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四 (2)
卷四 (2)
1. 51.制方用藥的原則是什麼?
問:制方用藥精要若何?
凡用藥專經,謂之專師;用藥分經,謂之分師,用藥偏經,謂之偏師(偏師不走正經,用相搏之法由絡取勝也)。專師不用節,分師必用制,偏師不節制。不節者何?獨用一經之藥,則不用宜畏藥以節之也;必制者何?分用各經之藥,則必用宜畏藥以制之也;不節制者何?偏師以相搏藥取勝,若有節制,則相搏無力也。不用節,必用制,不節制,三者施之各當,則用藥歸經自無慮顧此失彼也。
更有要者,節三制(一用三味藥為節,用一味藥可制也),升三降七(用降藥七,用升藥三,即使藥氣過而不留也),去九留(一重用去藥之九,輕用留藥之一,即使藥氣留而不害也)。譬如一經病重,三經病輕,必重用一經之藥為君,佐用三經之藥為臣。三經之藥,又必歸一經節制,然後呼應乃靈。
或四經病均相等,則用四經之藥並行不悖,勿使受節制於一經,斯能奏功神效。余即此類推,庶乎不差。
白話文:
答:製作藥方和用藥的關鍵是什麼? 一般來說,專門針對某一經絡使用藥物被稱爲“專師”;根據不同的經絡分別使用藥物被稱爲“分師”,只針對某一條經絡使用的藥物被稱爲“偏師”。對於“專師”的藥物無需節制,“分師”的藥物必須進行控制,“偏師”的藥物既無須節制也沒有必要控制。 爲什麼說沒有節制呢?這是因爲如果單獨使用一種特定經絡的藥物,則沒有必要添加其他可以抑制它的藥物來限制它;爲什麼要進行控制呢?因爲當同時使用多個不同經絡的藥物時,則必須要加入一些能夠抑制它們的藥物來進行控制;而爲何沒有節制與控制呢?這是因爲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採用相互對抗的方法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如果有過多的限制就會導致效果減弱。 因此,在選擇並應用這些方法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並且在使用藥物歸入正確經絡方面就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了。 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 節制(一次使用三種藥物作爲調節劑),升降比例爲7比3 (使用下降類藥物佔多數、上升類藥物較少), 去除量多保留少量(大量去除某些藥物成分但留下一小部分以便於保持其療效). 比如某個經絡病情嚴重另外三個輕度患病的話那麼就必須加重該條經絡所對應的藥物爲主導地位並且輔助性地使用其它三條經絡對應藥物作爲輔料. 對應這三條經絡的藥物還必須受到同一經絡內某種物質的影響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或者四個經絡病症程度相同情況下就可以將四種藥物一起使用不會產生衝突而且不要讓其中任何一種藥物被單一經絡內的物質影響到這樣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其餘情況可以根據這個原則繼續推理下去以免發生錯誤。
2. 52.怎樣進行方劑配伍?
問:制方之法。
治病之要,宜明制方。君、臣、佐、使配合得宜,則必效驗。看病在某經多者,即立某經藥為君;某經病次者,即用某經藥為臣,兼用各經之藥。以助君臣者謂之佐使,欲使藥力至某經,即以某經藥為佐使。凡佐使藥勿奪君臣之權,方能助君臣之力。一方中專藥者專經,別無二義。
若配合各經並用者,必有升降去留之道,如古方地黃湯:熟地、淮山降也,留也;萸肉、丹皮升也;茯苓、澤瀉去也。四君子湯:人參升也,白朮留也,茯苓去也,甘草降也。附子理中湯:人參升也,白朮、乾薑留也,附子去也,甘草降也。白虎湯:石膏、甘草降也,留也;知母升也,去也;粳米去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明白如何配製處方。君、臣、佐、使之藥物搭配適當,就能產生效果。如果疾病主要出現在某一經脈上,就使用該經脈上的藥物作為主藥(君);其次出現問題的經脈,就使用其對應的藥物作為副手(臣),同時還可以加入其他經脈的藥物來協助。為了幫助主藥和副手發揮作用而使用的輔助藥物叫做「佐」或「使」。想要讓藥性到達特定經脈時,就可以使用相應經脈的藥物作為「佐」或「使」。在一張處方中,只有一種主要的藥物和一個主要的經脈,沒有其他的含意了。 如果把各種不同的經脈都放在一起使用,那麼必須要有上升下降的方法,例如古方中的地黃湯:熟地、淮山是下降且停留的;萸肉、丹皮是上升的;茯苓、澤瀉是去除的。四君子湯:人參是上升的,白朮是停留在身體內的,茯苓是去除的,甘草是下降的。附子理中湯:人參是上升的,白朮、乾薑是停留在身體內的,附子是去除的,甘草是下降的。白虎湯:石膏、甘草是下降且停留的;知母是上升並且去除的;粳米也是去除的。
大承氣湯:大黃、芒硝降也,去也;枳實留也;厚朴升也。制方規矩由此類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大承氣湯是由四味草藥組成的,分別是大黃(具有下降和排出的作用)、芒硝(也有下降和排除的效果)、枳實(有保留作用)以及厚朴(有助於上升)。製造這個配方的基本原則可以從這些特點進行推理,但要真正掌握其中的道理並應用得當,還需靠個人的理解與經驗。
3. 53.用什麼態度對待古方?
問:古方可恃否?
醫者抄集古方,果能對症,用無不效。若不對症,必致誤人。欲歸咎於古方,而古方不任咎也。何也?古人本因病以制方,非先立一方以求病症之對方也。後人不理其理,第知古方為良,相沿抄用,昧於加減之義,雖有古方,不如其無。蓋古方猶古文耳,如病在一經,而亂用通行十二經之藥,是拈單句題,而抄襲全章題之,又連上犯下,害不勝言。
白話文:
問題:可以依賴古方嗎? 醫生收集古方,如果能夠對症下藥,效果一定有效。但如果不符合病情,就可能會造成傷害。想要怪罪古方,但古方並不是應該被責備的原因。為什麼呢?古人原本就是因為疾病才制定出這些方子,而不是事先定好一個方子再去尋找符合這個方子的病症。後來的人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只知道古方很好,所以一直照著使用,不明白在什麼情況下該增減哪些藥物,即使有古方的存在,卻不如沒有它更好。古方就像古文一樣,比如說疾病的病因只有一個經脈,但是你胡亂地用了通過所有經脈的藥物,就像是引用了一段文章中的某一句話,然後把整篇文章都複製下來,而且還影響了其他部分,危害無法估量。
4. 54.常用古方的組成和適應證是什麼?
