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卷一 (1)
1. 附治驗
(嘔吐心腹痛見七卷第一論)
一婦人胸膈不利,飲食少思,腹脹吞酸,或用疏利之藥,反致中滿不食。予以為脾土虛而肝木勝,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香附、煨姜,又以六君子加芎、歸、桔梗而愈。
吳江史玄年母,久病之後遇事拂意,忽胸腹脹滿,面目微腫,兩腿重滯,氣逆上升,言語喘促,所服皆清氣之劑,不效。予曰:此脾肺虛寒也。先用六君子湯一劑,病熱頓減。後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乾薑二劑,形體頓安。後以七情失調,夜間腹脹,乃以十全大補加木香治之而痊。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位婦女感到胸口悶堵,食慾不振,腹部脹滿,還常有胃酸倒流的情況。先前曾使用過通腸排便的藥物,結果反而導致腹部更加脹滿,吃不下東西。我認為這是因為她的脾臟功能虛弱,而肝臟功能相對旺盛。於是,我開了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砂仁、香附、煨姜等藥材。後續又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和桔梗,最終病情得到改善。
吳江的史玄年的母親,在長期生病後,因心情不佳,突然出現胸腹脹滿,臉部輕微浮腫,雙腿沉重的症狀,且呼吸困難,說話喘促。她先前服用的都是清熱的藥物,但效果不佳。我判斷這是脾肺虛弱且有寒氣所致。首先讓她服用了一劑六君子湯,病情馬上有所緩解。之後再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茯苓、半夏和乾薑,病情迅速穩定下來。後來,因為情緒波動,晚上時腹部又開始脹滿,於是改用十全大補湯加上木香來治療,最終病情得以康復。
2. 附方
白朮散,治脾胃氣滯,心腹脹滿,不欲飲食。
白朮(炒),草果,訶子,茯苓,檳榔,桂心(各五分),陳皮,厚朴(姜炒),人參(各一錢),甘草(炒,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愚按:前方治胸膈氣滯、飲食內停之良劑。若脾血虛痞,須用四物、參、術。脾氣虛痞,須用四君、芎、歸。
《補遺》:治心腹脹滿。予嘗獨用厚朴薑汁炒,每服五錢,姜七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間服沉香降氣湯,得效。此病氣元氣壅實之治法也。
白話文:
[配方] 白朮散,主治脾胃氣滯,導致心腹部脹滿,食慾不振。
配料爲:炒過的白朮,草果,訶子,茯苓,檳榔,桂心(各五分),陳皮,姜炒過的厚朴,人參(各一錢),炒過的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用水和姜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我按:上述藥方是治療胸膈氣滯,飲食停滯的好藥方。如果是因爲脾血虛導致的痞滿,應使用四物湯,人參,白朮。如果是脾氣虛引起的痞滿,則應使用四君子湯,川芎,當歸。
《補遺》:用於治療心腹脹滿。我曾單獨使用薑汁炒過的厚朴,每次服用五錢,搭配七片姜,用水煎煮溫服,不限時間,偶爾服用沉香降氣湯,效果顯著。這是針對因氣元氣壅實引起病症的治療方法。
平胃散,治脾氣壅滯,胸腹不利,或飲食不進,停滯嘔吐。
蒼朮,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治脾氣壅滯,胸膈不利,或飲食壅滯,胸腹脹悶,或兼外感風寒,頭痛嘔吐等症。(方見二十一卷第九論)
四物湯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人參理中湯(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十全大補湯
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紫蘇飲(方見十二卷第八論)
調中益氣湯(方見四卷第九論)
白話文:
【附方】
平胃散:適用於脾胃運化功能受阻,導致胸部和腹部感覺不舒暢,或是有食慾不振、食物消化不良引起嘔吐的狀況。成分包括蒼朮、薑製厚朴、陳皮各1.5錢,炙甘草0.5錢。以上藥材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胃湯:針對脾胃運化功能受阻,胸部和隔膜感覺不舒暢,或是飲食消化不良導致胸腹脹悶,可能同時伴有感冒風寒,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詳細配方可參考第二十一卷第九章)。
以下幾種藥方亦可參考:
四物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這三種藥方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章)。
人參理中湯(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卷第八章)。
十全大補湯、歸脾湯(這兩種藥方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章)。
紫蘇飲(詳細內容請參考第十二卷第八章)。
調中益氣湯(詳細內容請參考第四卷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