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經閉

至如血陰而氣陽,陰生陽者也,若或飲食勞役,內傷元氣,以至自汗、盜汗,或腹痛泄瀉,耳鳴頭眩,唇乾口燥,形衰體倦,不思飲食,有此形症,氣虛之明驗也。氣虛則陽衰,陽衰則陰不足,而血日消。此當以補中益氣為主,如參、朮、茯、甘、升、柴、陳皮之屬,而佐之以當歸、芍藥、熟地以養其血。

自汗、盜汗加黃耆;腹痛加厚朴;泄瀉加白朮、木香;頭眩暈加川芎;若或耳鳴有氣加龍膽草。他如六君子湯、八珍湯皆可選而用也。又有因病致虛,如瘧勞、房勞、失血勞、陰虛勞等症,日久不愈,真陰內虛。自汗、盜汗,飲食到口,只聞腥臊,食則作脹,食少體羸,不生津液,漸成骨蒸,蒸郁不止,陰血日消,衝任空虛,謂之血枯。

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如歸、芎、熟地、白芍、人參、知、柏、門冬;退熱除蒸,如地骨皮、秦艽;潮熱加柴胡、黃芩;虛熱自汗加黃耆、白朮;五心煩熱加犀角、天冬;瘧勞加鱉甲;瘰癧加海藻、連翹、川貝;咳嗽加杏仁、五味、柴菀、款冬花;有痰加川貝、瓜蔞;咯血加阿膠、百合;房勞加杜仲、枸杞、巴戟、山藥、石斛、蓯蓉,如參歸養榮湯可用也,如此而血枯之症可起也。

又有諸火逼血妄行,以致嘔血、吐血、鼻血,亡血於上;腸風、痔漏,亡血於下,上下竭逆。月經不行者,血竭而衝任不貯也。吐血未除,宜治其上,滋陰降火,消瘀活血,如四物湯加枯芩、山梔、鬱金、茅花、童便、韭菜汁、京墨,以治吐衄之法行之;腸風失血未除,則用滋陰清熱,如四物湯加地榆、槐花、荊芥、秦艽、蒼朮。

不行則惟滋陰養榮,而清熱降火非其所急,如四物湯加枸杞、參、耆、朮、茯、炙甘草之類,少加煨姜,以溫其中,且能引血歸於衝任。若山梔、黃芩皆宜撤去,蓋血得寒則凝,火熱內甚,資以降火清熱則可,火熱既平而用梔、芩,則胃氣傷而寒病作矣。潮熱加柴胡,蒸熱加骨皮、秦艽、鱉甲,煩熱加麥、味、知母,如此而亡血致虛者可愈也。

又有積想在心,或深思極慮,勞心過度,損傷心經,心經受傷則心血不足而靈源之舍空,是血虛於其上也;心經傷則脾血因而不行,致津液枯,津液枯則衝任之舍空,是血虛於其下也。

上下竭逆,經閉不行,實由於此,法當以參歸養榮湯,如當歸、茯苓、人參、熟地、柏子仁、炙甘草、棗仁、芍藥、川芎以補心血之虛,如石菖蒲、遠志以調心經之氣,以行靈源之血,用枸杞引參、歸以入衝任之舍,如此而勞心血傷者,可復矣。此斯五者,皆不足之症也。

經雖不通,症涉於虛,法當補益,補益日久,衝任自實,不必用通經破血之劑,如桃仁、紅花、牛膝、丹皮、蒲黃之屬而經自通。醫不達此,一見經閉,概投通經。如至,有用乾漆、斑蝥、水蛭以重其虛,經雖得通,是竭其巢也,可不慎諸?

白話文:

經閉

女性月經停止,若屬血陰氣陽的情況,陰氣生陽氣,但若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損傷元氣,導致自汗、盜汗、腹痛、腹瀉、耳鳴、頭暈、口乾舌燥、體倦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則表示氣虛。氣虛則陽氣衰弱,陽氣衰弱則陰氣不足,血液日漸減少。治療應以補益中氣為主,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升麻、柴胡、陳皮等藥材,再佐以當歸、芍藥、熟地黃等藥材補血。

若有自汗、盜汗,可加黃耆;腹痛,可加厚朴;腹瀉,可加白朮、木香;頭暈,可加川芎;耳鳴,可加龍膽草。六君子湯、八珍湯也可選用。若因瘧疾、房事過度、失血、陰虛等疾病日久不愈,導致真陰內虛,出現自汗、盜汗、吃東西只覺得腥臭、飯後脹氣、食慾不振、消瘦、津液不足、骨蒸潮熱等症狀,則陰血日漸減少,衝任二脈空虛,稱為血枯。

咳嗽咯血或痰中帶血,可用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人參、五味子、側柏葉、麥冬;退熱除潮熱,可用地骨皮、秦艽;潮熱,可加柴胡、黃芩;虛熱自汗,可加黃耆、白朮;五心煩熱,可加犀角、天冬;瘧疾,可加鱉甲;瘰癧,可加海藻、連翹、川貝母;咳嗽,可加杏仁、五味子、柴胡、款冬花;痰多,可加川貝母、瓜蔞;咯血,可加阿膠、百合;房事過度,可加杜仲、枸杞、巴戟天、山藥、石斛、肉蓯蓉,參歸養榮湯也可使用。如此,血枯的症狀即可改善。

若因內火旺盛,導致嘔血、吐血、鼻出血(上部出血);或腸風、痔漏(下部出血),則上下出血,月經自然停止,因血竭而衝任二脈沒有貯血。吐血未止,應先治上部,滋陰降火,活血化瘀,可用四物湯加黃連、山梔子、鬱金、茅根、童尿、韭菜汁、烏梅等,以治療吐血鼻出血;腸風失血未止,則用滋陰清熱的藥物,如四物湯加地榆、槐花、荊芥、秦艽、蒼朮。

月經不通,應滋陰養榮,清熱降火並非急務,可用四物湯加枸杞、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炙甘草等,少加一些炮薑溫經,引血歸於衝任二脈。山梔子、黃芩等藥物應減少或去除,因為血遇寒則凝,若內火已平,再用山梔子、黃芩,則會傷及胃氣而導致寒病。潮熱加柴胡,蒸熱加地骨皮、秦艽、鱉甲,煩熱加麥冬、五味子、知母,如此,因出血導致虛弱的症狀即可痊癒。

若因思慮過度,損傷心經,心經受損則心血不足,導致心神失養,這是上部血虛;心經受損,則脾血運行不暢,導致津液枯竭,衝任二脈空虛,這是下部血虛。

上下出血,月經不通,實際上是因上述原因造成,應使用參歸養榮湯,如當歸、茯苓、人參、熟地黃、柏子仁、炙甘草、酸棗仁、芍藥、川芎等補益心血;用石菖蒲、遠志等調和心經之氣,使心血運行;用枸杞引導人參、當歸入衝任二脈。如此,因勞心傷血造成的經閉即可痊癒。以上五種情況都是氣血不足的症狀。

即使月經不通,但症狀都屬於虛症,應當補益,長期補益,衝任二脈自然充盈,不必使用活血通經的藥物,如桃仁、紅花、牛膝、丹皮、蒲黃等,月經自然會來。有些醫生不懂這個道理,一見到經閉就使用活血通經的藥物,甚至使用乾漆、斑蝥、水蛭等峻猛藥物,雖然月經來了,卻傷了根本,豈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