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羌活、防風(各六分),柴胡(五分),黃芩(一錢二分),川芎(四分),甘草(一錢),薄荷(三分),酒炒黃連(六分)。

奔豚丸,治小腹氣結作痛。

川楝子(一兩),茯苓、橘核(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吳茱萸(各五錢),荔枝核(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

橘核丸,治七疝。

鹽酒炒橘核(二兩),小茴香、川楝子、桃仁、香附(醋炒),山楂(各一兩),木香、紅花(各五錢)。以神麯三兩打糊丸。

暖肝煎,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當歸、枸杞(各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桂肉、沉香(各一錢),加姜三片。

柴芩煎,治內火上衝或為痢瘧頭痛諸症。

柴胡(三錢),黃芩、梔子、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通、枳殼(各一錢)。

五痿湯,治五臟受虛熱而痿。

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炙甘草(四分),當歸(一錢五分),苡仁(三錢),麥冬(二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保和丸,治傷食。

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朴、香附(各一錢),炙甘草、連翹(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亦可作煎服。

木香丸,治寒積腹痛拒按,名曰陰結。

木香、丁香各(一錢半),乾薑(三錢),麥芽炒(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十粒)。以神麯煮糊為丸,每服十丸。

紫菀散,潤肺止嗽並治肺痿。(陽火人忌用。)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川貝、桔梗、茯苓、阿膠(各一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三分)。

推氣散,治右脅寒氣痛。(重讀寒字,若非寒氣者忌用。)

枳殼、鬱金(各一錢),桂心、炙草(各五分),桔梗、陳皮(各八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桔梗湯,治肺癰。

桔梗、白及(各一錢),橘紅、甜葶藶(炒,各八分),生甘草、貝母(各一錢五分),苡仁、金銀花(各七分)。

瀉白散,治肺熱。

蜜炙桑白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茜根湯,治衄血神煩。

茜根、黃芩、阿膠、側柏葉、生地(各二錢),甘草(一錢)。

左歸飲,壯水劑。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山茱萸、炙甘草(各一錢)。

右歸飲,補命門真火不足。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杜仲(各二錢),山茱萸、肉桂、製附子、炙甘草(各一錢)。

枳朮丸,除脹消食,虛寒者宜之。

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和胃飲,治霍亂。寒者宜之,熱者不宜。

厚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草(六分)。

二冬湯,治上消虛。寒者宜,實熱者不宜。

天冬(二錢),麥冬(三錢),天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玉女煎,治陽明有餘,少陰不足。

白話文: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奔豚丸:**治療小腹脹氣疼痛。組成:川楝子一兩,茯苓、橘核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吳茱萸各五錢,荔枝核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

**橘核丸:**治療七疝(指七種疝氣)。組成:鹽酒炒橘核二兩,小茴香、川楝子、桃仁、醋炒香附、山楂各一兩,木香、紅花各五錢。以神麴三兩打糊成丸。

**暖肝煎:**治療肝腎陰虛、小腹疼痛、疝氣。組成:當歸、枸杞各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桂肉、沉香各一錢,加薑三片。

**柴芩煎:**治療內火上炎或因痢疾、瘧疾引起的頭痛等症狀。組成:柴胡三錢,黃芩、梔子、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通、枳殼各一錢。

**五痿湯:**治療五臟陰虛火旺導致的痿證(肌肉萎縮無力)。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炙甘草四分,當歸一錢五分,薏苡仁三錢,麥冬二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保和丸:**治療飲食積滯。組成: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朴、香附各一錢,炙甘草、連翹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也可煎服。

**木香丸:**治療寒邪凝滯導致的腹部疼痛拒按(陰結)。組成:木香、丁香各一錢半,乾薑三錢,炒麥芽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十粒。以神麴煮糊成丸,每次服十丸。

**紫菀散:**潤肺止咳,治療肺痿(肺部虛弱)。(陽虛體質者忌用。)組成:人參五分,紫菀、知母、川貝、桔梗、茯苓、阿膠各一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三分。

**推氣散:**治療右脅寒氣疼痛。(強調必須是寒氣,非寒氣者忌用。)組成:枳殼、鬱金各一錢,桂心、炙甘草各五分,桔梗、陳皮各八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桔梗湯:**治療肺癰(肺部感染)。組成:桔梗、白及各一錢,橘紅、炒甜葶藶各八分,生甘草、貝母各一錢五分,薏苡仁、金銀花各七分。

**瀉白散:**治療肺熱。組成:蜜炙桑白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茜根湯:**治療鼻衄(鼻出血)、神志煩躁。組成:茜根、黃芩、阿膠、側柏葉、生地各二錢,甘草一錢。

**左歸飲:**滋補腎陰。組成:熟地五錢,山藥、枸杞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山茱萸、炙甘草各一錢。

**右歸飲:**溫補腎陽。組成:熟地五錢,山藥、枸杞、杜仲各二錢,山茱萸、肉桂、製附子、炙甘草各一錢。

**枳朮丸:**消食除脹,虛寒體質者適用。組成: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和胃飲:**治療霍亂。寒症者適用,熱症者不宜。組成:厚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甘草六分。

**二冬湯:**治療肺陰虛燥咳。寒症者適用,實熱症者不宜。組成:天冬二錢,麥冬三錢,天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玉女煎:**治療陽明經實熱,少陰經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