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二 (3)
卷二 (3)
1. 22.《傳薪集》怎樣治內傷虛勞?
問:《傳薪集》等書,實難購求,書中所言治內傷虛勞之法,願聞其略。
憶其大旨,厥有數端:
一、內傷虛勞將成未成者,咳嗽白痰如泉湧出。熱氣內沖,咳不自禁,唾膿唾血,夜不能眠,脊背脹痛,腦後發熱,舌燥唇焦,日晡(申刻也)面紅耳熱,子午寒熱作泛。舌苔黑,牙床烏,肺胃將爛。
起坐咳疏,落枕咳甚,面浮肢腫,大肉脫落,性多煩躁,肉內血熱,熱無定處,宜以《傳薪集》平陽清裡湯(雪白生石膏四兩,暹犀角尖三錢,生知母去毛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一錢五分,黃柏二錢五分,羚羊角二錢,生甘草一錢),涼補肺胃湯(生石膏八兩,暹犀角尖四錢,肥知母四錢,生甘草一錢,生竹茹三錢,生桑白三錢)。治之。
大小便不利者,用瀉里承氣湯(錦文大黃三錢五分,芒硝三錢二分,陳厚朴一錢一分,生枳實一錢六分)。舌黃有苔,六脈數沉,或洪實,凡實熱證均宜此方。若舌白無苔,六脈遲弱者,是虛寒也。虛寒斷無此症,亦必不可用此藥,宜明辨之。
二、內傷虛勞已成症者,宜六味地黃湯,或加天冬、麥冬、元參、沙參、玉竹等藥滋補之,余無別法。
三、內傷虛勞不禁絕女色者(不令夫婦久離耳,非謂可以縱欲也),取陰陽和、百物生之義也。陰虛火亢之人,欲心最重,若不得陰陽相濟,憂思日郁,陽亢日深,腎氣日傷,心血日耗,勞傷愈甚。常有男子過長不娶,女子過長不嫁,貞潔自守,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久之而七情之內傷成矣。夫婦者,陰陽之道,非徒無損,其實有益。
觀於天地陰升陽降之奇,即可知燮理陰陽之妙,強為禁絕,非中庸之道也。楊紹基云:凡治內傷症也有夫婦者,看男人之病,傷在某經,專經調理,以補偏救弊;又看婦人之血氣,某經不和,亦專經調理,不使偏旺,令其血氣能有益於其夫之病者為是(如夫瘦弱而婦性熱者,可以涼藥治其婦)。
設病人體屬偏陽,其妻氣血偏陰,大相宜也;若兩皆偏陽,當兩平其陽,自無不宜;如故肆其欲者,是自戕之道,女色又不可不禁矣。(總之,逸則思淫,人能晝動於事,自然夜倦而安,尤養生要旨也。)
四、內傷為里症之通名,不盡屬虛勞,用藥各有宜忌,世人專指內傷為虛勞者,非也。
白話文:
問題:《傳薪集》這類書籍,實際上很難找到,書中提及的治療內傷虛弱的方法,希望可以聽到簡要的說明。
回想書中的主要觀點,大概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重點:
一、對於內傷虛弱即將形成但尚未完全形成的狀況,患者會出現大量白色泡沫狀的咳嗽,內部熱氣上衝,咳嗽難以控制,甚至會吐出血塊,夜晚無法安睡,背部和脊椎會感到脹痛,頭後部發熱,舌頭乾燥,嘴脣焦裂,每天下午臉頰和耳朵會發紅發熱,半夜時會感到寒冷或發燒。舌頭上的舌苔呈黑色,牙齦呈暗色,肺和胃部將受到破壞。
在坐著的時候咳嗽會減輕,躺下後咳嗽會加重,面部和四肢會出現水腫,肌肉量減少,情緒多變且易煩躁,體內血液過熱,熱度沒有固定位置。應該使用《傳薪集》中的平陽清裡湯(主要成分包括生石膏、犀牛角、知母、黃芩、黃連、黃柏、羚羊角、甘草)以及涼補肺胃湯(主要成分包括生石膏、犀牛角、知母、甘草、竹茹、桑白)來治療。
如果大小便不順暢,可以使用瀉裏承氣湯(主要成分包括大黃、芒硝、厚朴、枳實)。舌頭黃色並有舌苔,脈搏快速且沉穩,或者洪大而實,所有實熱的症狀都適用這個方子。如果舌頭白色無苔,脈搏遲緩且微弱,這是虛寒的表現。虛寒的症狀下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能使用上述藥物,這一點需要明確區分。
二、對於已經形成的內傷虛弱,應該使用六味地黃湯,或者加入天冬、麥冬、玄參、沙參、玉竹等藥物來滋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方法。
