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數》~ 十二經脈之終 (1)

回本書目錄

十二經脈之終 (1)

1. 十二經脈之終

太陽之脈,其正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環絕系,一日半死,色先青白,乃死。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塞,上下不通而終矣。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卵縮而終矣。此十二經之所敗也。

十二經是動所生之病

手太陰肺之經

是動病氣。

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主肺。

白話文:

當太陽經脈衰竭時,眼睛上翻、身體彎曲、抽搐,面色發白,最後大汗淋灕而出,出汗後即宣告死亡。當少陽經脈衰竭時,聽力減退,全身關節鬆弛,眼球周圍組織斷裂,一天半之後就會死去;在死亡前會出現面部青白色的情況。當陽明經脈衰竭時,嘴巴和眼睛不受控制地亂動,容易受到驚嚇,胡言亂語,面色泛黃,如果下部經絡腫脅且失去知覺,就表示已經到達了生命盡頭。當少陰經脈衰竭時,臉色變暗,牙齒增長並有污漬,腹部脣脹難受,大小便排泄困難,最終導致死亡。

當太陰經脈衰竭時,腹部脹脹無法呼吸,易打嗝,易吐,若吐出物倒流至喉嚨,則顏色轉紅,反之則大小便失禁,大小便失禁則臉色變得蒼白,皮膚和毛髮枯萎,最終走向生命的盡頭。當厥陰經脈衰竭時,內臟燥熱,咽喉乾渴,尿頻尿急,情緒煩躁不安,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舌頭捲起、睪丸收縮等症狀,這就是生命的結束。以上所述的就是人體十二條經脈衰竭時可能產生的病症。

所生病血,咳嗽,上氣喘渴,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

手陽明大腸經

是動病。

齒痛䪼腫。主津。

所生病。

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可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寒慄不復。

手少陰心之經

是動病

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謂臂主心。

所生病

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

手太陽小腸經

是動病

嗌乾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主液。

所生病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

疾病與症狀:生病、血瘀、咳嗽、呼吸困難、口渴、心胸滿脹、手臂內側前部疼痛、手掌發熱。 若體內氣血旺盛過多,則可能出現肩背疼痛、風熱出汗、小便頻繁。 若體內氣血不足,則可能出現肩背疼痛、寒涼、氣力不足、尿液顏色變化、突然無法控制地遺尿。

【手少陰心之經】

動態疾病:牙痛、口腔腫脹。 主要功能:調節津液。 疾病對應:黃眼、口乾、鼻塞流鼻血、喉嚨疼痛、肩部前臂疼痛、大拇指和二拇指疼痛難以使用。 若氣血旺盛,經過的部位可能會感到熱和腫脹;若氣血不足,則會感到冷寒和發抖。

【手太陽小腸經】

動態疾病:口乾、下顎腫脹,無法轉頭望後,肩膀感覺鬆脫,手臂似乎折斷。 主要功能:調節體液。

疾病對應:黃眼、肝膽疼痛、口渴想喝水。主要關聯於手臂,影響心的功能。 眼睛黃、肝膽疼痛、手臂內側後部疼痛和麻痺、手掌發熱。

耳聾目黃頰頷腫,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手厥陰心包絡經

是動病

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主心包脈。

所生病

煩心心痛,掌中熱。

手少陽三焦經

是動病

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主氣。

所生病

汗出,目銳眥皆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足太陰脾之經

是動病

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主脾。

所生病

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足大指不用。

白話文:

耳聾目黃頰頷腫,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 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病症 手心發熱,肘臂緊繃疼痛,腋下腫脹,嚴重時胸部脹滿,心中跳動劇烈,臉色紅潤,眼睛黃染,喜怒無常。主要由心包脈引發。

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主心包脈。

  • 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病症詳細描述 手心發熱,肘臂緊繃疼痛,腋下腫脹,嚴重時胸部脹滿,心中跳動劇烈,臉色紅潤,眼睛黃染,喜怒無常。

