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答問》~ 卷二 (3)
卷二 (3)
1. 24.陰火、陽火在生成上有什麼關係?
問:陽火既經偏旺,何以陰不虧,安得將陰火陰火剖而為二乎?
所謂陽偏旺陰不虧者,言偶偏則未虧,非言極偏而不虧也。人身一小天地,陰陽平則萬病息。如脈四至而近五數,舌正紅明淨無苔,是陰陽和平,人無病也。如攖七情,觸六氣,舌殊苔,色脈各見字(二十七字也),即陰陽偏而人有病。
其脈三至而虛緊沉遲,舌白無苔,是陽火不足,偏於虛寒也;若脈五至而沉數長實,或伏代不明,舌赤黃有苔,是偏於陽火也;脈五至而促、緊、弦、數、虛、洪,舌或鮮灼絳紅無苔,是偏於陰火,謂真陰被陽火逼灼已久也。諸病皆有陰火陽火之別,不獨衄吐為然。治病者不過補偏救弊,或以增為補,或以汰為補;在此以增汰為救,在彼又以不增不汰為救。
白話文:
如果陽氣已經偏旺,為什麼陰氣不會虧損呢?為什麼要把陰火分成兩個呢?
所謂陽氣偏旺陰氣不虧,指的是偶爾偏旺,還沒達到虧損的程度,並不是說極度偏旺也不會有虧損。人體就像一個小天地,陰陽平衡,萬病就會消失。比如脈搏四指一搏,接近五指一搏,舌頭紅潤光亮,沒有苔,這就是陰陽平衡,人沒有病。如果受到七情六欲的刺激,舌頭上出現苔,顏色和脈象也出現變化,這就是陰陽偏頗,人就會生病。
比如脈搏三指一搏,虛弱緊縮沉緩,舌頭白淨無苔,這就是陽氣不足,偏於虛寒;如果脈搏五指一搏,沉重急促,長而實,或者脈象隱沒不明,舌頭紅黃有苔,這就是偏於陽火;脈搏五指一搏,急促緊縮弦數虛洪,舌頭鮮紅或絳紅色,沒有苔,這就是偏於陰火,說明真陰被陽火灼燒很久了。各種疾病都有陰火和陽火之分,不只是鼻出血和嘔吐。治療疾病就是補充偏頗,彌補缺陷,可以用增強來補充,也可以用削減來補充。有的地方需要增強來救治,有的地方卻需要不增不減來救治。
若增所不當增,汰所不當汰,一偏再偏,烏得不至乎其極?夫陽火內傷者,雖其後或成陰虧,而此時尚未陰虧,所宜力挽者也。陰火內傷者,其初僅屬偏陽,庸入誤作陰虛治而逼成之者也。惟陰火難瀉,而陽火可瀉者,試以天平譬之,左數稍多,右數如故,左重右輕,似當補右,實只須減左,以瀉為補,務得其平。不知者訾為偏師,實為堂堂正正。
蓋左邊欹重之時,多加右邊亦可暫為敷衍,然右數本如常而浮加之,即非分內應有之數。(因少而加足之謂之補,未虧而多加之謂之浮。)猶之治水,不先疏通,專築堤防,初未嘗無小效,久則淤塞氾濫而堤又不能毀,日事搶修,貽禍無窮。人生陰陽,自有定限,亦如汽機,水火相濟,火旺不抽薪而專加水,抑知盛水之鍋有定率乎?(水未虧而納火過多,亦易炸裂。)倘真水虧則機械必顯出水少之據,斯時加水未晚。
白話文:
如果盲目增加原本不該增加的,或者過度減少原本不該減少的,一味地偏向一邊,最終難道不會走向極端?陽火內傷的人,雖然日後可能會變成陰虛,但現在尚未陰虛,應該盡力挽回。陰火內傷的人,一開始只是陽氣偏盛,庸醫誤以為是陰虛而用錯方法治療,反而加重了病情。因為陰火難以消除,而陽火可以消除,我們可以拿天平來做比喻,天平左側稍微重一些,右側卻保持原樣,左側重右側輕,看似應該補右側,實際上只需要減輕左側,以瀉代補,才能達到平衡。不懂的人會嘲笑這種方法偏頗,但其實這才是正確的正道。
