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13.十二經及所屬臟腑為何?

問:十二經陰陽所屬臟腑?

肺手太陰,心手少陰,心包絡手厥陰(此臟即附於心,)小腸手太陽,三焦手少陽,大腸手陽明,脾足太陰,腎足少陰,肝足厥陰,膀胱足太陽,膽足少陽,胃足陽明。臟,五臟也。臟者,藏也。精藏於腎,神藏於心,魂藏於肝,魄藏於肺,志藏於脾。腑,六腑也。張仲景《金匱》論言:「人身臟腑中陰陽,臟者為陰,腑者為陽,心肝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注云:五臟屬裡,藏精不瀉故為陰;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為陽。

十二經手足順推,先手後足,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手太陽、手少陽、手陽明、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是也。十二經陰陽逆轉,先陽後陰,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手太陽、手少陽、手陽明、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是也。

白話文:

十二條經脈分別屬陰陽,哪些經脈屬於哪個臟腑呢?手太陰屬於肺,手少陰屬於心,手厥陰屬於心包絡(這個臟器依附在心臟上),手太陽屬於小腸,手少陽屬於三焦,手陽明屬於大腸,足太陰屬於脾,足少陰屬於腎,足厥陰屬於肝,足太陽屬於膀胱,足少陽屬於膽,足陽明屬於胃。臟,就是五臟,藏的意思,精氣藏在腎,神藏在心,魂藏在肝,魄藏在肺,志藏在脾。腑,就是六腑,張仲景在《金匱》中說:「人體的臟腑中,臟屬於陰,腑屬於陽。心、肝、脾、肺、腎五臟都是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都是陽。」註解說:五臟屬於內臟,藏著精氣而不外泄,所以是陰;六腑屬於表面的器官,傳化食物而不藏,所以是陽。

十二條經脈按照手足順序排列,先手後足,分别是: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手太陽、手少陽、手陽明、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如果按照陰陽逆轉的順序排列,先陽後陰,則是: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手太陽、手少陽、手陽明、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

十二經絡傳度,由淺入深,起於太陽,止於厥陰,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是也。此十二經順推逆轉傳度說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所描述的是中醫中的「十二經脈」的概念。「十二經脈」是指人體內有十二條主要的經脈,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方向進行循環流動。

具體來說,這十二條經脈從最外層開始,依次為:太陽經脈、少陽經脈、陽明經脈、太陰經脈、少陰經脈以及厥陰經脈。這些經脈在人體內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並且通過不同的方式相互連接和影響。

總之,這段古文是在介紹中醫學中的「十二經脈」概念及其基本特徵。

2. 14.十二經及所屬臟腑的相互聯繫是什麼?

問:十二經所屬部位,及各經受病時表裡寒熱虛實,何以分別?

膀胱足太陽屬腑,水府也。張仲景云:太陽腑屬表。《素問》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腎氣統焉。氣化則能出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為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焦為水種。膀胱氣化則小便利,傷寒傳經之邪,每自膀胱入,一見頭痛皮膚兩臉發熱等症,即宜散太陽表邪,毋使深入。

膀胱有表症,亦有里症,感邪則左尺脈浮,寒則左尺脈沉遲,熱則左尺脈數,實則左尺脈洪大,虛則左尺脈沉細。膀胱寒舌尖白,熱舌尖赤,虛舌尖白嫩,實舌尖紫赤。

膽足少陽屬腑,肝之腑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而有勇。肝膽相異,何以相為腑?肝乃木之精,人怒則色青目張,是其效也。《素問》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居半表半裡之交,與肝為表裡,血氣盛者膽壯,衰者膽怯。膽受邪即陰陽交戰,寒熱往來,故瘧症不一,卻不離乎少陽也。

白話文:

問:十二經所屬部位,及各經受病時表裡寒熱虛實,何以分別?

