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三化湯,治中風入臟,熱極閉結。

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半)。水煎服。

五生飲,治寒風中臟,六脈沉細。

生南星、生烏藥、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

益元散,利竅清暑。(童叟中暑不省人事,服之令小便通即愈。)

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治中暑昏悶。

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共為末,生薑汁湖丸。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半),桂枝(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即五苓散去桂枝。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為水腫。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蠲痹湯,治風寒濕三氣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桂枝湯,治太陽中風寒。

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大棗(四枚)。

麻黃湯,治太陽傷寒無汗。

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一錢),杏仁(十二枚)。

白虎湯,治陽明胃腑大熱及誤服溫補藥熱傷者。

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一撮)。熱甚者加倍用,尤甚者重加石膏治之。

四逆湯,治少陰中寒,肢冷厥逆。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止嗽散,治一切風寒咳嗽。(若實熱咳嗽不可久用,誤服此易致吐血,宜用三黃白虎加減。)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炒十二兩),陳皮(一斤)。共為末,每服三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月華丸,滋陰保肺,平肝,為治勞之聖藥。(陽火瘦人忌用。)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各一兩),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為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四物湯,治血虛肝腎不足。

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

八珍湯,即四君子四物相併,治氣血並虛。

熟地(四錢),黨參(二錢),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加大棗(二枚)。

通音煎,治音啞。

白蜜(一斤),川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爛)。將川貝、款冬為末,四味和勻,飯上蒸熟,開水服。

又方,荷葉燒灰和開水,面東服。

澤蘭湯,治經閉,調血脈。

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三化湯: 治療中風導致內臟熱邪閉結。成分: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半)。水煎服。

五生飲: 治療寒邪入侵內臟,脈象沉細。成分:生南星、生烏藥、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可加人參。

益元散: 清暑利尿。適用於兒童及老年人中暑昏迷,服用後小便通暢則痊癒。成分: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 治療中暑昏悶。成分: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研磨成粉,用生薑汁做成丸劑。

五苓散: 治療小便不通。成分: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半)、桂枝(一錢)。

四苓散: 治療伏暑導致的小便不通。即五苓散去桂枝。

五皮飲: 治療胃經積水導致的水腫。成分: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蠲痹湯: 治療風寒濕三邪引起的痹症。成分: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桂枝湯: 治療太陽經中風寒證。成分: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大棗(四枚)。

麻黃湯: 治療太陽傷寒無汗。成分: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一錢)、杏仁(十二枚)。

白虎湯: 治療陽明經胃腑實熱,以及誤服溫補藥物導致的熱傷。成分: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一撮)。病情嚴重者可加倍用藥,極嚴重者需增加石膏用量。

四逆湯: 治療少陰經中寒,四肢冰冷,脈象厥逆。成分: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止嗽散: 治療一切風寒咳嗽。(實熱咳嗽不宜久用,誤服可能導致吐血,應改用三黃白虎湯加減。)成分: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炒十二兩)、陳皮(一斤)。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風寒初起時可用生薑湯送服。

月華丸: 滋陰潤肺,平肝,治療勞損的良藥。(陽虛體瘦者忌用。)成分: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各一兩)、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為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四物湯: 治療血虛、肝腎不足。成分:熟地(四錢)、當歸、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

八珍湯: 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合用,治療氣血兩虛。成分:熟地(四錢)、黨參(二錢)、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大棗(二枚)。

通音煎: 治療聲音嘶啞。成分:白蜜(一斤)、川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磨)。將川貝、款冬研磨成粉,四味藥混合,隔水蒸熟,用開水送服。另方:荷葉燒成灰,用開水沖服,面向東方服用。

澤蘭湯: 治療經閉,調和血脈。成分: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