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概論》~ 腳氣概論 (11)
腳氣概論 (11)
1. 腳氣腫滿
按本草綱目云。痰飲宿水桃花散。收桃花陰乾為末。溫酒服一合取利。覺虛食少粥。不似轉下藥也。
白話文:
腳氣腫脹可用桃花散治療。《本草綱目》記載,將桃花陰乾磨成粉末,用溫酒送服一合,以利尿消腫。如果感覺虛弱,可食用稀粥,此法不同於峻下之藥。
2. 腳氣大小便不通
腳氣大小便不通者。由風濕之氣搏於腳膝。上攻胸腹。脅肋填滿。榮衛否隔。三焦之氣升而不降。所以傳導變化皆不能出。而大小便不通也。
千金月令主腳氣大便澀方。
大黃(五兩),大麻仁(二兩)
上二味先將大黃搗羅為末。入麻子仁研勻鍊蜜丸。
同茱萸散。主腳氣心悶不通。及乾霍亂等。
鍊成朴硝(一斤),茱萸末(八兩)
上相和服一匙。
聖惠升麻散。治𤸷毒腳氣發動。心胸躁熱。悶亂氣急。口乾舌燋煩渴。
大小腸不利。
升麻,黃芩,茯苓,木香,犀角屑,朴硝,麥門冬,甘草
上八味
同麥門冬散。治腳氣大小便秘澀。發熱煩渴。口乾心躁。
麥門冬,茯苓,木通,大黃,黃芩,朴硝,枳殼,桑白皮,紫蘇
上九味
同治腳氣發動。大小便秘澀。肢節煩疼。頭目旋暈。氣壅昏沉。不欲飲食。宜服此方。
大黃,枳殼,旋覆花,芍藥,木通,紫蘇,犀角,朴硝,黃芩
上九味
究原方三脘散。治腳氣發腫。大便澀。氣滿。加大黃煎服。即三和散。
直指三和散。加木香枳殼。
永類鈐方三和散加減。
沉香,木香,羌活,芍藥,檳榔,甘草,撫芎,青皮,枳殼,紫蘇葉並子,木瓜
上十一味
按澹寮方。無方名。云治腳氣便秘。或入腹衝心。疼痛腫滿等證。得效三將軍圓。治腳氣入腹衝心。大便不通。
吳茱萸,木瓜,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粳米枳殼湯下。
同木通散。治腳氣服熱藥太過。小便不通。淋閉臍下脹。
當歸,梔子仁,赤芍藥,赤茯苓,甘草
上五味
金匱翼木香湯。
青木香生黑豆皮,大黃,紫雪
上水煎五錢。入紫雪三錢。分二服頓再服。當下燥糞。
白話文:
[腳氣導致大小便不通]
這是因為風濕之氣聚集在腳部和膝蓋,然後向上影響到胸腹,使得脅肋部位感覺滿脹。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受到阻隔,三焦的氣機只升不降,因而造成消化系統的運作失調,無法正常排泄,所以出現了大小便不通的情況。
《千金月令》中有一個治療腳氣導致大便困難的處方。
主要成分是大黃五兩,大麻仁二兩。
首先將大黃磨成粉末,然後加入大麻仁,混合均勻後,再加入蜂蜜製成丸狀。
《同茱萸散》能治療腳氣引起的胸口悶痛、呼吸不暢,以及乾霍亂等症狀。
主要成分是煉製好的朴硝一斤,茱萸末八兩。
將兩種材料混合後,每次服用一匙。
《聖惠升麻散》可以治療因腳氣引發的劇烈熱毒,心胸躁熱、氣喘、口乾舌燥、大小腸不順等症狀。
主要成分有升麻、黃芩、茯苓、木香、犀角屑、朴硝、麥門冬、甘草等八種。
《麥門冬散》用來治療腳氣導致的大小便祕結、發熱、口乾、心煩等症狀。
主要成分有麥門冬、茯苓、木通、大黃、黃芩、朴硝、枳殼、桑白皮、紫蘇等九種。
另一個處方也是治療腳氣引發的大小便不通、肢體疼痛、頭暈目眩、氣血混亂、食慾不佳等症狀。
主要成分有大黃、枳殼、旋覆花、芍藥、木通、紫蘇、犀角、朴硝、黃芩等九種。
《究原方三脘散》用來治療腳氣引起的腫脹、大便不通、氣滿等症狀,加入大黃煎服,即是《三和散》。
《直指三和散》在此基礎上添加木香、枳殼。
《永類鈰方三和散》則有沉香、木香、羌活、芍藥、檳榔、甘草、撫芎、青皮、枳殼、紫蘇葉和紫蘇子、木瓜等十一種成分。
《澹寮方》未命名的處方,能治療腳氣導致的便祕,或是疼痛、腫脹等症狀,《得效三將軍圓》能治療腳氣深入腹部、衝擊心臟、大便不通等症狀。
主要成分是吳茱萸、木瓜、大黃(各等分)。
將所有成分磨成粉末,加入米糊製成綠豆大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粳米、枳殼煮成的湯送服。
《木通散》用來治療服用熱性藥物過多,導致的小便不通、淋閉、肚臍下部脹痛等症狀。
主要成分有當歸、梔子仁、赤芍藥、赤茯苓、甘草等五種。
《金匱翼木香湯》
主要成分有青木香、生黑豆皮、大黃、紫雪等。
用水煎煮五錢,加入三錢的紫雪,分成兩次服用,可促使排出乾燥的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