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概論》~ 腳氣概論 (5)
腳氣概論 (5)
1. 論腳氣衝心候
聖濟云。腳氣衝心之狀。令人胸滿。上氣喘急。甚者嘔吐是也。蓋風濕毒氣。初從足起。縱而不治。至於入腹。小腹𤸷痹不仁。毒氣上衝。是謂腎水尅。心火。故謂腳氣衝心。孫思邈曰。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急治之。不可概以腫為候。亦有不腫者。正謂此也。
按衝心之候。正在膻中。蓋其毒潛匿心胸。阻閡血隧。則血往而無所還。逆行而逼心。當此際動悸築築然見於膻中。譬猶奔泉之激石。洪流之觸洲。水怒浪翻。所以毒之衝心胸可徵矣。又當其初起。有忽然見動悸者。是尤惡候。其禍不可測。又雖有短氣嘔吐心胸煩悶等惡候悉備。
然膻中無動者。必無衝心之虞矣。
白話文:
根據《聖濟總錄》所述,腳氣衝心的症狀會讓人感到胸口脹滿,呼吸急促,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嘔吐。這是因為風濕毒素從腳部開始,如果置之不理,毒素會進入腹部,導致小腹麻木、疼痛,毒素向上衝擊,這就是所謂的腎水剋制心火,因此稱為腳氣衝心。孫思邈說過,一旦發現身體有任何異常,應立即感到恐懼,並下定決心盡快治療,不能一概認為腫脹纔是病症的信號,也有不腫脹的情況存在,這正是在講這種情況。
對於腳氣衝心的狀況,主要發生在膻中部位。毒素隱藏在心臟和胸部,阻塞血液通道,導致血液只能前進無法迴流,逆向流動逼迫心臟。在這種情況下,膻中部位會出現劇烈的心跳,就像湍急的泉水撞擊石頭,或強大的水流沖擊沙洲,波浪翻騰,由此可以看出毒素衝擊心臟和胸部的現象。此外,在疾病初期,若突然出現心跳加速的情況,這是極其危險的徵兆,後果難以預料,同時可能伴有呼吸困難、嘔吐、心胸煩悶等惡劣症狀。
然而,只要膻中部位沒有出現心跳加速的情況,那麼就無需擔心會有腳氣衝心的問題。
2. 論腳氣壅疾
外臺云。夫腳氣者壅疾也。消渴者宣疾也。春夏陽氣上。故壅疾發即宣疾愈也。秋冬陽氣下。故宣疾發壅疾愈也。審此二者。疾可理也。楊氏曰。腳氣是為壅疾。治當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若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以消腫熱。砭之後以藥治之。
白話文:
外部醫書上提到,所謂的腳氣其實是一種氣血壅塞的疾病,而糖尿病則是一種氣血宣洩的疾病。在春夏兩季,人體的陽氣上升,因此,這時腳氣這種壅塞型的病就會發作,而糖尿病這種宣洩型的病就會好轉。反之,在秋冬兩季,人體的陽氣下降,糖尿病就會發作,而腳氣就會好轉。只要明確理解這兩點,就能處理這些疾病。
楊氏指出,腳氣就是壅塞型的疾病,治療時應該使用可以宣通氣血的藥物,讓氣血不會形成壅塞。如果已經形成了嚴重的壅塞,就必須用針灸放血的方式來消腫去熱,然後再用藥物來進一步治療。
3. 論腳氣色診
橘元周曰。夫平人縱理致密,色黑有光,如脹不脹,循之不留,皮膚滑堅,時緩時急,其色亦不同,帶黑則毒盛,見白則毒緩。常或頭痛,或齒根痛,或目赤耳聾,時見衄血,腹裡拘攣,腰腳軟痛。且其人多性急過思慮,又灸瘡不發,乾枯落痂者,皆腳氣也。神機精微,以言不可盡。
明者其深察焉。又曰。古來諸書,皆以風寒暑濕外來客邪立論,故謂肥白肉軟難已,瘦黑肉硬易治也。今予說郁毒果在內,非由外。譬猶痘瘡本胎毒,因有時氣所觸而發。腳氣亦本郁毒,因有時氣所觸而發。痘瘡為膿疱靨痂,故不復發。如腳氣無膿疱,故雖得瘥者,或至一二年,
復更發動也。視有其時氣所觸,而以為風寒暑濕即病腳氣者,因循舊貫,無如之何耳。夫肥白肉軟者毒輕,其治早則易治。瘦黑肉硬者毒盛,其治晚則難愈。何必以黑白瘦肥為易難哉。予經試多有因郁毒而見皮膚黑脹者,唯是以毒之輕重決吉凶,不強拘肥白瘦黑也。今驗之病者,
是說大信。
白話文:
橘元周說道,對於一般人來說,他們的皮膚紋理細緻緊密,顏色偏黑但有光澤,看似浮腫卻實際上並非如此,摸起來不會有阻滯感,皮膚光滑且堅韌,肌膚緊繃與鬆弛交錯出現,顏色也會有所變化。如果皮膚帶有黑色,表示病情嚴重;出現白色,則病情趨於緩和。患者可能會經常感到頭痛,或者牙齒根部疼痛,眼睛紅腫,耳朵聽力下降,偶爾會流鼻血,腹部肌肉緊繃,腰部和腿部軟弱疼痛。此外,這些人的性格通常較為急躁,思慮過多,且灸瘡不易痊癒,傷口乾燥結痂,這些都是腳氣病的徵兆。其中的道理精微,無法用語言完全表達,需要明智的人深入探究。
