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一 (18)
卷一 (18)
1. 15.十二經各種證候的表現和治法如何?
里有胃虛,其唇必白,舌中淡白,右關脈軟弱。其症為吐者,土虛木侮也,宜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噎膈者,胃脘乾槁也。上脘槁,能飲水而食難進;下脘槁,食可入而久復出,宜四君子湯及啟膈散合用。
有郁者,宜逍遙散;不能食者,胃氣虛而難受也,宜六君子湯;胃脘痛者,心悸怔忡喜按,宜歸脾湯或四君子,加柴胡、木香;停滯者,土虛不化也,宜枳朮丸;濕腫者,土不勝濕也,宜香砂六君子湯;痰者,土衰濕化也,宜六君子湯;嘈雜者,躁擾不安,得食暫已,氣促食少,中虛挾痰也,宜五味異功散。
里有胃實,舌中有厚黃苔膩,右關脈沉實。按胸則疼,其症為結胸者,傷寒下早,邪熱結聚也,宜小大陷胸湯;痞氣者,脾之積在胃脘,腹大如盤,宜和中丸加厚朴;食積者,脹痛拒按也,宜保和丸;痰飲者,咳則喘痛,轉側有聲,宜小半夏加茯苓湯;胸脹悶者,積滯也,宜保和丸;胸腫痛者,蓄血也,宜澤蘭湯;便閉譫語發狂者,胃有燥矢也,宜大承氣湯。
里有心寒,舌尖白,左寸脈遲。其症為暴痛,肢冷氣逆,綿綿不休,寒氣結也,宜薑、附、桂辛溫藥。
里有心熱,火逼迫也,舌尖紅赤,左寸脈數。其症為目痛赤腫,重舌,木舌,煩躁不得臥,多好夢,癲狂譫語,赤濁尿血不等,均心火盛也,宜涼心瀉心之藥。
里有心虛,血不足也,舌尖無血色,左寸脈弱。其症為驚悸者,惕惕然恐,神失守也,宜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不得臥者,思慮太過,神不藏也;健忘者,心腎不交,神明不充也;虛痛者,似嘈似飢,心血虧也;怔忡者,氣自下逆,心悸不安也;遺精者,或有形或無形,心腎不固也。皆宜補心血藥。
(若實熱之人,偶而遺泄者,火有餘也,可以勿藥。倘誤服溫補,必致召疾。)
里有心實,邪入之也。心不受邪,其受者包絡耳,舌尖紫赤,左寸脈弦而大。其症為氣滯者,食脹怒沖,煩悶而作痛也。血痛者,血凝於中而有定處,轉側若刀針刺也;停飲者,乾嘔吐涎,氣不舒也;痰迷者,頑痰壅閉,不省人事也;暑閉者,汗喘昏悶,神氣亂也。皆宜瀉心、降氣、涼心、消導等藥。
心包絡見症,有手掌、足掌大熱,心中大熱,面黃目赤,心內踢動諸端,與治心之法同。
里有肝寒,舌邊色白,左關脈沉遲。其症為小腹痛者,寒結下焦也,宜暖肝煎、奔豚丸;疝瘕者,陰囊疝氣,寒氣結聚也,宜橘核丸加吳茱萸、肉桂。(熱疝瘕則不同藥。)囊縮者,寒主斂故縮也,宜奔豚丸、四逆湯。(熱邪縮者則不同藥。)寒熱往來者,寒邪化瘧也,宜小柴胡湯。
里有肝熱,舌邊紅赤或黃,左關脈弦數。其症為眩暈者,風熱上升也,宜瀉肝藥;目赤腫痛者,風熱入目也,宜菊花、黃連、蟬蛻、蒺藜、薄荷、赤芍、甘草;口苦者,肝熱而膽汁泄也,宜涼瀉肝藥。頭痛者,火上衝也;多惡夢者,肝鬱熱也;脅痛者,肝氣鬱也。均宜涼瀉肝藥。
白話文:
十五、十二經各種症候的表現和治療方法
胃氣虛弱,嘴唇必定蒼白,舌苔淡白,右關脈微弱。症狀表現為嘔吐,是脾土虛弱,肝木乘克所致,宜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如果出現噎膈,是胃脘乾燥枯竭所致。上脘乾燥,能喝水但難以進食;下脘乾燥,食物可以吞嚥但不久又吐出,宜服用四君子湯和啟膈散合用。
