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論後出餘氣而解
論後出餘氣而解
1. 論後出餘氣而解
病人服溫熱之藥,時有下氣者,知陰氣出也。韓氏治下焦寒,用灰包熨法,得下利一兩行,小便一兩次,及少有汗,陰氣出而下泄,知其為必解也。予以是知服調中、理中及諸附子等藥後,時有下氣者,陰化而出,即為解。若遇外陽內陰之證,身表四肢盡熱,語言錯亂,疑作譫語,陽證者當去蓋覆,令胸臆兩手微露見風,以手按執之,久之肌肉骨間不熱者,即非陽證,真陰證也。
上此一條,後辨譫語形狀。
白話文:
病人服用溫熱的藥物,有時會排氣,這表示陰氣已經排出體外了。韓氏治療下焦寒,使用灰包熨法,能使病人大便排出約一兩,小便約一兩次,並稍微出汗,這些都是陰氣外泄的表現,說明病情必然會好轉。
我由此得知,服用調中、理中及附子等藥物後,如果出現排氣的情況,表示陰氣已經轉化排出,也就是病情好轉的徵兆。
如果遇到外陽內陰的症狀,患者身體表面和四肢都發熱,說話語無倫次,疑似出現譫語,那麼應該將患者的衣物稍微掀開,讓胸口和雙手微微露出,並用手觸摸,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後,肌肉骨骼之間仍然沒有熱度,就表示不是陽證,而是真陰證。
以上說明了判斷譫語症狀的一個重要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