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舉古人論陰證辨

回本書目錄

舉古人論陰證辨

1. 舉古人論陰證辨

若病在少陰,則有面赤,默默不欲語,但欲寐,或四肢厥逆,或身表如冰石,脈沉細。

若病在厥陰,則四肢厥逆,爪甲青,面黧目黑色,或自汗不止,脈沉弦無力。

若病陰毒證,身表如冰石,四肢厥逆,體如被杖,脈沉細而微,或六至以至八至、九至、十至而不可數,此等陰證,易為明辨。

惟太陰一證,手足自溫,自利不渴,尺寸脈俱沉而弱。仲景云:宜溫之,重則四逆湯。若脈浮者桂枝湯。惟此一證,與內感外陽內陰相似。外陽內陰者,即前黃耆理中等湯,理中、調中等丸所治者是也。此等陰證,非古人不言。仲景評脈,首言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白話文:

如果病症屬於少陰,患者可能出現臉色發紅、沉默寡言、嗜睡、四肢冰冷發麻、或全身冰冷如同冰石,脈象沉細。

如果病症屬於厥陰,患者可能出現四肢冰冷發麻、指甲青紫、面色黧黑、眼睛發黑、或自汗不止,脈象沉弦無力。

若為陰毒證,患者可能出現全身冰冷如同冰石、四肢冰冷發麻、身體像被打了一樣疼痛,脈象沉細微弱,或每分鐘脈搏跳動六到十次,難以計數。這些陰證比較容易辨別。

唯獨太陰症,患者手腳自覺溫暖、腹瀉不口渴、寸脈和尺脈都沉而弱。張仲景說:應該用溫熱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可用四逆湯。如果脈象浮者,則可以用桂枝湯。這種症狀與內感外陽內陰相似。外陽內陰是指之前用黃芪理中湯、理中丸、調中丸等治療的病症。這些陰證,古代醫家並非不曾提及。張仲景在論述脈象時,首先提到大浮數動滑,這是陽證;沉澀弱弦微,這是陰證。

非止為外感設,內感之理在其中矣。又云:陽澀而陰弦,腹中急痛者,小建中湯主之,則內外所感明矣!至如所言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此一句即聖人大概之言也。以其陽病見陰脈,故有外陽內陰者,與陽藥俱得其生矣。藥當從溫,不可遽熱,黃耆湯之類是也。

上此一條,說古人不盡之意。

白話文:

不只是针对外感疾病,内感之理也包含在其中。书中又说:阳气涩滞,阴气弦紧,腹中急痛的,用小建中汤治疗,可见内感外感都包含在内了!至于书中说的阴病出现阳脉的人会活,阳病出现阴脉的人会死,这句话是圣人概括性的说法。因为阳病出现阴脉,说明外阳内阴,所以用温阳的药物可以救活。药物应该温而不热,像黄芪汤之类的就是如此。

以上这一条,是对古人未尽之意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