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概論》~ 腳氣概論 (8)
腳氣概論 (8)
1. 腳氣腳膝腫痛
腳膝腫痛者。風寒濕氣客於經絡。氣血不能宣通。則壅滯為腫。凝塞為痛也。蓋邪氣初中。但在於下。而未及乎上。所謂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也。疏導其下。固護其中。法斯善矣。
聖濟防風湯。治風毒腳氣無力。𤸷痹疼痛。四肢不仁。失音不語。及風毒衝心。
防風,大棗,桂,麻黃,當歸,檳榔,犀角,茯苓
上八味
千金犀角麻黃湯。專治腳氣屬實熱者。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防己,芎藭,白朮,羚羊角,當歸,黃芩,石膏,生薑,甘草,杏仁,桂心
上十五味。一方有茯苓。附子。細辛。無獨活。羚羊角。杏仁。
按此方諸書載在衝心門。然專治腳氣。風毒腫痛屬實熱者效。本邦老醫傳云。治腳氣腫。脈數。小便赤澀。毒氣犯血而發熱者得之。
直指追風毒剉散。治腳氣熱多證。疏泄風毒。
羌活,檳榔,防風,桑白皮,郁李仁,大黃
上六味黑豆百粒煎服。
按犀角麻黃湯證。而屬裡實者宜此方。其效優於羌活導滯湯。
寶鑑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體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注於脛。腫痛不可忍。
羌活,茵陳,黃芩,甘草,知母,澤瀉,茯苓,豬苓,白朮,防風,人參,苦參,升麻,乾葛,當歸,蒼朮(吾門常去白朮人參不用)
上剉作一貼。水二盞。浸藥少時。煎至一盞。空心臨臥各一服。一相公領兵至南方。忽得腳氣。遍身微腫。其痛手不可近。足脛尤甚。內經云。飲發於中。胕腫於下。又云。諸痛為實。血實宜決之。以三稜針數刺其腫上。血突出高二尺余。漸漸如線。其色黑紫。頃時腫消痛減。
以當歸拈痛湯服之。是夜得睡。明旦再服而愈。又云廉平章。體肥得腳氣微腫皆赤色。足脛腫痛不可忍。手不敢近。投以當歸拈痛湯一貼。其痛減半。再服腫痛悉除。
醫方大成檳蘇散。治風濕腳氣痛。疏通氣道。
即和劑局方。香蘇散加檳榔木瓜。
簡易普濟神效檳蘇散。治腳氣如神。
檳榔,蘇葉梗,防風,羌活,當歸,木瓜,乳香,沒藥
上薑蔥水酒煎。入片糖一指大溶化熱服。酒隨量飲為度。綿被蓋腳痛。待藥力尋到。痛處汗出避風。以有汗為愈。道按麻痹腨脹痛不可忍者。屢用屢效。婦人更效。
楊氏趁痛散。治濕攻注腰腳疼痛。行步少力。
沒藥,杜仲,延胡索,當歸,肉桂,萆薢
上六味為末
同攢風散。專治寒濕腳氣。先用此發散。
麻黃,甘草,淮烏,萆薢,杏仁
上五味
新效方防己飲。治風毒腳氣。
防己,蒼朮,黃柏,生地黃,川芎,木通,白朮,甘草,檳榔,黃連,犀角
上十一味
按丹溪心法。防己飲亦同之。壽世保元云。治腳氣憎寒壯熱者。此濕熱在足也。
醫學從眾雞鳴散。治腳氣第一品藥。不問男女可服。如感風濕流注。腳痛不可忍。筋脈腫者。並宜服之。加鹿茸者。其效如神。(時方歌括云。其服於雞鳴時奈何。一取其腹空。則藥力專行。一取其陽盛。則陽藥得氣也。其必冷服奈何。以濕為陰邪。冷汁亦為陰屬。以陰從陰。混為一家。先誘而後攻之也。)
白話文:
標題:[腳部氣血不順導致腳膝腫痛]
內容:如果腳膝出現腫痛,這可能是風、寒、濕等外邪侵入經絡所致,導致氣血無法正常流通,因而造成腫脹和疼痛。這種情況通常隻影響下肢,尚未影響上身,因為濕氣一般先影響身體的下部。治療應著重於疏導下肢,同時保護中焦,這是比較好的治療原則。
聖濟防風湯,能治療由風毒引起的腳氣,無力感,以及關節僵硬疼痛,四肢麻木,失聲,甚至風毒影響心臟的情況。
成分包括防風,大棗,桂,麻黃,當歸,檳榔,犀角,茯苓等八種藥材。