當左側過於沉重時,雖然暫時增加右側也能應付,但右側原本正常卻又額外增加,這就不是它原本應該有的份量。(因為缺少而增加叫做補,沒有虧損而增加叫做浮。)就像治水一樣,不先疏通水道,只顧築堤防,一開始可能還有些效果,時間久了就會淤塞泛濫,堤防也無法承受,只能日夜搶修,後患無窮。人體的陰陽都有其固定的限度,就像汽車一樣,水火相互制衡,火旺了不抽掉燃料,反而一直加水,難道不知道裝水的鍋有容積限制嗎?(水沒有減少,卻過度添加燃料,也很容易爆炸。)如果真的水不足,機器自然會顯露出缺水的跡象,到時候再加水也不遲。
人身有舌脈,正如汽機之表尺耳。(火旺陰虧,是虛火真癆,最為難治。如子之病,雖貌瘦骨痛,口苦心熱,大便不利,有似陰虧,而察視舌黃脈數,乃偏於陽火,尚未陰虧。時醫輒指為癆,不得已名之曰陽火假癆可也。凡病甚詭詐,此非癆而詐癆也。若陰火真癆,自然生就者絕少,多因妄用滋補誤治而成。
世所稱陰虧癆瘵者,其初半屬假癆,概以六味地黃湯加減治之,似效非效。久之吐衄並作,余審其舌色,知是陽火,必重用石膏、知母、黃柏、大黃等物,減火救陰,清熱祛積,病可除根。
白話文:
人體舌脈,如同汽機儀表
人體有舌脈,就像汽車的儀表板一樣,可以顯示身體狀況。
(如果體內火旺陰虛,就是虛火真癆,最難治療。比如小孩的病,雖然看起來瘦骨嶙峋、口苦心熱、大便不通,好像陰虛,但仔細觀察舌頭發黃脈搏跳動很快,就知道是陽火偏盛,還沒有達到陰虛的程度。有些醫生就誤診為癆病,不得已我們可以稱之為陽火假癆。凡是病症變化莫測,這就是虛假癆病。而真正的陰火真癆,天生就有的很少,大多是因錯誤使用滋補藥物導致。)
世俗所稱的陰虛癆病,初期大多屬於假癆,一般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似乎有效,又似乎無效。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吐血、鼻血等症狀。我仔細觀察他們的舌頭顏色,知道這是陽火偏盛,必須大量使用石膏、知母、黃柏、大黃等藥物,降火救陰,清熱去積,才能徹底治癒疾病。
2. 25.陰火、陽火的治療各有什麼宜忌?
問:陽火陰火之別,請再申明其義。
陽火陰火,李時珍《綱目》火部,趙學敏《本草拾遺》,徵引甚繁,無非好異矜奇,舉天火地火及動物植物各火,強辨臆斷。而於人則舉君火相火三昧火,憑虛傅會,眾說紛紛,皆是辨火類之陰陽,未揭火病之陰陽也。臟腑既有陰陽,故熱證屬陰者為陰火,熱證屬陽者為陽火。
陽火者猶言實火也(本體實熱之人,誤服滋補溫補,填實各經熱證,均謂之實火)。又外鑠之火也(如風火燥暑濕諸證,未經清理,遽進滋補,辛溫逼迫各經實火者,謂之外鑠陽火)。尤甚者為邪火。(如傷寒邪傳少陰,或傷暑邪入少陰,均能於三時中灼涸腎水,謂之邪火。
白話文:
有人問陽火和陰火有什麼區別,我想更清楚地解釋一下。古書裡有很多關於火類的記載,但大多數只是為了追求奇特,硬要把天火、地火、動物植物的火都拿來比較,說法很牽強。說到人體的火,又提什麼君火、相火、三昧火,都是憑空臆測,眾說紛紜。這些其實都是在討論火的陰陽屬性,卻沒有真正揭示火病的陰陽。
人體的臟腑本身就有陰陽,所以熱證屬於陰的,就是陰火;熱證屬於陽的,就是陽火。
陽火就如同實火(體質本來就熱的人,錯誤地服用滋補溫補藥物,導致經絡充實,出現熱證,就稱為實火)。也包括外來的火(比如風火、燥暑、濕氣等,沒有及時清理,就匆忙進補,辛溫的藥物逼迫經絡產生實火,就叫做外鑠陽火)。更嚴重的還有邪火(比如傷寒邪氣入侵少陰經,或暑邪入侵少陰經,都會在三焦中灼傷腎水,叫做邪火)。
