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濟陰萬金書》~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經候
《格言》曰:男子稟陽精而成形,以氣為本,一八而乾陽生,二八而乾陽盛,腎氣充足,陽氣始溢,思以御女;女子稟陰精以成形,以血為基,一七而坤陰生,二七而坤陰盛,衝任血滿,經脈流通,月事時下,每以三十日而至,猶月得三十日晦朔一周,謂之經候。所以候氣血之盈虧也,趲前為不及,落後為太過,過與不及,皆病也。
血之象,赤如雞冠,不瘀不雜,是為順候。或紫黑而成片,或青或黃,或淡紅如胚,皆病也。一月一至,無有愆期,乃為正候。若經將行及經後而腹痛者,皆病也;血盈則溢,猶月盈則虧,閏余為經,厥有常度,或多或少,或閉而不行,或行而不止,皆病也。揆厥所由,有陽虛陰盛,陰乘於陽,以生內寒而得之者;有飧寒飲冷,脾腎受傷,寒氣客於衝任而得之者;有澡身登廁,風冷乘虛襲於胞中者。斯三者,所因不同,並屬於寒。
有陰虛陽盛,陽乘於陰,乃生內熱而得之者;有過食辛辣,脾胃受熱,膏粱之變,流於衝任而得之者;有外感風寒,身發壯熱,或陰虛火動,內蘊積熱,鬱而不散,入於血室而得之者之。斯三者,所受不同,並屬於熱。又有吐衄崩帶之過,勞心勞力之過,思想淫欲之過,縱情戀淫之過,以致陰血耗亡,衝任枯涸而得之者,皆血虛之所致也。
又有氣體素厚,衝任血盛,或七情之氣動於中,氣與血鬱,不得流通,而經滯不行者,此則邪氣內實,氣鬱之所致也。巢氏曰:熱則流通,寒則凝滯,故因於寒者,經多行於月後,而其腹必痛;因於熱者,經多行於月前,而其腹不痛。寒之血,其色青;而熱之血,其色必紫黑而成片。
虛之血,其來必少而色淡;實之血,其來必多而色濃。不問過期與不及,腹不痛者,皆屬於虛,若或腹痛,皆本於實,氣滯月澀,月不能行,腹乃作痛,實之象也。他如肥人經血色淡,此則屬於痰也,或有痰侵血海,經血過期不行,行則不多者,有痰,有虛,有實,當以脈症參之。然痰必目昏頭眩,寒則惡寒喜熱,虛則精神倦怠,熱則心煩不寐,欲得其情,辨諸此而已。
是故熱則清之,如黃連、黃芩;陰虛火動而熱,如黃柏、知母、山梔之屬;寒則溫之,如乾薑、肉桂、茴香、吳茱萸之屬;虛則補之,如當歸、川芎、白芍、生地之類,又如人參、黃耆、熟地、白朮、茯苓之屬;實則疏之,如青皮、枳實、稜蓬、元胡、靈脂、蒲黃;氣逆則調之,以香附、木香、烏藥、枳殼、紫蘇、沉香;血滯則行之,以紅花、桃仁。以此處方,乃為調經之要機也。
若其隨經取治,法當以養血調氣為主,如郭氏之增損四物湯,有歸、芎、地、芍以養血。香附、烏藥、陳皮以調氣;血虛而腹不痛,則用當歸、白芍、熟地;血實而腹必痛,則用赤芍、生地、歸尾,以此增損,蓋調經之神劑也。
白話文:
經候
古人說:男人依靠陽精而形成形體,以氣為根本。十八歲時陽氣初生,二十八歲時陽氣最盛,腎氣充足,陽氣外溢,便有性慾。女人依靠陰精而形成形體,以血為根本。十七歲時陰氣初生,二十七歲時陰氣最盛,衝任經脈血氣充盈,經脈暢通,月經開始按時來潮,大約三十天一次,如同月亮每月陰晴圓缺一樣,稱之為經候,以此觀察氣血的盛衰。月經提前來潮屬於不及,延遲來潮屬於過度,過與不及都是疾病。
月經的正常情況,顏色鮮紅如雞冠,不瘀滯不混濁,這才是正常的經候。如果顏色紫黑成塊,或者青色、黃色,或者淡紅如雞蛋清,都是疾病。每月來一次,沒有延遲或提前,才是正常的經候。如果月經將要來潮或來潮後腹部疼痛,都是疾病;血滿則溢,如同月亮盈虧一樣,閏月也會有月經,這是有規律的,月經量或多或少,或閉經,或經血不止,都是疾病。
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有陽虛陰盛,陰氣勝過陽氣,產生內寒而導致的;有食用寒涼食物,脾腎受損,寒氣侵入衝任經脈而導致的;有洗浴或上廁所時,風寒乘虛而侵入胞宮而導致的。這三種原因不同,都屬於寒證。
也有陰虛陽盛,陽氣勝過陰氣,產生內熱而導致的;有過食辛辣食物,脾胃受熱,過度飲食肥甘厚味,導致熱邪侵入衝任經脈而導致的;有外感風寒,身體發熱,或陰虛火旺,體內積熱鬱結不散,侵入血室而導致的。這三種原因不同,都屬於熱證。還有吐血、衄血、崩漏、帶下過多,過度勞心勞力,或思慮過度,房事過度,導致陰血耗損,衝任經脈枯竭而導致的,都是血虛引起的。
還有先天氣血充足,衝任經脈血氣旺盛,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鬱結於內,氣血鬱滯不通,而導致經血不通的,這是邪氣內盛,氣鬱引起的。巢氏(巢元方)說:熱則血行,寒則血凝,所以寒證引起的月經,大多在月經期後才來,而且腹部會疼痛;熱證引起的月經,大多在月經期前就來,而且腹部不痛。寒證的經血顏色青黑;熱證的經血顏色紫黑成塊。
虛證的經血量少顏色淡;實證的經血量多顏色濃。不論月經是否提前或延遲,腹部不痛的,都屬於虛證;如果腹部疼痛,都屬於實證,氣滯血瘀,經血不通,腹部才會疼痛,這是實證的表現。還有肥胖的人月經血色淡,這屬於痰證,或者痰邪侵犯血海,月經延遲不來,來了量也不多,有痰證、虛證、實證,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綜合判斷。痰證通常伴有目昏頭暈,寒證則惡寒喜暖,虛證則精神倦怠,熱證則心煩失眠,要根據這些症狀來判斷病情。
所以,熱證要清熱,比如黃連、黃芩;陰虛火旺引起的熱證,比如黃柏、知母、山梔子等;寒證要溫補,比如乾薑、肉桂、茴香、吳茱萸等;虛證要補益,比如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等,還有黨參、黃芪、熟地黃、白朮、茯苓等;實證要疏通,比如青皮、枳實、稜鏡、元胡、靈脂、蒲黃等;氣逆要調理,比如香附、木香、烏藥、枳殼、紫蘇、沉香等;血瘀要活血,比如紅花、桃仁。用這些藥物來治療,就是調經的关键。
如果根據月經來治療,方法應該以養血調氣為主,像郭氏的增損四物湯,用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養血,香附、烏藥、陳皮調氣;血虛而腹部不痛,就用當歸、白芍、熟地黃;血實而腹部疼痛,就用赤芍、生地黃、當歸尾,這樣增減藥物,就是調經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