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論狂言若有所失

回本書目錄

論狂言若有所失

1. 論狂言若有所失

恍惚狂言,若有所遺,妄聞妄見,意有所期,及從而叩,或忘或知,神去而潰,命將何依!世人不識,反作熱疾,以脈別之,自然不疑。故經曰: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生,失神者亡。正謂是也。

問:內感陰證,有汗而解,有無汗而解者,何也?

答曰:有汗而解者,或壯年津液尚全,或溫之早而得治,或傳不逆而順經,或素得養而強本,所以俱汗而解也。無汗而解者,或老年血氣俱衰,或溫之遲而失治,或經過期而不傳,或素無養而虧本,所以俱無汗而解也。有汗而解者,間有所遺;無汗而解者,邪豈能盡?故神癡而弱,不能復舊,須待飲食漸增,因食微潤,然後定其中外,各守其鄉。醫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病人神志恍惚,胡言亂語,似乎忘記了什麼,還可能出現幻聽、幻視,心中渴望著什麼,於是就做出一些行為,有時清醒,有時又忘記,精神散亂,生命岌岌可危!世人不明就裡,反而將其歸咎於熱病,根據脈象判斷,毫無懷疑。因此古籍中記載:「要反复詢問病人的狀況,了解其心意,能夠抓住精神的人就能活下來,失去精神的人就會死去。」這正是這個道理。

問:內感寒證,有出汗而痊癒,也有不出汗而痊癒的,這是為什麼呢?

答:出汗而痊癒的,可能是因為病人正值壯年,體內津液尚未虧損,也可能是因為及時得到溫熱治療,或者寒邪傳播順著經脈,沒有逆行,也可能是病人平時保養得當,身體底子好,所以都伴隨著出汗而痊癒。不出汗而痊癒的,可能是因為病人年老體衰,血氣不足,也可能是因為治療延誤,或者寒邪已經過了傳播的最佳時間,沒有繼續傳播,也可能是病人平時沒有保養,身體虧損,所以都伴隨著不出汗而痊癒。出汗而痊癒的病人,可能還有一些後遺症;不出汗而痊癒的病人,病邪不一定完全清除。因此病人神志不清,體弱無力,無法恢復到以往的狀態,需要慢慢調養飲食,通過飲食補充津液,才能使內外恢復平衡,各歸其位。醫生一定要了解這些道理!

《衍義》曰:太陰元精石合他藥,塗大風疾,別有法。陰證傷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而疾,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痛,亦須佐他藥兼之。《圖經本草》已有法,惟出解州者良。

古方不用,今《活人傷寒》其著者,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正陽丹。

太陰元精石,硝石,硫黃(各二兩),硇砂(一兩)

四物都細研,入瓦瓶子固濟,以火半斤,於瓶子周一寸協之,約近半日,令藥青紫色,住火待冷,取出,用臘月雪水拌勻,濕入瓷瓶子中,屋後北陰下陰乾,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以麵糊為丸雞頭實大。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取汗出為瘥。

白話文:

《衍義》中提到,太陰元精石和其他藥物混合,塗抹在患有大風疾的地方,有特殊的療效。陰證傷寒的病人,指甲和面色呈現青黑色,脈象沉細而快,心口感到脹滿堅硬,口渴煩躁,虛汗不止,偶爾神志不清,四肢冰冷,咽喉不適,腹部疼痛,也需要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圖經本草》中已經記載了這種方法,但解州產的太陰元精石效果最好。

古時候沒有使用這個方子,如今《活人傷寒》的作者用它來治療傷寒病。病人發病三天,頭疼發熱,四肢無力,就用正陽丹來治療。

太陰元精石、硝石、硫黃各兩錢,硇砂一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放入瓦罐中密封,用半斤的火在瓦罐周圍一寸的地方加熱,大約半天時間,藥材就會變成青紫色,熄火待涼,取出藥材,用臘月雪水拌勻,放進瓷罐裡,埋在屋後北陰地下陰乾,再埋在地下二十七天後取出,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雞頭大小的丸藥。病人先用熱水洗澡,再用艾湯研磨一丸藥服下,用衣物蓋住取汗,汗出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