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仲景陰證論例 (1)
仲景陰證論例 (1)
1. 仲景陰證論例
仲景緊脈,俱見許學士條下。
又云: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於上,名曰潔也;濁邪中於下,名曰渾也。陰中於邪,必內慄也,表氣微虛,裡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謂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氣微急,三焦相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臟氣相熏,口爛食齦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為濁,榮衛不通,血凝不流。
若沖氣前通者,小便赤大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遏,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嗢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擁,血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腹湫痛,命將難痊。
白話文:
仲景提到的緊脈,詳情請參考許學士的論述。
他說,寸口脈陰陽俱緊,代表清邪入侵上焦,濁邪入侵下焦。清邪入侵上焦,稱之為「潔」;濁邪入侵下焦,稱之為「渾」。陰邪入侵,會導致內寒顫慄,表氣微虛,裡氣不守,因此邪氣才會入侵陰分;陽邪入侵,則會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這就如同中霧露之氣。所以才說清邪入上,濁邪入下。陰氣虛寒,導致足膝逆冷、便溺失禁,表氣微虛,裡氣微急,三焦混淆,內外不通,上焦鬱悶,臟氣互相熏蒸,口爛食齦。中焦不治,胃氣上逆,脾氣不運,胃中濁氣積聚,榮衛不通,血凝不流。
如果沖氣先通,小便赤色,大便赤黃,與熱邪相搏,因熱邪作祟,遊走經絡,出入臟腑,熱氣阻滯,則會形成癰疽膿瘡。如果陰氣先通,陽氣虛弱,陰氣無所依附,客邪入侵,打噴嚏排出,聲音嘶啞,咽喉阻塞,寒邪與熱邪交替出現,被熱邪所逼迫,血液從下焦排出,形狀像豬肝,陰陽俱虛,脾氣虛弱,五液下注,下焦不固,清便下墜,導致排便頻繁困難,臍腹疼痛,性命難保。
2. 吳茱萸湯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治上焦。一少陰吐利,手足厥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厥陰乾嘔,吐涎沫者,頭痛極甚,吳茱萸湯主之。
白話文:
吃飯就想吐,是陽明經的病症,用吳茱萸湯治療。吃了藥反而更嚴重,就是上焦病變,要治療上焦。如果伴隨少陰經的吐瀉,手腳冰冷,煩躁想死,也要用吳茱萸湯治療。如果是厥陰經的乾嘔,吐口水,頭痛劇烈,也用吳茱萸湯治療。
3. 四逆湯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寒故也,宜服四逆湯輩。太陰手足自溫,脈浮者,桂枝。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屬少陰。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胃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主之。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大汗若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者,先溫里乃攻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宜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自己感到身體寒冷不渴,屬於太陰證,因為其臟腑寒涼,應該服用四逆湯之類的藥物。太陰證的手腳自覺溫暖,脈搏浮起的,應該用桂枝。脈搏浮而遲緩,外寒內熱,腹瀉清谷的,可以用四逆湯治療。屬於少陰證的,如果飲食入口就吐,心中溫熱想吐,又吐不出來,剛發病的時候,手腳發冷,脈搏弦而遲的,這是胃中積實,不能瀉下,應該催吐。如果膈膜上積有寒飲,乾嘔的,不能催吐,應該溫暖之,可以用四逆湯治療。
少陰證的病人,脈搏沉的,要趕快溫暖之,可以用四逆湯。大量出汗或者腹瀉,並且出現厥冷的,可以用四逆湯治療。大量出汗,熱度不退,內裡拘急,四肢疼痛,又腹瀉厥逆並且畏寒的,可以用四逆湯治療。腹瀉腹脹,全身疼痛的,要先溫暖裡,再攻伐外寒。溫暖裡可以用四逆湯,攻伐外寒可以用桂枝湯。嘔吐而且脈搏虛弱,小便頻數,身上有微熱並出現厥逆的,難以治療,可以用四逆湯治療。
屬厥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湯主之。吐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病發熱頭痛,身體不疼痛,當救里,宜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如果病人屬於厥陰經症狀,出現嘔吐、腹瀉、出汗和發燒等症狀,並且感到寒冷,四肢僵硬且冰冷,可以使用四逆湯治療。
如果病人同時有嘔吐、腹瀉、尿頻以及大量出汗的情況,而且排泄物呈水樣,內部感覺到寒冷但外部卻發熱,脈搏微弱甚至快要消失,也可以用四逆湯來治療。
病人若出現發燒和頭痛,但是沒有全身痠痛的症狀,應該要先治本,可以用四逆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
4. 通脈四逆湯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此屬厥陰。
