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概論》~ 腳氣概論 (4)
腳氣概論 (4)
1. 腳氣痹攣
腳氣痹攣者。濕邪著筋脈也。濕邪著筋脈。則攣痹不能轉移。艱於步履。不可屈伸。是為腳氣初起之候也。
千金越婢加朮湯。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大汗泄。厲風氣。下焦腳氣。
即金匱越婢湯加朮。
按松原閒齋曰。初起膝脛不仁。痹不能行。腳弱歷節疼痛。或不能屈伸者。宜此方。
聖濟越婢湯。治風毒腳氣。痹攣行步不遂。
即金匱越婢湯加朮附子。
按張路玉曰。風毒腳氣。濕壅最甚。非藉附子之大力。無以開之。今以朮附匯入越婢湯中。即是近效。白朮附子。而兼越婢之制。得此金錍。何憚堅壘不克。
白話文:
腳氣痹攣的病症與治療
腳氣痹攣,是指因濕邪侵犯筋脈而導致的肢體攣縮、活動不便,行走困難。
病因: 濕邪侵犯筋脈,導致筋脈拘攣,無法正常活動。
症狀: 患者會出現肢體攣縮,不能轉移,行走困難,屈伸困難,這是腳氣初起的徵兆。
治療:
- 千金方《越婢加朮湯》: 此方專治肉極,身體津液流失,腠理開泄,大汗淋漓,風邪入侵,下焦腳氣。
- 方劑組成: 金匱方《越婢湯》加朮。
- 用法: 松原閒齋指出,此方適用於腳氣初期,表現為膝蓋和小腿麻木,痹痛難行,腳弱乏力,關節疼痛,或不能屈伸者。
- 聖濟方《越婢湯》: 此方專治風毒腳氣,痹攣難行,步履不遂。
- 方劑組成: 金匱方《越婢湯》加朮、附子。
- 用法: 張路玉指出,風毒腳氣,濕邪壅塞最重,需要附子的強力作用才能開通經絡。此方以朮附配合越婢湯,可有效治療此病。白朮、附子與越婢湯相輔相成,猶如金錍破堅,無堅不摧。
同風引湯。治腳氣痹攣。風毒攻注。腳疼痛。
獨活,防風,當歸,茯苓,大豆,人參,乾薑,附子,石斛
上九味
按張路玉曰。風引末疾。而四肢引動也。故立方專以朮附為主。而兼麻黃。越婢。麻附細辛。麻杏石甘。苓桂術甘。甘姜苓朮等之制。其金匱六石風引湯。千金更名紫石散。列之腸腑風癲門中。與此風馬牛不相涉也。蓋金匱風引湯。治腳氣。陳念祖悉之。說具於後。
白話文:
這個藥方跟風引湯一樣,是用來治療腳氣引起的肢體麻痺和疼痛的,主要是因為風邪侵襲導致的。藥方包含獨活、防風、當歸、茯苓、大豆、人參、乾薑、附子、石斛九味藥材。
同防己湯。治腳氣攣痹。或四肢攣腫。不可屈伸。
防己,桂,麻黃,茯苓,桑根白皮,芍藥,甘草
上七味
聖惠檳榔散。治腳氣春夏防發。宜此疏風調氣。
檳榔,獨活,茯苓,枳殼,羚羊角,沉香,大黃,芎藭,甘草,生薑
白話文:
與防己湯相同,用於治療腳氣導致的肢體攣縮或四肢腫脹、無法伸展的情況。
藥材包括:防己、桂枝、麻黃、茯苓、桑根白皮、芍藥、甘草。
聖惠方中的檳榔散,適用於治療春夏季節容易發作的腳氣,可以疏風調氣。
藥材包括:檳榔、獨活、茯苓、枳殼、羚羊角、沉香、大黃、芎藭、甘草、生薑。
上十味
千金風緩湯。治腳氣舉體痹不仁。熱毒氣入臟。胸中滿塞不通。食即嘔吐。
獨活,麻黃,犀角,半夏,大棗,烏梅,桂枝,鱉甲,升麻,橘皮,枳實,甘草,吳茱萸,大黃,生薑,石膏,貝齒
白話文:
上十味
這是出自《千金方》的「風緩湯」,用來治療腳氣導致全身麻木不仁,以及熱毒侵入臟腑,胸悶氣塞,吃東西就嘔吐的症狀。
配方如下:
- 獨活
- 麻黃
- 犀角
- 半夏
- 大棗
- 烏梅
- 桂枝
- 鱉甲
- 升麻
- 橘皮
- 枳實
- 甘草
- 吳茱萸
- 大黃
- 生薑
- 石膏
- 貝齒
上十七味
按此亦大鱉甲湯類方。腳氣用鱉甲。後人不詳其義。治療雜話云。瘧及腳氣之痞。非鱉甲則不能奏效。永田德本曰。腳氣之治。不在腳而在腹。此所以用檳榔鱉甲也。
同石膏湯。治腳氣風毒。熱氣上衝頭面。面赤矜急。鼻塞去來。來時使人昏憒。心胸恍惚。或苦驚悸。身體戰掉。手足緩縱。或酸痹。頭目眩重。眼反鼻辛。熱氣出口中。或患味甜諸惡不可名狀者。
