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數》~ 五臟氣味補瀉
五臟氣味補瀉
1. 五臟氣味補瀉
肝膽,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肝膽之經,前後寒熱不問,進順互換,入求責法。心小腸,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三焦命門補瀉同。
脾胃,味甘補苦瀉;氣溫涼寒熱各從其宜,逆從互換,入求責法。
肺大腸,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腎膀胱,味苦補咸瀉,氣寒補熱瀉。
白話文:
【五臟氣味補瀉】
對於肝膽系統,辛味的食物可以滋補,而酸味的食物則用於調節過剩。在氣候影響上,溫暖的氣候有利於補充,涼爽的環境則有助於調節。對於肝膽經絡,無論是前後或冷熱的情況,都可依此原則靈活應用,進入調整狀態時應遵循相應的法則。
對於心臟和小腸,鹹味的食物可以滋補,而甘甜的食物則用於調節過剩。對於三焦和命門,補瀉的方式相同。
對於脾胃,甘甜的食物可以滋補,而苦味的食物則用於調節過剩。在氣候影響上,溫涼、寒冷、炎熱等各種環境,都應選擇最適合的調養方式,逆從互換,進入調整狀態時應遵循相應的法則。
對於肺和大腸,酸味的食物可以滋補,而辛味的食物則用於調節過剩。在氣候影響上,涼爽的環境有利於補充,溫暖的環境則有助於調節。
對於腎和膀胱,苦味的食物可以滋補,而鹹味的食物則用於調節過剩,在氣候影響上,寒冷的環境有利於補充,溫暖的環境則有助於調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