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一 (2)
卷一 (2)
1. 方劑
四物芩術湯,經水過多,為虛熱,為氣虛不能攝血。
四物湯加黃芩、白朮,水煎服。又:經水過多,為熱,乃陰虛夾熱所致,當補陰清熱,用炒黃芩一兩,炒白芍一兩,炙鱉甲一兩,椿根皮七錢五分,黃柏炭三錢,為末,酒糊丸,空心白湯下五十丸。
四物葵花湯,治經水澀少。
四物湯(各一兩),葵花(一兩)
一方加紅花、血見愁。經水少而血枯者,四物湯用熟地。
先期湯,經水先期而來,宜涼血固經。
生地,川芎(八分),當歸(二錢),白芍,黃柏,知母(一錢),薑汁炒川連,阿膠(八分),艾葉香附,甘草(二分)
水煎,食前溫服。一方有人參。
過期湯,經水過期不行,乃血虛氣滯,當補血行氣。
熟地,白芍,當歸,香附(各二錢),川芎(一錢),紅花(一分),甘草(四分),桃仁泥(六分),蓬朮,木通(各一錢),肉桂(四分)
食前服。
又方,補氣行血。
當歸(一錢五分),川芎(五分),熟地,白芍(各一錢),桃仁(廿粒,去尖),紅花(五分),香附,蓬朮,蘇木(各一錢),甘草,官桂(各五分),木通(二分)
空心服。
四物芩連湯,經水黑如豆汁。
四物加黃芩、黃連一兩。為末,醋和丸。
溫經湯,《和劑》治婦人血海虛冷,月水不調。
川芎,當歸,白芍,蓬朮(各一錢五分),人參,牛膝(各一錢),丹皮,桂心,甘草(各一錢)
不時服。
滋血湯,血海虛冷,滋養榮血;心肺虛損,滋榮養血。
川芎,當歸,麥冬,人參,白芍(各一錢),半夏曲,官桂,阿膠,棗仁,甘草(各五分),琥珀(研,一錢)
一方有黃耆、白茯苓、山藥、熟地。
薑黃湯,血藏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
薑黃,白芍(各二錢),元胡索,丹皮,當歸(各一錢五分),蓬朮,紅花,桂心,川芎(各一錢)
水酒各半煎,不時服。
秦艽丸
秦艽,桂心(不見火),杜仲(薑汁炒),厚朴(各三錢),炮姜(酒浸),牛膝,沙參,半夏(各五分),生附子(去皮),白茯苓(各一兩五錢),人參(兩許),細辛(一兩一錢)
為末,蜜丸,綠豆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芎蘇散,經事不準,寒熱頭疼,中脘不時疼痛。
川芎,蘇梗,桔梗,枳殼,柴胡,姜,半夏,茯苓,橘皮,甘草
治經候不調,腹中刺痛方
元胡索(醋炒),當歸(酒炒,一兩),橘皮(二兩)
為末,酒煮米醋,丸梧子大。每服丸,空心,艾醋湯下。
白話文:
[方劑]
四物芩術湯: 經血過多,因虛熱,以及氣虛導致無法攝血而造成。方法是四物湯加上黃芩、白朮,煎水服用。另一種情況:經血過多,因熱,是陰虛夾熱所致,需補陰清熱,可用炒黃芩、炒白芍、炙鱉甲、椿根皮、黃柏炭,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
四物葵花湯: 治療經血量少且澀滯。 方劑為四物湯(各一兩)和葵花(一兩)。 另一方加紅花、血見愁。 若經血量少且血枯,四物湯中可用熟地黃代替生地黃。
先期湯: 經期提前,宜涼血固經。 方劑包含生地黃、川芎、當歸、白芍、黃柏、知母、薑汁炒川連、阿膠、艾葉、香附、甘草。水煎服,飯前溫服。 另一方加有人參。
過期湯: 經期延遲,因血虛氣滯,需補血行氣。 方劑包含熟地黃、白芍、當歸、香附、川芎、紅花、甘草、桃仁泥、蓬朮、木通、肉桂。飯前服用。 另一方,著重補氣行血,包含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桃仁、紅花、香附、蓬朮、蘇木、甘草、官桂、木通。空腹服用。
四物芩連湯: 經血顏色黑如豆汁。 方劑為四物湯加黃芩、黃連,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做成丸藥服用。
溫經湯: 治療婦女血海虛冷,月經不調。(出自《和劑局方》)。方劑包含川芎、當歸、白芍、蓬朮、人參、牛膝、丹皮、桂心、甘草。 隨時服用。
滋血湯: 治療血海虛冷,滋養血液;以及心肺虛損,滋養血液。方劑包含川芎、當歸、麥冬、人參、白芍、半夏曲、官桂、阿膠、棗仁、甘草、琥珀。 另一方加黃耆、白茯苓、山藥、熟地黃。
薑黃湯: 治療血滯寒久,月經不調,臍腹刺痛。 方劑包含薑黃、白芍、元胡索、丹皮、當歸、蓬朮、紅花、桂心、川芎。 用一半水一半酒煎煮,隨時服用。
秦艽丸: 方劑包含秦艽、桂心、杜仲、厚朴、炮姜、牛膝、沙參、半夏、生附子、白茯苓、人參、細辛。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空腹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芎蘇散: 治療經期不準,寒熱頭痛,中脘時常疼痛。方劑包含川芎、蘇梗、桔梗、枳殼、柴胡、薑、半夏、茯苓、橘皮、甘草。
治經候不調,腹中刺痛方: 方劑包含元胡索、當歸、橘皮。研磨成粉末,用酒煮米醋調和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艾醋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