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2. 18.虛勞以滋補法治療不愈的原因是什麼?

問:內傷虛勞,醫家輒以滋補為事,而痊者甚少,豈滋補無益歟,抑別有他法歟?

虛勞為百病中之大病,病入膏肓無救藥,人所共知也。大病必須大藥,以藥解藥,人未必盡知也。家訓云:虛勞症非先天生成,多屬後天所誤。其始半由於外感熱邪在肺,作咳作嗽,偶見痰血,庸醫不分表裡寒熱虛實,見痰治痰,見血治血,概以陳半止嗽散、地黃湯、北五味、貝母等藥為主,日服而咳嗽日甚,肺金日傷,腎水日枯,腎火日熾,上灼於肺,虛勞成矣。

治此等症(指咳嗽誤服藥而成者),惟察看全舌,傷在某經(詳卷一),六脈損在某經,問其病源藥食,究誤於某經某藥,治法無非專經救經,以藥解藥,必大清肺胃瀉脾火,乃可救腎陰,一定之理也。

更有思慮憂深,色欲過度,目力勞極,神氣不藏,肝傷於郁,心火上炎,骨蒸內熱,日晡恆燒,腎水乾,肺全痿而虛勞成,此七情之病,難以藥力為功,全憑節制在己,無容求救於人,養身者宜慎之!(多欲者夭,求仙者愚,若求不死,除非不生,身之生,即死之坯也。修身俟命,儒者之道,斯世可喜可羨之端,皆是身外浮物;好名好利好色,爭長爭氣爭勝,憧憧擾擾,伐性戕生,甚無謂也。)

又有生質瘦弱,臟腑原是實熱,而自知未明,偶因六氣火侵,精神困倦,肢厥畏寒,衄血吐血,咳嗽多痰,必遍訪良醫,急求療救,一聞補藥,不勝欣喜。庸醫於病源不究實虛,但知補藥為補,不知補藥為毒:一見形瘦神困者,即作為氣血虛虧,必重用參、耆、茸、術等藥,大補陽虛;一見肢厥畏寒者,即作為虛寒已甚,必重用附、桂、薑、耆,大溫營衛;一見吐血、衄血者,即作為陰虛虧損,必用六味地黃湯,重加天麥冬,大補陰虧;一見咳嗽痰多者,即作為肺氣寒閉,必急用麻黃桂枝、二陳等湯,大燥肺金。抄集古方,自以為是。

不知實熱之人,投以補陽溫衛藥,則毒在益熱傷陰;投以滋陰填補藥,則毒在引熱入陰;投以溫散藥,則毒在燥熱損陰,陰傷陰損,不成虛勞者幾希!夫起病不盡由虛,而瘦人大半多火,願有識者,勿為庸醫所誤。嘗考醫書中言治虛勞之法,無非以地黃湯滋膩益熱,作為能補真陰,又以禁絕女色,指為能保真陰,千手雷同,罕有明徵。

世之患虛勞而延齡者,曾有幾人?蓋虛勞既成者,楊紹基《傳薪集》云:其胸膈膏肓中,必有凝結鬱血一塊,方橫一寸五寬,膈塞滿後,肺胃必爛,白蟲生焉,雖有華佗,何能破腹而易其肺胃乎?諸書謂治虛勞有獨得之秘,余謂其必無獨得之秘,所幸能治療者,乃貌似虛勞,非真虛勞也。

白話文:

問題:當身體因為內傷導致虛弱疲憊,醫生們往往會使用滋補的藥物來治療,但是真正康復的人卻很少,這是滋補的藥物沒有功效嗎?還是有其他的治療方法?

虛弱疲憊是各種疾病中的大病,一旦病情深入無法回頭,這點大家都知道。然而,對於大病必須使用強效藥物,用藥物去解決藥物造成的問題,這一點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瞭解。根據家傳經驗,虛弱疲憊的狀況並非天生就有,大多是後天錯誤處理導致。最開始,通常是因為外感熱邪影響到肺部,引起咳嗽,偶爾出現帶血的痰,普通醫生無法區分表裡寒熱虛實,看到痰就治療痰,看到血就治療血,普遍使用陳皮、半夏止咳散、地黃湯、北五味、貝母等藥物,結果每日服用,咳嗽卻越來越嚴重,肺部功能逐漸受損,腎臟的水份逐漸枯竭,腎臟的火氣逐漸旺盛,上沖至肺部,最終形成虛弱疲憊的狀況。

對於這種因咳嗽誤服藥物而導致的情況,我們需要全面檢查舌頭,判斷病變在哪條經絡(詳細內容請參考卷一),觀察脈搏在哪條經絡受到影響,詢問病人飲食及病因,確定是在哪條經絡和哪種藥物上出了問題,治療方法無非就是針對特定的經絡進行救治,用藥物解決藥物帶來的問題,必須要大力清理肺胃,清除脾臟的火氣,才能拯救腎臟的陰氣,這是一個必然的原則。