三、對於內傷虛弱但無法控制性慾的人(並不是鼓勵放縱慾望,而是避免長期夫妻分居),這遵循的是陰陽和諧,萬物生長的原則。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他們的性慾通常非常強烈,如果得不到陰陽平衡,憂慮的情緒會日益加重,陽氣過剩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腎氣會受到傷害,心血會逐漸消耗,勞損會更加嚴重。有時候,男性過了適婚年齡卻未婚,女性也是如此,他們保持貞潔,但因為無法滿足需求,日夜思念,時間久了就會導致由內心情感造成的內傷。夫妻關係是陰陽平衡的渠道,不僅不會造成損害,實際上還有益健康。
從天地間陰升陽降的奇妙現象,我們可以理解到調整陰陽平衡的奧祕。強制禁止性行為並不符合中庸之道。楊紹基說:對於治療內傷症狀的夫妻,應當根據丈夫的病情所在經絡進行專門調理,以補救身體的偏斜;同時,也要觀察妻子的血氣,如果某些經絡不和諧,也需要進行專門調理,防止某一方過度旺盛,使其血氣能夠對丈夫的病情有所幫助(例如,如果丈夫身體瘦弱而妻子性情火熱,可以使用涼藥來調節妻子的狀態)。
如果患者本身屬於陽性偏盛,而其配偶的氣血偏向陰性,這樣是十分適合的;但如果兩者都是偏向陽性,應該讓雙方的陽性達到平衡,自然就不會有問題;然而,如果仍然放縱慾望,這就是自我摧殘的方式,那麼就必須對性行為進行限制。(總的來說,閒置容易產生婬念,如果人們能在白天忙碌於事務,自然在夜晚會感到疲倦而安靜,這也是養生的重要原則。)
四、內傷是裡症的一個通用名稱,並不一定全屬於虛弱勞損,使用藥物時各有宜忌,有些人專門將內傷等同於虛弱勞損,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2. 23.內傷病怎樣辨證治療?
問:然則內傷之分別若何,藥之宜忌若何?
《仲景秘傳》所載治內傷症有三類,別之如下:
曰虛寒內傷二十症。肺寒肺痿,咳嗽白水有痰無絲,中寒噯酸,胃寒嘔吐泄瀉,舌白口淡,飲食不進,寒水停胸,咳嗽聲重,有水,喘氣欲絕,唇舌痿白,肢軟氣急,陡然不省人事,四肢厥逆,唇白麵白,氣喘痰湧,不能休息,肚痛泄瀉無度,無端汗出不止,頭暈目昏,無身熱,寒氣下墜腰不伸,陡然陽縮,陡然血脫,陡然氣脫,脫肛氣墜,腿痠足軟,血不營筋,倦臥厥冷。
以上各症,舌必白而無苔,六脈遲弱,辨准舌脈為虛寒者,宜用參、苓、朮、草、薑、桂、附、陳、半等藥,可以調治。忌用石膏、芩、連、知母、黃柏、大黃、芒硝等藥,誤服不治。
曰陽火內傷二十症。肺胃傷爛,吐膿吐血,咳嗽白痰,咳嗽膿血,熱氣上衝,乾咳無痰,濕咳多痰,胸膈咽塞,後枕燒熱,脊背強痛,衄血混燙,日不能睡,夜不能睡,落枕喘咳欲絕,肺胃內傷熱甚,氣喘不休,舌中黑,牙床烏,牙關緊,牙齒痛,牙床腫,舌乾焦裂黃黑,頭足發腫氣急,大便艱,小便澀。以上各症,舌必紅赤,有黃苔厚膩,六脈必數實沉洪,或伏代不等。
辨准舌脈為實熱者,是陽火偏旺,而陰尚未虧也,宜用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大黃、芒硝等藥清火救陰,可以調治。忌人參、燕窩、耆、術熟地、枸杞、桂、薑、附、星、夏、藿香、砂仁、陳皮、芥子等藥,誤服不治。
曰陰火內傷二十症。肺金火克,日晡面紅耳熱,吐膿、吐血,咳嗽白痰,咳嗽膿血,熱氣上衝,乾咳無痰,濕咳多痰,胸膈脹悶,後枕燒熱,脊痛強痛,肺虛內傷,氣喘不休,全舌絳色無苔,日晡燒熱,至子乃退,雙目乾枯不潤,手足掌心陰熱有泛,面容枯槁無光。以上各症舌均無苔,緣真陰已傷,不能顯苔矣。
其舌或絳色,或淡色而帶淺藍,六脈弦洪數,宜用干熟地黃、五味子、玉竹、沙參、地骨皮、丹、澤、淮山等藥,可以調治。忌參、耆、薑、桂、附、陳、半、棗仁、胡椒、芥子等藥,誤服不治。
白話文:
問題是:那麼,內傷疾病的區分又是如何呢?該如何使用合適的藥物,又該避免哪些藥物呢?
