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註婦人良方》~ 卷一 (2)
卷一 (2)
1. 附方
蘆薈丸,治痃癖肌肉消瘦,發熱潮熱,飲食少思,口乾作渴,或肝疳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等症。
蘆薈,胡黃連,黃連(炒焦),木香,白蕪荑(炒),青皮(各五錢),當歸,茯苓,陳皮(各一兩五錢),甘草(炒,七錢)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湯下。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更服胡連丸。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五錢),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柳、桃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十枚,去殼),亂髮(如雞子一團)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渣,入發煎,發化,仍去渣,徐下黃丹,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成膏矣。攤貼患處。內服丸藥。黃丹須用真正者效。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
加味歸脾湯
歸脾湯
逍遙散(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調中益氣湯(方見四卷第五論)
白話文:
【蘆薈丸】,適用於治療癥瘕(腹部腫塊)、身體肌肉消瘦,經常發燒,有潮熱現象,飲食慾望減弱,口乾舌燥,或是肝臟功能異常導致的營養吸收問題,或是口鼻部位長瘡,牙齦腐爛等病狀。
主要成分包含蘆薈、胡黃連、炒焦的黃連、木香、炒過的白蕪荑、青皮(以上各五錢),當歸、茯苓、陳皮(以上各一兩五錢),以及炒過的甘草(七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後,和米糊混合製成大小如同桐子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粒,用水送服。
【阿魏膏】,用於治療各種腹部腫塊,同時搭配服用胡連丸效果更佳。
成分有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五錢),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以上各五錢),槐樹、柳樹、桃樹的枝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十個,去殼),亂髮(一雞蛋大的量)。先用香油二斤四兩,將這些材料煎至黑色,去除渣滓,再加入亂髮煎煮,直到髮絲溶解,再次去除渣滓。慢慢加入黃丹,煮到膏體軟硬度適中,再加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攪拌均勻後,就製成了膏藥。將膏藥敷在患部,並內服丸藥。使用真正黃丹效果更佳。敷膏藥前,需先在患部鋪上厚度約半指的朴硝,用紙覆蓋,再用熱熨斗熨燙。若朴硝消耗完畢,可再添加,持續熨燙約兩個小時,再貼上膏藥。若是肝臟積聚問題,可以加入蘆薈粉末一同熨燙。
【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加味歸脾湯】、【歸脾湯】、【逍遙散】、【六味丸】、【調中益氣湯】等方劑,詳情請參閱其他相關卷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