去皮尖的桃仁和麻子仁,各一兩,另研;羌活、當歸尾、煨過的大黃、皁角仁、秦艽,各五錢。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搓成丸子。每次空腹時服用五十顆,用白湯送下。若是直腸乾澀,可用豬膽汁灌腸,同樣要避免使用前面所提的藥物。
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
四君子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竹葉石膏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清胃散(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瘡科竹葉黃耆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方]
加味逍遙散:這個藥方是逍遙散的改良版。
八珍湯:此藥方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提到過,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篇的說明。
補中益氣湯:這是用來補充中氣和增強體力的藥方。
四物湯:一個常見的補血藥方。
四君子湯:此藥方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提到過,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篇的說明。
竹葉石膏湯:這個藥方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提過,詳細內容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三篇。
小柴胡湯:此藥方在之前的討論中已提及,詳細內容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三篇。
清胃散:這個藥方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提過,詳細內容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二篇。
瘡科竹葉黃耆湯:這是專門治療皮膚病變的藥方,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提到過,詳細內容可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