問:古方甚繁,請約舉其概,以饜管窺。
古方者,規矩也;用方者,工師也。規矩只一器,工師執此以絜度之。高堂華屋,鉤心鬥角,無不悉中繩墨。良醫亦不能盡廢古方,摘錄數十條,舉治一二症,一隅三反,非謂一方專治一病。惟中病則用,不中病則隨時審經加減,不必泥古。今之自謂知醫者,莫不案存醫書數十卷,古方新方驗方不一其名,其莫名其妙。
遇人求醫,不辨受病在何經,不求致病之何因,不審表裡寒熱虛實之別,不察風寒暑濕燥火之殊,竊取古方而醫之。偶效則居其功,致禍則歸諸命,終不虛心研求。一則為謀食之計,一則為塞責之圖,比比然也。某家詩禮仕宦二百餘年,施藥濟人,罔矜岐術,習醫原屬為己之學,兼存救人之心。
白話文:
答:古方是標準,使用方的人就像是工匠。標準只是一個工具,工匠拿著它來衡量和校準。高大的廳堂和精美的建築物,所有的設計都符合標準。好的醫生也不能完全拋棄古方,他們會挑選一些古方並應用到治療某些病症上,但這不是說一個古方只能對應一種疾病。只有當病情與古方相匹配時才使用,如果不匹配就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調整,不要拘泥於古法。現在那些自稱懂醫學的人都不會缺少幾本醫書,其中既有古方也有新的、有效的方子,名字各異,但是這些都不重要。
遇到有人尋求診療,不懂得病因出在哪個臟腑,不知道疾病的起因為什麼,不清楚身體內部或外部、冷熱虛實之間的不同,沒有注意到風寒暑溼燥火等不同因素,就偷取古方去治病。偶然有效果就把功勞歸自己所有,造成危害就推卸責任,最終從不誠懇地研究。有的人只是為了餬口謀生,有的人只是想逃避責任,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我家已經有二百年以上的歷史了,在行善助人的同時,我們並不誇耀自己的醫術,學習醫學原本就是為了自我提升,並且抱持著救人的意念。
制方治病,只求能療人之病。不求悉合於古,無所汁,亦無所圖也。略舉數方於下,知我者其諒之。
節錄古方:
香蘇散,治時邪感冒,頭痛、發熱等症。
蘇葉(一錢五分),陳皮、香附(各一錢二分),荊芥、秦艽、防風、蔓荊子(各一錢),川芎(五分),甘草(七分)。此治寒邪,若熱邪則不宜。
白話文:
製定藥方治療疾病,只需要能夠治好人的病症,而不是追求完全符合古人的方法,沒有什麼計較,也沒有什麼企圖心。下面簡單列出幾個方劑,知道我的人會原諒我。 摘自古方: 【香蘇散】:用來治療當時受到外感引起的感冒,包括頭痛和發燒等等症狀。使用材料有紫蘇葉 1 錢 5 分、陳皮 1 錢 2 分、香附 1 錢 2 分、荊芥 1 錢、秦艽 1 錠、防風 1 錢、蔓荊子 1 錢、川芎 5 分以及甘草 7 分。這個配方是用來對付寒冷的病毒,如果遇到的是炎熱的病毒就不適合了。
平胃散,治脾胃不和,脹、滿、嘔吐、霍亂等症。寒者宜之,熱者不宜。
藿香(一錢五分),厚朴(一錢五分),蒼朮(八分),陳皮(二錢)。
大棗,治肺胃寒痰。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八分),加生薑(一片),棗(二枚)。熱痰不宜。
手拈散,治血滯心腹作痛。
白話文:
平胃散:治療脾胃不合,導致腹部腫脅、噁心想吐、腸胃炎等病症。適合寒冷型的人使用,但對於燥熱型的人則不適用。配方包括:藿香 15 克、厚朴 15克、蒼朮 8克、陳皮 20克。
大棗:可以治療肺部和胃部因受冷而引起的痰多問題。配方包括:制半夏 15克、陳皮 15克、茯苓 15克、炙草 8克,再加上生薑 1片和紅棗 2個。如果痰是因為火氣過旺所引起,就不適合作用此方。
手拈散:可治療血液阻塞在心臟或腹部引發疼痛的情況。
元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滾痰丸,治老痰變生怪症。
大黃、炒黃芩(各四兩),青礞石、沉香(各三錢),辰砂(二錢)。以水為丸,辰砂為衣,每服一二錢,開水下。
越鞠丸,治郁膈痞滿。
白話文:
【元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此方名為「化癥丸」,主要用於治療因久病積聚成癥瘕之症狀。其中元胡索和五靈脂需經過醋炒,草果和沒藥則需等量混合。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熱酒調和後飲用。
【滾痰丸,治老痰變生怪症。】
「滾痰丸」專門針對長期積聚的痰濕引發的怪異症狀。其配方包含大黃、炒黃芩、青礞石和沈香等成分,以水調製成丸狀,外層覆蓋辰砂。每次服用一至二錢,用開水送服。
【越鞠丸,治鬱膈痞滿。】
「越鞠丸」適用於治療情緒抑鬱、胃部脹滿的病症。其配方主要由多種草本植物組成,具體成分未詳細列出。每次服用適量,具體劑量請依個人情況而定,一般可參考藥物說明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香附、山楂、炒神麯、炒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各等分)。共研末,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開水下。
逍遙散,治肝經血虛木鬱。
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各一錢),薄荷(五分)。
神佑丸,治沉積變病,氣血壅滯,濕熱風痰鬱結。
白話文:
- 香附、山楂、炒神麯、炒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各等分)。共研末,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開水下。
這配方包含:香附、山楂、炒神麯、炒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等中藥材,比例相同。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清水調和成大小類似桐子的丸狀,每次服用約50到70個,請使用開水吞服。
- 逍遙散,治療肝經血虛木鬱。
這是一種名為「逍遙散」的方劑,用於治療肝經血虛及木鬱的問題。
- 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各一錢),薄荷(五分)。
這配方包含: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等中藥材,其中柴胡、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各取一錢,薄荷則取五分。
- 神佑丸,治療積聚變病,氣血壅滯,濕熱風痰鬱結。
這是一種名為「神佑丸」的方劑,用於治療積聚變病、氣血壅滯、濕熱風痰鬱結的問題。
黑醜(二兩),大黃(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一錢)。共為末,用皂角去子煎濃湯糊丸,每服必瀉,不可輕用。
變病,治邪傳陽明,以此解肌。
葛根(二錢),升麻、秦艽、荊芥、赤芍(各一錢),蘇葉、白芷(各八分),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搐鼻散,治一切悶症,不省人事,吹入鼻中得嚏者生。
白話文:
古方內容如下:
-
黑醜(二兩),大黃(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一錢)。這些藥物混合後研成粉末,用皁角去籽後加水煮沸,再將藥粉加入熬成糊狀的丸子。服用時需確保能引發腹瀉,切勿輕易使用。
-
若病情轉變,若病邪已進入陽明經,可使用此方以解開肌肉的緊張。
-
葛根(二錢),升麻、秦艽、荊芥、赤芍(各一錢),蘇葉、白芷(各八分),甘草(五分),生薑(二片)。這組藥物可以治療因氣血不暢導致的昏厥、失去意識等症狀,只需將其吹入鼻孔,病人會因打噴嚏而恢復意識。
請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使用前應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診斷並指導使用。
細辛、皂角(各一兩),生半夏(五錢)。共為細末,入磁瓶勿泄氣。
牛黃丸,治中風、痰火閉結,或喘嗽痰壅,不省人事。
牛黃、麝香、龍腦(以上各六錢,另研),羚角、當歸、防風、黃芩、柴胡、白朮、麥冬、白芍(各七錢五分),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黃卷、阿膠(各八錢五分),蒲黃、人參、神麯(各一兩二錢半),雄黃(另研四錢),甘草(二兩半),白蘞、肉桂(各三錢七分),乾薑(三錢七分),犀角(一兩),山藥(三兩五錢),大棗、金箔(一百五十片為衣)。共為細末,煉蜜同棗膏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白話文:
此方包括以下藥材:細辛、皁角(各一兩),生半夏(五錢)。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放入磁瓶中,封存時避免漏氣。
牛黃丸用於治療中風、痰火閉結,或者因喘息咳嗽,痰液阻塞,導致昏迷不醒的情況。
主要藥材有:牛黃、麝香、龍腦(各六錢,分別研磨)、羚角、當歸、防風、黃芩、柴胡、白朮、麥冬、白芍(各七錢五分)、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黃卷、阿膠(各八錢五分)、蒲黃、人參、神麯(各一兩二錢半)、雄黃(四錢,另外研磨)、甘草(二兩半)、白蘞、肉桂(各三錢七分)、乾薑(三錢七分)、犀角(一兩)、山藥(三兩五錢)、大棗、金箔(一百五十片作為包衣)。
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煉製的蜂蜜和大棗膏混合,製成丸狀。每兩藥材製成十個丸子,使用金箔作為包衣。
三化湯,治中風入臟,熱極閉結。
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半)。水煎服。
五生飲,治寒風中臟,六脈沉細。
生南星、生烏藥、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
益元散,利竅清暑。(童叟中暑不省人事,服之令小便通即愈。)
白話文:
三化湯:治療中風進入內臟,因熱過度而導致腸胃堵塞。 配方: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半。用水煮沸後服用。 五生飲:治療寒風侵襲內臟,造成脈搏微弱的情況。 配方:生南星、生烏藥、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人參約二錢一起加入更有效果。 益元散:有利於開通汗孔和清除夏季高溫帶來的身體不適症狀。(適用於小孩或老人在夏天受暑昏迷不醒時服用,讓尿液排出就能康復。)