膀胱足太陽屬腑,水府也。 膀胱屬於十二經脈中的足太陽經,是人體的“水府”,負責儲存和排泄水液。

張仲景云:太陽腑屬表。 東漢醫聖張仲景認為,足太陽經是人體外表的經脈。

《素問》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腎氣統焉。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膀胱是人體的“州都之官”,負責儲存津液,並受腎氣的統轄。

氣化則能出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為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焦為水種。 如果膀胱氣化正常,就能正常排泄水液;如果氣化不正常,水液就會積聚在大腸,導致腹瀉;或者積聚在下焦,形成水腫。

膀胱氣化則小便利,傷寒傳經之邪,每自膀胱入,一見頭痛皮膚兩臉發熱等症,即宜散太陽表邪,毋使深入。 膀胱氣化正常,小便就能通暢。傷寒邪氣容易從膀胱侵入,出現頭痛、皮膚發熱等症狀時,要及時散去太陽經的表邪,避免邪氣深入。

膀胱有表症,亦有里症,感邪則左尺脈浮,寒則左尺脈沉遲,熱則左尺脈數,實則左尺脈洪大,虛則左尺脈沉細。 膀胱經的病症可以分為表症和里症。當膀胱經受邪氣入侵時,左尺脈會浮;寒證時左尺脈會沉遲;熱證時左尺脈會數;實證時左尺脈會洪大;虛證時左尺脈會沉細。

膀胱寒舌尖白,熱舌尖赤,虛舌尖白嫩,實舌尖紫赤。 膀胱寒證時,舌尖會發白;熱證時,舌尖會發紅;虛證時,舌尖會白嫩;實證時,舌尖會紫赤。

膽足少陽屬腑,肝之腑也。 膽經屬於十二經脈中的足少陽經,是肝臟的腑。

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而有勇。肝膽相異,何以相為腑?肝乃木之精,人怒則色青目張,是其效也。 肝臟主宰著仁愛的情懷,仁愛的人不忍心傷害他人,所以膽氣充足的人敢於決斷,勇於行動。肝膽雖然是不同的臟腑,但卻是表裡相依的關係。肝臟屬木,木氣旺盛,人怒時會臉色青白,眼睛睜大,這是肝氣外洩的表現。

《素問》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居半表半裡之交,與肝為表裡,血氣盛者膽壯,衰者膽怯。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膽臟是人體的“中正之官”,負責決斷。膽經位於半表半裡的交界處,與肝臟是表裡關係。血氣充足的人膽氣壯盛,血氣衰弱的人膽氣怯懦。

膽受邪即陰陽交戰,寒熱往來,故瘧症不一,卻不離乎少陽也。 膽經受邪氣入侵,就會導致陰陽失衡,寒熱交替出現。因此,瘧疾的症狀多變,但都離不開少陽經的病變。

膽有表症,亦有里症。膽感表邪,左關脈必浮,舌邊有不正色,寒則左關脈遲,熱者弦數,虛者細軟,實者洪。膽寒則舌右邊白,熱者舌右邊黃赤口苦,虛者淡白,實者紫赤。

胃足陽明屬腑,居中土,谷府也,司受化穀食,司受食物。《經》云:得谷者昌,失谷則亡。胃者脾之腑,谷之委,故脾稟氣於胃,其性與脾同而畏木侮。舌之中,牙之根,口唇四環交於人中,皆胃所屬部位。胃為陽明,有經有腑,故有表症有里症。胃有表邪,右關脈必浮,舌中有浮漲。

寒,右關脈沉遲,舌中苔白;熱,右關脈洪數,唇紅口臭,舌中紅赤,或黃苔;虛,右關脈弱,舌中色淡白,唇亦白;實,右關脈必洪實,舌中紫赤,或有黃苔,刮之不淨。

白話文:

膽臟的表里症狀

膽臟有表症,也有里症。當膽臟受到外邪侵犯時,左關脈會浮,舌邊會有不正常的顏色。如果寒邪侵犯,左關脈則會遲緩,熱邪侵犯則會弦數;虛證則脈細軟,實證則脈洪。

膽寒則舌頭右側發白,膽熱則舌頭右側發黃發赤且口苦;膽虛則舌頭右側淡白,膽實則舌頭右側紫赤。

胃臟的表里症狀

胃屬於足陽明經,為腑,位於中土,是谷物的倉庫,負責接收和消化食物。經書中說:「得到谷物才能興旺,失去谷物就會滅亡。」胃是脾的腑,谷物的歸宿,因此脾從胃中獲得氣,其性質與脾相同,但怕木氣侵犯。舌頭中央、牙根、嘴唇周圍以及人中,都是屬於胃的部位。

