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仲景陰證論例 (1)

回本書目錄

仲景陰證論例 (1)

1. 仲景陰證論例

仲景緊脈,俱見許學士條下。

又云: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於上,名曰潔也;濁邪中於下,名曰渾也。陰中於邪,必內慄也,表氣微虛,裡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謂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氣微急,三焦相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臟氣相熏,口爛食齦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為濁,榮衛不通,血凝不流。

若沖氣前通者,小便赤大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遏,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嗢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擁,血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腹湫痛,命將難痊。

白話文:

在張仲景的理論中,脈象緊的情況,在許學士的條目下有詳細的說明。

再說,當寸口脈象呈現陰陽兩面都緊的現象,依照規則,應是清邪影響了上焦,而濁邪影響了下焦。清邪影響上焦,我們稱之為「潔」;濁邪影響下焦,我們稱之為「渾」。當陰被邪氣侵襲,人體必然會感到內心的震顫。如果體表的氣稍顯虛弱,裡氣也無法守住,這就是讓邪氣得以入侵陰部的原因;當陽被邪氣侵襲,必定會出現發燒、頭痛、頸部僵硬、腰痛、小腿痠痛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霧露之氣侵襲。所以,清邪影響上焦,濁邪影響下焦。

當陰氣受邪氣影響,會導致足膝冰冷,大小便失禁,表氣稍微虛弱,裡氣稍微緊迫,三焦互相混淆,體內外氣息不能暢通,上焦鬱悶,臟腑氣息互相燻蒸,可能導致口腔潰爛,牙齦疼痛。中焦若無法正常運作,胃氣上衝,脾氣無法順利運行,胃中充滿濁氣,營養和衛氣無法正常流通,血液凝滯不流。

如果沖氣順利流通,可能會導致小便和大便呈現紅色,因為熱氣與其相互作用,使其在經絡中遊走,進出臟腑,當熱氣受到阻礙時,就會形成膿瘍。如果陰氣能順利流通,那麼陽氣就會變得微弱,沒有陰氣的調節,外界邪氣就會進入體內,通過打噴嚏排出,聲音沉悶,咽喉堵塞,寒氣和厥氣互相追逐,被熱氣擁擠,血液從下部流出,形狀像豬肝,陰陽兩氣都處於厥逆狀態,脾氣單薄,五種體液(汗、尿、唾、涕、淚)向下流失,下焦不能正常閉合,導致大便稀軟,排便次數增多且困難,肚臍周圍腹部疼痛,生命難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