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治中暑昏悶。
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共為末,生薑汁湖丸。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半),桂枝(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即五苓散去桂枝。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為水腫。
白話文:
【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這是甘草和滑石的配伍。甘草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的作用,滑石則有清熱利濕的效果。
【消暑丸,治中暑昏悶。】
這是一種針對中暑引起的頭暈、昏迷的藥丸。
【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共為末,生薑汁湖丸。】
這是用製半夏、茯苓和甘草來製成的藥丸,茯苓能利水滌痰,甘草調和藥性,製半夏能止吐,生薑汁可以增加藥效。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五苓散是治療小便不順暢的一種方子。
【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半),桂枝(一錢)。】
這是五苓散的組成成分,茯苓、豬苓、澤瀉利尿,白朮健脾,桂枝發汗。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即五苓散去桂枝。】
四苓散是從五苓散中去掉桂枝後得到的方子,同樣可以治療伏暑導致的小便不通。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為水腫。】
五皮飲是用於治療胃部積水所導致的浮腫。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蠲痹湯,治風寒濕三氣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白話文: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重一兩半,生薑皮重八分。 蘇合香丸主治風寒溼三邪為病致痹。 羌活、獨活各重一兩,肉桂心重五分,秦艽重一兩,當歸、桑枝各重三兩,川芎重七分,海風藤重二兩,炙甘草重五分,乳香、木香各重八分。
桂枝,治太陽中風寒。
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大棗(四枚)。
麻黃,治太陽傷寒無汗。
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一錢),杏仁(十二枚)。
白虎湯,治陽明胃腑大熱及誤服溫補藥熱傷者。
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一撮)。熱甚者加倍用,尤甚者重加石膏治之。
四逆湯,治少陰中寒,肢冷厥逆。
白話文:
桂枝可以治療太陽經受寒引起的風邪。配方為:桂枝、芍藥、生薑各15克,炙甘草10克,大棗4個。 麻黃可以治療太陽經受寒引起沒有出汗的情況。配方為:麻黃16克,桂枝8克,炙甘草10克,杏仁12個。 白虎湯可以用來治療陽明經胃腸道的大熱以及因服用過多暖性補品而導致的熱損傷。配方為:生石膏25克,知母15克,甘草10克,粳米一把。如果病情嚴重,可增加生石膏的用量進行治療。 四逆湯可用於治療少陰經中的寒冷症狀,如四肢冰冷和手足顫抖等。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止嗽散,治一切風寒咳嗽。(若實熱咳嗽不可久用,誤服此易致吐血,宜用三黃白虎加減。)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炒十二兩),陳皮(一斤)。共為末,每服三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月華丸,滋陰保肺,平肝,為治勞之聖藥。(陽火瘦人忌用。)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各一兩),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為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白話文:
-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使用方法:這三個成分分別為附子、乾薑和炙甘草,比例為5錢、5錢和2錢。在煎藥時需按照這個比例加入。
- 止嗽散,治一切風寒咳嗽。(若實熱咳嗽不可久用,誤服此易致吐血,宜用三黃白虎加減。)
使用方法:止嗽散是治療風寒咳嗽的一種方劑。但對於實熱咳嗽,則不宜長時間使用,否則可能會導致吐血,此時可以考慮使用「三黃白虎」加減來進行調整。
-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炒十二兩),陳皮(一斤)。共為末,每服三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使用方法:這組方劑包含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炒甘草和陳皮等成分,總量分別為二斤、二斤、二斤、二斤、二斤、十二兩和一斤。所有成分研磨成粉後,每次服用量為三錢,初次感到風寒時可用生薑湯送服。
- 月華丸,滋陰保肺,平肝,為治勞之聖藥。(陽火瘦人忌用。)
使用方法:月華丸具有滋陰、保肺和平肝的作用,是治療勞損的神藥。但陽火體質或瘦弱的人應避免使用。
-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各一兩),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為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使用方法:這組方劑包含了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茯苓、獺肝、廣三七、白菊花和桑葉等成分,總量分別為一兩、一兩、一兩、一兩、一兩、二兩、二兩、二兩、二兩、五錢、五錢、二兩和二兩。將這些成分熬成膏狀,然後將阿膠融化在其中,再與其他藥材混合,煉製成蜜丸,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一丸。
四物湯,治血虛肝腎不足。
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
八珍湯,即四君子四物相併,治氣血並虛。
熟地(四錢),黨參(二錢),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加大棗(二枚)。
通音煎,治音啞。
白蜜(一斤),川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爛)。將川貝、款冬為末,四味和勻,飯上蒸熟,開水服。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藥方進行簡要說明:
- 四物湯:用於治療因血液缺乏而導致的肝臟和腎臟不夠健康。配方包括熟地黃、歸身、白芍和川芎等成分。
- 八珍湯:由四君子和四物合在一起製成,適用於同時存在氣血虛弱的情況。配方包括熟地黃、人參、白朮、當歸、茯苓、白芍、川芎和炙甘草等成分,再加入大棗。
- 通音煎:用於治療聲音嘶啞。配方包括白蜜、川貝、款冬花和核桃肉等成分。首先把川貝和款冬磨成粉末,然後與其他三種材料混合均勻,在米飯上蒸煮至熟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是傳統中醫療法,使用前最好先向專業醫生諮詢,確保安全有效。
又方,荷葉燒灰和開水,面東服。
澤蘭湯,治經閉,調血脈。
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秘精丸,理脾導濕,治濁固精。
白朮、山藥、茯苓、茯神、蓮子(各二兩),芡實(四兩),蓮花須、牡蠣(各一兩五錢),黃柏(五錢),車前子(三兩)。共為末,金櫻膏為丸。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用荷葉燃燒後的灰燼與開水混合,面向東方服用。 澤蘭湯可以治療月經停止,調整血液循環。 用二錢的澤蘭、一錢半的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以及一錢半的茺蔚子煮成湯。 祕精丸能夠治理脾胃溼氣,治療濁液並保護精子。 使用二兩的白朮、山藥、茯苓、茯神、蓮子,四兩的芡實,一兩半的蓮花須和牡蠣,五錢的黃柏和三兩的車前子一起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金櫻膏製成丸狀。
樸黃丸,治堅積作痢,腹痛拒按。
陳皮、厚朴(各十二兩),大黃(一斤四兩),廣木香(四兩),荷葉。水為丸。
和中丸,治寒腹脹食積;
土炒白朮(四兩),炒扁豆(三兩),茯苓、砂仁(各一兩半),半夏(薑汁炒一兩),枳實(麵炒),神麯(炒),麥芽(炒),山楂(炒),香附(薑汁炒,各二兩),陳皮、五穀蟲(炒焦黃色,各三兩)。共為末,荷葉一張,煎水為丸。
白朮丸,治氣虛中滿。
白話文:
好的,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樸黃丸:治療固結性下痢及腹部疼痛。
配方:陳皮 12 盎司,厚朴 12盎司,大黃 40盎司,廣木香 16盎司,荷葉。用水製成藥丸。
和中丸:治療胃部寒冷引起的腹脅食積。
配方:土炒白朮 16盎司,炒扁豆 12盎司,茯苓 7盎司,砂仁 7盎司,半夏 (用薑汁炒) 7盎司,枳實(用麪粉炒),神麩(炒),麥芽(炒),山楂(炒),香附(用薑汁炒),陳皮, 五穀蟲(炒至金黃色), 各 18盎司。將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狀,並使用一張荷葉煮沸後製成藥丸。
白朮丸: 治療氣虛導致的滿脹感.
配方: 白朮 16盎司. 將其研磨爲細粉並製作成爲藥丸.
