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灸法

婦人絕子嗣,灸然谷五十壯,在內踝前下一寸是穴。婦人絕嗣,灸關元六十壯。《千金翼》云:灸關元即令人無子,針石門令人終身不孕。《明堂經》:婦人懷妊不可針,主婦人妊子不成,若滿胎腹痛,漏下見赤,灸胞門五十壯,在關元左邊二寸是也,右邊一寸為子戶。按:《針經》曰:治人妊胎不成。

《千金》云:治臟閉塞不安精,灸胞門五十壯。石門穴在陰部下一寸,主婦人無子,子臟有惡血上衝,腹中疼痛不可忍,灸五十壯,針一分。婦人絕嗣不生,灸氣門海穴,臍下三寸,在關元傍開二寸,灸百壯。按:《針經》云:氣門二穴,衝脈足少陰之會,名胞門,一名子戶,治婦人月事不調,奔騰(宜作豚)上下引腰背痛,可灸五十壯,針三分。婦人不受精,灸胞門五十壯。

婦人絕嗣不生,漏下赤白,灸石門十四壯。

白話文:

[灸法]

對於婦女無法生育的情況,可以灸療然谷穴五十次,然谷穴位於內踝骨前方下方約一寸的地方。

如果婦女無法生育,也可以灸療關元穴六十次。

《千金翼》記載,灸療關元穴可能會導致女性無法生育,而針刺石門穴則可能造成終身不孕。

《明堂經》指出,懷孕婦女不宜針刺,這可能會導致妊娠失敗。如果懷孕期間腹部劇痛,出現出血且帶有血色,可以灸療胞門穴五十次,胞門穴在關元穴左側二寸處,其右側一寸為子戶穴。

根據《針經》所說,治療妊娠失敗的情況。

《千金》提到,如果因為臟腑閉塞,精氣運行不暢,可以灸療胞門穴五十次。石門穴在陰部下方一寸,主治婦女無法生育,子宮有惡性血液上衝,導致腹部劇痛難忍,可以灸療五十次,針刺深度為一分。如果婦女無法生育,可以灸療氣門海穴,位於關元穴旁邊兩寸、肚臍下三寸的位置,灸療一百次。

根據《針經》所說,氣門穴共有兩個,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匯點,又稱胞門穴或子戶穴,主治婦女月經不調,上下奔騰(原文疑有誤,應為「上下奔豚」),牽引腰背疼痛,可以灸療五十次,針刺深度為三分。如果婦女無法受孕,可以灸療胞門穴五十次。

如果婦女無法生育,且出現漏下赤白的症狀,可以灸療石門穴十四次。

2. 月經論

以月言之者,一月一行之盈虧也;經者,言其有常,必三十日而後至者,名於斯矣。夫月乃陰之精,其體暗,假日之光以為明;血本白,得心之氣而赤,斯道體之同也。天地之道不變,而人亦隨天以運者,私欲居之其變出矣,月經由是而不齊。夫血者,主於心,生於脾,貫於肺,注於胞,通於腎,歸於肝。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二陽者,陽明大腸與胃;隱曲者,房室之事也。女子不月亦其類也。又曰: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評熱論》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於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由是言之,月經者,主於心而主於脾也,明矣。

心者,七情之主;脾者,五味之主。心脾受病,故月事因而不調,其變出百端,蓋病之變也。有臨行作痛者,有行後作痛者;有來二三日止者,有五六日而不止者;有來多者,有來少者;有桃花色者,有淡紅色者;有紫黑者,有帶白者;有膿腐作臭者;有如泥色者,有黃色者;有成片或成塊者;有過期而來者,有不及期而來者;有來而不止者,謂之崩;有幾月不行者,謂之閉。有四季而來者,有半年而來者,有終身不一至者,此三者皆稟氣之偏,非可常論也。

夫月經者色鮮而紅,應期而來如期而止,無時刻差矣,得天地之氣完也。若臨行作痛者,氣之滯也,當歸芍藥湯主之;行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當歸地黃湯主之;五六日不止者,三黃湯主之;來多而常,是氣血俱盛,來多而覺虛倦無力,飲食減少,是氣血失守,加味麥冬湯主之;有來二三點,六七點,八九點而止者,名胎漏,經五六七次者,胎遲,安胎飲加炒黑蒲黃主之;桃紅色者,血熱、胃熱也,白朮湯主之;淡紅色者,同治;紫色者,熱也,二荊梔子湯主之;帶白者,氣虛夾白帶也,山藥地黃湯主之;如膿腐作塊者,胃中濕熱注於胞絡,平胃骨皮湯主之;如泥色者,亦是濕熱,二術茯苓湯主之;如黃水者,脾熱,不成血也,連翹白朮湯主之;成塊成片者,有氣逆,有迎風寒,有熱極也,生地苓湯主之;氣逆者,歸附湯主之;風寒,桂花湯主之。過期有三,有血寒,有氣逆,有血枯。

血枯者,加味四物湯主之;氣逆者,黑附縮砂湯主之;血寒者,薑桂湯主之。不及期者有二,有血熱,有氣虛。氣虛者,人參地黃湯主之;血熱者,二荊湯主之。血崩者,或因怒氣、勞心所致,當分有餘不足。怒氣是有餘,醋附散主之;勞心是不足。《經》曰:陽在外為陰之守。

