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鉤要》~ 卷上 (16)
卷上 (16)
1. 針灸
灸治刺血者。非拔本之法。然稱濕痹緩風者。隨症時用亦可。孫真人王燾。專用炳灸。蓋取之於聳動經脈。宣通壅寒。如𤸷痹麻木痿癖緩縱拘急轉筋者。宜灸其腰腳。凡灸而不覺熱者。其毒深也。乃至覺熱益佳。加多無妨。待身體輕利。然後可休矣。楊大受則以砭針出血為第一。各有所見。如其灸法。千金外臺載之甚詳。用者當照看原文。茲揭其穴名。
千金灸穴
風市,伏兔,犢鼻,膝兩眼(在膝頭骨下兩傍陷者宛宛中是),三里,上廉,下廉(以上五穴陽明胃經),絕骨(少陽膽經)
外臺灸穴,
風市,膝目,絕骨,陽陵泉,陽輔(三穴少陽膽經),上廉,條口,下廉,犢鼻(四穴陽明胃經),崑崙,委中,承筋,承山(四穴太陽膀胱經),大沖,復溜,湧泉(三穴少陰腎經),曲泉,中都(二穴厥陰肝經),三陰交,陰陵泉(二穴太陰脾經),少陽維(在內踝後一寸動筋中),太陰(在內踝上八寸骨下陷中),太陰蹺(在內踝下向宛宛中是)
余家別有打膿之術。施之於三里三陰交。及腰腿肉隙骨間。釀瘡泄毒。凝者散。滯者通。其功優於灸治。屢驗。
白話文:
[針灸治療]
灸療和刺血療法並非根治疾病的根本方法,然而對於濕痹緩風等病症,根據病情適時使用也是可以的。孫思邈和王燾專門使用灸療,主要是因為它能激發經脈活動,宣通體內的淤寒。例如對於痹證麻木、痿病、癱瘓、肌肉緊繃、抽筋等症狀,應在腰部和腳部進行灸療。如果灸療過程中感覺不到熱度,說明病情較為嚴重,而一旦感覺到熱度,則效果更佳,可增加灸療次數,無需過度擔心。直到身體感到輕鬆靈活,纔可停止灸療。
楊大受則認為砭針刺血排瘀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這顯示了他們各自對治療的理解和偏好。對於灸療的方法,千金方和外臺祕要記載得非常詳細,使用者應參考原文。以下列出了相關的穴位名稱。
千金灸療穴位: 風市、伏兔、犢鼻、膝兩眼(位於膝蓋骨下方兩側的凹陷處)、三里、上廉、下廉(以上五個穴位屬於足陽明胃經)、絕骨(屬於足少陽膽經)。
外臺祕要灸療穴位: 風市、膝目、絕骨、陽陵泉、陽輔(以上三個穴位屬於足少陽膽經)、上廉、條口、下廉、犢鼻(以上四個穴位屬於足陽明胃經)、崑崙、委中、承筋、承山(以上四個穴位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大沖、復溜、湧泉(以上三個穴位屬於足少陰腎經)、曲泉、中都(以上兩個穴位屬於足厥陰肝經)、三陰交、陰陵泉(以上兩個穴位屬於足太陰脾經)、少陽維(位於內踝後方一寸動脈處)、太陰(位於內踝上方八寸骨下凹陷處)、太陰蹻(位於內踝下方的凹陷處)。
我家還有一種特殊的排膿技巧,應用於三里、三陰交以及腰腿肌肉和骨頭之間。這種技巧能夠促進瘡口排膿,使凝固的組織分散,阻塞的部位得以疏通,其療效優於一般的灸療,並且經過多次實踐證明有效。
2. 備案
一商人患腳氣。已歷諸醫。又請余。氣急喘悶。上攻已極。氣息奄奄。殆無脈。告不治而歸。家人遮留。曰生死命也。請貺一劑。殘喘尚存。何忍束手視死。余乃再候之。惟面目神光。猶似存生機。手足既厥。線息欲斷。與茱萸湯。入童便如法。告曰。服之。厥回汗出。或得活路。