千金犀角麻黃湯,專門針對實熱型腳氣的治療。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防己,芎藭,白朮,羚羊角,當歸,黃芩,石膏,生薑,甘草,杏仁,桂心等十五種藥材組成。有些版本會加入茯苓,附子,細辛,但無獨活,羚羊角,杏仁。
按此方,許多書籍記載在治療心臟問題的部分,然而它主要治療腳氣,對於風毒引起的腫痛,屬於實熱型的非常有效。本國的老醫生傳說,這方藥能治療腳部腫脹,脈搏頻繁,小便赤黃且排尿困難,以及毒氣影響血液導致發燒的情況。
直指追風毒剉散,適用於腳氣熱多的症狀,能幫助排出風毒。
成分有羌活,檳榔,防風,桑白皮,郁李仁,大黃等六種藥材。服用時需與一百粒黑豆一起煎煮。
犀角麻黃湯適用於屬於實熱型腳氣,且有內裡實熱的患者,效果優於羌活導滯湯。
寶鑑當歸拈痛湯,能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疾病,如肢體疼痛,肩背沉重,胸膈不舒暢,小腿腫痛難忍。
成分包括羌活,茵陳,黃芩,甘草,知母,澤瀉,茯苓,豬苓,白朮,防風,人參,苦參,升麻,乾葛,當歸,蒼朮等。一般服用方法是將藥材研磨成一帖,用兩杯水浸泡一段時間,煎煮至一杯水份量,空腹或睡前各服用一次。
舉例來說,有一名將軍帶兵到南方時突然得了腳氣,全身微腫,疼痛難忍,小腿尤其嚴重。根據內經,飲食過度會導致下肢浮腫,所有疼痛都與實證有關,應該通過排血來治療。因此,使用三稜針多次刺入腫脹部位,血噴出超過兩尺,逐漸變細,顏色為黑紫色,很快腫脹和疼痛都減輕了。
接著服用當歸拈痛湯,當晚就得以安睡,第二天再次服用後病情完全好轉。另有一名體態肥胖的官員,得了腳氣,腳部微腫且呈紅色,小腿腫痛無法忍受,手也不敢碰到。服用當歸拈痛湯一帖後,疼痛減輕了一半,再次服用後腫痛全部消失。
醫方大成檳蘇散,能治療風濕腳氣的疼痛,有助於氣道的疏通。
該方是和劑局方的香蘇散加上檳榔和木瓜。
簡易普濟神效檳蘇散,治療腳氣效果神奇。
成分有檳榔,蘇葉梗,防風,羌活,當歸,木瓜,乳香,沒藥等。使用薑蔥水酒煎煮,加入一指大的片糖融化後熱服,酒量隨意,用棉被覆蓋腳部,等待藥力作用,痛處出汗後避免吹風,出汗即表示病情好轉。據記載,對於腳部麻痹,腳腫脹痛難忍的情況,此方多次使用均有效,特別是對女性更加有效。
楊氏趁痛散,能治療濕氣侵襲腰部和腳部的疼痛,行走時力不從心。
成分包括沒藥,杜仲,延胡索,當歸,肉桂,萆薢等六種藥材。
同攢風散,專門治療寒濕腳氣,首先用此方發汗。
成分有麻黃,甘草,淮烏,萆薢,杏仁等五種藥材。
新效方防己飲,能治療風毒腳氣。
成分包括防己,蒼朮,黃柏,生地黃,川芎,木通,白朮,甘草,檳榔,黃連,犀角等十一種藥材。
根據丹溪心法,防己飲也有相同的療效。壽世保元指出,這方藥能治療腳氣畏寒和發燒的情況,這表示濕熱在腳部。
醫學從眾雞鳴散,被認為是治療腳氣的首選藥物,不分男女皆可服用。若感受到風濕侵襲,腳痛難忍,筋脈腫脹,都適合服用。加入鹿茸的話,療效更是神奇。
該方是外臺唐侍中一方加上桔梗。
拔粹方除濕丹,能治療各種濕氣侵襲腰部和膝蓋的重痛,以及腳部浮腫。
成分有檳榔,甘遂,威靈仙,芍藥,葶藶,乳香,沒藥,牽牛子,大戟,陳皮等十種藥材,製成藥丸。
金匱翼加味二妙丸,能治療雙腳濕痹疼痛,或像火燒一樣,從腳部開始熱起,逐漸延伸到腰胯部,或是麻痹無力,這些都是濕熱造成的問題,此藥能有效治療。
成分有蒼朮(四兩),黃柏(二兩),川牛膝(一兩),防己,當歸尾,川萆薢,龜版(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用薑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