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附治驗

一婦人性急,吐血發熱,兩腹脹痛,日晡益甚,此怒氣傷肝,氣血俱虛也,朝用逍遙散,倍加炒黑山梔、黃柏、貝母、桔梗、麥門冬,夕以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

一孀婦內熱晡熱,肢體痠麻,不時吐痰,或用清氣化痰藥,喉間不利,白帶腹脹;用行氣散血藥,胸膈不利,肢體時麻。此鬱怒傷肝脾而藥益甚也,予則朝用歸脾湯以解脾郁生脾氣,夕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百餘劑而愈。後因怒,飲食日少,肢體時麻。此乃肝火侮土,用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半夏而痊。

又飲食失調,兼有怒氣,肢體麻甚,月經如注,脈浮洪而數。此脾受肝傷,不能統血而致崩,肝氣虧損陰血而脈大。繼用六君加芎、歸、炮姜而血崩止,又用補中益氣加炮薑、茯苓、半夏而元氣復,更用歸脾湯、逍遙散調理而康。

白話文:

[治療經驗分享]

有一位性子急躁的婦人,她有吐血和發燒的症狀,而且腹部兩側會脹痛,尤其在下午時分症狀會更嚴重。這是因為生氣導致肝臟受損,同時氣血雙虛。早上我讓她服用逍遙散,並且加大炒黑的山梔、黃柏、貝母、桔梗、麥門冬的份量,晚上則用歸脾湯搭配地黃丸,她的病情就獲得了改善。

另一名孀居的婦女有內熱及晡時(下午三點至五點)的熱感,四肢常感到痠痛麻木,並且偶爾會吐痰。起初,使用了清氣化痰的藥物,但喉嚨的不適並未緩解,反而出現白帶增多和腹部脹滿的情況;再試著使用行氣散血的藥物,胸口不舒暢,四肢偶爾還是會麻木。這是因為她因鬱悶和生氣導致肝脾受損,而原本使用的藥物反而加重了病情。因此,我選擇早上讓她服用歸脾湯來解除脾臟的鬱結並促進脾氣生發,晚上則用加味逍遙散來清除肝火並促進肝血生成,經過百餘次的服藥,她逐漸恢復健康。之後,她因再次生氣導致飲食量減少,四肢偶爾麻木。這是肝火過旺影響脾胃功能,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茯苓、半夏,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還有一位婦女,由於飲食不規律且伴隨生氣,四肢麻木感強烈,月經量大到像流水一般,脈象呈現浮洪而頻繁的特徵。這是因為脾臟受到肝臟影響,無法正常控制血液,導致崩漏,同時肝氣不足,陰血虧損,脈象顯示出大的特徵。我連續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炮薑,成功止住了血崩,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薑、茯苓、半夏,讓她的元氣恢復,最後用歸脾湯和逍遙散進行調理,最終康復。

2. 附方

威靈仙散,治冷氣血滯,兩脅作痛。方見前

人參紫荊皮散,治心腹刺痛,胸膈飽滿,不進飲食。

紫荊皮,蒼朮,石菖蒲(各一兩),香附子(二兩),人參(五錢),木香(三錢)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左金丸(一名四金丸),治肝火胸腹脹痛,或發寒熱,或頭目作痛,或大便不實,或小便淋秘,或小腹疼痛,及一切肝火之症。

黃連(炒,六兩),吳茱萸(一兩,湯煮片時用)

上為末,粥丸。白朮陳皮湯下。

當歸龍薈丸,治肝經實火,胸脅脹痛,或大便秘結,小便澀滯,凡屬肝經實火者宜用之。

當歸,龍膽草(炒焦),梔子仁(炒),黃連(炒),黃芩(炒,各一兩),大黃(炒),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末,用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補肝散,治肝脾二經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暈,寒熱發熱,或遍身作痛,經候不調。

山茱萸肉,當歸,五味子(炒,杵),山藥,黃耆(炒),川芎,木瓜(各五錢),熟地黃(自制),白朮(炒,各一錢),獨活,酸棗仁(炒,各四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棗水煎服。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八珍湯

逍遙散

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白話文:

[附方]

威靈仙散:可用於治療因寒氣血滯導致的兩側肋骨部位疼痛。此方在前面已有詳述。

人參紫荊皮散:適用於心臟和腹部有如針刺般的劇烈疼痛,以及胸部悶脹、食慾不佳的情況。

配方成分包括紫荊皮、蒼朮、石菖蒲(各一兩)、香附子(二兩)、人參(五錢)、木香(三錢)。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以米糊製成像桐子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粒,飯後以薑湯送服。

左金丸(又名四金丸):用於治療肝火旺盛引發的胸腹脹痛,可能伴有寒熱交替、頭目疼痛、大便不正常、小便不暢等症狀,或小腹疼痛,以及所有由肝火引起的疾病。

主要成分為炒過的黃連(六兩)、湯煮片刻的吳茱萸(一兩)。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再以粥為基底製成丸狀。服用時,搭配白朮陳皮湯。

當歸龍薈丸:對肝經絡的實火有療效,可緩解胸脅脹痛、大便祕結、小便不通暢等症狀。凡是由肝經絡實火所引起的情形,皆可使用。

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炒至焦黑的龍膽草、炒過的梔子仁、炒過的黃連、炒過的黃芩(各一兩)、炒過的大黃、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另外研磨,五分)。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再以神麯糊製成像桐子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粒,薑湯送服。

補肝散:適用於肝脾二經的氣血損失,胸脅脹痛,或脅脹頭暈、寒熱交替、全身疼痛,月經不調等情況。

主要成分包括山茱萸肉、當歸、炒過並搗碎的五味子、山藥、炒過的黃耆、川芎、木瓜(各五錢)、自製的熟地黃、炒過的白朮(各一錢)、獨活、炒過的酸棗仁(各四兩)。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棗水煎煮後服用。

小柴胡湯:此方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二篇討論。

四物湯:一種傳統的補血藥方。

補中益氣湯:主要功效是補中氣、益元氣。

六君子湯:此方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六篇討論。

六味丸:此方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十一篇討論。

八珍湯:一種綜合補血補氣的藥方。

逍遙散: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

歸脾湯:適用於脾胃虛弱、心脾兩虛的人羣。

加味逍遙散:此方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四卷第四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