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20.虛勞是否有不必絕女色的說法?

問:虛勞不絕女色,亦有說乎?

晉平公問醫和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節者節制,非絕之謂也。後世醫書多雲治虛勞以禁絕女色為要務,人云亦云,未解何義。獨楊紹基曰:女色者,七情中之思也。人有七情之病,喜怒憂思悲恐驚,何一不足以動情?若但於一思禁之,得毋禁其一,不禁其六乎?且夫婦乾坤陰陽之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害何有焉!苟因病屬虛勞,強使相離,悲憂倍甚,內本未傷,激其情則內傷尤甚,所貴平其情而使思得其正,遂其情而使樂而不淫,治七情之虛勞,述此可以類推。家傳遵此集救活多人,確有明徵。

白話文:

問題是:即使在虛弱勞累的情況下,是否仍能有性生活,有這樣的說法嗎?

晉平公曾經向醫和詢問:「是否不能接近女人?」醫和回答:「應該有所節制,所謂節制並不是完全禁止的意思。」後世的醫學著作大多提到,在治療虛弱勞損時,禁止性行為是一項重要的原則,大家都這麼說,卻很少有人去探究其真正意義。只有楊紹基提出:「性行為是情感中的一種思考。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哪一種情緒不會影響到人的性慾呢?如果只是單單在性行為上加以限制,那不是隻禁止了一種,而其他六種卻沒有禁止嗎?而且,夫妻之間的關係,就像天地陰陽一樣,孤陰不能獨生,獨陽也不能獨長,又有何危害呢!假設因為生病導致虛弱勞損,強迫他們分開,反而會增加悲傷和憂慮,如果內在本身並無損傷,一旦刺激了這種情緒,反而會讓內在的傷害更嚴重。重要的是讓情緒平靜,讓思考回歸正常,順應自然,使心情愉悅而不是過度放縱。對於由七情引發的虛弱勞損,可根據此理論推斷。我家族中遵從這一理論,救治過許多人,確有明確的證據。」

這段話的重點是,治療虛弱勞損時,並不一定需要完全禁止性行為,關鍵是要有所節制,保持情緒的平衡。

2. 21.楊紹基和他所著醫書的情況怎樣?

問:楊紹基《傳薪集》世所罕有,遍翻各醫書,未見紹基之名,紹基不知何許人?所編醫書若干卷?

楊紹基者,東漢人,長沙太守張仲景之婿也。學醫於仲景,記其師說,有《傳薪集》八十卷、《仲景秘傳》五十卷、《金匱玉函》三十卷、《長沙醫案》二十卷、《傷寒論》二十卷,共二百卷,名曰《仲景全書》。又仲景所述《神農本草》,(即梁陶宏景增修,明李時珍《綱目》所稱《本經》者也。

)晚年悔之,重著《神農嘗毒經》一百卷。此二書家六世祖於明季得之某良醫,系舊刊本,累世守此書以治人多效。某曾於廣西賀縣書肆中見有此書,非無流傳者也。

白話文:

問題是:《傳薪集》這本書非常罕見,我翻遍了各種醫學書籍,卻找不到楊紹基的名字。楊紹基究竟是誰?他編寫了多少卷醫書呢?

楊紹基是東漢時代的人,他是長沙太守張仲景的女婿。他向張仲景學習醫術,記錄老師的教導,編撰了《傳薪集》八十卷、《仲景祕傳》五十卷、《金匱玉函》三十卷、《長沙醫案》二十卷、《傷寒論》二十卷,總計兩百卷,這一系列被稱為《仲景全書》。此外,張仲景所描述的《神農本草》,也就是梁代陶宏景增補修訂,明代李時珍在《綱目》中提及的《本經》。

到了晚年,張仲景對此書有所反省,於是重新編寫了一百卷的《神農嘗毒經》。這兩本書,我們家族的第六代祖先在明朝末年從一位優秀的醫生那裡獲得,這是舊版的印刷本,家族世代守護這些書,並用它們來治病,效果顯著。我曾經在廣西賀縣的一家書店中見過這些書,可見這些書並非完全沒有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