腎經本無實火,皆由他經所移。又腎不可犯,惟急從脾經大瀉邪焰,乃能挽回,稍遲則百不救一。)陰火者猶言虛火也,又內炎之火也。(或熱人誤服溫補辛散各藥,燥損真陰,或本是陽火病,誤投滋陰潤補藥,引陽火入陰分,皆可成陰火內傷。或縱欲不節,以致火旺陰虧者,皆曰虛火。
)陽火如烈日照地,受光之處熱極,而尚未虧耗,故實而可瀉;陰火如爐灰中火,被烤之炭,熱極而半已灼枯,故虛而難瀉。醫者宜辨准虛實。(法詳前論內傷各條,尤宜辨舌色為主。)看是陽火者,以雲雨之藥盪滌之,如石膏、知母、三黃、羚角、龍膽、暹犀等苦寒之品,皆涼藥之屬於陽分者,灑掃臟腑,推陳致新,必無流弊。(若邪火內傳,只有四黃大承氣湯白虎湯合用連投,急涼急下,他法必誤。
白話文:
腎經本身並無實火,都是由其他經脈轉移而來的。又因為腎臟不能受到侵犯,所以必須迅速從脾經進行大規模的排毒,才能輓救,如果稍微遲緩,那麼可能就百無一救了。所謂「陰火」,就是指虛火,也就是內部的熱力。如果誤服溫補或辛散的藥物,可能會損傷真正的陰液,或者原本是陽火的病症,卻錯誤地投用滋陰潤補的藥物,導致陽火進入陰部,這都可能形成陰火內傷。或者因為放縱慾望而導致火旺陰虛的情況,都稱為虛火。
陽火就像烈日照耀大地,受到光照的地方熱度極高,但還沒有耗損,所以是實火,可以通過清熱的藥物進行治療;而陰火則像是爐灰中的火焰,被烤過的炭,熱度極高但已經有一部分被燒枯,所以是虛火,難以清除。醫生應該準確分辨虛實。
治療方法詳見前面關於內傷各條的論述,特別是需要以舌色作為主要判斷依據。如果發現是陽火,可以用雲雨類的藥物進行清理,例如石膏、知母、三黃、羚角、龍膽、暹犀等苦寒的藥物,都是屬於陽部的涼藥,可以清掃五臟六腑,推陳出新,一定不會有後遺症。如果邪火內傳,只有使用四黃大承氣湯和白虎湯合用,迅速降涼快速排便,其他方法都會產生誤判。
)凡尋常陽火內傷各雜證,其人亦多貌瘦骨疼,病者醫者,皆執陰虧之說,必以滋陰藥治之,膠滯淤膩,日久弄假成真,不可救藥。(陳修園有太陽當天,爝火自熄及火能生水諸說,幾乎願吃熱藥死,勿吃涼藥生矣,害人不淺。)看是陰火者,宜以滋陰之劑浸潤之,如生地、二冬、六味等甘寒之品,皆涼藥之屬於陰分者。蓋虧損已極,勉為補苴,不可用苦寒重藥,戕伐殘根,時醫尚能知之。
尤不可用溫補升提藥。燒其餘燼,則時醫多昧此理矣。
白話文:
一般而言,凡是因陽氣內傷所導致的各種雜病,患者往往面容消瘦,骨骼疼痛。醫生和病人皆認為是陰虛所致,一味使用滋陰藥物治療。然而,長期服用滋陰藥物,容易造成體內膠滯、淤積,日積月累,假象成真,最终無法醫治。
(陳修園提出“太陽當天,爝火自熄”和“火能生水”等理論,認為患者幾乎寧可服用溫熱藥物而死,也不願服用涼藥而活,這種觀點非常危險,誤導他人。)
判斷屬於陰虛的人,應該用滋陰的藥物滋潤其體內,比如生地、二冬、六味地黃丸等甘寒類藥物,它們都屬於涼藥,作用於陰分。由於患者陰虛已極,勉力補益即可,不可使用苦寒峻烈的藥物,以免損傷其殘餘的陰氣,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尚能明白這個道理。
尤其不可使用溫補升提的藥物,這無異於火上澆油,只會加重病情。然而,很多醫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
3. 26.陽火偏亢能服知柏八味丸嗎?
