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二 (1)
卷二 (1)
1. 經候不調
《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故心脾受氣,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擾,六淫外侵,飲食不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則月經不調矣。若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鬱滯,有因肝經之怒火,有因血分之有熱,有因勞役火動。如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虛,有因氣虛血弱,主治之法,俱列於後。
脾經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滯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勞役火動者,補中益氣湯;脾經血虛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六味地黃湯,氣虛血弱者,八珍湯。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其陽氣而生陰血,前症俱屬不足。
肝脾血燥,四物為主;肝脾血弱,補中益氣為主;肝脾鬱滯,歸脾為主;肝經怒火,加味逍遙為主。
白話文:
【經脈週期不調】
《古籍》提到:食物進入胃部後,會轉化為精微的營養,這些精氣會被送往脾臟,由脾臟再分配精華,向上傳送到肺部,肺部負責調節水液的運行,再將其下送至膀胱,讓水分和精華能均勻分佈全身,與五臟六腑共同運作。所以,當心臟和脾臟得到足夠的氣血時,女性的生理週期就能正常運作。
然而,如果情緒波動、外在環境影響、飲食無節制、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脾胃功能減弱,就可能造成月經週期紊亂。如果月經提前來臨,可能是因為脾臟循環的血液過於乾燥,或是脾臟循環的血液運行不順,又或者是肝臟的怒氣,或是血液中熱度過高,或是勞累引起體內火氣上升。反之,如果月經延遲,可能是因為脾臟循環的血液不足,或是肝臟循環的血液不足,或是整體氣血虛弱。
針對上述不同情況,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脾臟循環的血液過於乾燥,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脾臟循環的血液運行不順,可服用歸脾湯;肝臟怒氣,可用加味小柴胡湯;血液中熱度過高,可使用加味四物湯;勞累引起體內火氣上升,可服用補中益氣湯;脾臟循環的血液不足,可使用人參養榮湯;肝臟循環的血液不足,可使用六味地黃湯;整體氣血虛弱,可服用八珍湯。
因為血液是由脾臟產生,所以說脾臟主管血液。所有與血液相關的疾病,都應該使用帶有苦甘味道的藥材,以幫助提升體內的陽氣,進而促進陰血的生成,上述症狀都屬於體內能量不足的情況。
對於肝脾兩臟血液過於乾燥的情況,主要使用四物湯;肝脾兩臟血液虛弱,主要使用補中益氣湯;肝脾兩臟血液運行不順,主要使用歸脾湯;肝臟怒氣,主要使用加味逍遙湯。
2. 經閉
人得血氣以成形,充貫乎身以調百脈,男女同具於成胎之時,後天之物也。若其先天真一之精寓於氣,而不囿於氣,寓於血,而不囿於血。妙合之初,與形俱形,男為真陽,女為真陰,即所謂「乾道成男,坤道為女」是也。後天之氣滯於形,有是形,即有氣血立命安形,胥基於此。
血氣之行,以一日言,晝行陽二十五度,夜行陰二十五度,一晝一夜而周大衍之數;以一生言,自有生之初,至五十歲而衍數一周也,周則血氣衰,衰則陽道閉,四十九而天癸絕,乃法天之行。女效地,地體坤,應於月,月行遲,故常不及。過不及者,是氣血虧盈之常候也。
或趲前,或落後,或一月而兩至,或兩月而一行,皆病也。或去少,或去多,或色淡白,或紫黑成塊,或經年累月經事不至,或漏下,或點滴不絕,或暴崩不止,皆病也。是故有血虛,有血實,有血滯,有血寒,有血熱,是五者,經候之所病也。《機要》曰:虛者補之,實者平之,滯者散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
故當歸、牛膝、枸杞、蓯蓉、龜甲之屬,血虛之所宜也;三稜、蓬朮、青皮、枳實、元胡、靈脂、蒲黃之屬,血實之所宜也;桃仁、紅花、蘇木、丹皮、牛膝,血滯之所宜也;乾薑、肉桂、茴香、當歸,血寒之所宜也;生地、芩、連、犀角、連翹、山梔,血熱之所宜也;乳香、沒藥、靈脂、凌霄花,血痛之所宜也。
東垣云:經閉不行三熱結,三者何也?脾胃久虛,形體羸弱,氣血俱衰而致經水不行,或病中消胃熱,喜食不為肌膚,津液不生。夫經血者,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形肉漸瘦,時見渴燥,血海枯竭,病曰血枯經閉,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
此病或經適行而有子,子亦不安,為胎病者有矣,此中焦胃熱結也;或心胞脈洪數躁疾,時見大便閉塞,小溲雖清而不利,經水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清胞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此下焦包絡熱結也;或因勞心,心火上炎,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於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於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宜安心補血瀉火,經自行矣,此上焦心肺熱結也。
夫婦人月經,氣血盈虧於是焉察之,病之有無於是焉候之,生息孕育於是焉系之。其通其閉,關於婦人為甚重。調養失宜,經候不能順時而下,經年累月,當行不行,病曰經閉。夫經何由而閉也?其病雖有血虛、血實、血寒、血熱、血滯、血脫之不同。
推原其因,得之於血虛者,其症有五,蓋血生於脾,若飲食失節,脾胃受傷,使飲食減少,或嘔吐瀉利,或腹滿腸鳴,脾胃內虛,不能生血,而衝任虛空,此當用人參、白朮、茯苓、山藥以健其脾,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以補其血,佐以活血行經之劑,如香附、乾薑、陳皮、炙甘草、桃仁、紅花之類;腹滿加厚朴、腹皮;嘔吐加半夏、薑汁;泄瀉加白朮、升麻;水穀不化加砂仁、神麯、麥芽。如歸脾、六君子皆可選而用也。
白話文:
經閉是指女性月經停止或不規律的病症。人體依靠氣血維持生命活動,男女皆然,只是女性的生理週期更為特殊。月經的規律性如同天地運行一般,有一定週期,但也會因體質或其他因素而出現提前、延後、量多量少、顏色異常等情況,這些都是病態。
經閉的成因複雜,主要與氣血的虛實寒熱以及運行是否通暢有關。可能出現血虛、血實、血滯、血寒、血熱等情況。治療方法也要根據不同的病因而異,例如血虛需補血,血實需瀉血,血滯需活血,血寒需溫經,血熱需清熱。常用的藥物包括:當歸、牛膝等補血藥;三稜、蓬朮等破瘀藥;桃仁、紅花等活血藥;乾薑、肉桂等溫經藥;生地、黃芩等清熱藥。
東垣先生認為經閉多因三種熱結引起: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胃熱灼傷津液,導致血枯;下焦或上焦的熱邪阻礙經血運行。治療方法需根據熱結的部位而異,分別瀉胃熱、清胞絡中火邪、安心補血瀉火。
總而言之,月經的正常與否,是女性健康的指標。經閉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不足,飲食失調,以及臟腑功能失常等。治療需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的證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以恢復月經的正常運行。 根據不同的症狀,治療方案需要加入不同的藥物,例如健脾藥(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補血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活血藥(香附、乾薑、陳皮、炙甘草、桃仁、紅花)等等,並根據其他症狀,例如腹滿、嘔吐、腹瀉、水穀不化等,調整藥物組合,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