另外,自古以來,各類醫書都將腳氣病歸咎於風、寒、暑、濕等外來因素所致,因此認為肥胖、皮膚白皙、肌肉柔軟的人難以康復,而瘦削、皮膚黝黑、肌肉堅韌的人則容易治療。然而,我認為腳氣病是由於體內的毒素淤積所致,而非外來因素。就像痘瘡是由胎毒引發,受到特定氣候影響而爆發一樣,腳氣病也是由於體內毒素淤積,在受到特定氣候影響下而爆發。痘瘡會形成膿包,結痂後便不再復發,但腳氣病不會形成膿包,即使一度康復,也可能在一兩年後再次發作,這是因為患者再次接觸到特定的氣候環境。那些將風、寒、暑、濕視為腳氣病源頭,沿襲舊有的理論框架,對此束手無策的人,實在無可奈何。肥胖、皮膚白皙、肌肉柔軟的人,其體內毒素較輕,如果治療及時,便容易康復;而瘦削、皮膚黝黑、肌肉堅韌的人,其體內毒素較重,如果治療遲緩,則難以痊癒。我們何必以患者的胖瘦黑白來判斷治療的難易程度呢?我曾經治療過許多因體內毒素淤積而導致皮膚變黑、浮腫的患者,我認為應該根據毒素的輕重來判斷病情的吉凶,而不應固守胖瘦黑白的刻板印象。經過臨牀驗證,這種看法非常可靠。
4. 論腳氣外發諸法
凡腳氣得之於侵雨涉水。或坐臥濕地。或勞動中風。或飢飽不時。若大兵之後。若凶慊之時者。皆系外因。宜發泄表氣運輸水血之劑。若雖屬於內因者。苟有表證。宜效此法。聖惠云。縱甚羸亦須微微通泄。亦宜時取汗是也。
白話文:
[討論腳氣病的外發各種療法]
凡是得了腳氣病,通常是由於涉水淋雨、在潮濕的地方久坐或躺臥、勞累後受風、飲食不規律等原因導致。特別是在戰亂後或災荒時期,這些都是外部因素引起的。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能促進氣血循環、幫助水分和血液運輸的藥物來治療。
即使腳氣病是因為內部因素導致的,但如果患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也應採用這種方法治療。古籍《聖惠》上說,即使病人非常虛弱,也需要適當的排泄,也就是要讓身體適度出汗,這也是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則。
5. 論腳氣內疏急治諸法
腳氣不內外二因。凡有里症者。宜疏氣利水。若緩忽失治。勢必衝突至攻心。故少覺心下痞悶動氣在胸腹。則宜瓜茱檳樸之類。若至煩悶嘔吐。上氣衝心。則非金石鎮墜之品。則不能救。所以有急治之設也。
白話文:
「腳氣病的發生並非只由內外兩種原因造成。凡是出現身體內部症狀的,應當疏導氣機、利尿排水。如果病情緩慢發展而忽略治療,勢必會使病情加劇,甚至攻擊到心臟。因此,一旦感到胸口或腹部有悶脹感,或是感覺氣流在胸腹間移動,就應使用如瓜蔞、茱萸、檳榔和厚樸等藥材來治療。如果病情發展到嚴重的煩躁、噁心嘔吐,甚至氣喘衝心的地步,那就必須使用像礦物質或重鎮安神的藥物,否則無法救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設立緊急治療的原因。」
6. 論腳氣內疏緩治諸法
腳氣之疾。古人以急治為要。然其證緩者。方劑亦不無斟酌。所以有內疏緩治之法也。
白話文:
關於腳氣病這疾病,古人認為應立即治療為首要之務。然而,對於病情發展較緩慢的情況,藥方的使用也會相對地斟酌調整。因此,就有了從內部調理,採取較溫和療法的治療方式。
7. 論腳氣滲利滌瀉諸法
腳氣固忌大泄大補。然水毒劇甚。有滔天之勢者。非峻瀉則不能救一時之急。況其滲尿疏泄之劑。在所專用乎。
白話文:
關於腳氣病,固然要避免過度的排瀉或進補。然而,當病情嚴重,如洪水般洶湧澎湃時,若不採用強烈的瀉藥,便無法解決當下的危急狀況。更何況,那些專門用於促進排尿和調理排便的藥物,正是我們應該在此情況下使用的。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講述對於嚴重的腳氣病,使用強烈的瀉藥來應對緊急情況是必要的,且專門用於調節排尿與排便的藥物也應該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