石膏,龍膽,升麻,芍藥,貝齒,甘草,鱉甲,黃芩,羚羊角,橘皮,當歸
白話文:
上十七味 方劑解說
此方與大鱉甲湯同類。腳氣病要用鱉甲,後人不知其義,以訛傳訛。其實治療腳氣的關鍵在於:瘧疾及腳氣引起的痞症,非鱉甲不可。
永田德本說:「治療腳氣不在腳而在腹。」所以此方用檳榔和鱉甲。
此方與石膏湯同類,主治腳氣風毒。熱氣上衝頭面,面部發紅緊繃,鼻塞不通,呼吸困難,昏昏欲睡,心神恍惚,心慌心悸,全身顫抖,手腳無力,或有酸麻感,頭昏眼花,眼球轉動困難,鼻內辛辣,口中有熱氣,或感到口中發甜,各種難以形容的症狀。
方藥組成:石膏、龍膽、升麻、芍藥、貝齒、甘草、鱉甲、黃芩、羚羊角、橘皮、當歸。
上十一味
聖濟小鱉甲湯。治身體微腫。心胸痞滿壯熱。小腹重。兩腳痹弱。
鱉甲,升麻,黃芩,麻黃,羚羊角,前胡,烏梅,杏仁,桂
上九味
按此方比風緩湯甚簡易用。宜斟酌增損而用之。
三因六物附子湯。治寒濕腳氣。痠痛不仁。兩尺脈來沉細者。此痹症也。此方主之。
附子,桂枝,白朮,甘草,防己,茯苓
上六味
按仲景甘草附子湯。千金名四物附子湯。云體腫者加防己四兩。悸氣小便不利。加茯苓三兩。陳氏據之合為一方也。
本朝經驗桂枝加朮苓附湯。治腳弱緩風。
即桂枝加朮。茯苓。附子。
白話文:
上十一味
聖濟[小鱉甲湯]:此方用於治療身體略微浮腫、心胸鬱悶發熱、小腹沉重、雙腳麻木無力等症狀。
藥材:鱉甲、升麻、黃芩、麻黃、羚羊角、[前胡]、烏梅、[杏仁]、桂
上九味
此方與風緩湯相比,組成較為簡便,可根據患者情況酌情增減藥量使用。
上六味
三因[六物附子湯]:此方用於治療寒濕腳氣,導致的酸痛麻木,並且兩尺脈沉細的患者。此症為痹症,此方主治。
藥材:附子、桂枝、白朮、甘草、防己、茯苓
上六味
此方源自仲景[甘草附子湯]和千金名四物[附子湯]。古籍記載,若患者身體浮腫,可加防己四兩;若患者心悸、氣短、小便不利,可加茯苓三兩。陳氏根據此記載將兩方合為一方。
2. 腳氣腳膝腫痛
腳膝腫痛者。風寒濕氣客於經絡。氣血不能宣通。則壅滯為腫。凝塞為痛也。蓋邪氣初中。但在於下。而未及乎上。所謂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也。疏導其下。固護其中。法斯善矣。
聖濟防風湯。治風毒腳氣無力。𤸷痹疼痛。四肢不仁。失音不語。及風毒衝心。
防風,大棗,桂,麻黃,當歸,檳榔,犀角,茯苓
白話文:
腳膝腫痛是因為風寒濕氣侵入經絡,導致氣血不通暢,淤積成腫,阻塞而疼痛。這種情況下,邪氣剛開始入侵,還停留在下半身,尚未影響到上半身。因為濕邪會先從下半身入侵,所以要疏通下半身,保護身體內部,這樣才是最好的方法。
聖濟總錄裡的防風湯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腳氣無力、筋骨痠痛、四肢麻木、失聲失語,以及風毒侵襲心臟等症狀。
藥材包括防風、大棗、桂枝、麻黃、當歸、檳榔、犀角、茯苓。
上八味
千金犀角麻黃湯。專治腳氣屬實熱者。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防己,芎藭,白朮,羚羊角,當歸,黃芩,石膏,生薑,甘草,杏仁,桂心
上十五味。一方有茯苓。附子。細辛。無獨活。羚羊角。杏仁。
白話文:
上八味
出自《千金方》的犀角麻黃湯,專門治療腳氣屬於實熱症狀的患者。
藥材: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防己、芎藭、白朮、羚羊角、當歸、黃芩、石膏、生薑、甘草、杏仁、桂心。
以上十五味藥材。
另有一種處方,添加了茯苓、附子、細辛,但不包含獨活、羚羊角和杏仁。