另外,如果過度思考、深陷憂愁,或是性生活過度,眼睛過度使用,導致精神氣息無法收斂,肝臟受傷於鬱悶,心臟火氣上升,身體內部發熱,每天傍晚時刻總是發燒,腎臟的水份乾涸,肺部完全萎縮,最終形成虛弱疲憊,這種由情緒導致的疾病,單靠藥物很難有療效,必須靠自己節制,不能寄望他人救助,注重養生的人應該要小心!(慾望太多的人容易早逝,追求長生不老的人是愚蠢的,如果想永遠不死,除非從來就不出生,生命的誕生,就是死亡的開端。修身養性,等待天命,這是儒家的思想,這個世界讓人喜悅和羨慕的事物,都是身外之物;追求名利、美色,爭強好勝,忙忙碌碌,這些都會消耗生命,非常沒有意義。)

此外,有些人本來就體質瘦弱,內臟原本就處於實熱狀態,但是他們自己並不清楚,偶爾因為外界的火氣侵襲,精神疲憊,四肢冰冷,害怕寒冷,鼻出血、吐血,咳嗽且痰多,必定會四處尋找良醫,急切要求治療,一聽到補藥,就非常開心。普通醫生對病根並沒有深入瞭解,只知道補藥可以補身,卻不知道補藥也可能成為毒素:一看到身形消瘦、精神疲憊的人,就會認為是氣血不足,必定大量使用人參、黃芪、鹿茸、白朮等藥物,大力補充陽氣;一看到四肢冰冷、害怕寒冷的人,就會認為是虛寒嚴重,必定大量使用附子、肉桂、薑、黃芪,大力溫暖營衛;一看到吐血、鼻出血的人,就會認為是陰虛損耗,必定使用六味地黃湯,大量加入天麥冬,大力補充陰氣;一看到咳嗽痰多的人,就會認為是肺氣寒冷閉塞,必定急用麻黃、肉桂、二陳等湯,大力乾燥肺部。他們收集古方,自以為正確。

然而,對於實熱體質的人來說,使用補陽溫衛的藥物,會導致熱度增加,傷害陰氣;使用滋陰填補的藥物,會導致熱氣進入陰氣;使用溫散藥物,會導致乾燥熱氣,損害陰氣,一旦陰氣受損,形成虛弱疲憊的機率就很大!生病不一定全是因為虛弱,但是瘦的人多半體內火氣較旺,希望有智慧的人不要被普通醫生誤導。我曾經研究醫學書籍中提到的治療虛弱疲憊的方法,無非是用地黃湯滋潤增熱,認為這樣可以補充真陰,又禁止性行為,認為這樣可以保護真陰,千篇一律,很難找到明確的證據。

世界上患有虛弱疲憊卻能延長壽命的人,究竟有多少?虛弱疲憊一旦形成,楊紹基在《傳薪集》中寫道:胸膈部位一定有一塊一寸五寬的凝結鬱血,當這個區域完全阻塞,肺部和胃部必會腐爛,滋生白色蟲子,就算有華佗再世,又怎能打開腹部替換肺部和胃部呢?許多書籍聲稱有獨特的祕方可以治療虛弱疲憊,但我認為他們肯定沒有獨特的祕方,他們能治療的,只是看起來像虛弱疲憊,實際上並非真正的虛弱疲憊。

3. 19.虛勞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問:諸家補陽補陰,滋陰降火之法,既不能治真虛勞,先生果有獨得之秘乎?

某嘗讀《傳薪集》,知楊紹基之論治虛勞,深得仲景薪傳。楊紹基曾患虛勞而未成症,壽八十有一。基云:凡內傷虛勞亦裡症也,或因六氣(風暑燥濕寒熱也)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陰虧陽亢,溫燥填補(指誤服藥),勞心勞力,跌撲而傷里。內傷既不一,調治亦不可執一,(可知不能專執一治勞之方。

)宜究其所由,察其所因(有內因,有外因,有不內外因),順治勿逆施,如水就下,如解倒懸,治其病必對其病,平其情不拂其情,治平之道得矣。治法與方脈同,不必別立虛勞治法。

白話文:

問題:各家提出的補陽、補陰、滋陰和降火的方法,如果不能治療真正的虛勞,您真的有獨特且有效的療法嗎?

我曾經閱讀《傳薪集》,瞭解到楊紹基對於虛勞的治療理論,深入地繼承了張仲景的醫學精髓。楊紹基自己曾經患有虛勞,但並未發展成重病,他活到了八十一歲。他說:所有由內在因素導致的虛勞,也是身體內部的病症,可能是因為六氣(風、暑、燥、濕、寒、熱)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或是陰虛陽亢,或是錯誤服用溫燥藥物,或是過度勞心勞力,或是因摔傷等外力導致身體受損。既然內傷的原因各不相同,治療方式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只專注於一種療法來治療虛勞。

應該深入瞭解病因,細心觀察導致病症的因素(包括內因、外因及非內外因),治療時應順應病情,而非逆向操作,就像水流向下,或是解決倒掛的困境,治療疾病必須對症下藥,安撫情緒而不違背病人的心意,這樣就能掌握治病的原則。治療方法、藥方以及診斷脈象三者相輔相成,不必另外設定專門的虛勞治療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