根據《仲景祕傳》的記載,內傷病症可歸納為三大類,具體如下:
第一類是虛寒型內傷,共有二十種症狀。包括肺部受寒導致的肺萎縮,咳嗽時會咳出白色泡沫狀的痰液,沒有絲狀物;因寒冷導致的胃部不適和噁心,以及胃寒引起的嘔吐和腹瀉;舌頭呈白色,口腔味道淡薄,食慾不振;胸腔內積水,咳嗽聲音沉重,呼吸困難,近乎窒息;嘴脣和舌頭呈現蒼白,四肢乏力,呼吸急促,突然失去意識;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痰多;腹部劇烈疼痛,嚴重的腹瀉;無故大量出汗;頭暈眼花,但身體並無發熱;寒氣下壓,腰部無法伸展;突發的性功能減退;突發的血液流失;突發的氣息流失;脫肛,氣墜;腿部痠痛,腳步虛弱;血液無法滋養肌肉,感到疲憊,四肢冰冷。
對於這些症狀,舌頭必定呈現白色,且無舌苔,脈搏微弱。如果確定是虛寒型,應使用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薑、肉桂、附子、陳皮、半夏等藥物進行調理。需避免使用石膏、黃芩、黃連、知母、黃柏、大黃、芒硝等藥物,誤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第二類是陽火型內傷,也有二十種症狀。包括肺胃損傷,導致膿血咳嗽,或者乾咳無痰,或者濕咳多痰;胸部、咽喉堵塞;後腦勺發熱;脊背僵硬疼痛;鼻出血且感覺熱辣;白天夜晚都難以入眠;落枕,喘息困難;肺胃內傷,熱度過高,氣喘不停;舌頭中部變黑,牙齦發烏,牙關緊閉,牙齒疼痛,牙齦腫脹;舌頭乾燥,裂開,呈現黃黑色;頭腳腫脹,呼吸急促;大便困難,小便不暢。
對於這些症狀,舌頭必定呈現紅色,舌苔厚膩黃色,脈象可能快速、實、沉、洪,或伏代不等。如果確定是實熱型,這表示體內的陽火過盛,但陰氣尚未損耗。應使用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大黃、芒硝等藥物來清熱解毒,滋陰補血。需避免使用人參、燕窩、黃耆、白朮、熟地、枸杞、肉桂、薑、附子、天南星、半夏、藿香、砂仁、陳皮、芥子等藥物,誤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第三類是陰火型內傷,同樣有二十種症狀。包括肺金被火剋制,導致傍晚時臉紅耳熱;吐膿血;乾咳無痰,或者濕咳多痰;胸部脹滿,後腦勺發熱;脊椎疼痛;肺部虛弱,氣喘不停;舌頭呈深紅色,無舌苔;傍晚時發熱,到午夜才退去;雙眼乾澀,手腳掌心有隱隱的熱感;面容枯槁,無光澤。對於這些症狀,舌頭上通常不會有舌苔,因為體內的陰氣已經受到損傷。
舌頭可能是深紅色,或是淺藍色的淡色,脈象可能是弦、洪、數。應使用熟地黃、五味子、玉竹、沙參、地骨皮、丹皮、澤瀉、淮山等藥物,可以調理病情。需避免使用人參、黃耆、薑、肉桂、附子、陳皮、半夏、酸棗仁、胡椒、芥子等藥物,誤用可能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