問:昨接南中友人來書,戒廉勿服苦寒藥。其書曰:「用石膏、知母、羚角已足矣,並用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未免太苦,勢將敗胃而化燥。王太僕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知柏八味丸,究未醫愈一人。知柏入六味中,尚能化燥,況偏師直入,而無壯水之藥,竊恐苦寒化燥,愈服愈熱也。」斯言甚辯,請駁正之。
子病陽火偏亢,曩年誤認為陰火,久服六味、二冬、鱉甲、龜膠等類,酸澀斂滯,以致舌色深黃,骨痛發戰。真熱假寒,若僅用石膏、知母,而無三黃膽草,是有雨無雲,難救大旱。今子連服數十劑,舌尖鮮明,心膽火清,可去膽草。舌根仍有積膩,腸胃舊滯未淨,余藥仍須連用。
白話文:
昨天收到南方的朋友來信,提醒我不要服用苦寒藥物。信中提到,用石膏、知母、羚羊角已經足夠,再用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會太苦,容易損傷脾胃,導致燥熱。王太僕曾經說過:「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可見黃柏八味丸並未醫治好任何人。即使黃柏加入六味地黃丸,尚能化燥,更何況單獨使用黃柏,沒有壯水之藥,恐怕會更加苦寒化燥,越服越熱。這些話說得很有道理,希望您能指正。
您的病症是陽火偏亢,以前誤認為陰火,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二冬丸、鱉甲、龜膠等藥物,導致舌苔厚膩,骨痛發熱。這是真熱假寒的表現,如果只用石膏、知母,而沒有三黃膽草,就像不下雨卻盼望雲彩,無法救治乾旱。現在您已經服用幾十劑藥物,舌尖紅潤,心膽火消,可以去除膽草。但舌根仍有積膩,腸胃舊疾尚未完全清除,其他藥物還需要繼續服用。
(然僅能除去熱血攻心及腦中麻疼耳,若欲骨痛除根,尚須加芒硝以去黏積,方可也。)苦寒治實熱,有病則病當之。子飯食如恆,何嘗敗胃?成無己《本草析義》、汪穎《本草》二書,有黃連瀉心而能勝燥語,原本勝字,後人改為助字,以訛傳訛。汪訒庵《本草備要》小注云「黃連久服反熱,黃柏有寒中之變」等語。
虛火誤服,容或化燥,以此論實火,則非也。至黃芩、膽草,群書無敗胃助燥之說。《素問·至真要大論》王冰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泛言熱病,非論八味丸。明趙養葵《醫貫》始以王冰語附會於六味八味,近世均言其謬。考仲景《金匱要略》所載八味丸,用利小便,故又名腎氣丸。
白話文:
虽然这个方子可以去除热血攻心和脑中麻疼耳,但如果想要根治骨痛,还需要加芒硝来去除黏积才能达到效果。苦寒药可以治疗实热,有病就应该用药。你平时吃喝如常,何曾败过胃?成无己的《本草析义》和汪颖的《本草》两本书都记载着黄连泻心而能胜燥,原本的“胜”字,后人改成了“助”字,以讹传讹。汪訒庵在《本草备要》的小注中写道:“黄连久服反热,黄柏有寒中之变”等语。
虚火误服,可能导致燥热,但以此来论实火,就不对了。至于黄芩、胆草,各种医书都没有提到会败胃助燥的说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王冰的注释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是泛指治疗热病,并非专门针对六味八味丸。明朝赵养葵在《医贯》中开始将王冰的注释附会到六味八味丸上,近世也都跟着这么说,实在谬误。考究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八味丸,是用以利小便,所以又被称为肾气丸。
後人減去附桂為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為知柏八味丸,以治陰虛火動骨枯之症則不誤。無奈粗工,不能辨證,以投陽盛火熾骨枯之症,六味得陽火成膠而助熾,知柏與陽火競戰而無助,此六味之咎,非知柏之咎也。某方除甘寒之淤凝,以苦寒療陽火,安得謂偏師?生石膏用至四兩,安得云無壯水之藥乎?
白話文:
後人從六味地黃丸的配方中減去附桂,就成了現在的六味地黃丸。又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添加黃柏、知母,製成知柏八味丸,用來治療陰虛火旺、骨骼枯竭的病症,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有些經驗不足的醫生,不能正確辨別病症,就把六味地黃丸用於陽盛火熾、骨骼枯竭的病症上。六味地黃丸會助長陽火,使其凝結成膠狀,反而加重病情。而知柏八味丸則與陽火對抗,卻無力扭轉局面。這其實是六味地黃丸的缺陷,而非知柏八味丸的過失。
這個藥方去除甘寒之性以消除淤積,用苦寒之性來治療陽火,怎麼能說偏於一方呢?生石膏用量達到四兩,怎麼能說沒有壯水之藥呢?