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麯(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以荷葉、老米煎水為丸。
七福飲,治心血虛而驚悸者。
人參、熟地(各三錢),當歸、棗仁(各二錢),白朮(炒一錢半),炙甘草(五分),遠志(五分)。
歸脾湯,養血安神。
人參、白朮、歸身、白芍、棗仁(各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五分),遠志(七分),炙甘草(五分),元眼肉(五枚)。
十補丸,治氣血大虧。
白話文:
【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麯(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以荷葉、老米煎水為丸。】
「白朮、茯苓、陳皮(各等份量為二兩),砂仁、神麯(各等份量為一兩五錢),五穀蟲(總量為四兩)。以荷葉、老米煎煮後的湯水製作成丸狀藥物。」
【七福飲,治心血虛而驚悸者。】
「七福飲,用於治療心臟血液不足導致的驚恐不安症狀。」
【人參、熟地(各三錢),當歸、棗仁(各二錢),白朮(炒一錢半),炙甘草(五分),遠志(五分)。】
「人參、熟地(各等份量為三錢),當歸、棗仁(各等份量為二錢),白朮(經過炒製後的等份量為一錢半),炙甘草(等份量為五分),遠志(等份量為五分)。」
【歸脾湯,養血安神。】
「歸脾湯,用於滋養血液和安定心神。」
【人參、白朮、歸身、白芍、棗仁(各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五分),遠志(七分),炙甘草(五分),元眼肉(五枚)。】
「人參、白朮、歸身、白芍、棗仁(各等份量為一錢五分),黃耆(等份量為一錢五分),遠志(等份量為七分),炙甘草(等份量為五分),元眼肉(等份量為五枚)。」
【十補丸,治氣血大虧。】
「十補丸,用於治療氣血大量缺失的情況。」
黃耆、白朮、萸肉、杜仲、續斷、棗仁(各一兩),熟地(三兩),人參、歸身、白芍、遠志(各一兩),茯苓、山藥(各一兩五錢),北五味、龍骨、牡蠣(各七錢五分)。
清膈煎,治痰壅心膈。
制膽星(三錢),白芥子(二錢),海石(三錢),陳皮、木通、川貝(各一錢)。
化蟲丸,治蟲積心腹諸症。
白話文:
黃芪、白朮、萸肉、杜仲、續斷、棗仁(每樣都有一兩),熟地有三兩,人參、歸身、白芍、遠志(每個也是一兩),茯苓、山藥(各有 一兩三錢半),北方五種味道的東西、龍骨和牡蠣(各自是七錢五分)。 清隔煎可以治療喉嚨裏堵著東西。膽星要弄好後用三個銀元大小的量,白芥子要用兩個銀元大的量,海石也要用到三個銀元大 的量,陳皮、木通、川貝都要一個銀元大小的量。 化蟲丸能治好肚子裏面有寄生蟲的各種病狀。
蕪荑、白雷丸(各五錢),檳榔(二錢五分),雄黃(一錢五分),木香、白朮、陳皮(各三錢),神麯(四錢)。以百部二兩熬膏糊丸,每服一錢五分,米飲送下。
姜附湯,治寒厥心痛及真心痛,手足青至節者,宜用此方重劑飲之,或可救十中之一二。痛而喜按者加人參、乾薑、附子各(三錢),水煎服。(若實熱心痛不宜此方,當用黃連瀉心諸涼劑。)
導赤散,治熱閉小便不通。
白話文:
【蕪荑、白雷丸(各五錢),檳榔(二錢五分),雄黃(一錢五分),木香、白朮、陳皮(各三錢),神麯(四錢)】
- 蕃蘚、白雷丸(各等份,共計五錢),檳榔(二錢五分),雄黃(一錢五分),木香、白朮、陳皮(各三錢),神麯(四錢)
【以百部二兩熬膏,再與上述藥物混合製成糊狀丸藥,每次服用量為一錢五分,用米飲送服。】
【姜附湯,治療寒厥心痛和真心痛,以及手腳青至關節的情況,適宜使用此方大劑量飲用,或許能救活其中的十分之一二。對於疼痛且喜愛被按壓的情況,可加入人參、乾薑、附子(各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為實熱心痛,不適合使用此方,應使用黃連等涼性藥物進行治療。】
【導赤散,治療熱氣阻塞導致的小便不通問題。】
生地、麥冬(各三錢),木通(一錢),甘草(四分),竹葉(十片),車前、赤茯苓(各一錢五分)。
瀉心丸,治心火。
川連(五錢),為末,燈草湯下。
阿膠散,治血虛熱及尿血。
阿膠(一錢),丹參、生地(各二錢),黑山梔、血餘、丹皮、麥冬、當歸(各八分)。
甘露飲,治陰虛胃血熱。(若實熱瘦人誤認陰虛者,服此有損無益,宜用白虎湯加芩柏。)
白話文:
生地、麥冬(各九克)、木通(三克)、甘草(一克)、竹葉(三十片)、車前、赤茯苓(各四.五克)。
心火丸,治療心火旺盛。
川連(十五克),研成粉末,以燈芯草煎的湯送服。
阿膠散,治療血虛引起的熱症和尿血。
阿膠(三克)、丹參、生地(各六克)、黑山梔、血餘、丹皮、麥冬、當歸(各二.七克)。
甘露飲,治療陰虛和胃部熱症。
若實際為熱症但被誤認為陰虛的人服用此方會有害無益,應使用白虎湯加上黃芩和黃柏來治療。
枇杷葉、生地、熟地、天冬、麥冬、黃芩、石斛(各一錢),甘草(五分),枳殼(八分)。
瓜蔞散,治肝氣躁急而脅痛。
大瓜蔞(一枚,連皮搗),甘草(二錢),紅花(十錢)。水煎服。
清空膏,治肝經風熱夾寒為頭痛。
羌活、防風(各六分),柴胡(五分),黃芩(一錢二分),川芎(四分),甘草(一錢),薄荷(三分),酒炒黃連(六分)。
白話文:
枇杷葉、生地、熟地、天冬、麥冬、黃芩、石斛(每種各用一分),甘草(用半分),枳殼(用十分之一)。 瓜蔞散:治療肝氣躁動引起的胸悶疼痛。使用一個完整的瓜蔞果實(去皮後搗碎)、兩份甘草和一份紅花。用水煮沸服用。 清空膏:治療肝經風熱夾寒所導致的頭痛。使用六份羌活、六份防風、五份柴胡、十二份黃芩、四份川芎、十一份甘草以及三份薄荷。再加入六份經過酒洗滌過的黃連一起熬製。
奔豚丸,治小腹氣結作痛。
川楝子(一兩),茯苓、橘核(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吳茱萸(各五錢),荔枝核(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
橘核丸,治七疝。
鹽酒炒橘核(二兩),小茴香、川楝子、桃仁、香附(醋炒),山楂(各一兩),木香、紅花(各五錢)。以神麯三兩打糊丸。
白話文:
奔豚丸:治療小腹部氣結疼痛。 川棗子(一兩),茯苓、橘核(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吳茱萸(各五錢),荔枝核(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
橘核丸:治療七種疝病。 鹽酒炒橘核(二兩),小茴香、川棗子、桃花仁、香附(用醋炒),山楂(各一兩),木香、紅花(各五錢)。 用神曲三兩搗爛成丸。
暖肝煎,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當歸、枸杞(各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桂肉、沉香(各一錢),加姜三片。
柴芩煎,治內火上衝或為痢瘧頭痛諸症。
柴胡(三錢),黃芩、梔子、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通、枳殼(各一錢)。
五痿湯,治五臟受虛熱而痿。
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炙甘草(四分),當歸(一錢五分),苡仁(三錢),麥冬(二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保和丸,治傷食。
白話文:
暖肝煎:治療肝腎陰寒引起的下腹部疼痛及疝氣。成分包括當歸、枸杞、茯苓、小茴香、烏藥、桂肉、沈香以及加入三片薑。
柴芩煎:用於治療身體內部產生的燥熱感或是因之引發的腹瀉、嘔吐、頭痛等病症。主要成分有柴胡、黃芩、梔子、澤瀉、木通、枳殼。
五痿湯:用來治療五臟因為虛弱所導致的萎縮病癥。配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薏米、麥門冬、黃柏、知母。
保和丸:適用於消化不良的情況。
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朴、香附(各一錢),炙甘草、連翹(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亦可作煎服。
木香丸,治寒積腹痛拒按,名曰陰結。
木香、丁香各(一錢半),乾薑(三錢),麥芽炒(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十粒)。以神麯煮糊為丸,每服十丸。
紫菀散,潤肺止嗽並治肺痿。(陽火人忌用。)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川貝、桔梗、茯苓、阿膠(各一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三分)。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
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朴、香附(各一錢),炙甘草、連翹(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也可作爲煎服。
木香丸,治療寒積腹痛拒按,名爲陰結。
木香、丁香各(一錢半),乾薑(三錢),麥芽炒(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十粒)。以神曲煮糊爲丸,每次服用十丸。
紫菀散,潤肺止咳並治療肺痿。(陽火人人忌用。)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川貝、桔梗、茯苓、阿膠(各一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三分)。