煩心心痛,掌中熱。

  • 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病症 心神焦慮,心痛,手掌發熱。

手少陽三焦經的病症 耳聾渙渙,咽喉腫痛,主氣。

汗出,目銳瞼皆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能使用。

  • 手少陽三焦經的病症詳細描述 出汗,眼瞼疼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疼痛,小指和次指不能使用。

足太陰脾之經的病症 舌頭僵硬,飲食後嘔吐,胃部疼痛,腹部脹滿,易打嗝,排便後或放屁後感到舒適,全身沈重。主要由脾經引發。

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洩,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足大指不用。

  • 足太陰脾之經的病症詳細描述 舌頭疼痛,身體不能活動,飲食困難,心神焦慮,心下疼痛,寒熱交替,大便溏稀,腹脹,小便不利,黃疸,無法平躺,站立困難,股膝內腫脹,大腳趾不能使用。

足陽明胃之經

是動病

洒洒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閉戶牖而獨處,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鄉腹脹,是為骭厥。主血。

所生病

狂瘧溫淫汗出,⿰鼻丸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則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

足少陰腎之經

是動病

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喉鳴而喘,坐而欲起,目𥉂𥉂無所見,心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若人將捕,是謂骨厥。主腎。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

動病症狀

會感到冷顫不定,頻頻打哈欠,臉色蒼黑,病情發作時會怕見人和火光,聽到樹枝碰撞聲就會驚醒,心中焦慮,關上門窗獨自一人,嚴重時會爬上高處唱歌,脫掉衣服奔跑,腹部脹滿,這是腳踝部位的病徵。主要影響血液系統。

疾病範疇

狂熱或間歇性發燒,多汗,鼻子出血,嘴角歪斜,嘴脣腫脹,頸部腫大,喉嚨堵塞,肚子脹大,膝蓋腫痛,沿著胸部、乳房、氣脈、大腿、臀部、小腿外側、腳踝以上部位都感到疼痛,特別是不能使用中指。

氣流過盛會使身體前半部發熱,表示胃功能過強,容易餓,尿液呈黃色。氣流不足會使身體前半部寒冷,胃受涼會導致腹部脹滿。

【足少陰腎經】

動病症狀

餓了但不想吃東西,臉色像煤炭一樣黑,咳嗽吐痰時會有血,喉嚨發出聲音並喘息,坐下想要站立,眼睛模糊無法看東西,心中像餓了一樣,氣流不足會常感到恐懼,心中惶恐不安,好像有人要抓他,這是骨頭的病徵。主要影響腎臟。

所生病

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足太陽膀胱經

是動病

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似結,腨似裂,是為踝厥。主筋。

所生病

痔瘧狂癲疾,頭腦項痛,目黃,淚出,項背腰尻膕腨腳背痛、小指不用。

足厥陰肝之經

是動病

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潰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主肝。

所生病

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

足少陽膽之經

是動病

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色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主骨。

白話文:

所生病:

  1. 口熱舌乾,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咽喉乾燥且疼痛,心煩,心痛,黃疸,腸道疾病,脊椎和大腿內側後部疼痛,肌肉萎縮,易疲倦,腳底熱且疼痛。
  2. (足太陽膀胱經)

是動病:

  1. 頭痛,眼睛似乎要脫落,頸部似乎被拔起,背部疼痛,腰部感覺像是折斷,大腿不能彎曲,膝部似乎結塊,小腿似乎開裂,這稱爲踝厥症,主要影響筋骨。

  2. 所生病:

  3. 痔瘡、瘧疾、精神錯亂、癲癎,頭痛,眼睛黃色,流淚,頸部、背部、腰部、臀部、小腿、腳背疼痛,小指無法正常使用。

  4. (足厥陰肝之經)

是動病:

  1. 腰部疼痛,無法前傾或後彎,男性有疝氣,女性下腹部腫大,嚴重時會喉嚨乾燥,臉色灰暗無光澤。此症與肝有關。

  2. 所生病:

  3. 胸部滿脹、噁心、嘔吐、腹瀉、狐疝、遺尿、尿閉。

  4. (足少陽膽之經)

是動病:

  1. 口苦、喜嘆息、右側肋骨疼痛、不能轉身,嚴重時臉色呈灰色、身體無油膩感,腳外側發熱,這是陽厥症,主要影響骨骼。
  2. 主骨。

所生病

頭角痛,頷腫,目銳眥皆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嬰,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十二經絡始終流注

十二經,其實一脈也,界而為十二分主,行血氣,通陰陽,以榮一身者也。其必始於中焦手太陰,終於足厥陰,而復會於手太陰。故知血氣運行,交通相貫,未嘗間斷,終而復始,循環無端,轉相灌溉,云為流注。何以始於中焦?焦者,原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沖和其天五之氣,始自中原,播於百脈,正難經所謂肺朝百脈是也。故手太陰經脈起於中焦,入大指內廉,出其端。

白話文:

當你感到頭部兩側疼痛、下巴腫脹、眼睛周圍都疼痛、鎖骨部位有腫脣或疼痛感、腋下的淋巴結腫脹、脖子上的肌肉僵硬、手臂上出現紅斑、手指發麻、胸部和腰部痠疼、大腿外側到小腿外側以及腳趾尖都有疼痛感時,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身體某個部分出了問題。這些症狀可能與血液循環不暢有關,也可能與神經系統失調有關。如果你遇到以上任何一種情況,請儘快就醫檢查治療。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大指次指之端,俠鼻孔。足陽明胃經起於鼻之交頞中,入大指間,出其端。足太陰脾經起於大指之端,注心中。手少陽心經起於心中,入掌後廉小指之內,出其端。手太陽小腸經,起小指之端,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至小指外側,出其端。

足少陰腎經,起於小指之下,注胸中。手厥陰心包絡經,起於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少陽三焦經,起於小指次指之端,至目銳眥。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銳眥,入大指循岐骨內,貫爪甲,出三毛。

足厥陰肝經,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注肺中,是以寅時注於肺,卯時注於大腸,辰時注於胃,巳時注於脾,午時注於心,未時注於小腸,申時注於膀胱,酉時注於腎,戌時注於心包絡,亥時注於三焦,子時注於膽,丑時注於肝,寅時復注於肺。上合雞鳴,下應潮水,其氣與天地同流。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大拇指和食指的末端,靠近鼻孔。「足陽明胃經」則從鼻子的交界處開始,進入大拇指之間,然後在末端結束。「足太陰脾經」起於大拇指的末端,注入心臟。「手少陽心經」起於心臟,進入手掌的後部,到達小指的內部,在末端結束。「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指的末端開始,抵達鼻子,直到眼內角,然後斜穿過臉頰。

「足太陽膀胱經」從眼內角開始,到達小指的外側,在末端結束。「足少陰腎經」從小指的下方開始,注入胸腔。「手厥陰心包絡經」從胸腔開始,沿著小指和食指的交界處到達末端。「手少陽三焦經」從小指和食指的末端開始,到達眼睛的尖端。「足少陽膽經」從眼睛的尖端開始,進入大拇指,沿著骨頭的內部,貫穿指甲,再從三毛(頭頂的三個毛髮點)處穿出。

「足厥陰肝經」從大拇指的毛髮末端開始,上升到肺部,以此來說明寅時(凌晨3-5點)時氣血會注入肺部,卯時(早上5-7點)注入大腸,辰時(早上7-9點)注入胃部,巳時(上午9-11點)注入脾部,午時(中午11點至下午1點)注入心部,未時(下午1-3點)注入小腸,申時(下午3-5點)注入膀胱,酉時(下午5-7點)注入腎部,戌時(晚上7-9點)注入心包絡,亥時(晚上9-11點)注入三焦,子時(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注入膽部,醜時(凌晨1-3點)注入肝部,寅時(凌晨3-5點)再次注入肺部。上半身與雞鳴時刻相應,下半身則與潮汐相應,其氣血流動與天地氣象相同。」

