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調經十五論

銼,作三貼,加姜三片,蔥三莖,煎八分,空心服。泄瀉去厚朴、枳殼,加去油肉豆蔻、粟殼二錢;咳嗽加杏仁八分。

第五論:凡婦人二十一二歲,經水不調,赤白帶下,或如煤汁,或成片。此症血氣虛弱,往來寒熱,咳嗽,飲食少進,四肢倦怠,日久為骨蒸勞瘵,急服調經和氣飲,虛弱可用八珍湯,次服溫經湯。方用:

沉香,白芍,當歸,香附,人參,鹿茸(鹽水浸,炒),川芎,熟地,白朮,茱萸,茯苓,橘紅,延胡(各三錢),小茴香(二錢),甘草(一錢)

分作六貼,加姜三片,煎七分,空心熱服。汗出不止,加麥仁、黃耆二錢;咳嗽加杏仁、五味子、半夏、桔梗三錢;潮熱加柴胡、紫蘇三錢。

第六論:凡婦人二十三四歲,心腹脹滿,氣輳上胸,不思飲食,腹中有塊如覆杯,此月經後潮熱,誤食生冷過多所致。此症用加味四物六君子湯:

陳皮(去白),半夏,白茯,枳實,川芎,赤芍,蘇葉,檳榔,當歸,香附,白朮,桔梗,厚朴(四錢),砂仁,紅花,黃連(三錢),前胡,甘草(一錢五分)

銼,作八貼,加姜三片,煎七分,空心熱服。口乾潮熱,加竹瀝半盅、薑汁少許同服;咳嗽加杏仁、五味子三錢。一本用豁痰清肺湯,即前方以柴胡換前胡。

第七論:凡婦人二十五六歲,血海虛冷,經閉不調,或下白帶如魚腦,如米泔,或時腹痛,不分信期,每來淋瀝不止,面色羸黃,四肢無力,頭暈目眩,此症血氣俱虛,用四物補經湯:

當歸,芍藥,香附(五錢),川芎,熟地,黃耆,白朮,白茯,黃芩,陳皮,延胡(三錢),小茴香,人參,阿膠,沉香,山茱萸(二錢),砂仁(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秘授烏雞丸方:

海金砂(四兩),白朮,白芍(二兩五錢),熟地,香附(三兩),厚朴,人參,川芎(一兩),粉甘草,殭蠶,防風(一兩五錢),側柏葉(四兩),砂仁(一兩)

上銼,炮製,和合一處,將烏骨雞一隻,不拘斤兩,竹刀殺死,去毛雜並頭足翅,俱不用。將藥入雞肚內,用磁罐將雞藥用好酒五碗盛貯,文武火煮乾,取出去骨,只用肉並藥,曬乾為末。再以粳米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米湯送下八九十丸,好酒亦可。

第八論:凡婦人二十七八歲,身體一晌虛憊,經水不調,淋瀝不止,或成片,或似黑水,面色青黃,頭暈眼花,四肢困倦,亟宜調理,不然即成血崩等症,宜服止經湯:

酒炒當歸(五錢),酒焙白芍,熟地,川芎,醋焙香附(四錢),側柏葉(鹽水炒),阿膠(蛤粉炒),酒炒黃芩,炒黑蒲黃,土炒白朮(三錢),砂仁,甘草(一錢)

銼,作四貼,水煎,加醋少許,空心服。咳嗽加五味、杏仁三錢;腹痛加枳殼、延胡索、乾漆三錢;泄瀉加肉豆蔻、粟殼三錢;氣急加半夏、蘇子。

白話文:

調經十五論

第一論:將藥材切碎,分成三劑,每劑加薑三片、蔥三莖,煎煮至八分滿,空腹服用。若服用後腹瀉,則去除厚朴、枳殼,並加入去油肉豆蔻、粟殼各二錢;若服用後咳嗽,則加入杏仁八分。

第五論:凡二十一二歲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帶下顏色或如煤渣,或成塊狀。此症狀為血氣虛弱,伴隨寒熱往來、咳嗽、食慾不振、四肢乏力,日久則可能演變成骨蒸勞瘵(消瘦、盜汗等症狀),需緊急服用調經和氣飲。體虛者可先服用八珍湯,然後再服用溫經湯。藥方如下:

沉香、白芍、當歸、香附、人參、鹿茸(鹽水浸泡後炒)、川芎、熟地、白朮、茱萸、茯苓、橘紅、延胡索(各三錢)、小茴香(二錢)、甘草(一錢)。

將藥材分成六劑,每劑加薑三片,煎煮至七分滿,空腹熱服。若服用後汗出不止,則加麥冬、黃耆各二錢;若咳嗽,則加杏仁、五味子、半夏、桔梗各三錢;若潮熱,則加柴胡、紫蘇各三錢。

第六論:凡二十三四歲婦女,心腹脹滿,氣逆上衝,不想吃東西,腹部有塊狀物,如同覆蓋的杯子,這是月經後潮熱,因過食生冷所致。此症使用加味四物六君子湯:

陳皮(去白)、半夏、白茯苓、枳實、川芎、赤芍、紫蘇葉、檳榔、當歸、香附、白朮、桔梗、厚朴(四錢)、砂仁、紅花、黃連(三錢)、前胡、甘草(一錢五分)。

將藥材切碎,分成八劑,每劑加薑三片,煎煮至七分滿,空腹熱服。若服用後口乾潮熱,則加竹瀝半盅、薑汁少許同服;若咳嗽,則加杏仁、五味子各三錢。另一種方法是用豁痰清肺湯,即將上方中的柴胡換成前胡。

第七論:凡二十五六歲婦女,血海虛寒,月經閉止或不調,或有白色帶下,如魚腦或米泔狀,或伴有腹痛,月經來潮時間不定,經期淋漓不止,面色萎黃,四肢無力,頭暈目眩。此症為血氣俱虛,需服用四物補經湯:

當歸、芍藥、香附(五錢)、川芎、熟地、黃耆、白朮、白茯苓、黃芩、陳皮、延胡索(三錢)、小茴香、人參、阿膠、沉香、山茱萸(二錢)、砂仁(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另附秘方:烏雞丸

海金砂(四兩)、白朮、白芍(二兩五錢)、熟地、香附(三兩)、厚朴、人參、川芎(一兩)、炙甘草、殭蠶、防風(一兩五錢)、側柏葉(四兩)、砂仁(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炮製後混合,取一隻烏骨雞(重量不限),用竹刀宰殺,去除羽毛、內臟及頭、足、翅。將藥材放入雞腹中,用瓷罐盛裝,加入五碗好酒,文武火燉煮至乾,取出雞肉及藥材,去除雞骨,只取雞肉和藥材曬乾研磨成粉。再用米酒糊做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日空腹用米湯送服八九十丸,亦可用酒送服。

第八論:凡二十七八歲婦女,身體時常感到虛弱疲憊,月經不調,淋漓不止,或成塊狀,或如黑水樣,面色青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此症需及時調理,否則可能演變成血崩等症狀,宜服用止經湯:

酒炒當歸(五錢)、酒炒白芍、熟地、川芎、醋炒香附(四錢)、側柏葉(鹽水炒)、阿膠(蛤粉炒)、酒炒黃芩、炒黑蒲黃、土炒白朮(三錢)、砂仁、甘草(一錢)。

將藥材切碎,分成四劑,水煎,加少許醋,空腹服用。若咳嗽,則加五味子、杏仁各三錢;若腹痛,則加枳殼、延胡索、乾漆各三錢;若腹瀉,則加肉豆蔻、粟殼各三錢;若氣急,則加半夏、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