推氣散,治右脅寒氣痛。(重讀寒字,若非寒氣者忌用。)
枳殼、鬱金(各一錢),桂心、炙草(各五分),桔梗、陳皮(各八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桔梗湯,治肺癰。
桔梗、白及(各一錢),橘紅、甜葶藶(炒,各八分),生甘草、貝母(各一錢五分),苡仁、金銀花(各七分)。
瀉白散,治肺熱。
蜜炙桑白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白話文:
推氣散:治療右側肋部因寒引起的疼痛。枳殼、鬱金各 1 錢,肉桂心、炙草各 5 分,桔梗、陳皮各 8 分,生薑 2 片,大棗 2 枚。 桔梗湯:治療肺膿腫。桔梗、白芨各 1 錢,橘紅、甜葶藶 (炒) 各 8 分,生甘草、貝母各 1 錢 5 分,薏米、金銀花各 7 分。 瀉白散:治療肺熱。蜂蜜炙桑白皮 2 錢,地骨皮 3 錢。
茜根湯,治衄血神煩。
茜根、黃芩、阿膠、側柏葉、生地(各二錢),甘草(一錢)。
左歸飲,壯水劑。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山茱萸、炙甘草(各一錢)。
右歸飲,補命門真火不足。
熟地(五錢),山藥、枸杞、杜仲(各二錢),山茱萸、肉桂、製附子、炙甘草(各一錢)。
枳朮丸,除脹消食,虛寒者宜之。
白話文:
- 茜根湯,用於治療鼻血及心煩。
- 茜根、黃芩、阿膠、側柏葉、生地(各使用2錢),甘草(使用1錢)。
- 左歸飲,用於強化陰液。
- 熟地(使用5錢),山藥、枸杞(各使用2錢),茯苓(使用1錢5分),山茱萸、炙甘草(各使用1錢)。
- 右歸飲,用於補充命門之真火不足。
- 熟地(使用5錢),山藥、枸杞、杜仲(各使用2錢),山茱萸、肉桂、製附子、炙甘草(各使用1錢)。
- 枳朮丸,用於消除腹脹與消化不良,適合虛寒症狀的人使用。
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和胃飲,治霍亂。寒者宜之,熱者不宜。
厚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草(六分)。
二冬湯,治上消虛。寒者宜,實熱者不宜。
天冬(二錢),麥冬(三錢),天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玉女煎,治陽明有餘,少陰不足。
熟地(四錢),石膏、麥冬(各三錢),知母、牛膝(鹽水炒,各一錢五分)。
抽薪飲,治一切火盛。
白話文:
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此方為和胃飲,用於治療霍亂症狀。對於寒性體質的人適用,熱性體質的人則不適合。
厚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草(六分)。
二冬湯用於治療上消虛症狀。適合寒性體質的人,對實熱性質的病症不適用。
天冬(二錢),麥冬(三錢),天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玉女煎用於治療陽明有過剩的情況,以及少陰不足的情況。
熟地(四錢),石膏、麥冬(各三錢),知母、牛膝(鹽水炒,各一錢五分)。
此方為抽薪飲,用於治療所有火盛的病症。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黃柏(各二錢),枳殼、澤瀉(各一錢半),甘草(三分)。
安胃飲,治胃火呃逆。
石斛、麥芽(各三錢),黃芩、澤瀉、山楂(各二錢),陳皮、木通(各一錢)。
假蘇散,治氣淋。
荊芥、陳皮、香附、炒麥芽、瞿麥、木通、赤苓(各二錢)。
溫膽湯,治膽氣虛寒,夢遺滑精等症。
製半夏(一錢五分),枳實(八分),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熟地、炒棗仁(各三錢),遠志(一錢),五味子(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白話文:
-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黃柏(各二錢),枳殼、澤瀉(各一錢半),甘草(三分)。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胃火導致的呃逆(一種胃部不適的現象)的方劑。
- 石斛、麥芽(各三錢),黃芩、澤瀉、山楂(各二錢),陳皮、木通(各一錢)。
假蘇散,用於治療由氣滯引起的尿路感染。
- 荊芥、陳皮、香附、炒麥芽、瞿麥、木通、赤苓(各二錢)。
溫膽湯,用於治療膽氣虛寒所引起的夢遺和滑精等症狀。
- 制半夏(一錢五分),枳實(八分),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熟地、炒棗仁(各三錢),遠志(一錢),五味子(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此方劑用於補益心肺,調和氣血,適用於體虛多病者。
清魂散,治腸風下鮮血而腹不痛者。
炒荊芥(三錢),當歸(五分)。
舟車丸,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每日只可服數分或錢許。)
黑牽牛(四兩炒),大黃(二兩酒浸),甘遂(麵裹煨),大戟(麵裹煨),青皮(炒),芫花(醋炒),橘紅(各一兩),木香(五錢),輕粉(一錢)。水為丸。
本草拾遺,治氣虛脾胃不足。
人參(三錢),土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如無力用人參即以西黨參代之。
白話文:
清魂散:治療腸風引起的鮮血便且腹部沒有疼痛感。使用炒過的荊芥 3 錢和當歸 5 分。
舟船丸:用於治療水腫和因身體強壯所導致的腹部膨脅。每天只能服用幾分到一個銖左右。配方包括炒過的黑牽牛 4 両、大黃 2 両 (浸泡在酒裡)、甘遂 (包裹在麵糊中烘烤)、大戟 (包裹在麵糊中烘烤)、炒過的青皮、用醋炒過的芫花、橘紅各 1 両、木香 5 錢以及輕粉 1 錢。用水製成藥丸。
本草拾遺:用來治療氣虛和脾胃功能不足的情況。使用人參 3 錠、土炒白朮 2 錢、茯苓 2 錢、炙甘草 5 分,再加上生薑 2 片和大棗 3 枚。如果無法取得人參,可以用西黨參代替。
六君子湯,治氣血挾瘀,即四君子湯加製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二錢)。
大承氣湯,治邪熱實熱閉結,或食積堅硬,或誤服溫補熱藥者均宜下之。
大黃(三錢),枳實(一錢五分),厚朴(一錢),芒硝(三錢)。
小承氣湯,治症稍緩,即大承氣湯去芒硝。
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邪傳少陰,瘧疾、口苦、耳聾、胸滿、脅痛等症。
白話文:
六君子湯:治療氣血夾雜淤血的症狀。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制半夏(約 15 克),陳皮(約 20克)。
大承氣湯:用於治療因熱邪引起的實證閉結症狀,或者食物積聚導致堅硬的情況,以及誤服用溫補熱藥的人羣都需要使用此方劑進行瀉洩。配方包括大黃 (約 30 克), 枳殼 (約 15 克), 厚朴 (約 10 克), 芒硝 (約 30 克)
小承氣湯: 治療病症稍微緩解時, 即將大承氣湯中的芒硝去掉
小柴胡湯 : 主要用來治療往來冷熱交替的現象,並且可以傳遞到少陰經絡上出現瘧疾病狀、口中發苦、耳朵聾啞、胸部滿悶和脅部疼痛等症狀。
柴胡(二錢),黃芩、赤芍(各一錢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錢),人參(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大秦艽湯,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
秦艽(一錢五分),炙甘草、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防風、白朮、白芷、黃芩(各一錢),石膏(三錢),細辛(二分)。
大柴胡湯,治傷寒邪入太陰。
柴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黃芩、芍藥(各二錢),枳實(一錢),大黃(二錢)。
生地黃湯,治腎火爍金。
白話文:
柴胡(六克)、黃芩、赤芍(各四.五克)、甘草、半夏(各三克)、人參(一.五克)、生薑(兩片)、大棗(兩個)。
大秦艽湯,用於治療風邪侵襲經絡,導致的口眼歪斜。
秦艽(四.五克)、炙甘草、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防風、白朮、白芷、黃芩(各三克)、石膏(九克)、細辛(零點六克)。
大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病,邪氣進入太陰部位。
柴胡(四.五克)、半夏(四.九克)、黃芩、芍藥(各六克)、枳實(三克)、大黃(六克)。
生地黃湯,用於治療腎火燒灼肺金。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
百藥煎散,治咽痛。
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
生地黃煎,治陰火盜汗。
生地、當歸、黃耆(炙)、麻黃根、浮小麥、甘草(炙)、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
百藥煎散,用於治療咽喉疼痛。配方包含: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需加入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
-