不然。雖司命。亦地奈之何。因宿其家。屢起診之。及曉大汗出。大熱悶。頃之厥回脈出。困悶頗安。余喜曰。得之矣。既而氣漸復。神漸旺。仍護前方。兼養生丹。調理五日。危候始穩。微喘未除。因轉方。投沉香降氣湯。服之旬有五日。得奏全績。顧幸矣。非余之功。病家之命數未盡也。
初當告不治之際。豈知有今日哉。
一婦人娩後十餘日。惡露不下。心胸滿悶。煩渴微嘔。前醫以為瘀血。用桃核承氣湯。下利日三四行。瘀血不下。小便益短少。腳腿壅腫。麻木不仁。延予診之。心胸堅滿。動氣泄衣。每動搖。自汗息迫。予謂水毒使瘀血不下。蓋水毒為之源。而瘀血則委也。於是作木防己湯與之。兼服針砂丸。嚴戒鹽味。小便通。瘀血下。經二旬而愈。
一沽豎年二十三。形質肥胖。染疫。舌上黃褐色。其脈弦大。譫語潮熱。時時蹙頻。時時嘔吐。按腹。若腹痛者。用大柴胡加芒硝湯。大下之數日。續下利。裡急後重。腸垢雜下。二十行至三十行。飲啖少進。熱勢大減。始自告所苦。轉芍藥湯。諸候向安。一日忽息迫。不能坐臥。
膻中動氣如奔馬。予知其變於腳氣。急疊用蘇長史吳茱萸湯及甘遂大戟之類。不及而斃。按。此症初而疫邪。中變痢。終變腳氣。固雖屬危險。非無可救之術。蓋攻伐屢用。胃元頓虛。遂生水毒。然復以駃藥劫之。我速其死必矣。今而思之。不能無赧然於懷。
一商人年四十餘。患腳氣。其症足脛麻痹屈弱。時不能起。按之有微腫。脈數而有力。膻中無動。小便短澀。至夜微嘔。晝則神色如平。投唐侍中一方。加旋覆花。間三日往診。狀貌依然。又間三日診之。嘔止小便通。如報善候者。但口鼻氣冷。以指候之。舌心愈冷。意謂呼吸者。
元氣所通。知是水毒伏心。神機竭於內之候。蓋異症也。大怖辭去其家招一醫。醫來診曰。此腳氣常態。口鼻氣冷者。胃中有寒飲。溫之即愈矣。家人大喜曰。荷再造之恩。服藥一日。小便不通。嘔吐復發。衝心而死。
一士人上自頭腦面部。下至心腹臍下。麻痹不仁。呼吸逼迫。言語蹇澀。小便赤少。腰腿以下如常。時時顛躓不能起。家人大駭。招一友某。某至診不能詳其因。簡余議焉。余往察之。脈緊而有力。膻中生動。有跳騰之勢。謂某曰。病候甚似風痹狀。然非風也。蓋腳氣也。某曰。
何以徵之。曰膻中有動。呼吸息迫。小便赤澀。是不水毒難伏於內。而逼心肺耶。麻痹不仁。腰腳屈弱。是不水毒淫於外。而壅塞表氣耶。是病涉表裡者必矣。曰何藥處之。曰以麻黃加朮湯。發泄其表郁。可使氣血通暢周行。兼以木茱湯。收其水而輸之尿道。則內外並行無相悖矣。
白話文:
[備案]
一個商人得了腳氣,看過很多醫生都沒好,後來又找我。他氣喘吁吁,胸悶氣急,病情嚴重到極點,呼吸微弱,幾乎摸不到脈搏。我說治不好,讓他回家,家人卻苦苦挽留,說生死攸關,請求我給開一副藥。病人還有微弱的呼吸,我怎忍心見死不救?於是再次診治,發現他臉上還有一絲神采,好像還有活下去的希望,手腳冰冷,呼吸奄奄一息。我給他開了茱萸湯,加入童便,按照方法服用,並告訴他,如果服藥後手腳回溫,出汗,或許還能活下去,否則就算神仙也無可奈何。我住在病人家中,多次起來查看病情。到天亮時,他大量出汗,渾身發熱,胸悶,不久手腳回溫,脈搏恢復,胸悶也減輕了許多。我很高興,知道藥物起了作用。病情漸漸好轉,精神也恢復了,我繼續給他服用之前的藥方,並配合服用養生丹,調理了五天,危險期才過去,只是還有些微喘,於是改換藥方,用沉香降氣湯,服藥十多天後,終於痊癒了。真是萬幸,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病人命數未盡。當初說他治不好的時候,誰能想到會有今天呢?
