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三 (6)
卷三 (6)
1. 逐月養胎法
不拘時服。
調中湯,若曾傷四月胎者,當預服此。
白朮,枳實,李根白皮,厚朴,柴胡(各三兩),白芍,生薑(各四兩),當歸(一兩五錢),川芎,續斷,甘草(一兩),烏梅(一升)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後復服一劑。
五月胎形男女已分,令婦人前行,人從後喚之,右顧是女,左顧是男。又左乳先結核是男,右乳先結核是女;男思食酸,女思食淡。斯時,胎入宮室之內主,腹重貪眠,飲食少味,肚腹脹悶,宜四十五號瘦胎飲。
益母草(三錢),當歸,白芍,枳殼,砂仁,香附,益智仁(各一錢),甘草(五分),蔥管(三莖)
不拘時服。
安中湯,若曾傷五月胎者,當預服此。
黃芩,當歸,川芎,地黃,人參(各二兩),甘草,芍藥(三兩),麥冬,五味子,大麻仁(各五合),生薑(六兩),大棗(廿五枚)
㕮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後復服一劑。
六月胎成在腹,男先左動,女先右動,胎母氣弱,怕勞怯言,用前瘦胎飲。
柴胡湯,若曾傷六月胎者,當預服此。
柴胡(四兩),乾地黃(五兩),白朮(二兩),芍藥(二兩),川芎(二兩),麥門冬(二兩),甘草(二兩),蓯蓉(一兩),生薑(六兩),大棗(卅枚)
一方有黃芩二兩。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勿食生冷,堅硬之物,七日後更服一劑。
七月胎形男女已全,男生向母,動則以背攻外,中堅似板,四傍不動者是;女生向外,背母而成,動則以手足膝臂支撐,故四處拉動,比男動為重也。此時孕母腹重,艱於步履,可服知母轉胎飲。此月中即產,亦自成人,不害其為月未足。
四十八號知母轉胎飲
益母,枳殼,黃芩,香附,知母,滑石,蘇葉(各一錢),甘草(五分)
不時服此方,調理胎前七個月,脾胃虛弱,氣急上衝,胞中脹滿,咳嗽不時,又兼吃熱物,忽然暈倒,此係子懸,非中風眩暈也。
杏仁湯,曾傷七月胎者,當預服此。
杏仁,甘草(二兩),紫菀,石鐘乳,乾薑(一兩),麥冬,吳茱萸(一升),五味子(三合),粳米(五合)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食,七日服一劑。
八月兒在胞中,毛竅俱全,令母心悶躁煩,食美少味,困弱氣怯,宜用和氣平胃飲。
五十號和氣平胃飲
厚朴,陳皮,蒼朮,白芍,豬苓,澤瀉,升麻,肉豆蔻,地榆,柴胡,甘草
上調理胎前六七八九月,因脾胃虛弱,胎氣傷而不和,濕熱攻五臟,致成痢疾,此方安胎和氣平胃。
葵子湯,曾傷八月胎者,當預服此。
葵子(二升),芍藥(四兩),白朮,柴胡(三兩),厚朴,甘草(二兩),生薑(六兩),紅大棗(二十枚)
白話文:
逐月養胎法
不論時間,皆可服用。
調中湯:若曾損傷四月胎兒,應預先服用此方。藥材包含白朮、枳實、李根白皮、厚朴、柴胡(各三兩)、白芍、生薑(各四兩)、當歸(一兩五錢)、川芎、續斷、甘草(一兩)、烏梅(一升)。將藥材研磨後,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四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八天後再服用一劑。
五月胎兒男女已分,可讓孕婦向前走,讓旁人從後方呼喚她;若她向右看,是女孩;向左看,是男孩。另外,左乳房先出現腫塊是男孩,右乳房先出現腫塊是女孩;男孩想吃酸的,女孩想吃清淡的。此時,胎兒進入宮室,孕婦會覺得腹部沉重、嗜睡、食慾不振、腹部脹悶,宜服用四十五號瘦胎飲。
瘦胎飲藥材包含益母草(三錢)、當歸、白芍、枳殼、砂仁、香附、益智仁(各一錢)、甘草(五分)、蔥管(三莖)。不論時間,皆可服用。
安中湯:若曾損傷五月胎兒,應預先服用此方。藥材包含黃芩、當歸、川芎、地黃、人參(各二兩)、甘草、芍藥(三兩)、麥冬、五味子、大麻仁(各五合)、生薑(六兩)、大棗(二十五枚)。將藥材研磨後,加水七升、清酒五升,煎煮至三升半,分四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七天後再服用一劑。
六月胎兒已成形,男孩先左動,女孩先右動。若胎兒或母親氣虛體弱,易疲勞、話少,則服用前述瘦胎飲。
柴胡湯:若曾損傷六月胎兒,應預先服用此方。藥材包含柴胡(四兩)、乾地黃(五兩)、白朮(二兩)、芍藥(二兩)、川芎(二兩)、麥門冬(二兩)、甘草(二兩)、蓯蓉(一兩)、生薑(六兩)、大棗(三十枚)。其中一方加黃芩二兩。將藥材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四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避免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七天後再服用一劑。
七月胎兒男女已完全成形,男孩面向母親,胎動時以背部衝擊腹部外側,腹部中間堅硬如板,四周不動;女孩面向外,背對母親,胎動時會用手腳及膝蓋、手臂撐起,因此會四處活動,比男孩胎動更明顯。此時孕婦腹部沉重,行動困難,可服用知母轉胎飲。即使在這個月生產,也屬正常,不至於有早產的危險。
知母轉胎飲藥材包含益母草、枳殼、黃芩、香附、知母、滑石、蘇葉(各一錢)、甘草(五分)。此方可隨時服用,調理懷孕前七個月因脾胃虛弱、氣喘、腹部脹滿、時常咳嗽,又吃熱食後突然昏倒的情況(這是胎兒懸掛所致,非中風眩暈)。
杏仁湯:若曾損傷七月胎兒,應預先服用此方。藥材包含杏仁、甘草(二兩)、紫菀、石鐘乳、乾薑(一兩)、麥冬、吳茱萸(一升)、五味子(三合)、粳米(五合)。將藥材研磨後,加水八升,煎煮至二升半,分四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中間可進食,七天服用一劑。
八月胎兒在母體中,毛髮及孔竅都已完全發育,母親可能會感到心煩意亂、食慾不振、疲倦虛弱,宜服用和氣平胃飲。
和氣平胃飲藥材包含厚朴、陳皮、蒼朮、白芍、豬苓、澤瀉、升麻、肉豆蔻、地榆、柴胡、甘草。此方調理懷孕六、七、八、九月,因脾胃虛弱,胎氣受損失調,濕熱侵犯五臟,導致痢疾。此方能安胎和胃氣。
葵子湯:若曾損傷八月胎兒,應預先服用此方。藥材包含葵子(二升)、芍藥(四兩)、白朮、柴胡(三兩)、厚朴、甘草(二兩)、生薑(六兩)、紅棗(二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