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逐月養胎法

巢氏論:婦人妊娠一月,名胚胎,足厥陰脈養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之;三月名始胎,手少陰脈養之;四月始受水精,以行血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始受火,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髮,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臟腑、關節、人神俱備,足太陽脈養之。

婦人墮胎在三月、五月、七月者多,在二月、四月、六月者少,以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臟陰易虧,故多墮耳。如先曾三月墮胎,則心脈受傷,先須調心,不然至期復墮。五、七月仿此。惟一月屬厥陰養之胎,多怒亦墮,多欲亦墮,洗下體則竅開,而墮之且不覺。

今人無子者,往往由此,非盡不受孕也。初月胎形如草上露珠,在裩戶之中未入腹內,婦人常時頭暈嘔惡,不思飲食,六脈浮緊,宜用安胎和氣飲;若稟氣素薄,及病後受胎,宜用罩胎飲。

三十八號安胎和氣飲

香附,枳殼,厚朴,砂仁,陳皮,蒼朮,蘇葉,甘草,黃芩,桔梗,藿香(各一錢)

一本有小茴香一錢二分。鄭氏傳方有草果、延胡,名調經和氣飲,忌蔥、椒、鮮物。

三十九號罩胎散

枳殼(四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砂仁(一錢),川芎(二錢),甘草(五分)

二月胎形如桃花之蕊,受血近陰,在母北極之中。北極者,牝戶深六寸處。其胎入腹,未有衣裹,多有婦人負重勞碌,致傷胎氣。虛弱之人,必致頭眩目暈,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宜用前安胎和氣飲。艾葉湯亦可服。

艾葉湯

艾葉,丹參,當歸,麻黃(各二兩),人參,阿膠(各三兩),甘草(一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㕮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減半,去渣,納膠,煎取三升,分三服。無風寒者去麻黃,以蘇梗代之。

黃連湯,曾傷二月胎者,當預服之。

黃連,人參,吳茱萸,生地,生薑,當歸,阿膠,烏梅(一個)

三月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寶;欲子賢良,清虛端坐,數視圭璧。安胎和氣飲、罩胎飲俱可服。

茯神湯,若曾傷三月胎者,當預服此。

茯神,丹參,龍骨(各二兩),人參,當歸,甘草(各一兩),阿膠(一兩一錢),大棗(廿個),赤小豆(廿粒)

腰痛加桑寄生。一方有薤白。上㕮咀,以酢漿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日服,七日後復服一劑。

四月胎元入羅宮之室,漸系丹田,忌食毒物以損胎元,若孕婦身體困倦,氣急身熱,飲食無味,貪睡頭暈,四肢痠軟,活胎和氣飲。

四十四號活胎和氣飲

枳殼,厚朴,香附,砂仁,陳皮,蒼朮,蘇葉(各一錢),甘草(五分),小茴(四分)

白話文:

逐月養胎法

懷孕第一個月,稱為胚胎,由足厥陰脈滋養;第二個月稱為始膏,由足少陽脈滋養;第三個月稱為始胎,由手少陰脈滋養;第四個月開始吸收水精,運行血脈,由手少陽脈滋養;第五個月開始吸收火精,形成氣息,由足太陰脈滋養;第六個月開始吸收金精,形成筋骨,由足陽明脈滋養;第七個月開始吸收木精,形成骨骼,由手太陰脈滋養;第八個月開始吸收土精,形成皮膚,由手陽明脈滋養;第九個月開始吸收石精,形成毛髮,由足少陰脈滋養;第十個月,臟腑、關節、神智都已具備,由足太陽脈滋養。

孕婦流產多發生在三、五、七個月,二、四、六個月較少。因為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這些臟腑陰氣容易虧損,所以容易流產。如果曾經在三月流產,表示心脈受損,必須先調養心臟,否則到期又會流產。五、七月份的情況也類似。而第一個月,由於厥陰脈滋養胎兒,如果孕婦情緒過度憤怒或縱慾,也會導致流產,清洗下體也可能導致胎兒流失而不自知。

許多不孕婦女,往往是因此造成,並非完全無法受孕。懷孕初期,胎兒形狀像草葉上的露珠,在陰道口內,尚未進入腹中,孕婦常會頭暈嘔吐,不想吃東西,六脈浮緊,宜服用安胎和氣飲;如果孕婦體質虛弱或產後懷孕,則宜服用罩胎飲。

第二個月,胎兒形狀像桃花的花蕊,受血氣滋養,位於母體陰道深處六寸的地方。此時胎兒進入腹中,還沒有胎膜包裹,孕婦如果過度勞累負重,容易傷到胎氣。體質虛弱的人,會頭暈目眩、噁心嘔吐、不想吃東西,宜服用安胎和氣飲,艾葉湯也可以服用。

第三個月胎兒開始成形,尚未穩定,容易受外物影響。想生男孩就拿弓箭,想生女孩就玩珠寶;想要孩子賢良,就要保持心境平和,端坐,觀賞玉器。安胎和氣飲、罩胎飲都可以服用。

第四個月,胎兒已著床,開始與母體連結,應避免食用有毒的食物以免損傷胎兒。如果孕婦感到疲倦、氣喘、發熱、食慾不振、嗜睡、頭暈、四肢酸軟,宜服用活胎和氣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