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9.什麼是七怪脈?

問:七怪脈之狀若何?尚可治療否?

舊訣云:脈如雀啄止復來,(如雀啄食,忽然止絕,頃倏復來,肝經絕也。)屋漏半日一點落,(如破屋漏雨,半時一滴,胃經絕也。)彈石硬來應指堅,(如指彈石,堅硬莫匹,腎經絕也。)搭指散亂如解索,(至數多少不準,散亂如索之解散,脾經絕也。)魚翔似有亦似元,(重按不動,輕按彈搖,似有似無,如魚之翔,心經絕也。

)蝦游靜中忽—躍,(指下儼有累累如貫,少焉而止,久之忽然一躍,進退難尋,如蝦之遊,大腸絕也。)更有釜沸湧如羹,(浮沉亂鼓,至數難分,如釜湯沸羹,肺絕也。)旦占夕死不須藥。(家訓云:順症見此確是絕脈,若痛症、閉症、熱極症、假絕症見此等脈,亦未為絕也。

惟宜舍脈憑舌症較對,有可醫者。)

白話文:

[9.什麼是七怪脈?]

問題:七怪脈的特徵是什麼?還有可能治療嗎?

古語說:脈搏如同麻雀啄食,停頓後又再出現(脈搏突然中斷,片刻後又恢復,這象徵肝臟功能已極度衰弱)。就像破屋漏水,半天才滴下一滴(脈搏非常緩慢,間隔時間長,這象徵胃部功能已極度衰弱)。像手指彈在石頭上一樣,堅硬且力度強烈(脈搏堅硬無比,象徵腎臟功能已極度衰弱)。就像繩索散開,脈搏次數不定,混亂不堪(脈搏的節奏和頻率不穩定,象徵脾臟功能已極度衰弱)。如魚在水中游動,既存在又似不存在(脈搏在輕壓時跳動,重壓時卻不動,存在與否模糊不清,象徵心臟功能已極度衰弱)。

像蝦在水中游動,靜止後突然躍起(脈搏先是規律,隨後突然停止,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突然跳動,進退難測,象徵大腸功能已極度衰弱)。就像鍋中沸騰的湯,上下翻騰(脈搏浮沉不定,節奏混亂,象徵肺部功能已極度衰弱)。如果早晨出現這種脈象,預示晚上就會死亡,不必再用藥物治療。

(家族教誨:正常病症下出現這種脈象,確實代表生命垂危。但如果是劇烈疼痛、閉塞、極度發熱或類似生命垂危的病症出現這種脈象,未必就是生命垂危的象徵。

只有拋棄脈象,根據舌診和其他病症相對照,才能找到可以治療的方法。)

2. 10.脈法以外還有什麼審病法?

問:《內經》脈要精微論尺內尺外一節,釋之者或稱內外側,或指前後部,人執一詞,紛如聚訟。方寸之脈,古人已多疑竇,況岐黃切脈本不拘於兩手,諸法失傳,第執寸關尺求之,或以兩關屬脾,或以三部分三焦,或以手按輕重分三焦,或云六部皆肺脈,或云男女相反。

諸書所言各有其理,今人通行之法,安知其必無誤乎!名目雖多,臨證輒迷,血氣強弱,情狀萬殊,病體脈亂,往往怪絕。脈法實難盡恃,果有他法以審眾病乎?

察脈微渺,難臻神明,病脈多變,易致差謬。余家祖傳有辨舌之法,以濟切脈之窮。三寸舌上,以前後左右分臟腑部位,以淡白黃黑諸色判病證之寒熱虛實。小病主舌參脈。大病舍脈憑舌。凡病重人脈伏脈代,即病不甚重之人,脈亦有時而亂,(實因血氣不舒所致,並非絕症也。

)《脈訣》所云不治者,醫者泥於古書,即棄而不顧,雖有孝子慈孫,亦無從設法挽救。不知舌色顯分寒熱,皆可對病立方,應手而愈。辨舌勝於辨脈,余家行之五六世,確有把握。

白話文:

[10.除了脈診之外,還有其他的疾病診斷方法嗎?]

問:在《黃帝內經》的"脈要精微論"中提到的尺內尺外一段,有人解釋為內外側,有人則指為前後部,各持己見,爭論不休。就寸口的一小段脈搏而言,古人就已經充滿疑惑,更何況古代的診脈方法並不僅限於雙手,許多古老的診斷方法已經失傳,現在只專注於寸、關、尺來診斷,有的認為兩關屬於脾,有的認為三部代表三焦,有的用手按壓的輕重來區分三焦,甚至有人說六部都是肺脈,還有人認為男女脈象相反。

各種書籍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但我們現在普遍採用的方法,真的就一定沒有錯誤嗎?儘管診斷的名目繁多,但在實際應用時卻常讓人感到困惑,人體的血氣強弱不同,病情的表現千差萬別,當病人的脈象混亂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非常奇怪的情況。脈診的方法確實難以完全依賴,那麼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來診斷各種疾病呢?

脈診的細微之處,很難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因為病人的脈象多變,容易導致診斷的錯誤。我家族世代相傳有一種辨識舌苔的方法,可以用來彌補脈診的不足。通過觀察舌頭前後左右的不同部位,可以判斷五臟六腑的狀況,通過舌苔的淡白黃黑等顏色,可以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對於小病,主要通過觀察舌苔並參考脈象;對於大病,則主要依靠舌苔來診斷,而忽略脈象。無論是病情嚴重的病人,還是病情不是太重的病人,他們的脈象有時候也會混亂,這主要是因為血氣不暢所導致的,並不是無法救治的絕症。

然而,《脈訣》中提到的一些無法治療的情況,醫生過度依賴古書的描述,就會放棄治療,即使有孝順的子女和善良的親人,也無法找到救治的方法。但實際上,通過觀察舌苔的顏色,可以清楚地分辨寒熱,根據病情開出適當的藥方,病人很快就會康復。辨識舌苔比辨識脈象更有價值,我們家族已經實踐了五六代,效果非常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