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6.怎樣分別二十七種脈象?

洪脈屬陽,為里為熱,為陽盛炎火,又為陰虛失血。《脈經》云:「洪脈指下極大。」《素問》云:「來盛去衰,在卦為離,在時為夏,在人為心,謂之火,亦謂之鉤。」洪而有力為實,實而無力為洪。泄痢失血,久嗽者,不宜見洪脈。

微脈屬陰,為里,為血氣虛。微脈極細而軟,按之如絕,若有若無,《素問》謂之少氣,血微則脈微。仲景曰:「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縈縈如蠶絲細者,陰氣衰。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微主久虛血弱之病,陽微惡寒,陰微發熱。《脈訣》云:「歲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腎亦枯。」

緊脈屬陽,為寒為痛。《素問》曰:「緊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手。」仲景云「如轉索無常」。緊乃熱為寒束之脈,故急數如此。《素問》又謂之急。中惡浮緊,咳嗽沉緊,見之不吉。

緩脈屬陰,為不寒不熱和平脈也,亦互見各屬。緩脈:一息四至,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調勻。在卦為坤,在時為四季,在人為脾。陽寸陰尺,上下同等,無有偏旺者,無病時也;若有互見,即為有病。浮緩為風,沉緩為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虛,緩弱氣虛。

芤(音摳)脈屬陽中陰,為虛為失血,按之即無,舉之來至,旁實中空,象如慈蔥。主陽火傷血,陰火傷陰。《脈經》云:「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其所未能盡信,芤脈確不是吉脈。

弦脈屬陽中陰,為里為寒,亦為熱,為陰虛火亢,又為肝邪,亦互見各屬。弦脈:端直以長,如張弓弦,按之不移,從中直過,挺然指下。弦為木盛之病,浮弦外感熱邪,沉弦積飲內痛。瘧脈多弦,弦數為熱,弦遲為寒,弦大為虛。弦細拘急,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革脈屬陰,為虛為寒,革脈弦而芤,如按鼓皮。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婦人半產漏下。」不是吉脈。

牢脈屬陰中陽,為里,為寒,為實。仲景曰:「寒則牢堅,有牢固之象。」牢主寒實之病,扁鵲云:「軟為虛,牢為實。失血者,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虛病見實脈故也。」失血陰虛,見之不吉。

濡脈屬陰,為里為虛寒,為陰虛亡血,又為傷濕。濡脈急軟而浮,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又如水上浮漚,治宜溫補真陰。久病產中均有治,平人見之甚不宜。

弱脈屬陰,為里為陰,陽氣虛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仲景曰:「陽陷入陰,故惡寒發熱者常見弱脈。」亦互見各屬。《素問》曰:「脈弱似滑,是有胃氣;脈弱似澀,是謂久病。病後老弱見之順,平人少年見之逆。」

散脈屬陰,為里,為氣血虛脫。散脈大而散,渙漫不收,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去多少不等,即亂脈也,不吉脈也,互見各屬,不在此論。戴同父曰:「心脈浮大而散,肝脈短澀而散,平脈也。心脈軟而散,怔忡(心跳也);肺脈軟而散,汗出;肝脈軟而散,溢飲;脾脈軟而散,胻腫也。病脈也。

白話文:

6.怎樣分別二十七種脈象?

洪脈屬於陽性,代表內臟有熱,是陽氣過盛、陰虛失血的表現。《脈經》說:「洪脈在指下感覺非常大。」《素問》說:「脈來時有力,去時衰弱,在八卦中屬離卦,在時間上屬夏季,在人體臟腑中屬心臟,代表火,也稱為鉤狀脈。」洪脈有力是實證,有力卻不強則為洪脈。泄瀉、失血、久咳的人,不應該出現洪脈。

微脈屬於陰性,代表內臟有問題,是血氣虛弱的表現。微脈極其細小而柔軟,按下去好像消失了一樣,若隱若現。《素問》稱之為少氣,血少則脈微弱。張仲景說:「脈像水面上漂浮的油脂那樣,是陽氣虛弱;像蠶絲那樣細,是陰氣衰弱。久病的人出現這種脈象會死,急病的人出現這種脈象則能活。」微脈主要見於久病虛弱、血弱的病人,陽氣虛弱者惡寒,陰氣虛弱者發熱。《脈訣》說:「一年四季都這樣,就會導致白帶過多,長期漏下,腎氣也會枯竭。」

