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活人陰脈例 (1)
活人陰脈例 (1)
1. 活人陰脈例
太陰、少陰、厥陰,皆屬陰證也。太陰者,脾也;少陰者,腎也;厥陰者,肝也。
何謂太陰證?太陰脾之經,主胸膈䐜脹。《甲乙經》云:邪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邪中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又曰: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腑,陰受之則入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為喘呼:入五臟則䐜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
何謂少陰證?少陰腎之經,主脈微細,心煩但欲寐,或自利而渴。經云:一二日少陰病者,何也?謂初中病時,腠理寒,使入陰經,不經三陽也。
傷寒雖是三陰三陽,大抵發於陽則太陽也,發於陰則少陰也,此二經為表裡,其受病最為多。陽明、太陰受病頗稀。至於少陽、厥陰,肝膽之經,又加少焉。凡病一日至十二三日,太陽證不罷者,但治太陽。有初得病便見(去聲)少陰證者,直攻少陰,亦不必先自巨陽次傳而至。
蓋寒氣入太陽,即發熱而惡塞;入陰經,只惡寒而不發熱也。三陰中寒,微則理中湯,稍厥或中寒下利,即乾薑甘草湯。
手足指頭微冷蓋謂之清(音去聲,)此未消吃四逆,蓋疾輕故也,只可服理中乾薑之類。大假重者用四逆湯,無脈者用通脈四逆湯也。
何謂厥陰?厥陰肝之經,主消渴,氣上衝心中疼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則利不止也。若陰氣獨盛,陽氣暴絕,則為陰毒,其證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如被杖,脈沉疾,或吐利,當急救,可灸臍下,服以辛熱之藥,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古人云:辛甘發散為陽,謂桂枝、甘草、乾薑、附子之類,能復其陽氣也。微則用辛甘,甚則用辛苦熱。
陰極發躁,陰證似陽也。學者當以脈別之。
問:手足逆冷,臍腹築痛,咽喉疼,嘔吐下利,身體如被杖,或冷汗煩渴,脈細欲絕者,何也?
此名陰毒也。陰毒之為病,初得病手足冷,背強嚥痛,糜粥不下,毒氣攻心,心腹痛,短氣,四肢厥逆,嘔吐下利,體如被杖,宜服陰毒甘草湯、白朮散、附子散、正陽散、肉桂散、回陽丹、返陰丹、天雄散、正元散、退陰散之類,可選用之。
大抵陰毒本因腎氣虛寒,或因冷物傷脾,外傷風寒,內既伏陰,外又感寒,或先外寒而內伏陰,內外皆陰,則陽氣不守,遂發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體倦怠,四肢逆冷,額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三二日間或可起行,不甚覺重。診之則六脈俱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
陽證六脈俱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證也。大抵陽毒傷寒,其脈多弦而洪數;陰毒傷寒,其脈沉細而弦疾,不可不知也。
若誤服涼藥,則渴轉甚,躁轉急,有此病證者,更須急服辛熱之藥,一日或二日便安。若陰毒漸深,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腹痛轉甚,或咽喉不利,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
白話文:
活人陰脈例
太陰、少陰、厥陰,都是陰性病症。太陰指的是脾;少陰指的是腎;厥陰指的是肝。
什麼是太陰證?太陰脾經,主要症狀是胸膈脹滿。《甲乙經》說:外邪從陽經入侵,是因風雨寒暑;外邪從陰經入侵,是因飲食起居、情緒喜怒。又說:風寒邪氣侵犯陽經;飲食不節、作息不規律則侵犯陰經。陽經受邪則入腑,陰經受邪則入臟。入六腑則發熱,時睡時醒,呼吸喘促;入五臟則脹滿不通,大便溏瀉,久則腸道積液。
什麼是少陰證?少陰腎經,主要症狀是脈象微弱,心煩想睡,或腹瀉且口渴。《甲乙經》說:為什麼有些人少陰病症只有一天兩天就出現?因為初期生病時,肌膚腠理寒冷,邪氣直接侵入陰經,沒有經過三陽經。
傷寒雖然分三陰三陽,但大多數從陽經發病是太陽經,從陰經發病是少陰經,這兩經是表裡關係,最容易生病。陽明、太陰受邪較少見。少陽、厥陰(肝膽經)則更少見。凡是一到十二三天,太陽病症未癒的,只治療太陽經。如果一開始就出現少陰症狀,可以直接治療少陰,不必按順序從陽明經傳到少陰經。
因為寒邪入太陽經,會發熱惡寒;入陰經,則只惡寒不發熱。三陰經受寒,輕者用理中湯,稍重或寒邪導致下痢,則用乾薑甘草湯。
手足指尖微涼,稱為「清」,這還不需要服用四逆湯,因為病情輕微,只要服用理中湯、乾薑類藥物即可。病情嚴重者用四逆湯,無脈者用通脈四逆湯。
什麼是厥陰證?厥陰肝經,主要症狀是消渴,氣往上衝,心痛熱,飢餓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蛔蟲,瀉下不止。如果陰氣獨盛,陽氣突然衰竭,則為陰毒,症狀是四肢厥冷,臍腹絞痛,渾身像被棍棒打過一樣,脈沉而快,或嘔吐腹瀉,必須緊急治療,可以灸臍下,服用辛熱藥物,使陽氣恢復,大汗淋漓後症狀解除!古人說:辛甘發散屬陽,指的就是桂枝、甘草、乾薑、附子等藥物,能恢復陽氣。病情輕者用辛甘藥物,嚴重者用辛甘熱藥。
陰氣極盛則發躁,陰證類似陽證,學習者應當根據脈象區分。
問:手足厥冷,臍腹絞痛,咽喉疼痛,嘔吐腹瀉,身體像被棍棒打過一樣,或冷汗、口渴,脈細欲絕,這是什麼病?
這就是陰毒。陰毒的病症,初期手足冰冷,背部強直,咽喉疼痛,飲食不下,毒邪攻心,心腹疼痛,呼吸急促,四肢厥逆,嘔吐腹瀉,身體像被棍棒打過一樣,應該服用陰毒甘草湯、白朮散、附子散、正陽散、肉桂散、回陽丹、返陰丹、天雄散、正元散、退陰散等藥物,擇優選用。
總之,陰毒的根本原因是腎氣虛寒,或因寒涼之物傷脾,外感風寒,內有陰邪,外又感寒,或先外感寒邪,內伏陰邪,內外皆陰,則陽氣不能固守,因而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疼痛,身體倦怠,四肢厥冷,額頭、手背冷汗不止,或口渴煩躁,精神恍惚,好像丟失了什麼,一兩天後可能可以行動,感覺沒那麼重了。診脈則六脈皆沉細而快,尺脈短小,寸脈可能較大。
陽證六脈皆浮大,或沉取時脈大而不甚快,就不是陰證。總之,陽毒傷寒,脈多弦而洪數;陰毒傷寒,脈沉細而弦疾,不可不知。
如果誤服寒涼藥物,則口渴加重,煩躁加劇,患有此病者,更需服用辛熱藥物,一兩天就能好轉。如果陰毒加重,症狀沉重,四肢厥冷,腹痛加劇,或咽喉不利,心下脹滿結實,煩躁口渴,虛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