一個婦女生產後十多天,惡露不排,胸悶心煩,口渴想吐。之前的醫生認為是瘀血,用桃核承氣湯治療,每天大便三四次,但瘀血還是排不出來,小便減少,腳腿腫脹,麻木不仁。她請我診治,發現她胸部堅硬飽滿,稍動就出汗,呼吸急促。我認為是水毒導致瘀血不排,水毒是病根,瘀血只是結果。於是給她開了木防己湯,並服用針砂丸,嚴格戒鹽,小便通暢後,瘀血也排出來了,兩個月後痊癒。
一個二十三歲的酒家小二,身材肥胖,染上疫病,舌苔黃褐色,脈象弦大有力,神志不清,發熱,經常腹痛,嘔吐,按壓腹部像是有腹痛一樣。我用大柴胡加芒硝湯讓他瀉下,幾天下來,大便稀溏,裡急後重,排出了很多腸垢,每天大便二十到三十次,飲食減少,發熱情況減輕,他才說出自己的痛苦。我改用芍藥湯,病情好轉,但有一天突然呼吸急促,不能坐臥,胸口像馬在奔跑一樣。我判斷病情轉變成了腳氣,急忙用蘇長史吳茱萸湯和甘遂大戟等藥,但還是沒能救活他。分析此病,一開始是疫邪,中間轉變成痢疾,最後變成腳氣。雖然危險,但並不是不可救治,只是因為多次攻伐,胃氣大傷,產生了水毒,又用峻猛的藥物攻伐,加速了他的死亡。現在回想起來,心中十分愧疚。
一個四十多歲的商人患腳氣,症狀是腿腳麻木無力,時常起不來,按壓腿部有輕微腫脹,脈搏有力而數,胸口沒有異常,小便短少澀滯,晚上輕微嘔吐,白天神色如常。我用唐侍中的一個方子,加了旋覆花。三天後複診,情況沒有變化。又過了三天,嘔吐停止,小便通暢,好像病情好轉了,但是口鼻冰冷,我用手指探測,舌頭中央更冷,我認為呼吸是由元氣流通的,知道是水毒侵犯心臟,元氣衰竭的徵兆,這是一個罕見的病例。我很害怕,辭別而去。家人又請來一位醫生,醫生診斷說這是腳氣的常見症狀,口鼻冰冷是胃中有寒飲,溫暖一下就好了。家人非常高興,感謝他再造之恩。服藥一天,小便不通,嘔吐加重,最終衝擊心臟而死。
一個讀書人從頭到臉到心窩肚臍以下都麻木不仁,呼吸困難,說話不利索,小便赤少,腰以下正常,經常跌倒起不來。家人很害怕,請來一個朋友某某。某某來診治,不能確定病因,於是請我來商量。我去察看,發現脈象緊而有力,胸口跳動有力,像在跳躍。我對某某說,這個病很像風痺,但不是風痺,而是腳氣。某某問怎麼判斷的?我說胸口跳動,呼吸困難,小便赤澀,這是水毒積聚在內,侵犯心肺;麻木不仁,腰腿無力,這是水毒侵犯體表,阻礙氣血運行。這個病既涉及表證也涉及裡證。某某問用什麼藥?我說用麻黃加朮湯發散表邪,讓氣血通暢,再用木防己湯,利水消腫,讓水從尿道排出,這樣裡外兼治,就不會互相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