生地黃煎,用於治療陰火引起的盜汗症狀。配方包含:生地黃(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
-
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用於治療咽喉疼痛。
-
生地黃煎,用於治療陰火引起的盜汗症狀。配方包含:生地黃、當歸、黃耆(炙)、麻黃根、浮小麥、甘草(炙)、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痢奇方,治暑痢。(舌有黃苔,唇焦口渴,脈洪數,腹痛後重,宜寒涼行氣。)
川連(六分),黃芩(酒洗),厚朴、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山楂(三錢),甘草(五分),桃仁、青皮、紅花(各八分),枳殼、地榆(各一錢),檳榔(一錢二分)。如白痢則加木香。
大和中飲,治食脹悶。
枳實(一錢),厚朴(一錢五分),麥芽、楂炭(各二錢),陳皮(二錢),砂仁(八分),澤瀉(一錢)。
小陷胸湯,治結胸小腹滿痛,手不可近。
白話文:
治療痢疾的有效方法,適用於治療夏季引起的痢疾症狀。(如果舌頭上有黃色的舌苔,嘴脣乾燥且口渴,脈搏快速而強烈,腹部疼痛並且排便時感到不適,應該使用冷敷或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改善病情。) 配方:黃連(六分)、黃芩(用酒清洗過)、厚朴、當歸、白芍(每種都是一兩半)、山楂(三兩)、甘草(五分)、桃仁、青皮、紅花(每個都是八分)、枳殼、地榆(每一兩)、檳榔(一兩二分)。如果是白色痢疾可以再加入木香。 大和中飲:適用於治療因吃太多食物導致胃部脅肋部位不舒服的情況。 配方:枳實(一兩)、厚朴(一兩半)、麥芽、楂炭(每個都是二兩)、陳皮(二兩)、砂仁(八分)、澤瀉(一兩)。 小陷胸湯:適用於治療胸部和下腹部充滿痛苦,無法靠近的情況。 配方:栝樓實(去心)、全瓜萎、半夏(洗淨切片)、黃連(炒黑)。
半夏(二錢),黃連(一錢五分),瓜蔞實(大者一個)。
大陷胸湯,服小陷胸不效,以此治之。
大黃(六錢),芒硝(四錢),甘遂(二分五釐,研沖)。
鴉膽子方,治久痢寒積在腸。(若暑痢、熱痢、暴痢、疫痢,均不可用此方。)
鴉膽子一個,蒸透將米粉包作糰子蒸熟,以開水囫圇吞下,空心服。(鴉膽子即苦參子,似梧桐,蒼褐色,敲碎有仁數十粒,味苦,詳趙氏《本草拾遺》。)
五味異功散,治氣虛,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白話文:
-
半夏(二錢),黃連(一錢五分),瓜蔞實(大者一個)。 - 這三個藥物分別是:半夏兩錢、黃連一錢五分、大瓜蔞一個。這組藥物通常被用於治療痰濕或胃熱等症狀。
-
大陷胸湯,服小陷胸不效,以此治之。 - 如果小陷胸湯沒有效果,可以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這表明大陷胸湯用於更嚴重的情況。
-
大黃(六錢),芒硝(四錢),甘遂(二分五釐,研沖)。 - 使用大黃六錢、芒硝四錢和研磨後沖泡的甘遂二分五釐。這組藥物常被用於清熱解毒、通便等治療。
-
鴉膽子方,治久痢寒積在腸。(若暑痢、熱痢、暴痢、疫痢,均不可用此方。) - 使用鴉膽子治療長期的腸寒積滯。但要注意,對於暑痢、熱痢、突然發作的痢疾或疫痢,不適用此方法。
-
鴉膽子一個,蒸透將米粉包作糰子蒸熟,以開水囫圇吞下,空心服。(鴉膽子即苦參子,似梧桐,蒼褐色,敲碎有仁數十粒,味苦,詳趙氏《本草拾遺》。) - 將一個鴉膽子蒸熟,包裹米粉做成糉子蒸熟,然後用開水吞下。鴉膽子又名苦參子,外觀類似梧桐,呈蒼褐色,打開後裡面有多達數十粒的種子,味道很苦,詳細信息見趙氏《本草拾遺》。
-
五味異功散,治氣虛,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 使用五味異功散來治療氣血虛弱的狀況。這是一種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入一錢陳皮的藥方。
調胃承氣湯,治胃熱譫語,便秘繞臍硬痛。
大黃(三錢),芒硝(二錢),生甘草(五分)。
附子理中湯,治臟寒將脫之證,用以回陽。
人參、白朮(各二錢),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六味地黃湯,滋水制火,專治陰虛。(實熱人瘦人陽火旺者均忌用。)
大熟地(四錢),山萸肉、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
十全大補湯,治陰陽並虛而畏冷,即八珍湯加黃氏(二錢),肉桂(三分)。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治療胃部發燒引起的胡言亂語和排便困難,伴隨腹部疼痛。使用大黃 3 錢、芒硝 2 錢和生甘草 5 分。
附子理中湯:治療內臟寒冷且接近死亡的情況,用於恢復陽氣。使用人參、白朮各 2 錢,附子、乾薑和炙甘草各 1 錢。
六味地黃湯:滋養腎水抑制心火,特別適用於陰虛的人羣。不適合實際上是熱性體質或消瘦且有旺盛陽火的人。
十全大補湯:治療陰陽兩種能量都缺乏並且感到寒冷的情況,這是八珍湯加上黃芪 2 錢和肉桂 3 分。
四味香薷飲,治風寒閉暑。
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
藿香正氣散,治腹痛嘔吐。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製半夏、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茵陳大黃湯,治黃疸熱閉。
茵陳(三錢),梔子、大黃(各二錢)。
茵陳姜附湯,治陰黃小便自利。
茵陳(一錢),白朮(二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甘草(二錢),肉桂(三分)。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藥方進行簡要說明:
- 四味香薷飲:用來治療因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症狀,包括頭暈、發燒和肌肉疼痛等。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有香薷、扁豆、厚朴和炙甘草。如果出現腳部抽搐的情況,可以添加木瓜和茯苓。
- 藿香正氣散:用於緩解腹部不適和嘔吐感。該處方由多種植物組成,如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白朮、制半夏、梗白芷和炙甘草。
- 茵陳大黃湯:用於治療肝膽疾病所導致的黃疸症狀。此處方包含茵陳、梔子和大黃。
- 茵陳姜附湯:用於治療陰虛型黃疸病,即尿液正常但身體呈現出黃色。配方中含有茵陳、白朮、附子、幹薑、炙甘草和肉桂。
茵陳五苓散,治陰黃小便不利。
茵陳、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七分),薄桂(五分)。
木通四苓散,治伏暑瀉泄。
白朮、豬苓、木通(各一錢),赤苓(三錢),車前、澤瀉(各二錢)。水煎,用益元散三錢沖服。
秦艽天麻湯,治寒濕入絡,肩背臂痛。
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桑枝(三錢),如挾寒加桂枝。
柴葛解肌湯,治溫熱症,發熱頭痛不惡寒,與傷寒異。
白話文:
【茵陳五苓散】用於治療陰黃和小便不利的情況。主要成分包括:茵陳、白朮、茯苓(分別為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分別為七分),以及薄桂(五分)。
【木通四苓散】用於治療伏暑所導致的腹瀉。主要成分有:白朮、豬苓、木通(分別為一錢)、赤苓(三錢)、車前、澤瀉(分別為二錢)。這些藥物需要用水煎煮,然後使用益元散三錢來沖服。
【秦艽天麻湯】用於治療寒濕進入經絡,導致的肩背臂疼痛。主要成分包括: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分別為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桑枝(三錢)。如果兼有寒氣,可以加入桂枝。
【柴葛解肌湯】用於治療溫熱症狀,包括發熱和頭痛,但不畏寒。這與傷寒有所不同。
柴胡(一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一錢),貝母(二錢),生地(二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人參養榮湯,治氣虛榮衛不固。
白芍(二錢),人參、黃耆(蜜炙),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分),甘草(炙)、茯苓、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加姜(一片),棗(二枚)。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疫症,喉風,發斑。
甘草、桔梗、黃芩、酒黃連(各一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薄荷(六分),升麻(二分),連翹、牛蒡子(各八分)。
白話文:
柴胡(一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一錢),貝母(二錢),生地(二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這是一組中藥方,用於調理氣血,補益身體。柴胡、葛根、赤芍、知母、貝母、生地、黃芩和丹皮都是主要成分,甘草則是調和之用。
人參養榮湯,治氣虛榮衛不固。