如果出現胃氣鬱結,宜服用逍遙散;如果不能進食,是胃氣虛弱難以承受所致,宜服用六君子湯;如果胃脘疼痛,伴隨心悸、怔忡,按壓則舒服,宜服用歸脾湯或四君子湯加柴胡、木香;如果食物停滯,是脾土虛弱不能消化所致,宜服用枳朮丸;如果出現水腫,是脾土不勝濕邪所致,宜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如果痰多,是脾土虛弱,濕邪化生痰液所致,宜服用六君子湯;如果胃中嘈雜,煩躁不安,進食後暫時緩解,氣促食少,是臟腑虛弱兼夾痰濕所致,宜服用五味異功散。
胃氣實滿,舌苔厚膩黃,右關脈沉實有力。按壓胸部則疼痛,症狀表現為結胸,是傷寒病邪下行過早,邪熱結聚所致,宜服用小柴胡湯和大陷胸湯;如果是痞氣,是脾胃積滯於胃脘,腹部膨脹如盤,宜服用和中丸加厚朴;如果是食物積滯,則脹痛拒按,宜服用保和丸;如果是痰飲,則咳嗽伴隨喘痛,翻身有聲,宜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如果是胸部脹悶,是積滯所致,宜服用保和丸;如果是胸部腫痛,是瘀血阻滯所致,宜服用澤蘭湯;如果是便秘、譫語、發狂,是胃中燥熱積結所致,宜服用大承氣湯。
心氣虛寒,舌尖蒼白,左寸脈遲緩。症狀表現為突然劇烈疼痛,肢體冰冷,氣逆,綿綿不斷,是寒邪凝滯所致,宜服用生薑、附子、桂枝等溫熱藥物。
心火亢盛,是火邪逼迫所致,舌尖紅赤,左寸脈快速。症狀表現為目赤腫痛,舌苔厚重,舌體強硬,煩躁不安,不能安臥,多做噩夢,癲狂、譫語,小便赤濁或帶血等,都是心火盛的表現,宜服用清心瀉火之藥。
心氣虛弱,是氣血不足所致,舌尖無血色,左寸脈微弱。症狀表現為驚悸,惶恐不安,精神失守,宜服用七福飲、秘旨安神丸;不能安臥,是思慮過度,精神不能內守所致;健忘,是心腎不交,神明不足所致;虛痛,是似飢似渴,心血虧虛所致;怔忡,是氣逆上衝,心悸不安所致;遺精,或有形或無形,是心腎不固所致。以上皆宜服用補益心血的藥物。
(若實熱體質的人,偶爾遺精,是火邪有餘,可以不用藥物治療。如果誤服溫補藥物,必定會加重病情。)
心氣實滿,是邪氣入侵所致。心臟本身不會受邪氣侵犯,受邪氣侵犯的是心包絡,舌尖紫赤,左寸脈弦大有力。症狀表現為氣滯,食後脹滿,怒氣沖衝,煩悶疼痛;血瘀疼痛,血液凝滯於某一部位,翻身如刀針刺痛;痰飲停滯,乾嘔吐涎,氣機不暢;痰迷心竅,頑痰阻塞,不省人事;暑熱閉阻,汗出喘息,昏悶,神氣紊亂。以上症狀皆宜服用瀉心、降氣、清心、消導等藥物。
心包絡的症狀表現為手掌、足掌發熱,心中發熱,面黃目赤,心中跳動等,治療方法與心臟病相似。
肝氣虛寒,舌邊蒼白,左關脈沉遲。症狀表現為小腹疼痛,是寒邪凝結於下焦所致,宜服用暖肝煎、奔豚丸;疝氣,陰囊腫痛,是寒邪凝結所致,宜服用橘核丸加吳茱萸、肉桂。(熱邪引起的疝氣則需另用藥物。)陰囊縮小,是寒邪收斂所致,宜服用奔豚丸、四逆湯。(熱邪引起的陰囊縮小則需另用藥物。)寒熱往來,是寒邪化為瘧疾所致,宜服用小柴胡湯。
肝氣虛熱,舌邊紅赤或黃,左關脈弦數。症狀表現為眩暈,是風熱上衝所致,宜服用瀉肝藥;目赤腫痛,是風熱入目所致,宜服用菊花、黃連、蟬蛻、蒺藜、薄荷、赤芍、甘草;口苦,是肝火旺盛,膽汁外泄所致,宜服用清瀉肝火的藥物。頭痛,是肝火上衝所致;多做噩夢,是肝鬱熱盛所致;脅肋疼痛,是肝氣鬱滯所致。以上皆宜服用清瀉肝火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