加一至則熱,減一至則寒,上魚際為溢,入尺為覆。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是高能接下也。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之三陰從腹走手,是下能走上也。故上下升降而為和。易曰: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升。又曰:山澤通氣,望氣寄於辛,用於寅。平旦始,從中焦注循天之紀,左旋至五,而晝夜通行五十度,周行八百一十丈,血隨氣而上行,殊不見又有潤下之意。經云:氣主響之,升也;血主濡之,潤也。

書曰:水曰潤下。故血亦有下行之體,如百川右行,東至於海也。蓋天地之形,如卵橫於東南西北,自然之熱。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又曰:大氣舉之也。是地如卵黃在其中矣。又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易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信乎!天包地形如卵焉。

白話文:

當增加一分就會感到熱,減少一分就會感到冷。如果脈搏跳動到手掌中央(即「魚際」),表示血液已經充滿血管,如果脈搏跳動到手腕處(即「尺部」),表示血液已經流回心臟。手臂上的三個陽經由手指開始向頭部延伸,腳上的三個陽經由頭部向下延伸到腳趾。這就是為什麼高的地方能夠連接到低的地方的原因。腳上的三個陰經由腳底向上延伸到腹部,手上的三個陰經由腹部向外延伸到手指。因此,通過上下運動來保持平衡。《易經》說:“天道下降,使事物明亮起來。”“地道低下,但可以升起。”還有一句話叫做“山與湖之間互相傳遞能量”,意思是透過辛味的食物來調節身體的能量。早晨開始,能量會按照天空中的軌跡運行,先往左轉,然後再繞一圈回到原點,每天共經過50個位置,總行程810裏。血液隨著能量一起往上移動,完全沒有往下流的意思。古籍裡提到,“能量主宰著一切,它代表了上升的力量”。“血液負責滋養所有的事物,它代表了溫暖的力量”。《尚書》中提到,“水具有向下流淌的特性”。因此,血液也有向下流動的功能,就像河流一樣,自西向東流向大海。因為地球的形狀像一個蛋殼,位於東、南、北、西四個方向之間,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熱量。岐伯曾說過,“大地就在人類生活的下方,在宇宙空間中”。他又說過,“這是因爲空氣把地面抬起來的結果”。這樣看來,大地就像是蛋黃一樣存在於空間當中。另外,《易經》還說,“土地深厚肥沃,能夠承載萬物生長發育的各種形態”。確實如此啊!整個天空包裹著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雞蛋殼一樣。

人首之上,為天之天;足之下,為地之天。人之浮於地之上,如地之浮於太虛之中也。氣之西,始於寅,終於子醜。血之東,根於辛,納於乙,相隨往來不息。獨缺於乾巽,為天地之門戶也。戌土屬乾,巳土屬累,故曰六戌為天門,六巳為地戶。經云: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

氣血者,父母也;父母者,天地也。氣血周流於十二經,總包六子於其中,六氣,五行是也,無形者,包有形也,而天總包地。天左行,而西氣隨之;百川並進,而東血隨之。是以處百病,決死生,候此而已。

白話文:

人的頭部就像天空中的天空,腳底則像大地上的天空。人類漂浮在大地上就像是地球漂浮在宇宙空間中一樣。西方的氣開始於卯時(早上5點到7點),直到亥時(晚上9點到11點)結束。東方的血液從辛日(星期一)開始,收納於乙日(星期二),它們相互跟隨著不斷流動。只有缺少了乾坤兩個卦象的地方,纔是天地之間的大門和出口。戌土屬於乾坤,巳土屬於坤艮,因此說六個戌土代表著天門,六個巳土代表著地戶。古籍上曾說過:“天地是所有事物的上下界限,左右兩側則是陰陽的道路。” 氣與血就如同我們的父母一般,他們就是天地。氣血會循環流通於身體內的十二條經脈當中,其中包括了六種元素——金、木、水、火、土以及空氣。這些都是沒有具體形象的事物,但是卻包含了所有的具體形象,而且整個世界都包含在這片天空下。天空向左旋轉,西方的氣就會跟隨其後;河流同時奔騰向前,東方的血液也會跟隨其後。所以對於各種疾病來說,決定生死存亡的因素就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