人參養榮湯是一種中藥方,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榮衛不固的情況。其中的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熟地等都是強壯體質、補充能量的成分,白芍、甘草、茯苓、遠志等則有調和、緩解的作用。加了炙姜和炙棗,可以增加溫暖的效應。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疫症,喉風,發斑。
普濟消毒飲是一種中藥方,用於治療大頭疫症、喉風及發斑等症狀。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桔梗、黃芩、酒黃連、馬勃、元參、橘紅、柴胡、薄荷、升麻、連翹、牛蒡子等,各有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特性。
甘草、桔梗、黃芩、酒黃連、馬勃、元參、橘紅、柴胡、薄荷、升麻、連翹、牛蒡子。
這些是普濟消毒飲的主要成分,各自都有其獨特的藥效。甘草能調和藥性,桔梗能清熱解毒,黃芩、酒黃連能清熱解毒,馬勃能消炎,元參能滋陰降火,橘紅能理氣化痰,柴胡能疏肝解鬱,薄荷能清熱散風,升麻能清熱解毒,連翹能清熱解毒,牛蒡子能解毒利咽。
治疫清涼散,治疫邪入里,脹悶譫狂。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人中黃(一錢),柴胡(一錢五分),荷葉(七分)。
葛根治痢散,治芡實,初起者皆效。
葛根(一錢五分),苦參(酒炒,八分),陳皮(一錢),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一錢二分)。共為末煎服。有火者加黃連五分。
補中益氣湯,中氣下陷,以此升之。
黃耆(一錢五分),白朮(土炒),人參、當歸、炙甘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陳皮(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白話文:
治療瘟疫時用的清涼散,適用於病邪侵入身體內部,出現腹部腫脅痛和神志不清的情況。
配方: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 1 錢;人中黃 1 錢;柴胡 1 錢5 分;荷葉 7 分。
葛根治痢散,可用來治療芡實引起的腹瀉,對於初期患者都有效果。
配方:葛根 1 錢5 分;苦參 (用酒炒過) 8 分;陳皮 1 錙;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 1 錠2 分。所有材料一起研磨後用水煮沸服用。如果伴有熱症可加入黃連 5 分。
補中益氣湯,可以提升中焦脾胃的功能。
配方:黃芪 1 錠5 分;白朮( 土炒 );人參、當歸、炙甘草各 1 錕;柴胡、升麻各 3 分;陳皮 5 分;生薑 1 片;大棗 2 枚。
金匱腎氣丸,治腎經聚水,即六味丸加附、桂、車前、牛膝。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附子(各一兩)。如水腫者用五加皮八兩,煮水煉蜜為丸。
秘旨安神丸,治驚悸神魂失守。
人參、棗仁、茯神、製半夏(各二錢),當歸、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五味子(十粒),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治心虛惕不臥。
白話文:
金匱腎氣丸:治療腎經積累水分,是在六味丸基礎上加入附子、桂枝、車前子和牛膝。熟地黃(八兩)、山藥(四兩)、山茱萸肉、牡丹皮、澤漆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附子(各一兩)。如果出現水腫症狀,可以使用五加皮八兩,用水煎煮後再與蜂蜜一起製作成丸劑服用。 祕旨安神丸:主治驚恐不安導致的精神狀態失去控制。人參、酸棗仁、茯神、炮製過的半夏(各二錢)、當歸、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五味子(十粒)、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主治因心臟虛弱而引起的害怕不能入睡。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一兩),石菖蒲、龍齒(各五錢)。蜜為丸,以辰砂為衣,每服二錢。
洋參麥冬湯,治心經虛熱而痛者。
洋參、麥冬、當歸(各二錢),生地(三錢),白芍、丹參、釵石斛(各一錢五分),犀角、甘草(各五分)。
沉香降氣散,治氣滯心痛。
沉香(三錢),砂仁(七錢),炙甘草(五錢),香附(鹽水炒,五兩),元胡索(酒炒一兩),川楝子(煨淨一兩),共為末,每服二錢,淡薑湯下。
白話文: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一兩),石菖蒲、龍齒(各五錢)。蜜為丸,以辰砂為衣,每服二錢。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三錢),石菖蒲、龍齒(各一錢五分)。用蜂蜜做成藥丸,再以辰砂做外衣,每次服用量為六分。
洋參麥冬湯,治心經虛熱而痛者。
洋參、麥冬、當歸(各六分),生地(九分),白芍、丹參、釵石斛(各三分),犀角、甘草(各三分)。用來治療心經虛熱引起的疼痛。
洋參、麥冬、當歸(各六分),生地(九分),白芍、丹參、釵石斛(各三分),犀角、甘草(各三分)。
沈香降氣散,治氣滯心痛。
沈香(九分),砂仁(二十錢),炙甘草(十錢),香附(鹽水炒,二十兩),元胡索(酒炒一兩),川楝子(煨淨一兩),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六分,用淡薑湯送服。
沈香(三錢),砂仁(七錢),炙甘草(五錢),香附(鹽水炒,五兩),元胡索(酒炒一兩),川楝子(煨淨一兩),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六分,用淡薑湯送服。
萆薢分清飲,治心移熱於膀胱而為赤濁者,並治諸淋。
川萆薢(二錢),炒黃柏、石菖蒲(各五分),茯苓、白朮(各一錢),蓮心(七分),丹參、車前子(各一錢五分)。
柴胡疏肝散,治肝氣左脅痛。
柴胡、陳皮(各一錢五分),川芎、赤芍、枳殼、醋炒香附(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芍藥甘草湯,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太無神功散,治一切痞積。
白話文:
萆薢分清飲:治療因心火過旺導致尿液呈現紅色混濁的情況,以及各種小便不順。配方包括:
- 川萆薢 6 克
- 炒黃柏和石菖蒲 各 3 克
- 茯苓和白朮 各 6 克
- 蓮心 4.5 剋制丹參和車前子 各 6 克
柴胡疏肝散:用來治療肝氣引起的左側肋骨疼痛。配方包括:
- 柴胡 和 陳皮 各 4.5 克
- 川芎、赤芍、枳殼 和 醋炒香附 各 4.5 剋制炙甘草 2.5 剋制
芍藥甘草湯:用來治療由於脾虛受傷所引發的腹部疼痛。配方包括:
- 白芍 (經米酒炒製) 9 克
- 炙甘草 4.5 剋制
太無神功散:用來治療所有類型的腫瘤或結節。配方未提供。
地萹蓄,瞿麥穗、麥芽(各五錢),神麯(二錢五分),沉香、木香(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錢),酒蒸大黃(二兩)。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燈心竹葉湯下。女人用紅花當歸湯。
香砂二陳湯,治脾滯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各一錢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蒼白二陳湯,治受濕身痛。即香砂二陳湯去木香、砂仁,加蒼朮、白朮(各一錢)。
白話文:
地萹蓄、瞿麥穗和麥芽(各五錢),神麯(二錢五分),沈香和木香(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錢),酒蒸的大黃(二兩)。以上藥物混合研磨為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使用燈心和竹葉湯送服。對於女性患者,可以使用紅花和當歸湯來服用。
香砂二陳湯,用於治療脾氣阻滯導致的腹痛。
成分包括:木香(一錢)、砂仁(一錢)、半夏、陳皮、茯苓和炙甘草(各一錢五分),並加入一片生薑和兩個大棗。
蒼白二陳湯,用於治療因濕氣導致的全身疼痛。這是香砂二陳湯去掉木香和砂仁,並添加蒼朮和白朮(各一錢)的版本。
香附理中湯,治脾寒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人參、白朮(各二錢),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黃芩芍藥湯,治脾熱流涎如蟹渤等症。
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加味枳朮湯,治酒疸濕熱發黃。
白朮(二錢),枳實、陳皮、麥芽、山楂、茯苓、神麯、連翹(各一錢),茵陳、荷葉(各一錢半),澤瀉(五分)。如傷酒者加葛根(一錢)。
葛花清脾湯,治酒濕生熱生痰,頭眩頭痛。
白話文:
- 香附理中湯,用於治療脾氣不足導致的腹部疼痛。
- 木香(一錢):增加消化,調節腸胃功能。
- 砂仁(一錢):消食化滯,開胃止痛。
- 人參、白朮(各二錢):補益脾肺,增強體力。
- 幹薑、炙甘草(各一錢):溫暖脾胃,調和藥性。
- 黃芩芍藥湯,用於治療脾火旺盛導致的口水過多,類似螃蟹狀的流涎症狀。
- 黃芩、白芍(各二錢):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 生甘草(一錢):調和藥性,清熱解毒。