胃為陽明,有經有腑,所以有表症也有里症。當胃受到外邪侵犯時,右關脈會浮,舌頭中央會有浮漲感。

寒邪侵犯胃時,右關脈沉遲,舌苔發白;熱邪侵犯胃時,右關脈洪數,嘴唇發紅口臭,舌頭中央發紅發赤,或有黃苔;胃虛時,右關脈弱,舌頭中央顏色淡白,嘴唇也發白;胃實時,右關脈洪實,舌頭中央紫赤,或有黃苔,刮也刮不乾淨。

脾足太陰屬臟,土臟也。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脾在胃下,助胃氣,主化穀食,後天之本也,下受命門之火,以蒸化穀食,上輸穀食之液,以灌溉臟腑。脾土旺,則血氣自壯。其性畏濕漬,畏火困,不偏寒熱,則轉運自強,與胃相表裡。中焦、眼胞、鼻準、四肢,是脾所屬部位。

脾無表症,皆屬於里。脾寒,右關脈必沉遲,舌中色白,或苔白;熱,右關脈數,舌中紅赤,或黃苔;虛,右關脈必細弱,舌中淡紅帶白;實,右關脈洪實,舌中紅赤,或黃苔厚積膩。

腎足少陰屬臟,腎主志,藏精,皆水之為也,天一之水,先天之本也。其體處腰左右,介其中者有命門火,蒸化穀食,名曰真陽。腎水充足,自多誕育,壽年永固。若好色過度,損竭腎水,即為陰虛之病。瞳神、下頦、兩腰間,是腎所屬部位。腎病皆屬裡症,無表症,亦無實症。

白話文:

脾臟屬於足太陰經,是土性的臟器。脾臟主管人的信義,儲藏志意,信義源於土性。脾臟位於胃的下方,輔助胃的氣機,主要負責消化穀物食物,是後天之本。脾臟接收命門之火,用來蒸化穀食,並將食物精華向上輸送到各個臟腑。脾臟的土性旺盛,則氣血自然充沛。脾臟的特性是害怕潮濕和火熱,只要不偏寒熱,就會運化功能強健,與胃臟相互表裡。中焦、眼瞼、鼻尖、四肢,都是脾臟所屬的部位。

脾臟沒有表症,都是屬於裡症。脾臟虛寒,右關脈必定沉遲,舌頭顏色發白,或者舌苔白膩;脾臟有熱,右關脈數快,舌頭紅赤,或者舌苔發黃;脾臟虛弱,右關脈必定細弱,舌頭淡紅帶白;脾臟實證,右關脈洪實,舌頭紅赤,或者舌苔厚積膩膩。

腎臟屬於足少陰經,是水性的臟器,腎臟主管人的志意,儲藏精氣,都是水的特性,天一之水是先天之本。腎臟位於腰部的兩側,中間夾著命門之火,用來蒸化穀食,稱為真陽。腎臟的水氣充足,自然多子多孫,壽命長久。如果縱欲過度,損耗腎水,就會導致陰虛的疾病。瞳孔、下顎、腰部兩側,都是腎臟所屬的部位。腎臟的疾病都是裡症,沒有表症,也沒有實症。

腎熱,左右尺脈必沉數,舌根有老黃苔或黑色;腎寒,左右尺脈沉遲,舌根無苔而色白;腎虛,左右尺脈細弱,舌根與寒同色。(虛寒本相連,無甚別也。)

肝足厥陰屬臟,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為腑,附脊第九椎,為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東方木也,色屬青,其性剛,賴血以養,最易動氣作痛,其風又能上升而痛於頭上。左顴、目眥、兩脅以下及少腹陰囊,皆肝所屬部位。肝無表症,並屬於里。

肝寒,左關脈沉遲,舌左邊白;肝氣,左關脈弦數,舌左邊紅赤,口苦;肝虛,左關脈弱,舌左邊淡白;肝實,左關脈弦而洪,舌左邊紫赤。

白話文:

腎臟有熱,左右尺脈必定沉而數,舌根會有老黃苔或黑色;腎臟寒涼,左右尺脈沉而遲,舌根沒有苔且顏色發白;腎臟虛弱,左右尺脈細而弱,舌根與寒涼時的顏色相同。(虛寒本質上是相連的,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肝臟屬於足厥陰經,左邊有三葉,右邊有四葉,以膽囊為腑臟,附著在脊柱第九節椎骨上,為陽中之少陽,與春季相通。《素問》記載:肝臟是將軍之官,謀慮出自肝臟。東方屬木,顏色為青色,性剛強,依靠血液來滋養,最容易因氣血運行不暢而產生疼痛,它的風氣也能向上升發,而導致頭部疼痛。左臉頰、眼角、兩肋以下以及小腹陰囊,都是肝臟所屬的部位。肝臟沒有表症,都屬於裡症。

肝臟寒涼,左關脈沉而遲,舌頭左側發白;肝氣不暢,左關脈弦而數,舌頭左側發紅,口苦;肝臟虛弱,左關脈弱,舌頭左側淡白;肝臟實熱,左關脈弦而洪,舌頭左側紫紅。

小腸手太陽屬腑,受盛之官也,化物出焉。其上口即胃下口,水穀由此而入;其下口即大腸上口,此處分別清濁,俾水液注入膀胱,滓穢流入大腸。是腑中之有鑑別者,故與心相表裡,脈附於膀胱而在左。小腸無表症,皆屬於里。小腸寒,左尺脈遲,舌尖白;熱,左尺脈數,舌尖紅;虛,左尺脈弱,舌尖淡白;實,左尺脈洪弦,舌尖紫赤。

三焦手少陽屬腑,人生三元之氣,臟腑空虛處也。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腎膀胱大小腸居之。其氣總領臟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調和即為無病。三焦之病,即屬諸臟腑,不別分表裡也。

大腸手陽明屬腑,腎陰之竅,傳道之官,受事於脾胃,與肺金相表裡。故肺氣虛,則腸若墜,而氣為之陷;腸液少,則肺亦燥,而鼻為之干。大腸口上接小腸,下通穀道,為諸臟泄氣之門,啟閉失職,則諸臟困而為病也。大腸無表症,皆屬裡。

白話文:

小腸屬於手太陽經脈,是消化食物的器官,負責將食物消化成精華,並排出糟粕。小腸上端連接胃的下端,食物由此進入;下端連接大腸的上端,在此將食物中的水分和精華分離,水分進入膀胱,糟粕則進入大腸。小腸就像一個篩子,能分辨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因此與心臟相表裡,經絡沿膀胱經脈走行,位於身體左側。小腸沒有表面的病症,都是內在的病症。小腸寒時,左尺脈遲緩,舌尖發白;小腸熱時,左尺脈快速,舌尖發紅;小腸虛弱時,左尺脈微弱,舌尖淡白;小腸實證時,左尺脈洪大而弦緊,舌尖紫紅。

三焦屬於手少陽經脈,是人體三元之氣的通道,也是臟腑空虛的地方。上焦包含心臟和肺臟,中焦包含脾臟和胃臟,下焦包含肝臟、腎臟、膀胱、大小腸。三焦之氣統管著臟腑、營衛、經絡、内外、左右、上下等各方面的氣,三焦調和則身體無病。三焦的病症,會表現為各個臟腑的病症,不分表裡。

大腸屬於手陽明經脈,是腎陰之氣的通道,負責傳導食物的糟粕,受脾胃的影響,與肺臟相表裡。因此,肺氣虛弱,大腸就容易下垂,導致氣虛;大腸液不足,肺也會乾燥,導致鼻腔乾燥。大腸上端連接小腸,下端通往肛門,是所有臟腑排泄氣體的通道,如果開關失調,就會導致各個臟腑鬱積而生病。大腸沒有表面的病症,都是內在的病症。

大腸寒,右尺脈沉遲,舌根白淨;熱者,多因肺經移熱所致,右尺脈數,舌根黃而有膩;虛,右尺脈沉弱,舌根淨而白滑;實者,胃移熱實居多,右尺脈洪實,舌根黃而粗澀,或有釘刺苔膩。

