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數》~ 五臟主病
五臟主病
1. 五臟主病
五臟各有取主,至其病證,莫不隨取主而見焉。面青多怒,肋下痛硬,咳逆目眩,肢節攣急,轉筋溲難,臍下有動氣者,肝家病也。面赤喜笑,舌破口乾,躁煩掌熱,心痛而惋,膈上有動氣者,心家病也。面黃善思、善噫、善嗜,中脘脹滿,飲食不消,身體腫重,肢節癥疼,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當膈有動氣者,脾家病也。
面白善嚏,憂愁啼哭,喘嗽氣逆,咽喉不利,灑淅惡寒,時作寒熱,膈右有動氣者,肺家病也。面黑而恐,呵欠呻吟,齒痛骨痿,耳鳴精泄,足脛寒,腰脊病,少腹急疼,瘕泄而裡急後重,膈下有動氣者,腎家病也。肝受病,則目不能視;心受病,則舌不能舉;脾受病,則不能飲食;肺受病,則鼻為不利;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經曰:臟病難治也。
蓋肝惡風者,風則筋燥急也;心惡熱者,熱則脈潰濁也;脾惡濕者,濕則肉傷而痿腫也;肺惡寒者,寒則氣留滯也;腎惡燥者,燥則精涸竭也。若乃憂愁思慮,易耗心神;恚怒氣逆,易損肝氣;縱懸強志,腎之牋;形寒飲冷,肺之害;飢飽勞役,脾之傷。至若怒則肝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此五志發無常分,觸遇則發,故視面黑,脾絕而臍突唇反,肺絕而毛焦氣出,腎絕而腰折骨枯,此五臟之氣絕,絕則死不復生矣。五臟已敗其命必夭,夭必死矣。
白話文:
[五臟主導的疾病]
五臟各有其主要負責的功能,當它們生病時,相關的症狀就會顯現出來。臉色蒼白且容易生氣,肋下疼痛且堅硬,咳嗽、眼睛眩暈,四肢緊繃且抽筋,排尿困難,下腹部有跳動感,這些都是肝臟疾病的徵兆。臉色紅潤且常笑,舌頭破裂、口乾,手心熱、心煩,胸痛且心悸,胸口上方有跳動感,這是心臟疾病的表現。臉色黃且善於思考,常打嗝且有饑餓感,上腹部脹滿,消化不良,身體浮腫且沉重,關節疼痛,倦怠且愛睡覺,四肢無力,胸口有跳動感,這代表脾臟有問題。
臉色蒼白且常打噴嚏,憂鬱、哭泣,呼吸困難,喉嚨不適,畏寒,時常發冷或發熱,胸口右側有跳動感,這是肺部疾病的徵兆。臉色暗黑且害怕,打哈欠、呻吟,牙痛、骨頭無力,耳鳴、精液流失,小腿寒冷,腰部及脊椎有病痛,小腹急痛,有腫塊、腹瀉且有便意,下腹部有跳動感,這些是腎臟疾病的徵兆。肝臟有問題,視力會下降;心臟有問題,舌頭會無力;脾臟有問題,飲食會受影響;肺部有問題,鼻子會不通;腎臟有問題,聽力會減弱。經典上說:臟器的疾病很難治療。
肝臟怕風,因為風會使筋絡變得乾燥緊繃;心臟怕熱,因為熱會使血液混濁;脾臟怕濕,因為濕氣會傷害肌肉,導致水腫;肺部怕冷,因為冷會使氣息滯留;腎臟怕燥,因為燥會使精氣枯竭。憂鬱、思慮過度,容易消耗心神;憤怒、氣逆,容易損傷肝氣;強迫自己,是對腎臟的壓力;受寒、喝冷飲,對肺部有害;飢餓、飽食、勞累,會傷害脾臟。如果生氣,肝氣會過剩;憂鬱,心氣會過剩;恐懼,脾氣會過剩;悲傷,肺氣會過剩;極度開心,腎氣會過剩。
這五種情緒沒有固定的出現時機,一旦遇到引發因素就會爆發。因此,臉色暗黑,脾臟衰竭,肚臍突出、嘴脣翻白,肺部衰竭,頭髮枯黃、氣息短促,腎臟衰竭,腰彎、骨頭枯萎,這是五臟氣息消失的徵兆,一旦消失,人就無法再活著。五臟衰敗,生命必將縮短,縮短的結果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