緊脈屬於陽性,代表寒邪和疼痛。《素問》說:「緊脈來去有力,左右彈動按壓的手指。」張仲景說:「像絞索一樣,不規律。」緊脈是熱邪被寒邪束縛的脈象,所以脈象急數。《素問》也稱之為急脈。中惡時脈浮而緊,咳嗽時脈沉而緊,出現這種脈象預後不佳。

緩脈屬於陰性,代表不寒不熱,平和的脈象,也可能與其他脈象互相出現。緩脈:一息四次脈搏,像絲線一樣在經脈中運行,脈搏不跳動,應指和緩,脈來脈去均勻。在八卦中屬坤卦,在時間上屬四季,在人體臟腑中屬脾臟。陽氣部位(寸口)和陰氣部位(尺口)的脈象一樣,沒有哪個部位特別旺盛,這是無病時的表現;如果出現其他脈象,則表示有病。脈浮而緩是風邪,脈沉而緩是濕邪,脈緩而大是風虛,脈緩而細是濕痹,脈緩而澀是脾虛,脈緩而弱是氣虛。

芤(音kōu)脈屬於陽中之陰,代表虛弱和失血,按下去就消失,抬起手指脈搏又出現,側面實心,中間空虛,像慈蔥一樣。代表陽火傷血,陰火傷陰。《脈經》說:「三部脈象都芤,久病的人出現這種脈象能活,急病的人出現則會死。」這句話不一定完全可信,芤脈確實不是吉利的脈象。

弦脈屬於陽中之陰,代表內臟有寒邪,也代表熱邪,是陰虛火亢,或肝臟有邪氣的表現,也可能與其他脈象互相出現。弦脈:端直而長,像拉緊的弓弦一樣,按下去也不會移動,從中間直線通過,在指下感覺挺直。弦脈是肝木過盛的表現,脈浮而弦是外感熱邪,脈沉而弦是積飲內痛。瘧疾的脈象多為弦脈,弦脈數而有力是熱證,弦脈遲緩是寒證,弦脈有力而大是虛證。弦脈細小而拘急,陽氣部位的弦脈頭痛,陰氣部位的弦脈腹痛。

革脈屬於陰性,代表虛弱和寒邪,革脈兼具弦脈和芤脈的特徵,像按鼓皮一樣。張仲景說:「弦脈是寒證,芤脈是虛證,虛寒互相搏結,就叫做革脈。男子失血、遺精,女子月經量少、陰道流血,都會出現革脈。」不是吉利的脈象。

牢脈屬於陰中之陽,代表內臟有寒邪,是實證。張仲景說:「寒邪則脈牢固,有牢固的現象。」牢脈代表寒邪和實證的疾病,扁鵲說:「脈軟是虛證,脈牢是實證。失血的人,脈象應該沉細,反而浮大而牢固則會死,因為虛證卻出現了實脈。」失血、陰虛的人出現牢脈,預後不佳。

濡脈屬於陰性,代表內臟虛寒,是陰虛亡血,也可能是傷濕的表現。濡脈急而軟,並且浮,像絲綢在水中一樣,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按下去則感覺不到,又像水面上漂浮的泡沫一樣,治療應該溫補腎陰。久病和產後都可能出現這種脈象,健康的人出現這種脈象則非常不吉利。

弱脈屬於陰性,代表內臟陰虛,陽氣虛弱,脈搏極其柔軟而沉細,按下去才能感覺到,抬起手指則感覺不到。張仲景說:「陽氣陷入陰氣中,所以惡寒發熱的人常常出現弱脈。」也可能與其他脈象互相出現。《素問》說:「弱脈像滑脈一樣,是有胃氣;弱脈像澀脈一樣,是久病。病後老年人出現這種脈象是正常的,年輕健康的人出現則是反常的。」

散脈屬於陰性,代表氣血虛脫。散脈脈搏大而散亂,渙漫無收,沒有規律,沒有拘束,脈搏次數不齊,或來去多少不等,就是亂脈,是不吉利的脈象,也可能與其他脈象互相出現,這裡就不再贅述。戴同父說:「心脈浮大而散,肝脈短澀而散,這是正常的脈象。心脈柔軟而散,是心悸(心跳);肺脈柔軟而散,是汗出;肝脈柔軟而散,是溢飲;脾脈柔軟而散,是肢體浮腫。這是病理性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