陽不足之崩,獨參湯主之。一季及一生不行者,此稟氣之偏,不在治例。有病血胎者,儼然若孕,周身無恙,血聚胞中,而日益大,亦能運動,與胎無異,但無手足拳臂之撐,或周年不生,或二歲不育,遇觸動則崩潰莫御。有有孕而常自經行,孕而不長大,五六個月不能動,事必經止、血足,然後生育也。

白話文:

標題:[月經論]

內容:

以月爲週期的原因,在於女性每月一次的生理週期變化;“經”字意味着規律性,通常每隔三十日纔會再次來潮,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月亮象徵着陰氣的精華,其本身是暗淡的,借太陽的光芒才得以明亮;血液原本是白色的,受到心臟的氣血影響後變爲紅色,這是自然規律的一致性。天地運行的規律是恆定不變的,人類也會隨之運轉,然而當私慾佔據主導時,規律就會發生改變,月經因此變得不規律。

血液主要由心臟主管,由脾臟生成,通過肺部進行輸送,注入子宮,與腎臟相連,最終迴歸肝臟。

《經》記載:當陽明大腸和胃這兩個陽氣器官生病時,可能影響到心脾,導致女性月經失調。陽明指的是大腸和胃,隱曲指的是夫妻生活。女性月經失調也是這一類情況。又說:食物進入胃部,血液循環才能正常進行。水分進入經絡,血液才能形成。《評熱論》指出:月經不來,是因爲胞脈閉塞。胞脈與心臟相連並深入子宮,現在因爲肺部的壓力,心臟的氣血無法順利下行,所以月經不來。由此看來,月經主要由心和脾控制,這一點顯而易見。

心臟主宰七情,脾臟則管理五味。一旦心脾出現問題,月經就會出現各種異常,這些變化多樣,都是疾病的表現。有的在月經來臨前疼痛,有的在月經結束後疼痛;有的只持續兩三天,有的卻長達五六天;有的量多,有的量少;顏色有深淺之分,從鮮紅到淡紅,甚至紫黑或帶有白色;有的像膿液一樣有異味,有的呈泥狀,有的呈黃色;有的成片或成塊;有的提前來,有的延遲來;有的持續不斷稱爲崩漏,有的幾個月不來稱爲閉經。有的每季來一次,有的每半年來一次,有的終生僅來過一次,這三種情況都是由於體質特殊,不能以常規理論來解釋。

正常的月經應該是鮮豔的紅色,按時來潮,準時結束,沒有時間上的偏差,這表示身體吸收了天地間的正氣。如果月經來臨前感到疼痛,是氣血滯留的表現,可以服用當歸芍藥湯;月經結束後疼痛,表明氣血兩虛,應使用當歸地黃湯;持續五六天不停止的,可嘗試三黃湯;月經量多且感覺虛弱無力,食慾減退,是氣血失衡,推薦加味麥冬湯;只有少量出血,稱之爲胎漏,連續出現五六七次,表明懷孕延遲,可用安胎飲加炒黑蒲黃;鮮紅色的月經,可能是血熱或胃熱,建議服用白朮湯;淡紅色的情況,同樣適用治療;紫黑色的月經,代表體內有熱,可使用二荊梔子湯;帶有白色的分泌物,說明氣血虛弱,推薦山藥地黃湯;像膿液或腐肉一樣的分泌物,可能是胃部溼熱影響子宮,平胃骨皮湯可能有幫助;泥色的分泌物,同樣是溼熱造成的,二術茯苓湯是個選擇;黃色的分泌物,可能是脾熱導致血未成形,連翹白朮湯適合這種情況;成塊或成片的分泌物,可能是氣逆、風寒或極熱引起,生地苓湯是個選擇;氣逆引起的,可用歸附湯;風寒引起的,可嘗試桂花湯。月經延遲的原因有三個:血寒、氣逆、血枯。

血枯的情況,推薦加味四物湯;氣逆,可使用黑附縮砂湯;血寒,則是薑桂湯。月經提前有兩種原因:血熱和氣虛。氣虛,用人參地黃湯;血熱,二荊湯可能有效。血崩,可能由憤怒或過度勞累引起,需區分是過盛還是不足。過盛的情況,醋附散可能有幫助;不足,則需要滋補。陽在外守護陰,陽氣不足的血崩,獨參湯可能有效。一季或一生不來月經,屬於特殊體質,不在常規治療方法內。有一種疾病叫做血胎,症狀如同懷孕,全身無不適,血液聚集在子宮中,逐漸增大,能活動,與正常懷孕無異,只是沒有手腳等明顯特徵,有時一年不生產,有時兩年未育,遇到刺激會突然大量出血,難以控制。還有一種情況,懷孕期間仍保持月經,胎兒不會成長,五六個月不會有動靜,必須等到月經停止、血量充足後才能生育。

懷孕與血液有關,不生育往往是因爲月經不調。現代人對生理知識理解不夠,遇到不孕問題就說是宮寒,盲目使用熱性藥物,反而可能導致血枯精盡,甚至危及生命,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也有月經不調卻能懷孕的例子,這可能是因爲男性腎氣旺盛,持久能力較強,不能一概而論,調整月經時應仔細辨證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