肺手太陰屬臟,金臟也,主藏魄。形如華蓋,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配胸中,與大腸相表裡,為陽中太陰,通於秋氣。《素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諸陽之首,聲之出入,氣之呼吸,皆肺司之。其性嬌嫩,與火為仇,西方色宜白,酉金體畏燥。腎水充,則火不爍金;肺氣旺,則年壽長永。

眼白及右頰、鼻孔、咽喉,皆肺所屬部位。肺有里症,亦有表症,肺主皮毛故也。肺若感邪在表,右寸脈必浮,皮毛感邪之淺者,多未見於舌。肺寒,外感居多,右寸脈遲,舌色無別;肺熱,右寸脈數,舌尖面中紅;肺虛,右寸脈細弱,舌尖面中淡白;肺實,右寸脈有力洪實,舌尖面中紫赤。

白話文:

大腸寒熱虛實辨證

大腸寒證: 右側尺脈沉而遲緩,舌根白淨。

大腸熱證: 多因肺經熱邪移至大腸所致,右側尺脈數而快,舌根黃色且有膩苔。

大腸虛證: 右側尺脈沉而弱,舌根淨白且光滑。

大腸實證: 多因胃經熱邪移至大腸所致,右側尺脈洪大而有力,舌根黃色且粗糙,或有像釘子一樣的刺狀苔和膩苔。

肺臟生理功能

肺臟屬於手太陰經,五行屬金,主藏魄。形狀像華蓋,有六片葉子,兩片耳狀葉,共八片葉子,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與胸腔相連,與大腸互為表裡,為陽中之陰,通於秋氣。

《素問》中記載:肺是相傅之官,主宰著人體的節奏和秩序。肺為諸陽之首,聲音的出入,氣息的呼吸,都由肺臟主宰。肺的特性嬌嫩,怕火,西方顏色宜白,酉金體質怕乾燥。腎水充足,則火不灼傷金;肺氣旺盛,則壽命長久。

肺臟病證

眼白、右臉頰、鼻孔、咽喉,都是肺臟所屬的部位。肺臟有裡證也有表證,因為肺主皮毛。

肺寒證: 多因外感寒邪所致,右側寸脈遲緩,舌色無異。

肺熱證: 右側寸脈數而快,舌尖和舌面中部發紅。

肺虛證: 右側寸脈細弱,舌尖和舌面中部淡白。

肺實證: 右側寸脈有力洪大,舌尖和舌面中部紫赤。

心手少陰屬臟,火臟也。南方赤色心屬火,人形之君,神明之主,得血以養之,能運慧思,用才智。胸下歧骨陷處、額上、手足心,皆心所轄部位。心無表症,均屬於里。心寒,左寸脈遲,舌尖色白;熱,左寸脈數,舌尖赤;虛;左寸脈弱,舌尖淡白;實,左寸脈弦而大。心之實,邪入之也,心不受邪,其受者包絡耳,舌尖必紫赤。

心包絡手厥陰屬臟,《經》云:膻中是也。與心相附,居隔上,代君行事,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包絡之病,即心部之病,可以該之,故言五臟六腑,包絡附於心臟也。

白話文:

心經屬於手少陰經脈,是火臟。南方屬火,顏色為赤色,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主宰著精神意識。心臟依靠血液滋養,才能運作思維,發揮才智。胸骨下端凹陷處、額頭、手心和腳心都是心臟管轄的部位。心臟沒有表面的病症,都屬於裡證。心寒時,左寸脈搏遲緩,舌尖顏色發白;心熱時,左寸脈搏急數,舌尖顏色發紅;心虛時,左寸脈搏虛弱,舌尖顏色淡白;心實時,左寸脈搏弦而有力。心臟實證,是邪氣入侵造成的,如果心臟沒有受到邪氣侵襲,那麼邪氣就會入侵包絡,舌尖會呈現紫紅色。

心包絡屬於手厥陰經脈,《經》書中記載:膻中穴是心包絡的部位。心包絡與心臟相依附,位於心臟上方,代替心臟執行某些功能,是心臟的臣子,喜怒哀樂都由它掌管。心包絡的疾病,也就是心臟的疾病,可以用心臟的病症來推斷,所以說五臟六腑,心包絡都依附於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