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44.喉科疾病的證治大要是什麼?

治喉之法,當隨證辨明,審經用藥,看是某經病,專用某經之藥,乃為盡善。原不能拘定單方,茲約舉一二,俾知醫者隨時專經加減,非謂此即一定之方也。

治喉表散方(六脈浮數,舌色全紅或淺黃,各經未甚分別者宜之。若邪已入里則忌表。)

真山豆根(二錢),苦桔梗(一錢),連翹(一錢),黃芩(二錢),赤芍(一錢),竹葉(一錢五分),薄荷(八分),生甘草(一錢)

治喉解表清裡方(六脈浮數,舌中有黃苔者,或舌焦燥者均宜之。若舌脈不對則不可用。)

真山豆根(一錢五分),桔梗(七分),薄荷(六分),甘草(一錢),雪白生石膏(一兩),生知母(二錢五分),黃柏(一錢五分),黃芩(二錢),黃連(一錢),竹葉(一錢)

治喉解表清裡並攻瀉實熱方(六脈數實,舌老黃苔膩,或焦燥黑裂者均宜之,脈伏代表亦宜之。若舌脈不對則不可用。)

真山豆根(二錢),生桔梗(一錢),甘草(一錢),楂肉(二錢),雪白生石膏(二兩),生知母(三錢去毛),黃芩(三錢),黃柏(二錢),黃連(一錢五分),生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生枳實(一錢五分),生厚朴(一錢)。如喉干痛甚,則一、二、三倍重加石膏;如大便閉多,加大黃一二錢,大便結甚多,加芒硝一錢;小便不利加木通一錢。(凡傳染速者必是實熱,宜用此方。

病輕者,分量酌減,凡用大黃必須在早晨飯前。)

治風熱、實熱煎水漱喉方

生芒硝—兩(非元明粉也。凡喉內咽痛,或有紅泡白點硬核者,均宜用芒硝一兩,衝開水日夜屢次漱喉,久則唾出。使喉中膠絲熱津隨水帶出,風熱即因之而散也。噴唾後,以清水漱淨,乃以小竹筒吹粉入患處,俟藥氣冰涼過後,再用芒硝水如前漱治,以不痛為止。)

治喉感風寒,咳嗽咽痛方(六脈浮遲,全舌白色無苔,不幹苦,各經無甚分別者宜之。若舌脈不對,則不可用。)

真山豆根(一錢),桔梗(一錢),甘草(七分),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生薑(三片),白茯苓(一錢五分),紫蘇(七分),荊芥(五分)

治風寒隱隱微痛,寒冷喉方(六脈浮遲,全舌白潤無苔者宜之,若舌脈不對則勿用。)

熟附子(二錢),乾薑(一錢五分),肉桂心(七分),防風(一錢),荊芥(一錢),桔梗(一錢),炒山豆根(七分),陳皮(六分),半夏(一錢)

治陰虛喉痛,生熟地黃湯(兩尺脈弦數,全舌絳色而無苔者宜之。若舌脈不對則不可用。)

生地、熟地(各四錢),淮山藥、山萸肉(各二錢),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一錢五分)

吹喉藥粉方(喉內無硬核,或有紅腫痛者均宜之。)

硼砂(五錢),真婆律龍腦香(一錢,即真梅花冰片)。共研為細末。

白話文:

44.喉科疾病的證治大要

治療喉嚨疾病的方法,必須根據症狀仔細辨別,審慎地選擇經絡和藥物。要判斷是哪條經絡的病症,就專用治療該經絡的藥物,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不能拘泥於單一處方,這裡僅列舉幾個常用方劑,讓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這些方劑的基礎上增減藥物,這些方劑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治療喉嚨表證散寒的方劑:(脈象浮數,舌頭顏色全紅或淺黃,各經絡症狀不明顯者適用。若邪氣已入侵裡,則禁忌使用此方。)

真山豆根、苦桔梗、連翹、黃芩、赤芍、竹葉、薄荷、生甘草

治療喉嚨表證清裡熱的方劑:(脈象浮數,舌苔發黃,或舌頭乾燥者適用。若舌象和脈象不符,則不可使用。)

真山豆根、桔梗、薄荷、甘草、生石膏、生知母、黃柏、黃芩、黃連、竹葉

治療喉嚨表證清裡並攻瀉實熱的方劑:(脈象數而有力,舌苔厚膩發黃,或乾燥焦裂者適用,脈象沉伏也適用。若舌象和脈象不符,則不可使用。)

真山豆根、生桔梗、甘草、山楂肉、生石膏、生知母、黃芩、黃柏、黃連、生大黃、芒硝、生枳實、生厚朴。如果喉嚨乾燥疼痛劇烈,則石膏用量可加倍至三倍;如果大便祕結嚴重,則可增加大黃一到二錢;如果大便非常乾燥堅硬,則可增加芒硝一錢;如果小便不利,則可增加木通一錢。(凡是傳染速度快的疾病,大多是實熱,宜用此方。病情輕者,藥量可酌情減少,凡是用到大黃,必須在早晨飯前服用。)

治療風熱、實熱,用煎水漱喉的方劑:

生芒硝。(非元明粉。凡是喉嚨咽喉疼痛,或有紅泡、白點、硬塊者,均可用芒硝一兩,用開水沖化,日夜多次漱喉,久則能將膿痰吐出,使喉嚨中的粘稠分泌物和熱毒隨水排出,風熱自然消散。漱口後,用清水漱淨,再用小竹筒將藥粉吹入患處,待藥物涼後,再用芒硝水如前漱治,直到不痛為止。)

治療喉嚨受風寒侵襲,咳嗽咽痛的方劑:(脈象浮而遲,舌頭顏色全白無苔,不乾燥不苦,各經絡症狀不明顯者適用。若舌象和脈象不符,則不可使用。)

真山豆根、桔梗、甘草、半夏、陳皮、生薑、白茯苓、紫蘇、荊芥

治療風寒引起的隱隱微痛,寒冷喉嚨的方劑:(脈象浮而遲,舌頭白潤無苔者適用,若舌象和脈象不符則勿用。)

熟附子、乾薑、肉桂心、防風、荊芥、桔梗、炒山豆根、陳皮、半夏

治療陰虛喉嚨疼痛的方劑,生熟地黃湯:(脈象弦細而數,舌頭顏色深紅無苔者適用。若舌象和脈象不符則不可使用。)

生地黃、熟地黃、淮山藥、山茱萸肉、丹皮、澤瀉、白茯苓

吹喉藥粉方劑:(喉嚨內無硬塊,或有紅腫疼痛者均適用。)

硼砂、龍腦香(真梅花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