白話文:
少陰症的患者,經常腹瀉,排出清澈的穀物狀糞便,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手腳冰冷發麻,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但奇怪的是病人不覺得寒冷,反而面色發紅,可能伴隨腹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者腹瀉停止、脈搏摸不到。这种情况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如果患者腹瀉排出清澈的穀物狀糞便,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而且出汗之後又昏厥,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這些症状都属于厥陰症。
5. 當歸四逆湯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四肢冰冷,脈搏微弱近乎消失的人,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
6. 白通湯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白通湯主之。
白話文:
少陰病患者出現腹瀉且脈搏微弱的情況,可以使用白通湯來治療。
7. 白通加豬膽汁湯
少陰病,下利脈微,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白話文:
當人有少陰病症狀,例如腹瀉且脈搏微弱時,可以服用白通湯來治療。如果腹瀉不停、四肢冰冷沒有脈搏、口乾舌燥並感到不適的人,則應該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進行治療。在喝完藥後,若脈搏突然變強烈就代表病情加重,可能會死亡;但如果脈搏慢慢恢復正常,那就表示病情有所好轉。
8. 真武湯
太陽病發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為有水氣,其人,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患了太陽病,發汗后症狀不見好轉,病人仍然發燒,胸口感到悸動眩暈,身體顫抖,想要抓地,可以用真武湯治療。如果患了少陰病,兩三天沒有好轉,到了四五天,腹部疼痛,小便不順暢,四肢沉重疼痛,並且出現腹瀉,說明体内有水氣,患者可能出現小便不順暢、腹瀉或嘔吐等症状,真武湯也可以治療。
9. 小建中湯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服之。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病患者,如果他的陽脈(即上肢的脈搏)呈現出澀弱的情況,同時陰脈(下肢的脈搏)又很緊繃,按照常規應該會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的症狀,我們可以先用「小建中湯」來治療他。
若患了傷寒病兩三天後,心臟跳動不穩定且感到焦慮不安的人,可以用「小建中湯」來治癒他們。
10. 理中湯
胸脾心下痞留,氣結胸滿,脅下逆氣搶心,理中湯主之。治脾胃不和,中寒上衝,胸脅逆滿,心腹㽲痛,痰逆噁心,或時嘔吐,心下虛痞,隔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瘦,溫中逐水,止汗去濕。又治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及傷寒時氣,及裡寒外熱,霍亂吐利,手足厥冷,胸脾心痛逆氣,並皆治之。有寒者,加附子。
胸痹脅下妨悶者,加枳實半兩,茯苓半兩。此方自晉宋以後至唐,名醫治心腹病者,無有不用此湯,或作丸隨證加減,各有其法。
白話文:
胸部、脾臟、心臟部位有痞塞積聚,氣體阻塞胸腔,導致胸悶,脅下逆氣上衝心臟,理中湯可以治療。它適用於脾胃不和、寒氣上逆,引起胸脅滿悶、心腹疼痛、痰多噁心、偶爾嘔吐、心下空虛痞塞、飲食減少、呼吸短促、體瘦乏力等症狀,可以溫暖中焦、利水消腫、止汗去濕。此外,還可治療腸胃寒濕、泄瀉不止、水谷不分、腹中雷鳴、傷寒時氣、裡寒外熱、霍亂吐瀉、手足厥冷、胸脾心痛逆氣等疾病。如果患者體寒,可加入附子。
如果胸部憋悶、脅肋部位受阻,可以加入枳實和茯苓各半兩。理中湯自晉宋時期流傳至唐代,成為治療心腹疾病的常用方劑,名醫們幾乎都會使用它。有些醫生會將它製成丸劑,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減調整,各有其獨特的用法。
11. 理中丸
霍亂,頭痛發熱,熱多欲飲水,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大病瘥後,喜睡,久不了了,胸中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白話文:
霍亂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和口渴想喝水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沒有那麼冷而不想喝水的話,則可以用理中丸來治癒。在重大的疾病康復之後,常常會感到昏昏欲睡且精神不濟,這可能是胸部有寒冷引起的問題,需要用丸藥加溫處理,適合使用的藥物是理中丸。
12. 桂枝附子湯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八九天後,如果風和溼氣相互影響,就會出現全身痠痛的情況,甚至無法翻身。此外還不會感到噁心或口渴,脈象則是浮虛且帶有凝滯感的人,可以使用「桂枝附子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