按此方諸書載在衝心門。然專治腳氣。風毒腫痛屬實熱者效。本邦老醫傳云。治腳氣腫。脈數。小便赤澀。毒氣犯血而發熱者得之。
直指追風毒剉散。治腳氣熱多證。疏泄風毒。
羌活,檳榔,防風,桑白皮,郁李仁,大黃
上六味黑豆百粒煎服。
按犀角麻黃證。而屬裡實者宜此方。其效優於羌活導滯湯。
寶鑑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體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注於脛。腫痛不可忍。
白話文:
這方子記載在多本醫書中,專門治療腳氣。對於風毒引起的腫痛,屬於實熱者有效。本地的老醫生傳授說,治療腳氣腫,脈搏數,小便赤澀,毒氣犯血而發熱者,可以使用此方。
方名為追風毒剉散,治療腳氣熱多症,疏泄風毒。
藥材包括羌活、檳榔、防風、桑白皮、郁李仁、大黃。
將以上六味藥材,用黑豆一百粒煎煮服用。
犀角麻黃證,屬於裡實者,適合使用此方。其效果優於羌活導滯湯。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當歸拈痛湯,治療濕熱導致的疾病,症狀為肢體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下注於脛、腫痛難忍。
羌活,茵陳,黃芩,甘草,知母,澤瀉,茯苓,豬苓,白朮,防風,人參,苦參,升麻,乾葛,當歸,蒼朮(吾門常去白朮人參不用)
上剉作一貼。水二盞。浸藥少時。煎至一盞。空心臨臥各一服。一相公領兵至南方。忽得腳氣。遍身微腫。其痛手不可近。足脛尤甚。內經云。飲發於中。胕腫於下。又云。諸痛為實。血實宜決之。以三稜針數刺其腫上。血突出高二尺余。漸漸如線。其色黑紫。頃時腫消痛減。
白話文:
羌活、茵陳、黃芩、甘草、知母、澤瀉、茯苓、豬苓、白朮、防風、人參、苦參、升麻、乾葛、當歸、蒼朮(我們通常不使用白朮和人參),將這些藥材切碎,做成一帖藥。用兩碗水浸泡藥材一段時間,然後煎煮至一碗。空腹和睡前各服用一次。曾經有個將軍帶兵南征,突然患了腳氣病,全身輕微腫脹,疼痛難忍,無法觸碰,小腿尤其嚴重。醫書記載:「飲發於中,胕腫於下」,又說「諸痛為實,血實宜決之」。因此,用三稜針在腫脹處多次刺破,血流噴出高達兩尺多,然後慢慢地像線一樣流出,顏色黑紫色。不久之後,腫脹消退,疼痛減輕。
以當歸拈痛湯服之。是夜得睡。明旦再服而愈。又云廉平章。體肥得腳氣微腫皆赤色。足脛腫痛不可忍。手不敢近。投以當歸拈痛湯一貼。其痛減半。再服腫痛悉除。
醫方大成檳蘇散。治風濕腳氣痛。疏通氣道。
即和劑局方。香蘇散加檳榔木瓜。
簡易普濟神效檳蘇散。治腳氣如神。
檳榔,蘇葉梗,防風,羌活,當歸,木瓜,乳香,沒藥
白話文:
服用當歸拈痛湯後,當晚就能睡個好覺。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次,就痊癒了。
也有人說,廉平章身材肥胖,患上腳氣,腳部輕微腫脹,全部呈現紅色,小腿腫痛難忍,連手也不敢靠近。給他服用一帖當歸拈痛湯後,疼痛減輕了一半。再服用一次,腫痛就完全消除了。
醫方大成[檳蘇散]
- 主治:風濕腳氣痛。
- 功效:疏通氣道。
- 組成:即和劑局方[香蘇散]加入檳榔、木瓜。
簡易普濟[神效檳蘇散]
- 主治:腳氣,療效如神。
- 組成:檳榔、蘇葉梗、防風、羌活、當歸、木瓜、乳香、沒藥。
上薑蔥水酒煎。入片糖一指大溶化熱服。酒隨量飲為度。綿被蓋腳痛。待藥力尋到。痛處汗出避風。以有汗為愈。道按麻痹腨脹痛不可忍者。屢用屢效。婦人更效。
楊氏趁痛散。治濕攻注腰腳疼痛。行步少力。
沒藥,杜仲,延胡索,當歸,肉桂,萆薢
上六味為末
同攢風散。專治寒濕腳氣。先用此發散。
麻黃,甘草,淮烏,萆薢,杏仁
白話文:
將生薑、蔥、米酒煎煮,加入一小塊冰糖融化後趁熱服用。酒的量自行斟酌。蓋上棉被讓腳部溫暖,等藥效發揮,疼痛處流汗,並且避免風吹,有汗出即可痊癒。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治療麻痺、腫脹、疼痛難忍的病症,多次使用都有效,對於女性效果更顯著。
楊氏趁痛散,專門治療濕氣侵襲腰腳導致疼痛、行走无力等症狀。
將沒藥、杜仲、延胡索、當歸、肉桂、萆薢等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
與攢風散混合使用,專治寒濕腳氣。先用此方發散,然後再用麻黃、甘草、淮烏、萆薢、杏仁等藥材進行治療。
上五味
新效方防己飲。治風毒腳氣。
防己,蒼朮,黃柏,生地黃,川芎,木通,白朮,甘草,檳榔,黃連,犀角
上十一味
按丹溪心法。防己飲亦同之。壽世保元云。治腳氣憎寒壯熱者。此濕熱在足也。
醫學從眾雞鳴散。治腳氣第一品藥。不問男女可服。如感風濕流注。腳痛不可忍。筋脈腫者。並宜服之。加鹿茸者。其效如神。(時方歌括云。其服於雞鳴時奈何。一取其腹空。則藥力專行。一取其陽盛。則陽藥得氣也。其必冷服奈何。以濕為陰邪。冷汁亦為陰屬。以陰從陰。混為一家。先誘而後攻之也。)
白話文:
上五味
新效方[防己飲] (方劑編號 37413) 用於治療風毒腳氣。
藥物: 防己、蒼朮、黃柏、生地黃、川芎、木通、白朮、甘草、檳榔、黃連、犀角。
共十一味。
按丹溪心法: 防己飲與之相同。
壽世保元云: 治療腳氣,患者畏寒、發熱,這是濕熱停滯於足部的表現。
醫學從眾[雞鳴散] (方劑編號 291) 治療腳氣的首選方劑,男女皆可服用。如果因風濕侵襲導致腳痛難忍,筋脈腫脹,也適合服用此方。加鹿茸者,效果更佳。
(時方歌括云: 雞鳴時服用此方的原因:
- 一是取其腹空,藥力專一;
- 二是取其陽盛,陽藥得氣。
- 必須用冷水服用,因為濕邪屬陰,冷水亦屬陰,以陰制陰,混為一體,先引誘濕邪,再予以攻伐。**)
即外臺唐侍中一方加桔梗。
拔粹方除濕丹。治諸濕客傳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檳榔,甘遂,威靈仙,芍藥,葶藶,乳香,沒藥,牽牛子,大戟,陳皮
上十味糊丸
金匱翼加味二妙丸。治兩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胕熱起。漸至腰胯。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熱為病。此藥主之。
白話文:
外臺唐侍中一方加上桔梗。拔粹方除濕丹,用來治療各種濕邪侵襲導致的腰膝疼痛、足脛浮腫。方劑包含檳榔、甘遂、威靈仙、芍藥、葶藶、乳香、沒藥、牽牛子、大戟、陳皮,十味藥材混合製成糊丸。金匱翼加味二妙丸,用來治療兩腳濕痹疼痛,感覺像火燒一樣,從足胕部位發熱,逐漸蔓延至腰胯,或伴隨麻痹痿軟。這些都是濕熱所致的病症,此藥可以治療。
蒼朮(四兩),黃柏(二兩),川牛膝(一兩),防己,當歸尾,川萆薢,龜版(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極熟。糊丸如梧子大。每一百丸。空心姜鹽湯下。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方藥物配方:蒼朮 4 盎司、黃柏 2盎司、 川牛膝 1盎司、 防己、 當歸尾、 川萆薢和 龍骨各 1盎司。所有材料磨碎後用酒煮至面條非常熟透,再加入糊狀物搓揉成像梧桐樹種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100 個丸子,空腹時用薑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