- 加味枳朮湯,用於治療因飲酒引起的濕熱型黃疸。
- 白朮(二錢):健脾利水,消除黃疸。
- 枳實、陳皮、麥芽、山楂、茯苓、神麯、連翹(各一錢):消食化滯,調和腸胃。
- 茵陳、荷葉(各一錢半):清熱利濕,除黃。
- 澤瀉(五分):利尿,幫助排出體內毒素。
- 如傷酒者加葛根(一錢):解酒,緩解酒後不適。
- 葛花清脾湯,用於治療因飲酒引起身體內濕氣過重,導致的頭暈、頭痛症狀。
- 葛花:解酒,緩解酒精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以上藥方均為中醫傳統方劑,具體使用時請遵照醫生指導,並注意個人體質和適應情況。
葛花(一錢),枳椇子(三錢),赤苓(三錢),澤瀉、茵陳、黃芩(各二錢),山梔、車前子(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橘紅、厚朴(各一錢)。
梔子柏皮湯,治鬱熱在裡而發黃疸,名曰陽黃。
梔子(三錢),黃柏(二錢),炙甘草(一錢)。
桔梗前胡湯,治肺氣閉塞悶咳。
桔梗(一錢),前胡、蘇子、赤芍、桑白皮(炙)、陳皮(各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竹茹(薑汁炒一錢),生甘草(五分)。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四種方劑進行簡要說明:
- 葛花、枳椇子、赤苓、澤瀉、茵陳、黃芩、山梔、車前子、甘草、橘紅和厚朴:這是一種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病的藥物配方。其中每味藥材的用量分別為:葛花一兩、枳椇子三兩、赤苓三兩、澤瀉二兩、茵陳二兩、黃芩二兩、山梔一兩半、車前子一兩半、甘草五分、橘紅一兩和厚朴一兩。
- 梔子柏皮湯:這是一種用於治療因內熱鬱積所導致的黃疸病的藥物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梔子三兩、黃柏二兩以及炙甘草一兩。
- 桔梗前胡湯:這是一種用於治療肺部阻滯引致咳嗽的藥物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桔梗一兩、前胡、蘇子、赤芍、桑白皮、陳皮、杏仁及竹茹等多種草本植物。其中每個成分的使用量如下:桔梗一兩、前胡一兩半、蘇子一兩半、赤芍一兩半、桑白皮一兩半、陳皮一兩半、杏仁三兩、竹茹一兩並加入薑汁炒製而成;最後再添加五分生甘草作為調節味道之用。
以上就是對於這些古文中提及到的不同藥物配方及其功效的一個簡單介紹。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時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和病情來選擇合適的處方和服用方法,並且最好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加味甘桔湯,治肺郁哮喘。
甘草(五分),桔梗、川貝、百部、白前、橘紅、旋覆花、茯苓(各一錢五分)。
貝母瓜蔞散,治肺熱液干。
貝母(二錢),瓜蔞仁(一錢五分),膽星、黑山梔(各五分),黃芩、橘紅、炒黃連(各一錢),甘草(五分)。
知柏八味丸,滋水降火。
知母、黃柏(各一錢五分),大熟地(四錢),萸肉、山藥、茯苓(各一錢五分),丹皮、澤瀉(各一錢)。
白話文:
加味甘桔湯:治療肺氣鬱結引起的哮喘。使用甘草5分,桔梗、川貝、百部、白前、橘紅、旋覆花、茯苓各1錢5分。
貝母瓜蔞散:治療肺熱津液乾涸。使用貝母2錢,瓜蔞仁1錢5分,膽星、黑山梔各5分,黃芩、橘紅、炒黃連各1錢,甘草5分。
知柏八味丸:滋養腎水,降低虛火。使用知母、黃柏各1錢5分,大熟地4錢,萸肉、山藥、茯苓各1錢5分,丹皮、澤瀉各1錢。
八味地黃丸,治命門火衰。
製附子、肉桂(各一錢),熟地(四錢),山藥、萸肉、茯苓(各一錢五分),丹皮、澤瀉(各一錢)。
生地八物湯,治中消。(陰虛者宜之,實熱者不宜用地冬山藥。)
生地、麥冬(各三錢),山藥、知母、丹皮(各一錢五分),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荷葉(二錢)。水煎服。
生地四物湯,治血淋。
生地(三錢),歸身、赤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犀角地黃湯,治血熱妄行及斑疹。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八味地黃丸】治療腎陽虛的症狀。
【生地八物湯】適用於糖尿病患者中的陰虛症狀,但不適合有實熱的人使用。
【生地四物湯】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犀角地黃湯】可用於治療因血液過熱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和皮膚問題。
犀角尖(先煎)、丹皮、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生地(四錢)。
黃芩知母湯,治火嗽煩熱。
桔梗、黃芩、知母、桑白皮、杏仁、天花粉、山梔、川貝母、生甘草(各一錢)。
黃芩清肺湯,治肺熱小便不利。
梔子(二錢),黃芩(一錢)。
加味七神丸,治腎虛雞鳴泄瀉。
肉豆蔻、吳茱萸、廣木香(各一兩),蒸茯苓、補骨脂(鹽酒炒),蒸車前子(各二兩),土炒白朮(四兩)。以大棗煎湯為丸,每服三錢。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藥方進行簡要說明:
- 犀角尖、丹皮、麥冬、白芍和生地:這是一種傳統的中藥配方,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其中犀角尖需先煮沸後再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熬製。
- 黃芩知母湯:這種湯劑可用來治療咳嗽和發燒等症狀。
- 桔梗、黃芩、知母、桑白皮、杏仁、天花粉、山梔、川貝母和生甘草:這些成分組成了另一個中藥配方,也適用於治療咳嗽和其他相關病症。
- 黃芩清肺湯:此款湯劑可幫助改善肺部感染或炎症引起的不適感,同時也有利尿作用。
- 梔子和黃芩:這兩個成分被混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緩解肝臟問題所帶來的一些症狀。
- 加味七神丸:這個丸劑由多種不同的植物提取物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或其他與生殖系統有關的健康問題。它通常會配合大棗煎水服用,每次約吃三錢左右即可。
犀角大青湯,治胃火發斑,大渴大熱,咽痛不利。
犀角尖、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芩、黃連、黃柏、人中黃、黑山梔(各一錢五分),或加石膏(一兩),同煎。
三黃解毒湯,治火毒內盛。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二錢五分)。
加味升麻湯,治胃火上衝,頭痛甚熾。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石膏(三錢),薄荷(五分),加燈心(二十節)。
香砂六君子湯,治胃寒吐瀉。即六君子加藿香(一錢),砂仁(二粒)。
白話文:
以下是對古文中提到的四種藥方進行簡要說明:
- 犀角大青湯:用於治療因胃火引起的皮膚出現紅疹和口渴、高燒及喉嚨疼痛等症狀。配方包括犀角尖、大青、元參與其他多種草本植物,可以加入石膏一起煮服。
- 三黃解毒湯:適用於處理身體內部有大量毒素的情況。主要成分為黃連、黃芩、黃柏以及黑山梔,每種材料均需使用相應數量。
- 加味升麻湯:可用來緩解由胃火上升所導致的嚴重頭痛。此處使用的草本植物包括升麻、葛根、赤芍與甘草,並添加了石膏、薄荷和燈心草作為輔助物質。
- 香砂六君
...
歸芍六君子湯,治脾陰虛弱下血。
歸身、白芍(各二錢),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陳皮、半夏(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千金牡丹皮散,治腸癰。
丹皮、苡仁(各五錢)、瓜蔞仁(一錢五分),桃仁(十二粒研)。水煎服。如大便閉,加大黃(一錢半),當歸(三錢)。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飲停膈間,加蒼朮、木通更效。
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人參燕窩百合湯,潤肺清金。(實熱人忌用。)
白話文:
歸芍六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弱導致出血。 當歸、白芍(每劑2錢),人參、白朮、茯苓(每劑1錢5分),陳皮、半夏(每劑1錢),炙甘草(5分)。
千金牡丹皮散:治療腸癰。 丹皮、薏仁(每劑5錢)、栝樓仁(1錢5分),桃仁(12顆磨碎)。用水煮後服用。如果便祕嚴重,可以加入大黃(1錢半),當歸(3錢)。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積飲在胸隔之間的情況,加上蒼朮和木通效果更好。 半夏(生薑炒制),白茯苓(每個3錢),炙甘草(1錢),生薑(3片)。
人參燕窩百合湯:潤肺清熱。(不適合有實熱的人使用。)
人參(一錢,如無力者以洋參沙參二三錢代之),燕窩(三錢),百合(五錢)。
白話文:
這是一道中藥方:人參 3 克 (如果沒有力量可以使用西洋參或南沙參代替2-3克),燕窩 6 克,百合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