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三 (7)
卷三 (7)
1. 逐月養胎法
上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凡十日一劑。
九月七精百節俱備,在母腹中支撐右左脅,眼有光,鼻有氣,耳有聞,口知味,穀道俱全,方能轉身。大動令母卒然肚痛,先行其水,嬰兒不降,為因嗜食辛熱所傷故也,宜用保生如聖散。
五十二號保生如聖散
益母草,砂仁(二錢),枳殼,當歸,益智仁,白芍(一錢),甘草(三分)
用活鯉魚一個,約三四兩,不去鱗,破開去腸,不落水,煎湯代水煎藥,臨熟加醋一蛤,沖服。
半夏湯,妊娠九月若腹滿懸結,卒然下痢,胎上衝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宜服此湯。
半夏,麥冬,吳茱萸,當歸,阿膠(三兩),乾薑(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白蜜八合,微火上溫服,四服痢即止。一方用雌雞一隻煮汁煎藥。
豬腎湯,曾傷九月胎者,當預服此。
豬腎(一具),白朮(四兩),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川芎(三兩),附子(中者,一枚),大豆,麥冬(一升)
以豬腎湯煎藥,分四服,日三夜一服,一十日更服一劑。
十月胎形滿足,四肢骨骱俱開,胎母貪安,或有縱欲內傷,因患潮熱,兼胎前多食辛辣炙煿,瘀血為滯,臨產橫逆,不可不防,宜用活水無憂散。
五十四號活水無憂散
益母草,當歸,川芎,生地,枳殼,蘇葉,急性子,茯苓,秦艽,白芍,肉桂,陳皮,鯉魚一尾,破開去雜,揩淨煎湯,去魚代水煎藥,臨熟加醋一合,沖服。一方有艾,此方鄭氏秘傳,若胎死不下者,急取無根水煎服,可救母命。
安胎催生藥方(李氏存仁家傳),凡遇妊娠三五個月,或感冒寒熱,胎動不安,及未足月,服之即安,足月服之即產,其效如神。
當歸,白芍(一錢),貝母,黃耆(八分),紫蘇,枳殼(六分),黃芩,川厚朴(五分),藿香,蘄艾(三分),菟絲子(一錢四分),甘草(二分)
水煎,服一二劑,自然快生順產,產後不可服。
鄭氏秘傳烏金丸
阿膠(四兩),熟艾,麥芽(二兩),敗筆(或蘇木,二兩),蛇蛻(全者,一具)
擇吉日,潔掃一室,地上畫八卦,勿令婦人、雞犬見,將上藥磨細,蜜丸,並粽角丸,催生護產神效。
祛邪丹,治婦人夜夢鬼交,如屬狐媚,用桐油抹牝戶,即不至。
阿膠,蘄艾,香附(八錢),牡蠣,鹿角霜,雄黃(一兩五錢),石菖蒲,遠志(一兩四錢),丹皮,益智仁,地骨皮,歸身,熟地,茯神,棗仁(一兩)
上為細末,益母膏為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八丸,臨臥服之。
產難仙方
蓖麻子仁(十四粒),飛雄黃,飛辰砂(二錢),蛇蛻(全一條,焙乾)
細末,厚粥和丸,如彈子大,磁瓶收貯,臨產時,胞水一至,先將花椒一撮洗胎婦臍門,納一丸臍內,以油紙數重覆上,軟帛紮緊,產下即去之。此藥收好,可備二三次用。
白話文:
逐月養胎法
孕早期: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煎煮好的藥水三分之一,共服十日換藥。
孕九月:胎兒在母體內已發育完全,能轉動身體。若孕婦突然肚子痛,先排出尿液,胎兒卻沒有下降,可能是因為食用辛辣食物所致,需服用保生如聖散。保生如聖散配方:益母草、砂仁(二錢)、枳殼、當歸、益智仁、白芍(一錢)、甘草(三分)。使用活鯉魚(三四兩,不去鱗,剖開去腸,不沾水)煎湯代替水煎藥,快熟時加醋一蛤,沖服。若孕婦腹脹便秘,突然腹瀉,胎兒衝擊心臟,腰背疼痛難以翻身,呼吸短促,則服用半夏湯。半夏湯配方:半夏、麥冬、吳茱萸、當歸、阿膠(三兩)、乾薑(一兩)、大棗(十二枚)。煎煮後取汁,加入白蜜八合,溫服,分四次服用,腹瀉即止。也可用一隻母雞煮湯煎藥。若孕婦曾受過外傷,應預先服用豬腎湯。豬腎湯配方:豬腎(一個)、白朮(四兩)、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川芎(三兩)、附子(中等大小,一個)、大豆、麥冬(一升)。分四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一次,服用十日換藥。
孕十月:胎兒已發育成熟,四肢骨骼已長全。若孕婦因縱慾傷身或飲食辛辣炙烤之物導致身體燥熱,瘀血阻滯,臨產時出現難產情況,則需服用活水無憂散。活水無憂散配方:益母草、當歸、川芎、生地、枳殼、蘇葉、急性子、茯苓、秦艽、白芍、肉桂、陳皮、鯉魚一尾(剖開去內臟清洗乾淨,煎湯代替水煎藥,快熟時加醋一合,沖服)。另一配方中加艾葉,此為鄭氏秘方。若胎死腹中不下,則服用無根水煎服,可救母命。
安胎催生藥方(李氏家傳):妊娠三到五個月,或感冒發熱,胎動不安,或未足月,服用此方可安胎;足月服用可催生。當歸、白芍(一錢)、貝母、黃耆(八分)、紫蘇、枳殼(六分)、黃芩、川厚朴(五分)、藿香、蘄艾(三分)、菟絲子(一錢四分)、甘草(二分)。水煎服,一至二劑即可。產後禁用。
鄭氏秘傳烏金丸:阿膠(四兩)、熟艾、麥芽(二兩)、敗筆(或蘇木,二兩)、蛇蛻(一條完整的,一具)。擇吉日,打掃乾淨房間,在地上畫八卦,避免婦女、雞犬靠近,將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藥,催生護產,效果神奇。
祛邪丹:治療婦女夜夢與鬼交合,疑似狐媚所致,用桐油塗抹陰部即可。阿膠、蘄艾、香附(八錢)、牡蠣、鹿角霜、雄黃(一兩五錢)、石菖蒲、遠志(一兩四錢)、丹皮、益智仁、地骨皮、歸身、熟地、茯神、棗仁(一兩)。磨成細粉,用益母膏做成丸藥,桐子大小,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七到八丸,睡前服用。
產難仙方:蓖麻子仁(十四粒)、飛雄黃、飛辰砂(二錢)、蛇蛻(一條完整的,焙乾)。磨成細粉,用稠粥和成彈珠大小的丸藥,用磁瓶保存。臨產時,羊水破裂後,先用花椒一撮清洗產婦肚臍,將一丸藥放入肚臍,用油紙多層包裹,用軟布紮緊,生產後取出。此藥可備用二到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