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數》~ 五郁 (2)
五郁 (2)
1. 五郁
水鬱折之,折者制御也,伐而挫之也,斬殺其勢也。如腫脹之病,水氣浮溢,是滲道以塞。夫水之取不勝者土也,金土氣衰弱不能制之,故反受其侮,治當實其土,資其運化,俾可以制水而不敢犯,則滲道達而後愈。或病勢既旺,非上法取能遽制,則用泄水之藥,以伐而挫之。
或去宛陳莝,開鬼門,潔淨府,三治備舉,迭用以潮平之。王氏取謂抑之制其沖逆,正欲折挫其氾濫之勢也。夫實者,土守也,泄水者攻也,兼三治者,廣略而決勝也。守也,攻也,廣略也,雖俱為治水之法,能不審病者之虛實,久近,淺深集焉,而妄施治之,其不傾踣者寡矣。且夫五郁之病,固有法以治之矣。
然邪氣久客,正氣必損,金邪氣雖去,正氣豈能達乎哉?苟不調正氣使各安其位,復其常,於治郁之餘,則尤未足以盡治法之妙,故曰調其氣。苟調其氣,尤或過而未服,則當益其所不勝以制之。如木過者,當益金,金能制木,則木斯服矣。所不勝者,所畏者也,故曰過者折之以其畏也。
夫制物者,物之所欲也;制於制者,物之所不欲也。順其欲則喜,逆其欲則惡。今逆之以所惡,故曰所謂瀉之。王氏以咸瀉腎、酸瀉肝之類為說,未盡厥旨。雖然,自調其氣以下,益經之本旨。故余推其意如此,若擴充為應變之用,則不必盡然也。
白話文:
五郁
水鬱症,指的是水氣的鬱結。治療方法,一是控制,抑制其勢力;二是攻伐,挫敗其發展;三是斬殺,徹底清除其影響。例如腫脹的病症,水氣浮腫溢出,是因為滲透通道阻塞。水氣的克制之物是土,若金土之氣衰弱,無法制衡水氣,就會被水氣所侵犯。治療應當補益脾土,加強其運化功能,使脾土可以制約水氣,不再犯上,這樣滲透通道暢通,疾病就能痊癒。
如果病情已經很嚴重,單靠補土的方法無法迅速控制,則需使用瀉水之藥,以攻伐之法來挫敗病情。
也可用去濕、利水、通腑的三種方法,交替使用,使病情逐漸好轉。王氏的“抑之”指的是抑制其衝逆之勢,目的也是要折挫其氾濫的勢頭。補益脾土是守,瀉水是攻,三種方法並用則是廣泛而有效的方法。守、攻、廣泛施治,都是治療水鬱的方法,但若不仔細辨別病情的虛實、病程的久近、病位的淺深,就胡亂施治,很少能成功。
五鬱之病,固然有其治療方法。但邪氣入侵日久,正氣必然受損,即使邪氣被清除,正氣也未必能恢復。如果不調和正氣,使各臟腑功能恢復正常,即使治好了鬱證,也不能算得上是徹底治癒,所以要“調其氣”。如果調和正氣後,病情仍未痊癒,則應該用其克制之物來制伏它。例如木氣過盛,就應該用金來制約,因為金能克木,木氣就會得到控制。克制之物,就是它所畏懼之物,所以說“過者折之以其畏也”。
制約萬物的,是它所需要的;被制約的,是它所不願意的。順應它的需求,它就欣然接受;逆它的需求,它就會反抗。現在用它所厭惡的東西來制約它,所以叫“瀉之”。王氏用咸味瀉腎,酸味瀉肝之說,並未完全闡明其精髓。不過,從“調其氣”以下,就闡述了益經的根本道理。我推測其意如此,如果擴充應用到變化多端的病情,則不必拘泥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