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田昌春等

《腳氣概論》~ 腳氣概論 (14)

回本書目錄

腳氣概論 (14)

1. 腳氣衝心

婦人良方。治婦人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方。

紫蘇,松節,吳茱萸,檳榔,木瓜,橘皮

上六味入童子小便。

局方養生丹

按易簡方云。腳氣之患。入腹衝心。或見嘔吐之症。無法可療。不瘥。用養生丹。黑錫丹。來復丹之類。更須多服。以大便流利為度。腳氣無補法。此有利性。即非補藥。服之無疑。痃癖疝氣。膀胱奔豚之氣入腹者。亦宜用此。

萬安方。九味木香丸。治腳氣衝心。胸膈煩滿。喘急嘔吐。

木香,訶子皮,桂心,枳殼(各二兩),檳榔(二兩半),芍藥,柴胡(各一兩二分),大黃(三兩),厚朴(二兩半)

上細末蜜丸。大小便秘結。加牽牛子末二兩。赤茯苓一兩二分。尤神妙。

本朝經驗三鎮散。治腳氣衝心。

犀角,角石(各二錢),檳榔(一錢)

上三味研末。暖水送下。

同沉香豁胸湯。治胸腹滿腫。氣急息迫喘咳者。

沉香,砂仁,香附子,甘草,吳茱萸,桑白皮,犀角,生薑

上九味

按局方沉香降氣湯云。患腳氣人毒氣上衝。心腹堅滿。肢體浮腫者。尤宜服之。今用此方。其效更優。百百漢陰曰。豁胸湯者。和田東郭所名。余屢試用。比之於外臺大犀角湯。其效差勝。然原取之大犀角湯。而其方單爾。

同大陷胸湯。治胸腹水邪充實。衝心苦悶者。

大承氣湯。治腳氣上入。腹滿不大便者。或云腳氣素系飲食濁氣。非此湯不能除之。

風引湯。陳修園曰。治腳氣入心。仲景用腎氣丸。通膀胱之氣。安其腎氣。不使攻心。巢氏用風引湯。取石性易於下達。勝其濕熱。不使攻心。二方皆為救急之神劑。一治腎氣之虛。一治濕熱之盛。宜憑症擇用之。

磠砂散。治腳氣攻心難解者。即一味水服。

按外臺。張文仲硇砂牛膝三物散。療腳氣上氣。即用硇砂。牛膝。細辛。各三兩為散。酒和服。又蘇恭腳氣散。主腳弱上氣。痹滿不食。常服方即於三物散方中。加丹參。白朮。郁李仁。今單服。其效更捷。

本朝經驗砂膽散。

硇砂(一分),熊膽(一分)

上二味研合以單檳榔湯。或沉香降氣湯。送下。或加鐵砂為湯用之可。高島久也曰。其人衝心唇色青黑者。毒氣已深。不治。若唇口滋潤微赤者。早用此方。則可救矣。

白話文:

腳氣衝心

古代婦女治療腳氣衝心的良方,症狀包括胸悶、神志不清、不認識人。

一種處方使用紫蘇、松節、吳茱萸、檳榔、木瓜、橘皮,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後,加入童子尿服用。

另一種方法是用「局方養生丹」,書中提到,若腳氣入腹衝心,甚至嘔吐,難以治愈,可用養生丹、黑錫丹、來復丹等藥物,且需大量服用,直到大便通暢為止。文中強調腳氣不用補法,此法有利於排氣,並非補藥。此方也適用於痃癖、疝氣、膀胱奔豚之氣入腹的患者。

「萬安方」的九味木香丸,用於治療腳氣衝心,伴隨胸膈煩滿、呼吸急促、嘔吐等症狀。其藥材包括木香、訶子皮、桂心、枳殼、檳榔、芍藥、柴胡、大黃、厚朴。藥材研磨後製成蜜丸。若大小便不通,可再加入牽牛子末和赤茯苓。

「本朝經驗三鎮散」用於治療腳氣衝心,藥材為犀角、角石、檳榔。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溫水送服。

「沉香豁胸湯」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呼吸急促、喘咳等症狀。藥材包括沉香、砂仁、香附子、甘草、吳茱萸、桑白皮、犀角、生薑。此方尤其適合腳氣毒氣上衝,心腹堅滿,肢體浮腫的患者。作者認為此方療效優於外臺大犀角湯。

「大陷胸湯」用於治療胸腹積水,衝心苦悶的症狀。

「大承氣湯」用於治療腳氣上衝,腹脹便秘的患者。書中認為腳氣本質上是飲食積滯所致濁氣,非大承氣湯不能根除。

「風引湯」用於治療腳氣入心。作者比較了仲景的腎氣丸(補腎氣)和巢氏的風引湯(瀉濕熱),認為兩者都是急症的良方,應根據病症選擇使用。

「硇砂散」用於治療腳氣攻心難以緩解的症狀,單用硇砂,用水送服即可。書中還提到其他類似處方,但認為單用硇砂效果更佳。

「本朝經驗砂膽散」用硇砂和熊膽,研磨後,用單檳榔湯或沉香降氣湯送服,也可加鐵砂煎湯服用。文中提到,若患者衝心,嘴唇青黑,則毒氣已深,難以治療;若嘴唇濕潤微紅,則及時使用此方,尚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