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韓祗和溫中例 (1)
韓祗和溫中例 (1)
1. 白朮湯
治內傷冷物,外感風邪有汗者。
白朮(二兩),防風(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㕮咀,每服稱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一口,止一二服,待二三日漸漸汗少為解。《活人》防風白朮牡蠣湯當在此下。
風溫證,面赤自汗,嘿嘿不欲語,但欲寐,兩手脈浮而緩,或微弱,此證不宜發汗。若汗之,似令人筋惕肉瞤,或譫言獨語,或煩躁不臥。若下之,直視失溲便。若火之,發狂似驚癇,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活人》本方葳蕤湯,以有麻黃,故不敢用,宜用上白朮湯主之。
頭眩汗出,筋惕肉瞤者,加牡蠣。
腰背強硬者,加羌活。
舌乾發渴者,加人參。
身灼熱甚者,加知母。若內傷冷者不加。
體重多汗者,加黃耆。
白話文:
【白朮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內臟受寒涼食物傷害,外又感受風邪而出汗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白朮(約60克)、防風(約60克)、炙甘草(約30克)。
以上藥材研磨後,每次服用大約9克,加入一杯水,放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煮到只剩約七分水時,去掉殘渣趁溫熱服用。不限定時間,每次一小口,大概喝一兩次,等待兩三天,若發現汗漸漸減少,表示病情已有所改善。《活人》一書中的防風白朮牡蠣湯應該在這個療法之後使用。
對於風溫病,臉色紅潤,自汗,精神不佳不想說話,只想睡覺,雙手脈搏輕浮且緩慢,或者非常微弱的病狀,這種情況不適合發汗治療。如果發汗,可能會導致肌肉抽搐,甚至出現胡言亂語、獨自說話或煩躁不安的情況。如果使用瀉下療法,可能導致眼睛直視、大小便失禁。如果使用火療,可能會發狂,類似驚癇的症狀,一次錯誤治療可能延長病情,再次錯誤可能縮短生命期限。《活人》一書中的葳蕤湯,因為含有麻黃,所以不敢使用,建議使用上述的白朮湯。
若出現頭暈出汗,肌肉抽搐的情況,應加入牡蠣。
若感到腰背僵硬,應加入羌活。
若口乾舌燥,口渴難耐,應加入人參。
若身體發燒嚴重,應加入知母。但如果是因內部受寒而導致的病情則不需要加入。
若身體虛弱多汗,應加入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